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孙亚勤  杨胜利  杨勇 《武警医学》2015,26(6):580-583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介入术后氯吡格雷低反应发生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武警总医院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患者200例,术后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并经血栓弹力图检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按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是否小于30%,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低反应组和氯吡格雷敏感组;同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判断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的影响。结果 CYP2C19*1/*1与CYP2C19*1/*2、CYP2C19*1/*1与CYP2C19*2/*2、快与中间代谢型比较ADP的抑制率有统计学差异;共79例(39.5%)发生氯吡格雷低反应。氯吡格雷敏感组快代谢型者(基因型*1/*1)多于低反应组(P=0.013),氯吡格雷低反应组中慢代谢型较多(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代谢型间比较无差异。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氯吡格雷低反应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相关,携带中慢代谢型基因者发生氯吡格雷低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心内科收治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为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并接受PCI的NSTE-ACS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A组(n=50)和B组(n=47):A组患者PCI术后接受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口服;B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100 mg+替格瑞洛90 mg,每天1次口服。电话、门诊或住院随访患者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为(58.78%±8.46%)和(38.84%±1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10.0%(5/50)和6.4%(3/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PCI的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NSTE-ACS患者,替格瑞洛对血小板的抑制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可替代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和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02例急性心肌梗死和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后,经Verify Now检测系统测定血小板功能。以Verify Now测试结果 P2Y12反应单位≥208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比较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和无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基因多态性、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特征差异,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因素。结果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47.06%,两组在女性、年龄、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危险(GRACE)评分、尿素氮、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YP2C19*2基因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氯吡格雷抵抗与年龄、性别、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GRACE评分、GRUSADE评分、CYP2C19*2纯合子基因型存在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在0.2~0.5间。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GRACE评分、CYP2C19*2基因型、尿素氮可能是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GRACE评分、CYP2C19*2纯合子基因型、尿素氮可能是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大剂量氯吡格雷及替格瑞洛方案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143例行PCI术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n=56)、B组(n=47)与C组(n=40)。分别给予常规剂量、大剂量氯吡格雷及替格瑞洛口服行抗血小板干预,比较3组患者CYP2C19基因型、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C两组患者正常代谢型比例显著低于A组,中代谢型、慢代谢型比例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MACE发生率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行PCI术ACS患者,可有效预防CYP2C19基因突变及MACE的发生,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细胞色素P450酶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肝硬化患者术后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TIPS术治疗的171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中采集门静脉及肘静脉血液样本并行CYP2C19基因检测.术后每3个月临床随访,比较分析基因检测结果与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110例TIPS术前无输血且术后规律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后平均服用氯吡格雷时间为192.4 d(31~517 d),门静脉血及肘静脉血基因检测结果一致,CYP2C19基因型为*1/*1有49例(44.5%)、*1/*2有27例(24.6%)、*1/*3有18例(16.4%)、*2/*2有11例(10.0%)、*2/*3有3例(2.7%)、*3/*3有2例(1.8%);随访显示慢代谢型基因携带患者分流道功能异常发生率为87.5%(14/16),较中等代谢型患者(20.0%,9/45,x2=22.9,P=0.006)及快代谢型患者(8.2%,4/49,x2=37.91,P=0.000 1)明显增高;Cox回归模型多变量分析提示CYP2C19慢代谢型基因变异,是分流道功能异常的重要预测因素(95%CI 1.80~9.03,P=0.000 7).结论 CYP2C19慢代谢基因变异(*2/*2、*2/*3、*3/*3)是影响TIPS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前检测可为术后提供较为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华法林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抗栓策略,评价其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76例长期服用华法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的临床资料.服用华法林的原因为:心脏金属瓣膜置换术51例(67.1%),半年内的肺栓塞6例(7.9%),永久性房颤伴血栓高危因素19例(25%).PCI术前停华法林用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LMWH)替代,当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3时行PCI.术后在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ASA)100mg/d及氯吡格雷75mg/d的基础上联用LMWH,并恢复华法林,INR达到1.8以上停用LMWH,调整华法林用量使INR维持在1.8~2.3之间,1个月后停用氯吡格雷.继续用ASA(75~100rng/d),华法林恢复至支架术前剂量.观察住院期间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SAT)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出血事件5.3%(4/76),其中次要出血1例1.3%(1/76),MACE发生率1.3%(1/76),未因调整抗栓治疗方案而发生主要出血及SAT.