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择楔状缺损颈部边缘位于龈下0~2 mm 内、较难充填的活髓患牙120颗,分3组(n =40):I 组:排龈线排龈;II 组:排龈膏排龈;III 组:对照组,直接充填。充填后1、2年复查,以改良的 USPHS 直接临床评价系统评估疗效。修复1年及2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实验组之间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使用排龈线对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楔状缺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唇颊面牙颈部楔状缺损的患者49例,共215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105颗纳入实验组,110颗纳入对照组,实验组在排龈线排龈后,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对照组直接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追踪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充填后充填物悬突的发生率及充填物脱落的情况。结果 充填后2周复查实验组和对照组悬突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3.91,P<0.01)。充填治疗1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充填物脱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P<0.05)。结论 楔状缺损在充填治疗中应用排龈线排龈能有效降低充填物悬突的发生率和有效提高充填物的保存率。  相似文献   

3.
雷琼 《广东牙病防治》2010,18(11):598-599
目的探讨排龈线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患2颗以上楔状缺损的患者46例,共235颗患牙,分为2组(排龈组和不排龈组),分别在排龈后进行充填治疗或不排龈直接行充填治疗。追踪观察排龈组和不排龈组充填物脱落情况及牙龈健康状况。结果充填治疗前2组的龈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7,P〉0.05)。治疗1年后,2组充填物脱落率(χ2=8.56,P〈0.05)、龈炎发生率(χ2=4.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龈组充填治疗疗效优于不排龈组。结论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排龈线排龈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游跃华 《口腔医学》2014,(4):285-287
目的评估排龈线结合推龈器排龈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损边缘位于龈下12 mm楔状缺损牙齿240颗随机分为排龈线组、推龈器组和联合组,各80颗。排龈线组使用排龈线排龈,推龈器组使用推龈器排龈,联合组使用排龈线结合推龈器排龈。各组均使用可乐丽菲露自酸蚀粘结剂粘结,可乐丽菲露AP-XTM树脂进行充填。治疗后1年随访,追踪观察3组充填材料脱落情况和牙龈健康状况。结果联合组1年后充填材料脱落4颗,充填材料保存完好的76颗患牙中有3颗发生牙龈炎,充填材料脱落率和龈炎发生率分别为5.00%、3.95%。排龈线组1年后充填材料脱落12颗,充填材料保存完好的68颗患牙中有9颗发生牙龈炎,脱落率和龈炎发生率分别为15.00%、13.24%。推龈器组1年后充填材料脱落15颗,充填材料保存完好的65颗患牙中有11颗发生牙龈炎,脱落率和龈炎发生率分别为18.75%、16.92%。联合组的脱落率和龈炎发生率比排龈线组及推龈器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排龈线结合推龈器排龈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口腔医学》2014,(7):559-560
目的评估排龈技术联合流动复合树脂和自酸蚀粘结剂修复楔状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龈壁齐龈缘或位于龈下≤1 mm楔状缺损患者20例(90颗患牙),排龈组使用#00Ulrapak排龈线排龈,联合流动复合树脂和自酸蚀粘结剂修复楔状缺损,而对照组直接充填,不排龈。修复后1年复查,以美国公共卫生署直接临床评价系统评估临床疗效结果。结果 1年后复查,排龈组成功率为100%,高于未排龈的对照组(成功率为86.7%),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排龈组A级达40颗(88.9%),而对照组A级仅21颗(46.7%),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排龈技术联合流动复合树脂、自酸蚀粘结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获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楔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部边缘位于龈下0~2 mm内较难充填的楔缺,分3组:I组:龈边缘位于龈下0~1 mm的楔缺40个,使用排龈线排龈;II组:龈边缘位于龈下0~1 mm的楔缺40个,使用推龈器排龈;III组:龈边缘位于龈下1~2 mm的楔缺20个,使用推龈器排龈;IV组:龈边缘位于龈上的楔缺40个,直接充填,作为对照。