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发性小肠肿瘤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洪武  彭咏梅 《人民军医》2001,44(6):325-326
198 0~ 1998年 ,我院共收治小肠肿瘤 38例 ,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8例中 ,男 2 8例 ,女 10例 ;年龄18~ 70岁 ,平均 4 4岁。腹痛 30例 ( 78 9% ) ,腹部肿块 17例 ( 4 4 7% ) ,反复黑便或柏油样便 16例( 4 2 1% ) ,肠梗阻 12例 ( 31 6% ) ,呕吐 10例( 2 6 3% ) ,发热 5例 ( 13 2 % ) ,黄疸 4例 ( 10 5% )。病理类型与病变部位见附表。1 2 术前诊断 肠梗阻 11例 ,肿块性质待查 10例 ,误诊为其他疾病 (包括阻塞性黄疸、贫血、结肠癌、卵巢肿瘤等 ) 11例 ,明确诊断为小肠肿瘤者只有6例。2 讨 论2 1 发病情…  相似文献   

2.
王亚平  王立新 《人民军医》2000,43(7):389-390
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率低,起病隐匿,缺乏特异症状、体征,误诊率较高。二954~1996年,我院共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47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17~72岁,平均48岁。肿瘤部位:十二指肠19例,空肠12例,回肠16例。肿瘤性质:良性肿瘤13例,其中平滑肌瘤4例,纤维瘤1例,血管瘤2例,腺癌6例;恶性肿瘤34例,其中腺癌19例,肉瘤14例(淋巴肉瘤2例,网状细胞肉瘤7例,霍奇金病肉芽肿型1例,平滑肌肉瘤3例,脂肪肉瘤1例),类癌卫例。肿瘤部位与病理分类关系:癌肿在十二指肠发生率最多,占40.4%,肉瘤及良性肿瘤显示…  相似文献   

3.
曹磊  任华 《武警医学》2012,23(3):221-222,226
目的总结原发性气管肿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提高其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1-03至2009-10间18例手术治疗气管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2例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辅助下手术。全组患者行气管节段切除、气管端端吻合术14例,单纯肿瘤切除术3例,气管下段及隆突切除、隆突重建术1例。结果 18例中包括7例腺样囊性癌,3例神经鞘瘤,2例错构瘤,1例鳞癌,1例成肌纤维胞瘤,1例多形性腺瘤,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淋巴上皮样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全组患者术后恢复均顺利,围术期无死亡。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近期效果良好。结论气管切除手术是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的最有效方法。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病情灵活选择,手术治疗应该兼顾手术的根治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7—2014年收治的8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与诊治方法。结果 8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以腹痛、消化道出血、贫血、肠梗阻、腹部包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恶性肿瘤30例,病理类型以腺癌、恶性间质瘤、淋巴瘤、印戒细胞癌为主;良性肿瘤50例,病理类型依次为良性间质瘤、错构瘤、腺瘤、血管瘤、脂肪瘤。原发性小肠肿瘤多发生于空肠,其次为十二指肠、回肠、十二指肠与空肠交界处。气囊辅助内镜对小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胶囊内镜、腹部CT和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分别为97.5%、88.2%、68.8%、66.7%,P<0.01)。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气囊辅助内镜在小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应用气囊辅助内镜、胶囊内镜、腹部CT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可明显提高小肠肿瘤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小肠肿瘤较少见,自1963年至1995年共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40例,其中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27例,均经手术与病理检查证实,兹报告并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男性22例,女性18例,男与女之比为1.2∶1。年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7...  相似文献   

6.
7.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CT表现。病变包括腺癌16例,平滑肌肉瘤12例,淋巴瘤6例。CT扫描能明确肿瘤向腔内和腔外侵犯的程度,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有无局部及远处转移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鉴别诊断应包括小肠良性肿瘤、炎性病变和转移性肿瘤等。  相似文献   

8.
小肠原发性肿瘤的X线诊断(附4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肠原发性肿瘤较少见。本文报告4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通过对临床资料及X 线所见的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提出了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主要X 线表现:(1)肠腔狭窄;(2)肠腔内充盈缺损;(3)管壁僵硬,粘膜破坏,环状皱襞消失;(4)肿瘤性肠梗阻或肠套叠;(5)肿瘤近侧肠管动力性扩张及逆蠕动。并对小肠原发性肿瘤易被漏诊及误诊的原因及肿瘤好发部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关于小肠良性与恶性肿瘤、肉瘤与癌以及Cohn's 病与小肠癌等的鉴别点。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小肠肿瘤CT的检查方法,各种小肠肿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小肠肿瘤CT诊断的基本条件是良好的肠道准备。目前认为在肠道内造影剂衬托下,CT上小肠肿瘤一般表现为肿块和/或肠壁节段性明显增厚。CT常能鉴别肿瘤与非肿瘤、肿瘤的良恶性,对部分小肠肿瘤CT甚至能作出正确的组织学分类诊断,CT尚可观察小肠恶性肿瘤的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85-01~2001-06手术治疗的49例心脏原发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死亡1例,42例心脏粘液瘤无远期死亡和复发,恶性肿瘤均手术后6个月内死亡。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以二维超声检查为佳,治疗均需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时应尽可能全层广泛切除以免术后复发,同时注意心脏功能和结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原发性巨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 PRT)的外科治疗及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的巨大PRT(肿瘤直径>10 cm)67例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指标有手术方法、病理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巨大PRT 67例均经病理确诊。良性39例, 恶性28例;完整切除56例, 姑息性切除术8例;肿瘤探查和活检3例;术后并发症13例。40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0.5~5年, 其中良性肿瘤18例, 原位复发4例;恶性肿瘤22例, 原位复发10例, 二次手术5例。结论 巨大PRT手术难度大, 风险高, 术前CT及MRI检查对判断肿瘤周围器官是否受累和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 完整切除的关键在于周密的术前准备、确定肿瘤的毗邻关系及可能受侵的血管。  相似文献   

