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伤椎与不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27例,其中12例采用骨折椎加用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15例采用传统双平面固定(B组).A组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43岁(25~56岁);B组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42岁(23~61岁).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并且骨折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所有患者均于麻醉状态下行体位复位,B组行后路常规伤椎上下椎体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固定;A组在B组方法 基础上加用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固定.观测患者后凸畸形(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随访5~22个月,平均9个月.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使骨折椎向腹侧移动复位,术后Cobb角及前柱高度恢复较佳.手术前后骨折椎前移复位程度的变化:A组为0.089±0.036,B组为0.023±0.048(P<0.001);两组Cobb角的变化:A组为(9.88±7.69)°,B组为(5.19±3.24)°(P<0.05);伤椎前柱高度的变化:A组为(39.3±5.2)%,B组为(20.6±6.5)%(P<0.05).骨折椎加用椎弓根螺钉在前柱撑开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正常椎间盘高度的撑开. 结论对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有条件地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并且增强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和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获随访9~24个月,平均15个月,35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良好,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SA评分改善,疼痛缓解良好。无一例发生椎间隙过度撑开、内固定松动断裂,后凸畸形改变,18例术后12~18个月行内固定物取出术,随访6个月未见明显椎体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置钉可使椎体骨折复位良好,重建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稳定性,有利于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内固定松动断裂可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外穿刺撬拨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3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收治的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外穿刺撬拨复位、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椎弓根钉棒撑开复位固定、经伤椎椎弓根穿刺植骨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测量术前、术后伤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和后凸Cobb角;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术前VAS评分[(6.782±1.821)%vs.(6.827±1.762)%]、术前伤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57.658±23.645)%vs.(58.162±24.852)%]、术前伤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88.645±8.624)%vs.(87.927±7.848)%]、术前后凸Cobb角[(28.665±4.824)°vs.(29.134±5.508)°]、手术时间[(135.675±23.318)min vs.(130.731±21.761)min]、术中出血量[(456.214±63.525)m L vs.(461.532±60.753)m L]、术后引流量[(43.847±16.358)m L vs.(42.971±15.523)m L]、住院时间[(10.878±2.148)d vs.(11.323±2.512)d]、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0.184±0.263 vs.0.195±0.325)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2.463±0.652 vs.2.624±0.7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术后末次随访伤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98.083±1.635)%vs.(93.157±2.019)%、后缘高度百分比[(98.504±2.572)%vs.(96.248±4.824)%]和后凸Cobb角[(3.623±2.563)°vs.(7.626±3.6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外穿刺撬拨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Denis B型、D型胸腰椎体压缩骨折、B型椎体爆裂骨折,可较好恢复椎体前、后缘高度,矫正后凸Cobb角。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长期疗效。方法在8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中,75例获得随访,其中52例接受了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23例则采用了单纯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观察指标包括神经功能改善、Cobb角改变、伤椎与正常椎高度比、VAS疼痛评分改变等。结果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改善、Cobb角改变、伤椎与正常椎高度比、VAS疼痛评分改变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第2组患者内固定失败率较高。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很好恢复伤椎的高度,避免后凸畸形的复发,同时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而且内固定失败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通道椎体内自体植骨、伤椎单侧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采用短节段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植骨的治疗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28例(植骨组),并与单纯内固定椎旁植骨3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本组5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月~2.5年,平均13月。A组术后随访8月以上28例,其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后略有丧失,Cobb角较术后略有增加,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术后随访7月以上30例,其椎体前缘高度丧失,Cobb角增加较术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较B组腰背疼痛率低。结论通过伤椎椎弓根通道植骨,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术式是可行的。该种术式早期促进伤椎骨折愈合,增加脊柱前柱中柱稳定性,同时对减少内固定失效、伤椎高度丢失、椎体后凸畸形、腰背疼痛等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异体骨粒打压植骨预防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后伤椎椎体塌陷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行伤椎椎体内异体骨粒移植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45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拍摄正、侧位X线片,测定伤椎椎体前缘及中央高度压缩百分比、椎体成角及上下终板成角,评价局部胸背痛变化情况,了解骨折复位术后随访期有无内固定失败及矫形丢失情况. 结果通过手术复位及椎体内植骨,术后疼痛缓解明显,椎体高度、椎体成角及上下终板成角均明显改善;平均随访2年以上的38例患者中34例胸背疼痛完全解除,所有患者影像学测量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结论 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异种骨粒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有效矫正局部畸形,预防伤椎椎体塌陷及内固定失败,临床疗效良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6例,以获得椎体前中柱的支撑。结果本组16例均获随访,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脊柱生理曲度、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无一例断钉现象。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重建了椎体高度,增加了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在减少迟发性腰背痛、Cobb角矫正度、内固定松动折断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3种术式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不稳定胸腰椎骨折86例行胸腰椎后路手术治疗,随机分为3组:A组(传统内固定)经骨折相邻的上下位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椎板间或横突间植骨;B组在A组基础上行伤椎椎弓根短钉内固定;C组在A组基础上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果 3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或内固定取出后,比较椎体前后缘比值及Cobb角,B、C两组优于A组,且C组优于B组(P〈0.05);比较内固定失效率,B、C两组优于A组(P〈0.01)。结论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在取出内固定后能有效维持椎体高度,矫正后凸成角,防止椎体塌陷,减少内固定失败、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撬拨复位、椎体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2011年2月采取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撬拨复位、椎体打压植骨方法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29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19~63岁,平均42岁。