各组均使用可乐丽菲露自酸蚀粘接剂粘接,3M Z250树脂进行充填。治疗后1年随访,以改良的USPHS直接临床评价系统评估疗效。数据行卡方检验。结果:I-III组病例修复体均无脱落,对照组有2个脱落。楔缺修复1年后4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在充填体脱落、边缘适合性、继发龋、边缘着色、新发缺损、牙龈反应及牙髓反应7个方面,4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于任何一组,基线与1年后复查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采用有效排龈方法的前提下,龈下楔状缺损的修复可取得满意疗效,颈部边缘于龈下的深度并不影响治疗效果;推龈器的使用对于龈下楔状缺损的治疗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频电刀切龈用于较深楔状缺损充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较深龈下楔状缺损病例,随机分为二组,分别进行高频电刀切龈术后充填及排龈线排龈后充填,1~2年后对充填体进行临床评价。结果:高频电刀切龈术后充填满意率高于常规排龈组,且脱落率低。结论:高频电刀切龈后进行充填,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排龈后充填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排龈对3MZ250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31例120颗唇颊面牙颈部龋缺损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颗,经窝洞预备后,实验组排龈线排龈后3MZ250复合树脂修复,对照组直接树脂修复,随访2年,评价修复体保存、继发龋以及边缘密合状况。结果充填后1周复查,使用排龈线组修复后悬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充填后0.5年复查两组脱落率无明显差异;1年及2年后复查实验纽充填体的脱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排龈可提高3MZ250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的修复体保存率,可以作为一项常规使用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楔状缺损修复前排龈对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口内至少有左右对称楔状缺损患牙各1颗的患者118例,一侧患牙纳入试验组,另一侧患牙纳入对照组。治疗前7 d洁治所有患牙并牙面抛光,保证接受楔状缺损修复时所有患牙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均为阴性。试验组患牙治疗前排龈,对照组患牙治疗前不排龈。分别在治疗后1周、1个月及6个月检查并记录2组患牙的BOP,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结果共有患牙517颗,试验组276颗,对照组241颗。治疗后1周2组BOP阳性患牙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8,P=0.253);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BOP阳性的患牙高于试验组(χ2=4.246,P=0.039);而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BOP阳性的患牙数明显高于试验组(χ2=8.175,P=0.004)。结论楔状缺损修复前排龈可以减少修复后牙龈出血,有利于牙龈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采用排龈联合流动树脂衬层技术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5例楔状缺损患者,每个患者的双侧上颌前磨牙均存在齐龈的4个楔状缺损(共260颗牙),将每个患者的4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为Ⅰ、Ⅱ、Ⅲ、Ⅳ4组,分别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充填,排龈+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充填,光固化流动树脂衬层+复合树脂充填,排龈+光固化流动树脂衬层+复合树脂充填4种方式进行修复,于修复后1年进行观察对比。以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的直接临床评价系统(USPHS)评估疗效,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1年复查结果显示,色泽协调性、边缘着色、边缘密合性、表面形态4个方面,4组间A、B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率方面Ⅰ组和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排龈+光固化流动树脂衬层+复合树脂充填临床疗效最好。结论排龈联合光固化流动树脂衬层技术,然后再行复合树脂充填是比较好的楔状缺损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1.
