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防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中药防风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对中药防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配伍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展示了中药防风的最新研究进展。结论掌握中药防风的最新研究进展为防风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活性炭和中药防风对小鼠河豚毒素经口中毒的拮抗作用。方法:用小鼠死亡时间和死亡率评价碳酸氢钠等化合物拮抗河豚毒素效果。结果: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活性炭和中药防风可使小鼠50%~100%存活(P<0.01)。氢氧化钠拮抗效果比碳酸氢钠、活性炭和中药防风明显。中药与氢氧化钠、中药与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混合后,小鼠存活率均低于单独使用。结论: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活性炭和中药防风对小鼠河豚毒素经口中毒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混合使用不如单独使用拮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正> 防风为常用中药。最早见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李时珍解释防风名称的由来,“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防风。防风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周身疼痛,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四肢挛急等症。据考证中药防风原植妨较多,全国主用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eata(Turoz)Schichk。除此而外各地还习用竹叶防风Seseli dilavayi Franch、松叶防风S. yannanensis Franch,川防风Ligusticum brachylobum Franch,细叶防风Libannotis iliense Lipsky等,还存在不少混淆种类,为此对陕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作中药防风使用的“云防风”(竹叶防风和松叶防风)的植物来源、植物形态、生药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等方面作了研究,报告其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防风地区习惯用药的研究(Ⅲ)──河南小防风的生药学研究阊玉凝,魏福德(中药鉴定教研室,电镜室)关键词济源防风,宜阳防风,防风我们在调查防风地区习惯用药的过程中发现,河南宜阳县及济源县等地使用的防风与正品防风不同(当地称小防风或防风),因而对其原植物及...  相似文献   

6.
薄层扫描法测定防风通圣丸中大黄素和黄芩甙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风通圣丸由防风、大黄、黄芩等十七味中药组成,所含组分比较复杂。1985年版药典仅报道了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试验。其中单味药大黄、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有薄层色谱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等,但防风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普济方》治疗肢体痹症的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普济方》中治疗肢体痹的组方。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统计组方中中药的使用频次,以及药性、药味、归经的频次分布;针对高频中药(使用频次≥30次的中药),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建立可视化网络关联图,并采用Aprior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中的CHAID、CRT、QUEST决策树方法进行规律识别的挖掘。结果 共筛选271首方剂,涉及272味中药;高频中药有24味,使用频次位居前5的中药依次为肉桂、防风、附子、当归、川芎。272味中药的药性以温性、寒性为主,药味以辛味、苦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肾经、肺经常见。网络关联图提示防风、当归、川芎、肉桂、附子与其他药物的关联性较强,其中防风是核心用药。聚类分析将高频中药聚为5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5组2味药有效组合和3组3味药有效组合。以当归为因变量的决策树筛选出川芎、防风,其中川芎为最佳识别中药。结论 《普济方》中治疗肢体痹的组方以防风、川芎为核心配伍药物...  相似文献   

8.
中药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catal(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其性味辛,甘,温,主要功能为解表祛风,胜湿,止痉,主治感冒头痛,风湿疼痛等症[1,2].防风的药用历史悠久,近年来其有关报道也较多,但对防风进行超临界CO2萃取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超临界CO2萃取以液态CO2为溶剂进行提取,是一种不同于传统中药提取的新工艺,能够更有效地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本文首次对防风超临界CO2萃取物进行分析,确定其主要成分为人参醇(panaxynol)[3]以及大量的脂肪酸.  相似文献   

9.
防风功能解表发汗,祛风化湿,为治风病要药。 甘肃中药市场的防风除正品防风(关防风)外,地区用药为同科植物黄蒿(Carum Carvi L.)(知芹兰、藏茴香、马缨子)根,不仅省内作防风使用,而且销至省外。黄蒿根入药称小防风,据在中医药界调查,认为本品性味功能在治风、治烦满胁痛、头面风寒同正品防风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0.
防风为常用中药之一。药用部分为根,神农本草經列为上品,有发表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按本草书籍記載,古代所用的防风也不止一种,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关防风Saposhnikovia divaticata(Turcz.)Shischk。川防风Ligusticum brachylobum Franch。云防风Seseli delavayi Franch。而以关防风为主要来源。为全国大部分地区所习用,与甘肃习  相似文献   

