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12例,根据术后是否再出血进行分组,术后再出血的116例为出血组,术后未出血的596例为未出血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后血压波动(OR=9.864)、出血至手术时间(OR=7.186)、术中止血困难或止血不彻底(OR=6.127)。结论在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应尽快手术、做好术中止血、术后确保血压稳定是预防术后再出血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卢飙  周刚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175-1176
目的 探讨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近2年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并接受软通道微创治疗患者125例,调查术后有无再出血,分析可能影响术后再出血的因素.结果 手术时间选择、术前血压及术后血压波动和术后再出血有关.结论 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术后再出血无关,而手术时间、术前血压及术后血压波动是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高血压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再出血18例,存活12例,死亡6例.再出血患者超早期手术、出血量大、手术粗暴、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波动范围比较大的情况高于同期手术患者,再出血多发生于术后24h内.存活患者按高血压脑出血ADL分级法: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3例,Ⅴ级4例.死亡6例,再出血患者预后不理想.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病因较多,针对导致再出血的病因分析,早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减少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再出血主要原因为超早期手术、出血量大、手术粗暴、术中止血不彻底及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针对病因早期防治是减少和避免再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再出血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拟通过分析影响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其预后改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本院2014-01-14-2018-12-23收治的211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术后经头颅CT证实为颅内再出血为病例组,164例术后无再出血为对照组。以查阅临床病例资料和就诊记录等方式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凝血功能异常比例(χ~2=31.097,P<0.001)、术前血肿量(t=7.656,P<0.001)、术中有活动性出血(χ~2=24.269,P<0.001)、术前收缩压(t=9.239,P<0.001)、术前舒张压(t=2.090,P=0.037)、术前总胆固醇(t=7.312,P<0.001)、手术时机≤6h(χ~2=9.012,P=0.011)和术后血压控制情况不理想比例(χ~2=12.890,P=0.001)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凝血功能异常(OR=3.861,95%CI为1.099~13.563,P=0.036)、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OR=1.255,95%CI为1.023~1.538,P=0.029)和手术时机≤6h(OR=2.721,95%CI为1.142~6.484,P=0.024)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再出血危险性增高。结论凝血功能异常、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手术时机≤6h是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术后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及血压,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以期改善上述因素所增加的术后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5,(10):1305-130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术的手术时机与术后再出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超早期组(发病6小时内手术,42例)、早期组(发病6~24小时手术,22例)和延期组(发病24小时后手术,16例),患者均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分析不同手术时机与术后发生再出血率的相关性。结果术后共有18例患者发生再出血,其中超早期组15例、早期组2例、延期组1例。超早期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组(P<0.05),亦明显高于延期组(P<0.05)。三组再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机与术后再出血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超早期手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可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降低脑出血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473-1474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对导致术后出血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鹿角型结石、手术通道、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术中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鹿角型结石、手术通道、合并高血压及术中并发症均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针对性进行预防和干预,以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间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97例,术后再出血有1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原因与防治对策。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4.4%(14/97),其原因主要有手术时机不佳、手术操作过不当以及血压控制以及凝血障碍。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是多方面的,选择合理手术时机、做好手术中操作以及血压控制,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再出血的发生,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92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中12例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再次出血的表现,经研究显示其和药物应用、手术时机、操作、血压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积极防治再出血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4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患者(研究组),同期随机抽取行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未破裂再出血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年龄≥50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破裂次数≥2次、合并脑血管痉挛、术后抗凝治疗、术后血压波动≥30mm Hg(l mm Hg=0.133 kPa)、假性动脉瘤、致命栓塞及大部分栓塞[81.0%(34/42)、76.2%( 32/42)、66.7%( 28/42)、76.2%(32/42)、81.0%( 34/42)、76.2%( 32/42)、66.7%( 28/42)、66.7%( 28/42)、66.7%( 28/42)]与对照组[57.5%( 23/40)、50.0%(20/40)、37.5%( 15/40)、50.0% (20/40)、57.5% (23/40)、47.5% (19/40)、37.5%( 15/40)、37.5% (15/40)、37.5%(15/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0岁、高血压病史、破裂次数≥2次、合并脑血管痉挛、术后抗凝治疗、术后血压波动≥30 mm Hg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50岁、高血压病史、破裂次数≥2次、合并脑血管痉挛、术后抗凝治疗、术后血压波动≥30 mm Hg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类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引起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血压波动的影响因素,探讨改善其血流动力学的措施.方法 对2000-2010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影响围手术期血压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中收缩压的最大波动值(△SBP)的影响因素包括术前最高收缩压(r=0.196,P=0.013)、术前24h尿肾上腺素含量(r=0.207,P=0.008)及术中失血量(r=0.253,P=0.00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术后顽固性低血压的因素包括24h尿去甲肾上腺素(OR=1.273,P=0.002)、术前准备时间(OR=0.921,P=0.034);术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肿瘤残留(OR=16.920,P=0.001)、术前红细胞压积变化(OR=1.467,P=0.018).