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2051例检测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联合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2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PreS1-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5项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PreS1-Ag在HBsAg(+)、HBeAg(+)、HBcAb(+)组和HBsAg(+)、HBeAg(+)组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分别为87.3%和80.0%;在HBsAg(+)、HBeAb(+)、HBcAb(+)组和HBsAg(+)、HBcAb(+)组及HBsAg(+)组的PreS1-Ag阳性率分别为47.5%、63.9%和25.0%;PreS1-Ag在HBeAg(+)组的阳性率为86.2%,明显高于在HBeAg(-)组的52.1%(χ2=21.33,P<0.01);32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为61.9%,HBeAg阳性率为28.7%(χ2=73.098,P<0.01)。结论 PreS1-Ag能较好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且对H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与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三者之间的关系,判断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方法对55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PreS1、两对半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HBV—DNA并分析3者之间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HBcAb(+)的模式中,PreS1与HBV-DNA检出率分别为5213%与88.4%,HBsAg(+)、HbeAb(+)、HBcAb(+)的模式中PreS1和HBV—DNA检出率分别为31.1%和47.5%,HBsAg(+)、HBcAb(+)的模式中PreS1和HBV-DNA检出率分别为47.3%和63.4%。结论PreS1能较好的反映HBV病毒感染及复制情况,可作为一种新的HBV血清标志物和监测指标,三者联合检测互相补充,更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正>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HBV由外膜蛋白和内核组成,其外膜蛋白主要成分为表面抗原(HBsAg),其基因组分别编码S、前S1、前S2三种蛋白。前S1蛋白(Pre-S1)由108或119个氨基酸组成,出现于HBV病毒复制期,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起有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年龄组人员19639例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并对检测结果按年龄组和结果模式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HBsAg、HBeAg、抗-HBc三项同时阳性7 91例,占总检测人数的4.03%(791/19639),主要分布在10~29岁年龄段;HBsAg、抗-HBe、抗-HBc三项同时阳性1619例,占总检测人数的8.24%(1619/19639),15~64岁年龄段阳性率较高且各年龄组的阳性率较接近,并且明显高于0~9岁年龄段;HBeAg、抗-HBc二项同时阳性4 2例,其中0~4岁年龄组占36例,主要是母婴传播造成的婴幼儿HBV感染;有保护性抗体抗-HBs的占56.72%(11140/19639);HBV-M五项全部阴性占23.29%(4575/19639).结论 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占12.93%(2540/19639);有保护性抗体抗-HBs占56.72%;未受乙肝病毒感染者占23.29%.  相似文献   

6.
丁贤  邵新华 《河北医药》2002,24(6):480-480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eAb的测定采用ELISA法,HBV-DNA采用地高辛标记斑点杂交法。结果:在不同模式的HBV血清标志物患者中均有一定比例的HBV-DNA阳性者,且e抗原阳性的乙肝患者HBV-DNA阳性率达88.2%,明显高于其它模式的HBV血清标志物患者。结论:e抗原阳性与HBV-DNA有正相关性,HBV-DNA的检测对于乙肝的诊断、病情转归的判别以及药物疗效的评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8.
陈桂茹  邱鸿威 《首都医药》2021,(15):105-106
目的 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联合乙肝病毒DNA检测在HB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检出符合率.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0例HBV感染诊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阳性表现不同,分为A、B、C三个小组,其中,A组60例,B组35例,C组15例,观察患者HBV DNA和血清标志物阳性率及不同组别HBV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HBV-DNA定量和HBV-M模式对我院3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大三阳检出率(96.1%)最高,其次为小三阳检出率(77.9%),再次为HBsAg(+)HBcAb(+)(63.9%).大三阳的检出率与HBV-DNA的含量同其他HBV-M模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BV-DNA和HBV-M模式的联合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早期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肿瘤标志物与肝癌的发病关系.方法 研究12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60例用红花清肝十三味丸治疗,30例用护肝胶囊治疗,30例不用任何药物治疗,观察三组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并进行5年后的长期随访.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另外实验室用四氯化碳造成肝损伤模型,观察红花清肝十三味丸的保肝作用.结果 ①护肝胶囊组和红花清肝组对AFP、AFu、r-QT、CEA四种肿瘤标志物浓度的降低明显优于非用药组.②长期随访(5年后)对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的降低护肝胶囊组和红花清肝十三味丸组明显优于非用药组.③长期随访(5年后)护肝胶囊组和红花清肝十三味丸组的癌变率明显低于非用药组.④动物实验表明:红花清肝十三味丸能使肝损伤大鼠转氨酶降低,具有显著的抗肝损伤作用.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治疗,经治疗可降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使血清HBV-DNA浓度明显下降,预防肝细胞癌的发生.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浓度呈正相关,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申请做乙肝两对半的血清样本204例,进行定量TRFIA法和定性的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各项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肝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可以检出低水平复制的标本,避免漏检,可以解决隐源性肝炎HBV标志物的诊断难题;量化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指标对临床诊治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乙肝病毒是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致病因子,感染人口众多.文献报道的我国人群中携带乙肝病毒(HBV)约10%~15%.而我国医务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了解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下,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我们选择医院中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血标本进行"两对半"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与年龄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兴林  王义光 《贵州医药》2009,33(6):550-553
