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在住院老年患者中很常见,导致短期和长期死亡率增加。分析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 患者 AKI 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01~2020-12期间福建省立医院老年科≥60岁的老年患者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AKI 组和非 AKI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临床资料的差异,评价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的AKI发病率;应用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AKI 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入选资料完整的32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年龄(69.8±17.5)岁,男性218例(66.9%),AKI 135例(41.4%)。AKI组合并慢性肾脏病和冠状动脉疾病比例、血尿酸水平、血胆红素 、血乳酸脱氢酶、CURB-65 评分、血肌酐、血尿素氮均明显高于非AKI组,血白蛋白和总蛋白均明显低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是高血胆红素、低血白蛋白、高CURB-65 评分是老年患者CAP出现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的老年患者中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41.4%,高血胆红素、低血白蛋白、高CURB-65 评分是CAP老年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警惕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06-308
回顾性分析接治的1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和检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日、平均医疗费用、检查费等观察指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平均医疗费用、检查费分别为10.72±3.73d、5338.75±1952.17元、1135.63±98.52元,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为9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实施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因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并行肺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322例,其中男268例,女54例,年龄65~94(72±9)岁,比较单纯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和伴发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寻找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伴发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322例进行了CTPA检查的患者中伴发肺动脉栓塞者有54例,占16.8%(54/322)。单纯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和伴发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卧床≥3 d、有VTE病史、存在DVT、心房颤动、不对称下肢水肿、血BNP和血D-二聚体水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卧床≥3 d(OR=26.86,95%,CI:7.64~76.69,P0.001),双下肢水肿(OR=8.34,95%,CI:4.43~15.71,P0.05),和D-二聚体≥2000μg/L(OR=10.63,95%,CI:5.25~45.42,P0.05),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卧床≥3 d、下肢水肿、D-二聚体≥2000μg/L时,需要尽快行CTPA检查,进一步明确是否伴发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4.
随机选择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3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应用莫西沙星注射液,症状得到改善后,替换为莫西沙星片;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均进行10d的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除菌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高于对照组的6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除菌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科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3家三甲医院2018-09—2019-05期间入住急诊科的18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38例)和预后不良组(4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CURB-65评分、PSI评分、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策略等,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CURB-65分数≥3分、PSI分数≥130分、外周血WBC异常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良好组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联合使用抗感染药物比例多于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PSI平均值低于预后不良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既往文献结果,将基础疾病多、降钙素原、乳酸也列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异常、PSI评分≥130分、降钙素原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WBC异常、PSI评分高、降钙素原水平高等问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高度关注,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蛋白(ALB)预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01—2018-08期间因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收治入我院急诊科的患者149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83例)与死亡组(6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间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组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肌酐、PSI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血红蛋白、ALB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LB是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其曲线下面积为0.711,与PSI评分联合后曲线下面积提高至0.793,曲线下面积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LB是影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以提高PSI评分预测病死率的效能。  相似文献   

7.
