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根管治疗术一次法与多次法急症发生率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多次法术后急症发生率。方法:将176个牙髓坏死和根尖周病患牙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和多次法,将两种方法在根管充填后、根管治疗术全过程发生急症的百分率进行比较。结果: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比多次法术后急症发生率高,然而,当把多次法在根管封药期间出现的急症也包括在内时,两种方法实际上不存在显著性区别。结论: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可根据病人和患牙情况有选择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一次法完成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一次法和分次法完成根管治疗术的术后疼痛情况,评价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0例慢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用AHplus根管充填糊剂加牙胶尖侧方加压法,分别一次和多次完成根管充填术;术后1~7d进行复诊检查,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法术后疼痛情况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次法根管治疗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俊亮  葛久禹  危薇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2):1272-1274
目的:采用Mtwo根管预备系统进行根管预备,观察一次法根管治疗和多次法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发生情况,探讨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12例患者的212例患牙,随机分为2组,A组为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疗,B组分次完成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所有组内患牙均使用Mtwo根管预备系统进行根管预备,并于每次术后询问治疗后的疼痛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中的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进行两组间疼痛情况的比较。结果:采用Mtwo根管预备系统进行根管预备,一次法完成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发生率(6.88%)和多次法完成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发生率(15.08%)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Mtwo根管预备系统进行根管预备后,一次法完成根管治疗和多次法完成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发生率相同,2组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均表现为无疼痛或轻度疼痛。  相似文献   

4.
陈希柱  郑幼洋 《口腔医学》2005,25(2):125-126
目的 评价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无明显自觉症状的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慢性根尖周炎和活髓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Vitapex糊剂加牙胶尖侧压法充填,一次性治疗无明显自觉症状的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慢性根尖周炎和活髓牙,随访1、4、8周及6个月,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6 8例患者中,成功率为92 .6 5 % ,10例1~3d内有疼痛,抗炎治疗后疼痛消失,5例失败,其余患牙无明显不适症状;6个月后X线片检查,原有根尖阴影的2 6例阴影消失或变小。结论 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无明显自觉症状的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慢性根尖周炎和活髓牙,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方溢云  林正梅 《口腔医学》2009,29(7):372-374
目的评价根管治疗一次法和多次法对无症状根尖周炎疗效的影响,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适应症。方法选取无症状根尖周炎的患牙160颗,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一次法和多次法完成根管治疗。所有患牙均使用镍钛机动根管器械预备,牙胶冷侧方加压法充填根管。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发生情况,根据患者主观症状、临床表现和术前术后X线片评价疗效。结果一次法和多次法在术后疼痛、根管治疗效的差异上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应用于无症状根尖周炎的患牙是可行的,但要注意控制适应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 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法根管治疗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急、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患者392例(392颗患牙),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08颗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根管充填,对照组184颗采用常规的多次法根管治疗术,观察2组术后1周疼痛发生情况,术后3、12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1周内,试验组较对照组疼痛发生率高(22.60% 对 20.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12个月两组间疗效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法根管治疗术近期疗效与常规的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超声冲洗应用于老年人隐裂牙一次性根充治疗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110例老年患者110颗牙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手用镍钛Protaper根管预备后,实验组:57颗患牙进行超声根管冲洗,一次法完成根管充填治疗。对照组:53颗患牙进行注射器冲洗,一次法完成根管充填治疗。冲洗液均为0.9%生理盐水。观察根管充填一周后的术后疼痛反应及一年后充填疗效。结果:1周后复诊两组术后疼痛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复诊,2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冲洗对于治疗老年人隐裂牙牙髓炎一次法完成根管充填,短期内可减少患者复诊次数,缩短疗程,同时提高根管充填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可靠性。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牙髓坏死、慢性根尖周炎、急性根尖周炎的单根管患牙138颗为研究对象。76颗患牙在一次治疗内完成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设为一次组;62颗患牙经2次治疗后完成根管充填(第1次治疗后氢氧化钙封药1周),设为二次组。观察2组在根管治疗术前、术后的疼痛状况,评价术后6月、1年和2年的治愈率,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根管治疗后,一次组和二次组术后疼痛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1年和2年,一次组的治愈率为68.4%、92.1%、98.7%,二次组分别为64.5%、91.9%、96.8%,2组治愈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2次治疗后完成根管充填相比,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术后疼痛和2年治愈率差异不大,且疼痛期较短,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AH-plus根充糊剂和碘仿根充糊剂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82个急性牙髓炎患牙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AH-plus+牙胶尖充填根管,对照组采用碘仿根充糊剂+牙胶尖充填根管,观察两组病例术后2天及1年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根管充填2天后复查,治疗组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一年复查,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H-plus根充糊剂临床疗效优于碘仿根充糊剂。  相似文献   

10.