结论 尽管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仍可发生较大的血压波动.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血压波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措施,可减少血压的波动,从而减少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贝缩宫素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于北京海军总医院行剖宫产的102例前置胎盘产妇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胎儿娩出后采取传统综合治疗措施作为基础治疗,使用卡贝缩宫素促宫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止血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止血时间、输血及子宫切除例数)、手术及术后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止血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输血例数、子宫切除例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贝缩宫素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临床及CT特征与预后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2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的临床及CT资料,对其出血部位、出血量、血压、意识状态、年龄、性别与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21例患者中,男性130例(58.82%),女性91例(41.18%),男女比例为1.43∶1。本组病例以幕上脑实质出血比例最多,有159例(71.95%),平均出血量(42.1493±42.12670)ml,死亡23例(10.41%),幕下脑实质出血32例(14.48%),平均出血量(12.6267±11.05625)ml,死亡10例(4.52%)。各部位出血中,以基底节出血占首位,共139例(62.90%),骈胝体出血最少,仅1例。起病就诊时血压:平均收缩压(180.4274±29.93832)mmHg,平均舒张压(108.8569±19.24381)mmHg。死亡与非死亡患者血压有统计学意义。死亡患者起病就诊时意识状态均为昏迷。结论中年组患病率高,出血量、起病就诊时血压及意识状态均是决定预后的危险因素,早期CT检查可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院内病死组25例和院内存活35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分析ICU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院内病死组的血肿体积>50 m L占比、出血累计范围超出侧脑室占比、 APACHEⅡ评分>25分占比均高于院内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肿体积>50 m L、出血累计范围超出侧脑室、 APACHEⅡ评分>25分是ICU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血肿体积>50 mL、出血累计范围超出侧脑室、 APACHEⅡ评分>25分是ICU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对上述危险因素予以重点关注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有效降低患者院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和肽素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64)和未感染组(n=8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血清和肽素、PCT、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年龄≥60岁、有慢性支气管炎、营养不良、使用抗菌药物例数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血清和肽素、PCT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全血CD3+、CD4+水平和CD4+/CD8+低于未感染组(P<0.05)。慢性支气管炎、高水平血清和肽素、PCT和低水平全血CD3+、CD4+/CD8+均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PCT和CD4+/CD8+预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敏感性高于其他指标,血清和肽素预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特异性高于其他指标(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高水平血清和肽素、PCT和低水平全血CD3+、CD4+/CD8+,其中血清和肽素、PCT和CD4+/CD8+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接诊的200例阴道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80例为观察组,未发生产后出血的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产后24 h的出血量,并对引起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巨大儿、产程延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精神紧张、产次1次、人工流产史均是导致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2.54、2.21、4.40、4.01、7.55、2.70、3.05、2.52,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在临床上应针对各危险因素提出合理的防范对策,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6.
108例急性脑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2):526-528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死亡原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08例脑出血死亡病人发病时意识状态、年龄、血压、出血部位、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并发症与同期脑出血存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脑出血死亡与发病时血压、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是否存在并发症有相关性。脑疝是死亡最直接原因。结论血压及意识水平是预测脑出血预后的重要指标,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是最直观准确因素。及时控制脑疝、防治并发症是减少死亡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分析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以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氨氯地平治疗的观察组40例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0例。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进行持续监测,同时观察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CREA)、血糖(GLU)及甘油三酯(TG)的值。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氨氯地平治疗后,ALT、CREA、GLU、TG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氨氯地平具有良好的降血压效果,且对患者血脂、血糖、肾脏功能及电解质不造成不良影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微创置管吸引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时间段到本院就诊的7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共35例,采取显微手术治疗)和治疗组(共36例,采取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血肿清除率(94.44%)明显高于参照组(74.29%),P<0.05;参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5.71%,治疗组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治疗组数据明显更优,P<0.05。结论微创置管吸引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优势明显,不仅能更高效的清除脑血肿,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常规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手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预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效果,并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研究70例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其中35例行立体定向抽吸术,35例行开颅术。另外70例非手术保守治疗病人作为对照。所有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结果:立体定向组和开颅手术组的死亡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立体定向组和开颅手术组的ADL相近,但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年龄不是决定是否手术的主要指标,手术应是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同时还对GCS评分、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出血量、血肿的部位与预后、术后再出血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