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几种维持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MRI下脑立体定向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90例术前需行MRI下脑立体定向检查且完全不能自主配合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D1组、D2组和D3组,每组30例。入室后所有患儿先给予丙泊酚1~3 mg/kg使其充分镇静。3组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均为1.0 μg/㎏,10 min泵完,维持剂量:D1组为0.5 μg/(kg·h),D2组为0.7μg/(kg·h),D3组为1.0 μg/(kg·h)。患儿给丙泊酚并入睡后在局麻下安放立体定向仪头架,入磁共振室前停用右美托咪定。记录3组患儿入手术室(T0)、上头架前(T1)、上头架即刻(T2)、上头架完成后(T3)、入磁共振室之前(T4)、出磁共振室之后(T5)NBP、HR、RR和SPO2的变化,并记录各组患儿丙泊酚用量、需追加丙泊酚的病例数,以及呼吸抑制、过早苏醒、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D1组比较,D2组和D3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1);D1组需单次追加丙泊酚的例数为17例,呼吸抑制病例数为10例,其中1例因严重呼吸抑制而放弃检查;D2组需单次追加丙泊酚的例数为5例,明显少于D1组(P<0.01),无呼吸抑制发生(P<0.05);D3组所有患儿检查过程中均不需追加丙泊酚,且无呼吸抑制(P<0.05),HR有所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3组术后苏醒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小儿MRI下脑立体定向过程中,右美托咪定以1.0 μg/kg负荷,并以1.0 μg/(kg·h)维持较好,它既可以明显减少追加丙泊酚的次数及剂量,还可保证患儿在检查全程安静不动,且无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2.
曾如筱  田冶  刘晓梅 《武警医学》2022,33(9):742-744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配合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电子耳蜗(CI)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10至2021-10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接受CI植入术治疗的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配合常规通气策略,观察组配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比较两组常规通气策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前(T0)和后30 min(T1)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治疗前后的应激反应及麻醉苏醒后不良反应。结果 T0时,两组HR、MAP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两组HR、MAP和SPO2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DA[(6.21±0.19)μmol/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7.63±0.24)μmol/L],SOD[(90.77±11.54)U/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72.63±8.49)U/L](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后不良反应率(7.50%)低于对照组(27.50%)(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配合静吸复合麻醉可维持小儿CI植入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儿应激反应水平,并减少麻醉苏醒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李占军  董兰  韩曙君  蔡俊刚  钮絮  张玲 《武警医学》2013,24(10):838-840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应用于小儿MRI下脑立体定向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100例术前需在基础麻醉下行MRI脑立体定向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组Ⅰ)和丙泊酚组(组Ⅱ)。患儿入手术室后缓慢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同时组Ⅰ以右美托咪定1.0 μg/(kg·h)维持,组Ⅱ以丙泊酚6 mg/(kg·h)维持,给氯胺酮并入睡后安放立体定向仪头架,入磁共振室前停用维持量的输注,出磁共振室后护送回手术室进行手术,检查过程中必要时单次追加丙泊酚。记录两组患儿多个时间点MBP、HR和SPO2的变化,并记录各组需要单次追加丙泊酚的病例数、苏醒时间以及呼吸抑制、过早苏醒、检查后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组Ⅰ中有1例需要追加丙泊酚,无呼吸抑制和需要吸氧的病例;组Ⅱ中有13例需追加丙泊酚,16例发生呼吸抑制,其中11例需要吸氧改善SPO2,与组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Ⅰ心率有所下降(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在小儿MRI下脑立体定向检查的过程中,右美托咪定维持组不但可以明显减少追加丙泊酚的次数,还可保证患儿在检查全程安静不动,且无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硬膜外麻醉时的镇静、遗忘及并发症等, 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的临床应用。方法 择期行下肢或中下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 随机分为3组, 右美托咪定组(D组)、咪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C组)。三组患者均于硬膜外麻醉平面固定、效果完善后, 手术前20 min开始神经安定镇痛:D组和M组负荷剂量分别为0.6 μg /kg和0.06 mg /kg, 维持量分别为0.5 μg /( kg·h)和 0.05 mg /( kg·h);C组泵注生理盐水50 ml/(kg·h)。负荷剂量均于10 min内泵完, 维持量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监测并记录入室( T0) 、麻醉平面固定后神经安定镇痛前( T1)、神经安定镇痛后5 min(T2) 、10 min(T3) 、20 min(T4) 、30 min(T5) 及术毕(T6) 时患者平均动脉压血压( MAP)、脉搏(HR)、血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 D、M组患者BIS值达到75(BIS75) 时所用的时间和用药剂量, 随访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遗忘程度。结果 与T0比较, D组患者MAP T2、T3时明显升高, HR T2时明显下降(P<0.05), T3、T4时极明显下降(P<0.01);M 组患者MAP T3、T4时明显降低, HR T3~T5时明显下降, SpO2 T2、T3时明显下降, D组和M组BIS均于T2时开始下降(P<0.05), D组T4、T5时下降极明显(P<0.01)。D组患者BIS达75时所需的时间短于M组(P<0.05), 患者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极明显低于M组(P<0.01), 但遗忘程度M组明显优于D组(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均能达到硬膜外麻醉中辅助镇静的目的, 右美托咪定0.6 μg/kg作为负荷剂量, 既能满足术中镇静的需要, 又不会发生呼吸抑制。在遗忘作用方面, 咪达唑仑具有较好的遗忘作用, 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时, 虽然患者能回忆术中部分事件, 但均无强迫体位等不良回忆。  相似文献   