杨红 《大医生》2023,(12):99-101
目的 比较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116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58例。将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方案应用于对照组的患者,将莫西沙星序贯治疗方案用于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药物应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炎性细胞因子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9%(P <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3~5 d改口服用药比例高于对照组,消化道不适、静脉炎、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的激发受体1(sTREM-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更好,症状缓解速度快,对炎症抑制力强,有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影响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中心2014年6月~2015年6月建立档案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42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社区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记录两组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晨峰变异幅度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应用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高血压晨峰现象,降低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辅助性应用氨溴索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并对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我所2009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96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β-内酰胺联合大环内酯对住院治疗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是否优于β-内酰胺单药。方法将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3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55例,研究组193例,分别给予β-内酰胺单药及联合大环内酯治疗,观察临床稳定时间、住院时间、总病死率及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稳定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临床稳定率却高于对照组(P<0.01),而总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1)。CURB-65、多肺叶病变及单药治疗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β-内酰胺联合大环内酯对住院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优于单药,推荐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化误吸干预对防治老年吸入性肺炎的实践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科室收治的68例住院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化后的误吸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误吸的发生率、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并通过调查问卷对所有患者吸入性肺炎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对照组的误吸发生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3.53%、17.65%,观察组的误吸发生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94%、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认知水平得分为(93.45±5.76)分,低于对照组的(72.77±20.15)分(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误吸干预能够有效减少老年住院患者误吸的发生,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吸入性肺炎的认知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对老年糖尿病风险足分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10月在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1例,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根据糖尿病足危险等级进行分级管理,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结果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23例,占54.8%,无甲真菌病27例,占64.3%,慢性疾病管理质量得分为(4.62±0.13)分,自我管理质量得分为(78.74±3.48)分;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22例,占44.9%,无真菌感染26例,占53.1%,慢性疾病管理质量得分为(3.92±0.52)分,自我管理质量得分为(60.98±5.68)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有利于老年糖尿病的控制,改善老年糖尿病的管理质量,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医院-社区-家庭的糖尿病足防治是控制足病发展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式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方式的干预,即健康教育、个体化评估、预警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率、危险因素发生率、心理状态、护理后生存质量等。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知晓度、自我保健意识以及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性的养成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康复率与危险因素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与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应用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不仅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125-4126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查体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250例老年患者作为收缩期高血压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查体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250例为舒张期高血压组,以及25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心脑血管事件和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脑梗死、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5.20%与17.20%,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脂质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要对此加强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序贯治疗方案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疗效、病程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74例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序贯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序贯组给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联合口服序贯治疗。结果序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4.59%,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97%;序贯组患者的啰音消失时间为(3.85±1.27)d、咳嗽咳痰消失时间为(5.93±1.84)d、发热消失时间为(6.05±2.12)d,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序贯组患者T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水平分别为(68.94±8.12)%、(35.64±4.25)%和1.36±0.17,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为(28.26±3.31)%,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序贯治疗方案可以提高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法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400,P=0.001;观察组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及咳嗽消失、白细胞数恢复、湿性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CD4+、CD8+、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604,P=0.006。结论活血化瘀法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较快恢复,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且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痰热清与头孢地嗪联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头孢地嗪,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炎症反应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用时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与头孢地嗪联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快速缓解,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下降,炎症反应有效缓解,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9例C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给予阿奇霉素0.5 g静脉滴注(静滴),治疗组(7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0 ml静滴,均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血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C-反应蛋白(CRP)、X线胸片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血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及CR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对照组:WBC(6.5±4.0)×109/L比(12.7±4.2)×109/L,N 0.70±0.07比0.89±0.03,CRP(15.4±6.7)mg/L比(46.1±8.0)mg/L;治疗组:WBC(5.8±3.6)×109/L比(12.6±4.4)×109/L,N 0.69±0.06比0.89±0.03,CRP(8.3±4.6)mg/L比(44.9±8.1)mg/L,均P<0.05],治疗组CRP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X线胸片示治疗组炎症病灶全部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4.7%比26.9%,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8%比85.1%,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CAP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快、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长期太极拳运动对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及慢性病发病率影响。方法将参加试验老人进行为期2 年的健康教育,并分为对照组(n=62)和太极拳组(n=63)。对照组不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太极拳组每周锻炼3 次,每次30~40 min。观察其对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影响,6 年后追踪结果及其慢性病的发病率。结果2 年后,太极拳组的血压、体重、腰围均低于对照组(P<0.05)。6年后随访发现,对照组因心脑疾病死亡2 例,伴其他心脑疾病12 例;而太极拳组死亡1 例,伴有其他心脑疾病4 例。太极拳组慢性病发病率(9.52%)明显低于对照组(33.87%)(P<0.01);6 年后太极拳组的血压、腰围、臀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长期太极拳运动可改善中老年人群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