12.
观察66例原发小肠恶性肿瘤的病理组织形态学,并分析临床病理特点,按WHO肿瘤新分类,总结其病理类型,采用SP法,使用6种抗体(Keratin,CEA,S-100,Vimentin,Myoglobin,LCA等)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结果证明:原发小肠恶性肿瘤以小肠癌多见,尤以十二指肠腺癌最常见;恶性淋巴瘤次之,以回肠恶性淋巴瘤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肠减压管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 18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小肠梗阻时于DSA透视下插入鼻肠减压管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附近,观察患者鼻肠减压管插入后近期临床表现及导管引流情况,并于导管停止移动后经导管行肠内造影以明确诊断,其中15例患者在腹胀缓解后予口服supportan治疗.结果 18例患者鼻肠减压管均顺利插入预定位置,在术后2 d至1周内肠梗阻症状基本缓解;经导管肠内造影,18例患者均有阳性征象;15例患者口服supportan 2周后营养情况改善.结论 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性小肠梗阻综合治疗中鼻肠减压管插入相对简单,综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小肠破裂6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早期诊断水平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方法总结68例因车祸致小肠破裂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体会.结果本组治愈66例,死亡2例.并发切口感染10例,肠粘连5例,盆腔脓肿1例,肺部感染4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冲洗和合理的引流,早期应用抗生素,重视整体治疗水平等,可减少并发症(术后感染是其主要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致死原因主要为小肠瘘和MOD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CT和消化道造影诊断。方法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33例恶性和7例良性全做消化道钡餐造影,其中28例又经CT扫描检查。结果消化道造影见肠腔狭窄20例(13例恶性,7例良性),充盈缺损19例,(13例恶性,6例良性),肠梗阻13例,(10例恶性3例良性),管壁僵硬、黏膜破坏及环状皱襞消失主要见于恶性肿瘤f22例恶性)。CT扫描发现腹内肿物28例。结论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有良好的显示,还可以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黏膜面,仍是小肠原发性肿瘤简便的首选检查方法,CT为重要的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16.
槟榔碱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槟榔碱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为开发新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槟榔碱能显著提高小鼠小肠推进率。推测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兴奋肠道平滑肌M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口服大剂量5.07%等渗甘露醇螺旋CT小肠造影(spiral CT enterography,SCTE)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临床怀疑有小肠肿瘤性病变而行SCTE检查者60例、正常志愿者10例,动物实验(8只大鼠).分析各种小肠肿瘤的SCTE表现,并比较了82例传统CT扫描与SCTE检查结果,分别计算出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70例SCTE检查者除2例回盲部充盈欠佳外,余病例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肠腔充盈良好,对肿瘤的显示、衬托满意.动物试验显示50min大鼠小肠充盈最佳.SCTE检查的敏感度97.22%(35/36)、特异度95.83%(23/24)、阳性预测值97.22%(35/36)、阴性预测值95.83%(23/24),高于传统法CT扫描之敏感度76.19 %(32/42)、特异度75%(30/40)、阳性预测值76.19 %(32/42)、阴性预测值75%(30/40),两种方法比较其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x2=5.45,P<0.05).结论 ①口服等渗甘露醇SCTE是一种简便、安全、非侵袭性、有效评价小肠肿瘤的方法,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②口服等渗甘露醇SCTE双期增强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肿瘤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相对半定量的全小肠嗜银染色计数嗜银细胞的方法对60Coγ线不同剂量及不同时间全身一次性照射后小鼠全小肠嗜银细胞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1~7Gy照射后72小时,嗜银细胞数量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逐渐增多,7Gy达峰值,8 Gy后则随剂量的增加呈指数减少,至160Gy仅为对照的11%.变化最显著的区域在10~30Gy.照射后不同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8.10Gy照后1天嗜银细胞减少60%,2天开始回升,4~7天出现超常,2周时恢复正常.15、20Gy照后1天减少显著,2天略见回升,8~5天又复减少.30Gy照后嗜银细胞呈进行性减少直至动物死亡.这一实验结果提示小肠嗜银细胞与电离辐射的量效关系有独特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危险度的原发性小肠间质瘤(SIST)的MSCT强化表现,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提高原发性SIST的术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SIST临床及影像资料,依据病理组织学将其分为低危、高危2组,统计分析不同病理分级各期CT值及净增值差异.结果 30例原发性SIST,其中十二指肠5例(16.7%),空肠16例(53.3%),回肠9例(30%),14例为低危组,平均长度(3.8±0.9) cm,16例为高危组,平均长度(7.0±1.4) cm;低危组平扫CT值、静脉期CT值、动脉期净增值、静脉期净增值、延时期净增值与高危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危组动脉期CT值、延时期CT值与高危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能有效评估原发性SIST危险度分级,低危组与高危组间质瘤在临床特征与CT强化表现上存在差异,可为临床术前提供分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