5.
蔡晓飞  赵丽琴  刘亚东  程灏 《武警医学》2018,29(12):1129-1132
 

目的 评价在肝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后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标准为Ⅱ~Ⅲ级择期行RFA的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组(Dex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两组局麻浸润前15 min(T0)、局麻浸润时(T1)、手术开始时(T2)、射频温度达峰值时(T3)、术毕烧针道时(T4)及停药后5 min(T5)时的心率(HR)、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2)、清醒镇静评分(OAA/S)、脑电双频指数(BIS),同时记录围术期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Dex组在围术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F=2.496,P=0.033;F=2.658,P=0.025;F=11.900,P=0.000;F=6.378,P=0.000),心率变化趋势没有统计学差异(F=0.704,P=0.622);Dex组OAA/S评分低于对照组(F=6.978,P=0.000),Dex组BIS高于对照组(F=519.780,P=0.000);Dex组在围术期呼吸抑制、术中体动、恶心呕吐及苏醒延迟少于对照组(χ2=15.635,P=0.000、χ2=9.834,P=0.000、χ2=6.613,P=0.013);Dex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7.938,P=0.000)。结论 肝癌患者在RFA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可获得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患者可被唤醒,麻醉管理更加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活体亲属供肾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01至2017-12择期亲属供肾术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右美托咪啶组供肾者麻醉诱导前10~15 min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1 μg/kg,继以0.5 μg/(kg·h)维持,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对照组供肾者按右美托咪啶组静脉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采血检测TNFα、IL-6和IL-10的浓度。监测术前、术后24 h及48 h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Cr)浓度。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较对照组术后24 h和48 h血清BUN[24 h, (6.41±1.23) mmol/L vs (9.24±1.25) mmol/L; 48 h, (6.62±1.30) mmol/L vs (8.41±2.4) mmol/L]和Cr[24 h, (98.2±4.7) μmol/L vs (111.4±5.1) μmol/L; 48 h, (104.4±6.2) μmol/L vs (119.5±8.2) μmol/L]明显降低(P<0.05)。T2-T4时右美托咪啶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NF-α和IL-6浓度均明显降低,而IL-10的浓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 一定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对活体亲属供肾者手术后早期具有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应用于全麻诱导的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特点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诱导方案:A组静注丙泊酚1.5 mg/kg、依托咪酯0.075 mg/kg;B组静注丙泊酚1 mg/kg、依托咪酯0.15 mg/kg;C组静注丙泊酚0.5 mg/kg、依托咪酯0.225 mg/kg。诱导完成后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3、5 min(T2~T4)三组患者MAP、HR、BIS的变化,记录三组患者注射痛、肌阵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诱导后的MAP、HR低于B、C组,BIS高于B、C组(P<0.05);A组注射痛发生率低于B组(P<0.05);A、B组肌阵挛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丙泊酚1.5 mg/kg复合依托咪酯0.075 mg/kg用于全麻插管对血流力学和BIS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剂量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麻醉深度的影响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8-10至2020-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A组)、依托咪酯(B组)、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C组),每组30例。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B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C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075 mg/kg、丙泊酚1.0 mg/kg。