镍钛机用器械在磨牙根管治疗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镍钛机用器械ProTaper在磨牙根管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患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磨牙83例,采用ProTaper预备根管,侧向加压充填法充填根管,根据治疗术前、中、后的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的效果。结果:所有患牙均无根管偏移、根尖阻塞、台阶形成等并发症,操作时间短,术后疼痛的发生少且轻;有3例发生器械折断。结论:ProTaper用于磨牙根管预备快速、高效,成形效果好,极少有根管内并发症,但须注意预防器械折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透明牙技术研究上颌第二磨牙近颊根根管形态。方法:收集离体上颌第二磨牙70颗,先去除牙髓,根管内注入印度墨水,经10%硝酸脱钙,酒精梯度脱水,于99%水杨酸甲酯中透明,在放大镜下观察根管形态,按Vertucci标准对根管分类。结果:70颗上颌第二磨牙中67颗为三根牙,占95.71%。67颗三根牙的腭根和远颊根均为单根管,近颊根单根管率为55.22%。70颗上颌第二磨牙中,近颊第二根管(MB2)的发生率为42.86%,其根管类型以Ⅱ型(2-1)和Ⅳ型(2-2)为主。结论:上颌第二磨牙近颊根根管形态复杂,对其解剖形态熟练掌握,能够提高该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ProTaper镍钛系统冠向下预备法和采用不锈钢手用锉逐步后退技术两种根管预备方法对老年人根管再治疗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106颗首次根管治疗失败再治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使用ProTaper Universal再治疗器械(D1、 D2、 D3)去除根管内充填物后, ProTaper(F1、 F2、 F3)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采用不锈钢手用锉去除牙胶后以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观察两组术后1h、6h、12h、24h、48h、7d VAS自评分值,24h与7d临床评定的疼痛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疼痛在6h出现,12h达到峰值,此后呈下降趋势,7d时已完全缓解;实验组在疼痛发生期间(6、12、24、48h 4个时间点)VAS自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4, P〈0.05);24h临床评定疼痛发生率实验组为11.1%,对照组为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 P〈0.05);7d时临床评定疼痛发生率实验组为1.85%,对照组为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7, P〈0.05)。结论:两种根管预备方法均会引起再治疗术后疼痛,使用ProTaper镍钛系统能有效降低老年人根管再治疗术后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一次术及多次术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和程度。方法:将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根管治疗一次术组(实验组,40例)和根管治疗多次术组(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根管治疗一次术和多次术,于术后0h、6h、12h、24h、48h和7d由患者自评VAS疼痛分值,并于术后24h、7d临床评定患者疼痛率。结果:两组间术后各观察时间点患者自评VAS疼痛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24h和术后7d临床评定轻、中、重度疼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根尖周炎根管治疗一次术和多次术后患者自评疼痛程度及临床评定的疼痛发生率相近,提示在严格选择适应症并谨慎操作下,老年人根管治疗一次术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影响老年人根管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改善老年人根管治疗依从性的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82例确诊为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并计划进行根管治疗的老年人进行依从性调查,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根管治疗患者的经济收入、疼痛恐惧程度、认为治疗程序复杂与否(周期长、次数多)、行动方便与否、根管治疗(root canaltherapy,缩写为RCT)认知程度与根管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根管治疗患者的经济收入、疼痛恐惧程度、认为治疗程序复杂与否(周期长、次数多)、行动方便与否和RCT认知程度是影响老年患者根管治疗依从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根管显微镜对经治的上颌第一磨牙遗漏近颊第二根管(MB2)的诊治方法。方法:选择需行根管再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64个。依据x线片特征,牙冠与髓底的形态特点判断是否存在MB2。采用斜方形开髓入口,小号K锉探查,必要时使用根管手术显微镜定位MB2根管。镍钛机用根管锉冠向下法预备根管,1%NaOCL冲洗根管系统,冷牙胶侧方加压与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根管。记录近颊根根管分型、根管预备过程中并发症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再治疗中共发现MB2根管55个(85.81%),疏通45个(80%)。近颊根双根管以2—1型、2—2型较常见(76.56%)。