乙型肝炎是世界性分布的传染病,我国为高流行区(HBsAg8%~20%,抗-HBs20%~55%)。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检测仍是当前临床确定疾病病原体感染、分析和判断患者病程及感染性的重要依据。为了解本地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二对半”)指标的变化情况,我们对2006年5月4日至2007年5月4日来院感染科及肝病门诊求治的6707例患者乙肝“二对半”进行分析,观察其与年龄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肝五项标志物的存放时间与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密闭真空管采血,3000转/min离心分离血清,选用无脂血,无溶血标本。A、B两组室温保存,C组2~6℃冰箱保存,D组-20℃冰冻保存。结果A组血清标本室温保存结果5d时,开始不同程度下降,部分S/CO值下降明显,抗HBe、抗HBc值第7天开始上升,随存放时间HBV标志物阳性变化;B组血清标本室温保存1周时各项标志物阳性数无变化;第2周时有1例抗HBs变为阴性,其他阳性数无变化,但HBsAg、抗HBs、HBeAgS/CO值开始下降,抗HBe抗HBc S/CO值开始上升;C组血清标本2~6℃保存结果,冰箱贮存7d时,抗HBs、S/CO值开始下降;D组血清标本在-20℃冰冻保存3个月后,各项目S/CO值变化很小,阳性例数无变化。结论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保存的标本或有可疑结果,需要在以后较长时间内重新复检的标本,都应于-20℃冰冻保存,以尽可能做到与新鲜检测标本结果的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乙型肝炎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HBsAb)、e抗原(HBeAg)及其抗体(HBeAb)以及核心抗体(HBcAb)五项HBV血清标志物。结果:11 573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HBsAg阳性为721例,占总数的6.23%,HBV-M感染模式有8种,以HBsAg+HBeAg+HBcAb和HBsAg+HBeAb+HBcAb感染模式为主。结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人群中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和乙型肝炎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泉州市青年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市青年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乙型肝炎5项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部分青年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HBsAb)、e抗原(HBeAg)及其抗体(HBeAb)以及核心抗体(HBcAb)5项HBV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4593例中2673例为全阴性,占总数58.20%;1920例为HBVM5项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总阳性率为41.80%,模式共有14种,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35"和"145"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组以"25"和"2"模式为主。结论在泉州市青年健康人群中,乙肝的总感染率仍较高,应加强乙型肝炎的防治和乙肝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差异性。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100例,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进行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并通过多项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率来对比研究两种检测方式的差异性。结果两种免疫检验方法中,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显示HBsAg(表面抗原)、HBeAg(e抗原)、HBeAb(e抗体)、HBsAb(表面抗体)、HBcAb(核心抗体)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72%(72/100)、34%(34/100)、30%(30/100)、18%(18/100)、71%(71/100);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则分别为54%(54/100)、18%(18/100)、16%(16/100)、19%(19/100)、76%(76/100),两组数据比较显示,电化学发光法在HBsAg、HBeAg、HBeAb三项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HBsAb、HBcAb两项上则无明显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从检测结果来看,两种检测方式在部分血清标志物阳性检测率上具有差异性,但电化学发光法的阳性检出率更为全面和准确,值得在乙肝病毒检测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乳汁HBV-DNA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研究已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其中母乳喂养是引起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因素。关于血清HBV标志物阳性产妇能否哺乳,目前在国际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为分析在乳  相似文献   

19.
陈志茶  周洪兰 《贵州医药》2002,26(6):564-565
结核病疫情在我国仍然十分严峻 ,全国现有肺结核病人 6 0 0万 ,严重的危害着人民的健康[1] 。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M)阳性 ,临床较多见 ,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阳性时 ,患者多有病理性肝损害 ,给制定和选择抗结核化疗方案造成一定困难 ,现把我院近年来收治的 30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的抗痨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15~ 6 8岁 ,平均 36 2岁。临床诊断浸润型肺结核 2 1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5例 ,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乙肝病毒携带者肿瘤标志物变化与肝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将乙肝病毒携带者 6 0例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 30例用抗病毒与保肝法治疗 ,对照组不用药物。检测每个病人肿瘤标志物 (AFP、AFU、γ -GT、CEA)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中AFP、AFU、γ -GT、CEA四种肿瘤标志物浓度明显下降 ,而对照组无变化。在此基础上对 80 0 0例HBV携带者的癌变情况进行观察 ,经过 3年的随访研究 ,发现治疗组癌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我们可以通过降低肿瘤标志物预防乙肝转化为肝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