诱导完成后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3、5 min(T2-T4)3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的变化,记录3组患者注射痛、肌阵挛、高血压、低血压、BIS<30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诱导后的MAP高于A组(P<0.05),C组在T1-4时刻MAP高于A组,T2时刻MAP低于B组(P<0.05),且诱导后HR低于B组,T2时刻HR低于B组(P<0.05),BIS低于A组,T1时刻BIS高于B组,T2-3时刻低于A组,T4时刻低于A组,高于B组(P<0.05),注射痛和低血压发生率低于A组(0.0% vs. 36.7%,3.3% vs. 33.3%),肌阵挛发生率低于B组(3.3% vs. 66.7%),高血压、BIS<30发生率低于A、B组(3.3% vs. 40.0%、70.0%,0.0% vs. 30.0%、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射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于插管前注射丙泊酚对全麻的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深度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张晓静  刘惠亮  朱琳  张蛟  俞泓  李屹 《武警医学》2020,31(3):203-206
 

目的 探讨欣维宁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恢复及内皮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2016-07至2018-02期间收治的116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均行PCI术治疗,对照组予以欣维宁,观察组予以欣维宁+山莨菪碱。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再灌注、心功能水平、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变化情况,及术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 h ST段回落率、cTFC、心肌灌注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 、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 force,LVEF)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在T1、T2,观察组患者LVEDD、LVEF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EGF、ET-1水平低于治疗前,NO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PCI术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24%(10/58)、3.45%(2/58),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欣维宁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可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情况,同时提高心功能,保护血管内皮,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张骍  王公校  马龙 《西南军医》2015,(3):244-246
目的 观察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手术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小儿(非开颅、胸、腹)手术12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Ⅰ组(90例),Ⅱ组(30例)。于皮肤消毒前1min开始用药,Ⅰ组静脉注射氯胺酮3mg/kg、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h);Ⅱ组静脉注射氯胺酮3mg/kg、静脉泵注生理盐水。若术中患儿出现明显体动反应则静脉追加氯胺酮1.5mg/kg。记录氯胺酮用量、生命体征、苏醒时间及术后镇静评分,观察比较两组病例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范围等无统计学差异;Ⅰ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术中生命体征平稳,Ⅱ组患者心率、血压在各时间段明显增高;两组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Ⅰ组患儿比较安静,镇静评分满意者明显多于Ⅱ组,苏醒期躁动者明显较少。结论 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效果良好,可提供较为完善的镇痛和镇静作用,明显降低单纯应用氯胺酮所致术中呼吸循环等方面的副作用以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面罩对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体重指数(BMI)大于28 kg/m2的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00例 ,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50例, 一组采用内镜面罩给氧(T组), 另一组采用鼻导管吸氧(C组), 氧流量均设置为3~5 L/min。两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咪达唑仑(1 mg)、丙泊酚(1~2 mg/kg), 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检查, 检查中若有轻微体动及时追加丙泊酚用量。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2 min(T2)和操作结束时(T3)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 以及胃镜检查时间和丙泊酚用药总量。结果 (1)两组T2及T3时SBP、DBP和HR与T1相比均有所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T2时, C组受检者SpO2下降明显, 检查中有6例 (12%)发生SpO2<90%, 与T1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组受检者与T1相比明显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组SpO2(99.26%±0.90%)明显高于 C组(92.68%±2.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 T组SpO2 (99.58%±0.61%)也明显高于C组(96.24%±0.9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胃镜操作时间及丙泊酚的用量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使用内镜面罩给氧优于鼻导管给氧, 使无痛胃镜检查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阴分娩史对非插管静脉全麻下宫腔镜手术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检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临床信息系统,选取2008-08至2019-12在解放军第一医学中心498例行非插管静脉全麻下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数据,将患者分为有经阴分娩史组(VD组)和无经阴分娩史组(NVD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进行1∶1配对。