对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伤椎楔变角、椎管容积率及脊髓损伤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为0.48±0.05,术后为0.92±0.08;术前伤椎楔变角为23.32°±2.60°,术后为2.78°±1.42°;术前椎管容积率(45.10±1.60)%,术后(95.50±4.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椎弓根撬拨复位、椎体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有助于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经椎弓根撬拨结合脊柱撑开复位器加植骨成形术治疗中青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9例9个椎体。术前、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畸形角度,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术后所有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病椎椎体高度压缩率和恢复率、椎体后凸角度和矫正率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伤椎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术与单纯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1月- 2008年10月对6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伤椎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A组)与单纯伤椎固定(B组)进行治疗.A组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1~ 65岁,平均36.8岁.术后随访13 ~27个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联合Schanz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治疗的105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VP联合Schanz螺钉组与PKP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后凸角(cobb角)的差值、术前和术后VAS评分,通过SPSS 20.0软件系统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例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后凸角(Cobb角)的差值,PVP联合Schanz螺钉组为(11.23±2.34)°、PKP组为(4.12±0.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PVP联合Schanz螺钉组为(61±12)min、PKP组为(42±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缓解疼痛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在矫正伤椎后凸方面PVP联合Schanz螺钉优于PKP,但手术耗时较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6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高龄患者,按手术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情况、Cobb’s角矫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s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短节段通用脊柱系统(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急性单节段胸腰椎不稳定骨折行后路短节段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Cobb’s角进行比较,观察术后1年内固定材料有无松动、断裂,椎体内及椎板间植骨融合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术后1周、1年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s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1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未见内固定材料松动、断裂,椎体内及椎板间植骨均骨性融合,有5例神经功能较术前好转。结论短节段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体内及椎板间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防止术后矫正角度丢失及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不植骨融合治疗无神经损伤的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44例无神经损伤的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龄22~57岁,平均36.8岁。采用急诊全麻下先行双踝悬吊法手法复位,再经后正中入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6钉2棒1横联),术中不需要植骨融合。术后6周内卧床功能锻炼,3个月内戴支具下床活动,术后10~12个月拆除内固定装置。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情况、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视觉模拟评分( VAS)。结果44例术后获得10~16个月(平均12.4个月)随访。手术时间50~105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量为100~400mL,平均200mL;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 Cobb角术前26.3°±4.7°,术后4.3°±1.4°,拆除内固定时5.2°±1.2°;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术前43.3%±14.7%,术后97.3%±4.4%,拆除内固定时96.3%±3.4%; VAS疼痛评分术前7.6±0.5,拆除内固定时1.2±0.4。所有患者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不植骨融合治疗无神经损伤的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能够很好地矫正后凸畸形,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伤椎愈合后即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无需植骨融合,及时拆除内固定物可以避免其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16.
江亚  刘群  刘锴 《创伤外科杂志》2017,(12):932-935
目的探讨术前体位干预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注入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pep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术前体位干预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注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伤椎高度压缩率、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伤椎前缘、后缘、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伤椎后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背部不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体位干预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注入用于行PVP术治疗的OVCF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并有助于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充椎体成型术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32例无神经损伤的稳定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充椎体成型术治疗。术后随诊1年,比较手术前后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比例、疼痛VAS评分及工作状态Denis评分的情况。结果术前32例患者的Cobb角为18.2°±3.1°,椎体前缘压缩比例为68.5%±7.1%,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Cobb角和椎体前缘压缩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2例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为8.31±1.23,工作状态Denis评分为4.02±0.71,术后各随诊时间点的VAS评分和Deni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神经损伤的稳定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来说,经皮球囊扩充椎体成型术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较快恢复工作状态.是一种较坪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双侧伤椎经后路内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接诊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4~55岁,平均38.45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6~53岁,平均38.51岁。观察组行后路经伤椎固定联合伤椎植骨并行后外侧植骨,对照组后路经伤椎固定术与观察组相同,常规外侧植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84±13.12)min vs.(78.31±14.94)min,(218.12±34.30)m L vs.(221.92±35.69)m L,P0.05];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在术后1周、3个月时Cobb角均比对照组低[(10.23±1.55)°vs.(14.38±2.17)°,(4.12±0.52)°vs.(7.43±1.30)°],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78.23±12.35)%vs.(64.84±10.54)%,(84.98±15.42)%vs.(72.42±13.09)%,P0.05];观察组术后1周、3个月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DI指数在术后1周、3个月时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腰胸椎骨折患者中实施双侧伤椎经后路内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