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在冠心病(CHD)中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53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分组,A组(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偶发室早)32例,B组(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组:伴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源性室早或频发室早)21例,动态心电图记录SDNN,计算心率震荡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分析TO、TS与SDNN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组TO值高于A组(0.80%±3.94%VS-1.45%±4.37%,P<0.05),而TS值低于A组(11.03±11.01ms/RR间期VS19.77±19.00ms/RR间期,P<0.05),B组TO与SDNN呈负相关,TS与SDNN无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伴有不良室性心律失常时,心率震荡现象减弱,提示心脏自主神经平衡的破坏,且与心脏内在的调节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李华  向璇 《临床荟萃》2007,22(10):F0002-F0002
人的心率不断变化,其生理机制与自主神经张力有关.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评价人体内植物神经功能常用的定量指标.HRV分析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得到普遍重视,成为心血管临床及心脏电生理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探讨HRV在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120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并与120例健康者的HRV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以"胸痛待查"患者,行动态心电图(AECG)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按CAG结果分为CAD(冠心病)组与非CAD组。对比分析AECG所获得的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 CAD组HRV各指标均不同程度低于非CAD组,其中两组间SDNN、rMSSD、pNN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迷走神经紊乱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72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分别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以及E峰和A峰比值(E/A),比较术前和术后患者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通过行介入治疗后,支架植入术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较前有了明显的好转,术后6个月LVEF、FS、LVESD、LVEDD、E、A和E/A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和0.01),术后一周LVEF和FS与术前相比有改善(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一周相比LVEF、FS、LVESD和LVEDD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纤维胃镜检查术中观测动态心电、心率变异性(HRV),了解术中心律失常、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及两者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情况,探讨其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胃镜检查术中观测动态心电、心率变异性,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胃镜检查术有诱发HRV降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作用。镜检组与对照组进行上述指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镜检查术中会引发心律失常及心律变异性降低应引起临床重视和注意,尤其对年龄大、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提倡术中观测动态心电、心率变异性,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将48例ADHF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负荷剂量静脉推注rh-BNP(1.5~2.0μg/kg),随后按维持剂量进行微量泵静脉内注射[0.0075~0.0150μg/(kg.min)],连续静脉滴注24 h。两组治疗前后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V时域分析指标,即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RV的各项时域分析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HRV的各项时域分析指标有增加的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RV的各项时域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较治疗前比较均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可改善ADHF患者的HRV,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夜间心率对24小时心率变异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涛 《临床荟萃》2002,17(6):323-324
本文中分析了 81例高血压病患者夜间心率 (2 3∶0 0~8∶0 0 )变化对 2 4小时心率变异性 (HRV)时域指标的影响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81例均为住院患者 ,均符合WHO/ISH标准。根据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中夜间 (2 3∶0 0~ 8∶0 0 )共 10小时期间每小时心率情况分为两组。①高血压病心率增快组(HREH) :凡夜间每小时最低心率≥ 6 0次 /min和最高心率≥10 0次 /min ,累积百分率均大于 5 0 %者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38~ 70岁。②高血压病心率偏慢组 (LREH) :凡夜间每小时最低心率≥ 6 0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延长(72 h)动态心电图监测慢性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非持续性室速(NSVT)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80例慢性心衰患者,对其行连续72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是否检出NSVT将其分为NSVT组(n=30)和无NSVT组(n=50),分析组间HRV指标的差异及NSVT与24 h、48 h、72 h的HRV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NSVT组中各项时域指标均低于无NSVT组,但两组间仅24 h内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频域指标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SVT组LF/HF显著高于无NSV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中的各项时域及频域指标在24 h、72 h仅SDNN、LF/HF与NVST显著相关,48 h时SDNN、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数的百分比(PNN50)、LF/HF与NVST显著相关性,仅48 h中SDNN与NSVT成中等程度相关,其余指标与NSVT成低度相关.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NSVT的检出率呈升高的趋势,而SDNN均值则随之降低,NYHA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72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慢性心衰患者的HRV与NSVT有一定的相关性,SDNN降低及LF/HF升高可作为NSVT的预测因子,从而进一步判断心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贺云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075-3075
目的 探讨脑干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 对60例脑干梗死患者,在发病1周内行HRV监测,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延髓梗死患者的HRV明显降低(P<0.05);而脑桥梗死时无此改变(P>0.05).结论 与桥脑梗死患者相比,延髓梗死患者的HRV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提示延髓梗死患者具有更高的心血管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2007-01-2010-12心衰患者138例,分析其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衰患者心率失常发生的特点.结果 心衰患者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 心衰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情况。方法:测定和比较62例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健康人室性期前收缩后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值。结果:心力衰竭组TO值(0.14±0.17)%高于对照组(-0.04±0.09)%,TS值[(1.15±0.58)ms/R-R)]低于对照组[(3.51±0.86)ms/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全心衰竭者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侧心衰者(P〈0.01、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指标的变化可作为判定心衰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QRS波时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QIRS波时限延长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普通病房住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97例,收集其心电罔及超声心动罔资料。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QRS波时限延长与左心房内径无关[(4.55&#177;1.539)cm比(4.50&#177;0.760)cm,P=0.845];(2)与QRS波时限〈120ms组相比,QRS波时限≥120ms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增大[(5.83&#177;1.05)cm比(6.73&#177;1.478)cm,P=0.001];(3)QRS波时限与二尖瓣反流情况无明显相关性(P=0.365);(4)QRS波时限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与QRS波时限〈120ms组相比,QRS波时限≥120m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51.0&#177;15.7)%比(39.0&#177;15.7)%,P=0.0001];QRS波时限与NYHA分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4);(5)QRS波时限与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P=0.251)。结论心电图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经济的检查手段,有助于识别高危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3.