对比麻醉前(T1)、麻醉后1 min(T2)、手术开始时(T3)以及手术开始后5 min(T4)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疼痛NRS评分及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PSM后共354例(NVD组和VD组各177例)纳入分析。T1与T2时点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未见明显差异;T3与T4时点NVD组较VD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升高(P<0.01);两组SpO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异丙酚麻醉对脑外伤血肿清除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脑外伤血肿清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异丙酚组和依托咪酯组。分别于麻醉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后1 h(t2)、手术开始后2 h(t3)记录颈内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并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2)。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手术前(T0)、手术开始后1 h(T1)、术后1 h(T2)、术后24 h(T3)抽取颈内静脉血样,检测S100β蛋白含量。术后30 d记录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和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评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结果 与t0时比较,t1、t2、t3时两组SjvO2明显升高(P<0.05);异丙酚组t1、t2、t3时CERO2(30.9%±5.04%、30.2%±6.17%、 28.7%±3.21%)降低,依托咪酯组的CERO2在t1时(24.9%±4.31%)降低(P<0.05);与依托咪酯组比较,异丙酚组t1、t2、t3时SjvO2明显升高,CERO2降低(P<0.05)。患者S100β蛋白含量在T2时异丙酚组为(1.17±0.26)μg/L,小于依托咪酯组的(1.52±0.19)μg/L (P<0.05)。两组GOS和MMSE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异丙酚在脑外伤血肿清除手术患者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董航  李霞 《武警医学》2015,26(11):1105-1107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对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需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年龄18~60岁,ASA 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组(L组)、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组(DL组),每组30例。D组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 μg/kg;L组采用利多卡因5 mg/kg雾化吸入表面麻醉;DL组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 μg/kg复合利多卡因5 mg/kg雾化吸入表面麻醉。分别记录插管条件与患者舒适度评分,基础值(T0)、插管前(T1)、插管开始(T2)、插入气管即刻时(T3)的HR、MAP 变化及呛咳、恶心、躁动等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患者对插管情形的回忆情况。结果 3组插管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DL组与D组、L组比较,插管条件与患者舒适度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L组与D组、L组比较,DL组在T2、T3的HR[(75±12) 次/min、 (76±13) 次/min]、MAP[(76±27) mmHg、 (74±23) 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4个时间点相比,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有8例(27%)出现轻度呛咳,D组有6例(20%)出现轻度呛咳,但均不影响操作,与D组、L组比较,DL组呛咳仅有1例,发生率较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能较好地抑制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反应,且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秀满  王卫民  周宪  刘亚华 《武警医学》2021,32(11):933-936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妊高症)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顺产条件的妊高症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静脉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硬膜外组),记录产妇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测定各个时点产妇的VAS评分,分析产妇的满意度评分;记录各个产程时间及母婴不良反应;测定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血血气。结果 两组在T0(处理前10 min)时MAP、HR、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处理后10 min(T1)、处理后60 min(T2)、分娩后10 min(T3)、分娩后2 h(T4)这四个时间点的比较中,观察组的MA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0(处理前10 min)时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镇痛后各个时点(T1-T2)的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低血压和下肢麻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头晕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血气分析结果和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应用于妊高症产妇时循环稳定,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