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器械折断、管壁侧穿等并发症,治疗成功率为95.55%。结论:上颌第一磨牙MB2发生率高,通常狭窄、弯曲、隐蔽,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临床医生有意识地寻找和在显微镜下的可视化操作能提高MB2根管的发现率和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口服替硝唑和地塞米松防治根管治疗期间疼痛(EI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根管预备封药后口服替硝唑和地塞米松,对照组根管预备封药后不口服替硝唑和地塞米松。结果:两组病例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替硝唑和地塞米松防治根管治疗期间疼痛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osttreatment prophylactic use of diflunisal (Dolobid 500) would be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on-demand use of diflunisal in reducing endodontic posttreatment pain, the current open-label, randomized study was undertaken. After one-visit nonsurgical endodontic therapy, 100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teeth having either vital-inflamed pulp, pulpal necrosis, or pulpal necrosis with periapical radiolucent lesion were randomly given either prophylactic diflunisal (two tablets immediately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visit, then four tablets to be taken in the schedule of one every 8 to 12 hours for pain if needed) or on-demand diflunisal (same dosage schedule; pills to be taken only if needed). The outcome showed that compared to the on-demand usage, the posttreatment prophylactic administration of diflunisal resulted in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episodes of endodontic posttreatment pain that required analgesic intervention. It appears from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at the posttreatment prophylactic use of diflunisal is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on-demand usage of diflunisal in reducing endodontic posttreatment pain for one-visit endodontic therapy with all types of originally asymptomatic endodontic conditions. Further studies are necessary to determine whether pretreatment prophylactic deflunisal would be more effective, and also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phylactic diflunisal in reducing posttreatment pain in presenting symptomatic cases and for cases treated in multiple visi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K3根管预备系统进行根管预备,观察约诊间痛的情况,探讨发生约诊间痛的影响因素。方法临床选取因龋病或隐裂引起牙髓炎的患者共138例,其中男65例,女73例,年龄18~66岁。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大锥度K3机用镍钛器械(实验组)和02锥度手用不锈钢K锉(对照组)预备,比较2组根管预备后,患牙约诊间痛(EIAP)发生的情况。结果采用K3机动预备系统预备的患牙约诊间痛发生率显著低于K锉常规法(P=0.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多根管患牙在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根管患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动不锈钢K锉相比,K3机动根管预备系统可以降低根管预备后约诊间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根术加全冠修复大面积髓室底穿孔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收治陈旧性大面积髓室底穿孔(直径〉3mm)的磨牙病例12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采用分根术加全冠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光固化型氢氧化钙,磷酸锌粘固粉垫底,银汞充填。全冠修复治疗。结果:随访3~5年,实验组成功率83.33%,有效率96.67%,对照组成功率43.33%,有效率83133%。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根术加全冠修复大面积髓室底穿孔磨牙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