排龈技术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当固定修复中修复体的边缘设计于龈缘下方时,如何在牙体预备时尽量避免损伤牙龈组织,以及取得清晰完整的印模,是修复过程中的难点。排龈技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排龈技术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主要介绍了5种常用的排龈技术:机械方法、机械化学方法、旋转磨除法、电刀手术法和激光切除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软组织修形电刀及排龈法在修复楔状缺损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边缘位于龈缘以下0~2 mm内楔状缺损活髓患牙80颗分成两组,分别用软组织修形电刀及排龈法进行充填治疗前龈缘处理,树脂充填,分别于术后半年、1年复查评估,利用改良USPHS标准进行临床评估疗效,统计分析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术后半年及1年复查软组织修形电刀组在边缘密合性及边缘着色方面均优于排龈组(P<0.05);半年复查软组织修形电刀组牙龈反应重于排龈组(P<0.05),而1年复查两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其余方面评估术后半年及1年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楔状缺损充填治疗中,软组织修形电刀在边缘密合性及边缘着色方面疗效优于排龈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目前常用的排龈药物的排龈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排龈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例单个上前牙缺损的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组,应用不同实验药物排龈,以量化打分来评价排龈效果的优劣。结果:3种排龈药物总积分与不含药组总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3种药物总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365);各组唇侧与腭侧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排龈效果比单纯棉线排龈效果好,可以推广应用,而3种药物排龈效果无明显差别;在设计腭侧肩台时,尽量把肩台设计在龈上,这有利于基牙预备体肩台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电刀排龈在前牙区、前磨牙区和磨牙区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需冠桥修复患者47例,共90颗基牙,其中前牙、前磨牙、磨牙各30颗.根据牙位分为前牙组、前磨牙组、磨牙组,每组又分为2个亚组,分别随机选取15颗采用电刀排龈法排龈,另外15颗采用压线排龈法排龈,比较2种排龈方法的操作时间和效果.结果 前牙组、前磨牙组、磨牙组应用电刀排龈法的排龈时间分别为(2.07 ±0.10) min、(2.05±0.09)min、(2.14±0.13)min,平均排龈时间为(2.08±0.11)min;应用压线排龈法的排龈时间分别为(8.79 ±0.25) min、(8.51±0.23) min、(8.62±0.20) min,平均排龈时间为(8.64±0.25) min;2种方法的平均排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P<0.05).前牙组、前磨牙组、磨牙组电刀排龈法排龈效果满意率分别为100%、100%、93%,平均满意率为97%;压线排龈法排龈效果满意率分别为80%、93%、100%,平均满意率为91%;2种排龈方法的平均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0,P>0.05).结论 电刀排龈可以取得安全、满意的排龈效果,在所有牙位区的排龈操作时间均较压线排龈法明显缩短,在前牙区使用优越性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排龈膏在老年人口腔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糊剂型排龈材料在老年人固定修复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在对60例门诊患者140颗牙进行固定修复时,采用Expasyl排龈膏于取模过程压排牙龈。对排龈止血效果、印模清晰程度、修复体就位后与牙体的适合性进行评价。结果:采用排龈糊剂压排牙龈的患牙,在排龈止血效果、印模清晰程度及修复体与牙体的吻合程度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应用糊剂型排龈材料进行老年人固定修复临床排龈操作,高效省时、减少椅旁操作时间、提高修复体质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三种排龈时间下的排龈效果,为临床上排龈时间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0名志愿者的59颗前磨牙或尖牙,于颊侧龈沟分别进行三种时间的排龈(5、10、15分钟),两次排龈间隔至少2周。制取排龈后的印模并灌制石膏模型。根据模型上牙龈不同位置牙龈与牙面的分离情况,对排龈效果由好到差进行0~3分的评分,其中0分及1分记为满意,比较不同排龈时间下排龈效果得分及满意率间的差异。结果三种排龈时间的排龈效果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排龈时间的延长排龈效果满意率逐渐增大,排龈10分钟即可达到较好的排龈效果满意率。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印模制取前使用单线机械法排龈至少需要10分钟。  相似文献   

17.
《上海口腔医学》2004,13(2):86-86
固定修复中颈缘的推开经常会导致牙龈组织的损伤。因此,在排龈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证退缩的牙龈能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观察将排龈线应用于龈缘及龈下龋损光固化树脂充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龈缘及龈下龋损的患者130颗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排龈组)68颗和对照组(不排龈组)62颗,进行光固化树脂充填。观察1年后疗效。结果试验组1年后充填物无脱落92.64%,对照组为80.64%;试验组1年后无继发龋发生95.59%,对照组为83.87%;试验组1年后无边缘性龈炎发生98.53%,对照组为75.81%;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1年后疗效满意。结论作为一种选择性辅助隔离方法 ,在光固化树脂充填龈缘及龈下龋损中应用排龈线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