11.
李鹏 《甘肃医药》2013,(6):467-468
为明确中药防风在临床应用的情况,详细考察了防风正品与伪品的种类,从历史文献记载、植物学特性以及理化等方面对各正品及伪品的特征进行了考察。竹叶西风芹、杏叶防风、松叶西风芹是现在最为常见的三个伪品。  相似文献   

12.
孙成考 《医学综述》2012,(18):3120-3122
目的探讨8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的促透作用。方法选取防风、吴茱萸、云木香、温郁金、沉香、荆芥、羌活以及茅苍术8种中药挥发油,在体外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实验,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布洛芬的含量加以测定,并以增渗倍数作为上述8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促透作用的效果衡量参数。结果 8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均具有一定的促透作用,均具有较高的增渗倍数和渗透速率Jss;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上述8种中药挥发油均能够有效促进布洛芬透皮吸收,其中以防风、吴茱萸和云木香影响因子最大。结论吴茱萸、防风与云木香等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均具有较好的透皮吸收促透作用,上述8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透皮吸收Jss与增渗倍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金匮要略》中含有防风、防己的方剂,发现张仲景对于这两味中药的使用具有鲜明的特色:防风擅长祛风,经方中常与解表药桂枝、补气药人参、养血活血药当归(生地)、温里药附子(干姜)相配伍;防己擅长利水,经方中常与温阳化气药桂枝、补气药黄芪、利水药茯苓相配伍;同时防风、防己合用可治风邪夹杂之证。本研究旨在探究防风、防己在《金匮要略》中的用药特点,总结医圣张仲景对这两味中药配伍组方规律,以期能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药防风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培养技术、集落形成实验、MTT实验等方法,观察防风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SGC-7901细胞在防风作用24 h后,出现体积变小、核固缩、空泡样变化等形态学改变。防风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曲线、集落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防风的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其IC50值为24 mg/ml。结论防风能抑制SGC-7901细胞生长,这些结果为防风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治疗过敏性鼻炎国家专利中药复方的挖掘,获取其用药规律,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获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库中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并统计药物频次,分析关联规则,构建复杂网络,获取核心药物,筛选关键药物并用中药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索关键药物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纳入中药复方专利数据220条,共涉及中药614味,主要证候为肺虚感寒证与肺经伏热证;最常用的药物为防风(108次,49.1%)、辛夷(106次,48.2%)、白芷(98次,44.6%)等;最常用的对药为防风-辛夷;最常用的角药为黄芪-防风-辛夷、白芷-防风-辛夷等;高置信度药物关联规则有白术-防风-辛夷-黄芪、黄芪-白术-辛夷-防风等;核心药物包括为防风、辛夷、白芷、苍耳子、黄芪;关键药物为防风、辛夷、白芷。获取了关键药物的活性成分汉黄芩素、谷甾醇、亚油酸乙酯等,获得了上述活性成分与过敏性鼻炎的交集靶点ESR1、AR、BCL2、IL-6、ADRA2C等,富集分析得到交集靶点的KEGG富集通路49条如PI3K/Akt信号通路、Calcium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关键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论关键药物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存在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为依据,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新药研发可依据获取的用药规律,灵活运用温肺散寒、益气固表与清热祛风、益气止嚏之法,并辅以补脾益肺、温阳益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对中药防风的5种地区习用品及2种混杂品进行了形态组织学研究,确定了种间鉴别特征,编写了防风类药材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中药甘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了解中药甘草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对中药甘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配伍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展示了中药甘草的最新研究发展。结论掌握中药甘草的最新研究进展为防风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观察中药组方防风仙鹤汤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门诊及住院的眩晕患者40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防风仙鹤汤)208例;对照组(西药对因对症)200例;1周为一疗程,14天为治疗观察期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 中药组方防风仙鹤汤治疗眩晕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防风多糖JBO-6体内对小鼠兔疫功能的影响及抗肿瘤作用周勇,马学清,严宣佐,张丽,牛建昭,赵离原,陆蕴如,葛东宇(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防风多糖;免疫增强;抗肿瘤中药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其主要优点是无毒副作用,效果确切。本研究从中药防...  相似文献   

20.
防风,又名屏风、风肉、回云、回草,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根,入药始见于我国第一部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谓:“防风,味甘,温。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书中所记防风的主治病证,其病因均与“风邪”有关。明代的《本草纲目》云:“防风,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本文兹将防风通过不同配伍后,其“祛风”功效的临床应用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