结论 长期服用华法林的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术前用LMWH替代华法林,术后短时间内联用小剂量ASA、氯吡格雷、LMWH及华法林,根据INR精确调整华法林剂量并适时停用LMWH,这一特殊抗栓策略安全、有效,且可行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应用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2015年1—3月收治的ACS患者201例,均行PCI治疗,其中,101例接受替格瑞洛治疗,作为研究组(n=101)。选取同期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n=100)。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阿司匹林(100 mg,1次/d)基础上,研究组服用替格瑞洛(90 mg,2次/d),对照组服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术后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MAC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用于ACS患者行PCI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但有一定出血风险和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1—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接受了CYP2C19基因芯片检测及PCI治疗的AMI患者9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了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采集静脉血3 ml并测定CYP2C19*2及*3多态位点携带情况。回顾性分析各多态位点及基因型在AMI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与临床常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950例AMI患者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者643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者307例,CYP2C19基因野生型(*1/*1)388例(40.8%),突变杂合型(*1/*2或*1/*3)483例(50.8%),突变纯合型(*2/*2或*2/*3或*3/*3)79例(8.4%)。在临床资料中,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心梗史、卒中史、心肌梗死类型等在突变纯合型与非突变纯合型(野生型+突变杂合型)之间的分布未见明显差异。在院期间,血小板高反应性(血小板聚集率>60%)的发生比例在突变纯合型中为57.0%(45/79),在非突变纯合型中为37.9%(330/871)。突变纯合型与非突变纯合型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5%可信区间2.32~5.88)。结论在所观察的单中心950例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MI患者中,CYP2C19基因纯合突变型可能与血小板高反应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短期疗效、3个月神经功能预后及1年内卒中复发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芯片对120例急性重症脑梗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分且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快代谢组(A组,n=48)、中等代谢组(B组,n=60)及慢代谢组(C组,n=12)。3组患者48 h内予以氯吡格雷治疗,21 d后予以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进行二级预防。比较3组患者发病7 d的NIHSS评分、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年内卒中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 3组患者7 d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3个月mRS为0~2分的例数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1年内卒中复发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为快代谢时,可使用氯吡格雷急性期治疗及二级预防。中等、慢代谢患者可于急性期加量应用氯吡格雷治疗,但不适宜使用长期治疗及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基因检测条件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6月在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ACS并行择期PCI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最终纳入有1年随访资料并行基因检测患者933例。依据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DAPT)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n=239)和氯吡格雷组(n=694)。根据等位基因功能缺失的基因型差异分为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比较3种代谢型下两种药物的临床效益,即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心血管死亡、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缺血性卒中。结果在快代谢型组,与服用替格瑞洛患者比较,氯吡格雷是发生MACCE的保护性因素(HR=0.481,95%可信区间0.268~0.863,P=0.014);在慢代谢型组,与服用替格瑞洛患者比较,氯吡格雷是发生MACCE的危险性因素(HR=3.481,95%可信区间1.122~10.799,P=0.031)。氯吡格雷与其代谢型间存在明显交互作用(P<0.05)。结论对于慢代谢基因型患者,替格瑞洛的临床效益明显优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1.
钱浩 《武警医学》2017,28(12):1253-1255
 目的 探讨合并心房纤颤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支架置入术后不同抗栓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因ACS入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1674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心房纤颤分为并发心房纤颤组(78例)和无心房纤颤组(1596例)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并发心房纤颤组中选择置入支架的54例卒中高危 (CHA2DS2-VASc≥2分)患者随访1年,根据是否使用华法林分为华法林组(n=19)及非华法林组(n=35)。统计各组全因死亡、大出血及小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并发心房纤颤组较无心房纤颤组三支病变的比例增高,住院期间全因死亡明显增加(12.8% vs 1.8%,P0.01)。卒中高危患者中,华法林组质子泵抑制药(PPI)应用比例显著高于非华法林组(100% vs 51.7%,P0.001),两组均无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事件发生。华法林组轻微出血发生率高于非华法林组(21.1% vs 2.9%, P=0.028)。结论 合并心房纤颤的ACS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应用6个月三联抗栓治疗,在积极使用PPI的情况下,可能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是会增加轻微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中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132例,术中持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依据术中SpO2水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SpO2<90%,n=64)和对照组(SpO2≥90%,n=68)。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术后四周两组间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6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6个月时的6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6MWT)。结果 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较对照组多[(1.9±0.9)vs(1.2±0.8),P<0.05)],前降支为梗死相关血管的比例多于对照组(62.6% vs 41.2%,P<0.05);术后4周观察组的LVESV、LVEDV较对照组高,LVEF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6个月时的6 MWT距离较对照组短,且住院期间、术后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PCI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是评价AMI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一种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216例,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n=119)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n=97),分别检测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 UACR),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logistic 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单纯2型糖尿病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FFA、UACR、Hcy,明显升高[(0.80±0.35)mmol/L vs(0.53±0.20)mmol/L,P=0.035; (65.80±7.50)mg/g vs (40.99±6.07) mg/g,P=0.029;(19.36±6.33)μmol/L vs (12.93±7.07)μmol/L,P=0.033]。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FFA (OR=2.335,95%CI:1.770~4.018,P=0.018)、UACR(OR=1.166,95%CI:1.082~2.330,P=0.032)、Hcy (OR=2.113,95%CI:1.810~3.770,P=0.026)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FFA、UACR、Hcy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应对这部分人群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D)术后应用新型三联抗血小板治疗(西洛他唑、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5年4月-2006年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ACS患者,PCI术后进行两联和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对比.本研究中入选的合并DM患者共263例,其中122例随机接受标准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联抗血小板治疗(两联组),141例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治疗(三联组).主要终点包括随访1年时的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D、卒中或靶血管血运重建(TVR).结果 两组临床和冠脉造影基线特征无显著差异.随访1年两组无支架内血栓和非致死性MI事件发生;三联组心性死亡、卒中、TVR发生率分别为1.4%、0.7%、7.8%,两联组分别为4.1%、3.3%、12.3%,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255,P=0.186,P=0.223);但三联组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脑事件发生率[9.9%(14/141)]低于两联组[18.9%(23/122),P=0.038],其中接受降糖药物治疗者获益更明显.两组出血性事件、过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DM患者PCI术后接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西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地减少长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尤其对DM程度严重的ACS者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李闯  储禹舜  吴国栋  张梅 《武警医学》2020,31(5):389-393
 目的 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并筛查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Clinicaltrials.gov、知网、万方和SinoMed数据库中2019年6月前发表的文献,利用Jadad评分评估文献质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并利用Egger回归分析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3617例患者,其中1817例接受了完全血运重建。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RR=0.562,95%CI:0.47~0.68,P<0.001)、全因死亡(RR=0.654,95%CI:0.53~0.82,P<0.001)和再次血运重建率(RR=0.495,95%CI:0.36~0.68,P<0.001)均显著降低,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于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完全血运重建降低了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RR=0.764,95%CI:0.60~0.98,P=0.034)。各项结果的发表偏倚不显著。结论 完全血运重建能够降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和再次血运重建率。对于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完全血运重建可以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或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300mg/d,氯吡格雷负荷量300mg继以维持量75mg/d的抗血小板治疗,并随机分为A阿托伐他汀组(A120mg/dn=30,A240mg/dn=30,A380mg/dn=30)、B普伐他汀组(20mg/d,n=30)和C无他汀组(n=30)。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CD62P、CD63含量及比浊法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结果:他汀治疗前后,A组、B组、C组上述指标的差值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A1组、A2组、A3组与C组相比,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值组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抑制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为基础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 在3只犬双侧下颌前磨牙区各植入2颗种植体,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颗种值体;在种植体远中制备骨缺损,对照组每侧骨缺损区随机植入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和实验组成骨诱导培养BMSCs复合PRP。分别于移植后1、3个月取材,行大体、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1个月后,实验组可见较多的骨基质,较少的胶原纤维。实验组骨密度值大于对照组(101±8.99)vs(93±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实验组可见较多的哈弗系统,实验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值变化不大(100.75±12.05)vs(105±1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BMSCs为基础的组织工程骨能在种植体周围较好地成骨。  相似文献   

18.
张希国  刘小丰  苏嘉  张永 《武警医学》2013,24(9):804-806
 目的评估院前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7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限制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各38例。比较两组入院前后一般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住院期间器官衰竭、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院前两组比较,限制液体复苏组输液量较常规液体复苏组显著降低[(789.6±109.4)mlvs(2381.9±403.5)ml,P<0.01],院前复苏时间明显缩短[(59.3±15.5)minvs(80.1±17.4)min,P<0.01];院内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限制液体复苏组血红蛋白(Hb)升高[(101.0±12.9)g/Lvs(92.1±11.8)g/L,P<0.01],凝血功能好转[(78.8±8.2)%vs(63.1±12.6)%,P<0.01],输入血制品减少[浓缩红细胞:(6.4±2.1)Uvs(7.5±4.6)U,P<0.01;冷冻血浆(5.1±3.0)Uvs(6.4±2.0)U,P<0.01];住院期间限制液体复苏组器官衰竭发生率(21.0%vs39.4%,P<0.01)和感染发生率(13.1%vs26.5%,P<0.01)等并发症降低。结论院前维持适量的液体复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休克期机体的氧供和凝血功能状态,并降低创伤后期器官衰竭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