14.
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变化,以及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力衰竭积分的关系。方法共入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3例。分别计算HRT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对不同患者的TO、TS进行比较并分析TO和TS与LVEF、LVEDD和心力衰竭积分的相关性。结果随访12~22个月,平均(14±2)个月,死亡16例,因心力衰竭住院48例次。死亡患者与存活者相比TO显著升高[(2.4±1.2)%vs(0.9±1.2)%(P<0.001)],而TS显著降低[(2.3±0.7)ms/RRvs(3.0±0.9)ms/RR(P<0.001)];因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与无住院患者相比TO显著升高[(1.9±1.3)%vs(0.3±0.7)%(P<0.001)],而TS显著降低[(2.5±0.9)ms/RRvs(3.4±0.8)ms/RR(P<0.001)]。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与未应用者相比TO显著降低,而TS显著升高,分别为(0.6±0.8)%vs(2.5±1.3)%和(3.2±0.8)ms/RRvs(2.2±0.8)ms/RR,均P<0.01;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与没有应用者相比TO和TS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1.2)%vs(1.6±1.5)%和(2.9±0.9)ms/RRvs(2.8±1.0)ms/RR,均P>0.05。TO与LVEDD和心力衰竭积分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TS与LVEDD和心力衰竭积分呈显著负相关,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74、-0.80、-0.46、-0.68和0.69,均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与心功能和预后密切相关,HRT可能成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其与相应时间段内心电图QRS波时限的比值(TEF)、心率的比值(Hr EF)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估,探讨相应指标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以左心心力衰竭为主窦性心律住院患者784例。治疗前完成心功能评估及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TEF及Hr EF低值切入点分别定义为0.5、0.625 ms-1和0.667(次/min)-1。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按患者LVEF、TEF、Hr EF、心电图QRS波时限、心率及年龄进行分类统计,比较不同心功能时的相应指标及两者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心功能Ⅰ~Ⅳ级患者LVEF分别为:(58.29±5.12)%、(54.23±7.09)%、(45.85±5.97)%、(34.24±7.9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EF依次为:(0.696±0.097)ms-1、(0.614±0.109)ms-1、(0.477±0.079)ms-1、(0.329±0.118)ms-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r EF依次为:(0.851±0.125)(次/min)-1、(0.730±0.146)(次/min)-1、(0.554±0.114)(次/min)-1、(0.377±0.129)(次/min)-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RS波时限依次为:(84.29±7.70)ms、(89.28±8.40)ms、(97.10±10.09)ms、(109.7±20.73)ms,组间均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依次为:(69.39±7.81)次/min、(75.81±9.98)次/min、(84.29±9.42)次/min、(94.04±12.78)次/min,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F、TEF及Hr EF均与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r值分别为0.710、0.720和0.711(P<0.01)。LVEF<50%者占比48.72%(382/784),TEF<0.625者占比70.28%(551/784),Hr EF<0.667者占比55.48%(435/784)。两两率间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对于LVEF,TEF和Hr EF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估更为合理,TEF优于Hr EF。  相似文献   

16.
李华义  ;冯应君 《临床荟萃》2014,29(12):1389-1391
<正>静息心率增快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强有力的预测因子[1-3]。国外研究显示,24小时心率昼夜节律变化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较诊室心率值更有价值[4-5]。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引起的以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重度受损为主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与体液激素改变的严重病症,其自主神经功能与体液激素改变必然伴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胸痛待查"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探讨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以"胸痛待查"住院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AECG)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按CAG结果分为冠心病(CAD)组与非CAD组。对比分析两组间AECG所获得的心肌缺血总负荷指标,研究TIB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随冠心病Gensini积分的增加,TIB值增加,提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TIB逐渐增加。TIB筛查CAD的灵敏性为59.6%,特异性为97.9%,符合率为78.8%;Kappa值为0.553。结论TIB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TIB筛查冠心病与冠脉造影的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动态心电图改良法(动态心电图联合楼梯运动试验)检测老年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资料完整顺利完成动态心电图改良法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7例作为研究组,非冠心病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脏变时性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 (1)24 h最小心率值:研究组>对照组[(62.75±4.73)次/min vs.(48.92±4.47)次/min,t=21.31,P<0.05];(2)24 h最大心率值:研究组<对照组[(106.68±5.83)次/min vs.(136.17±7.34)次/min,t=31.37,P<0.05];最大最小心率差值:研究组<对照组[(43.92±7.62)次/min vs.(87.25±9.20)次/min,t=36.04,P<0.05];运动停止后1 min心率恢复值:研究组<对照组[(14.76±1.57)次/min vs.(30.24±1.89)次/min,t=62.21,P<0.05]、运动停止后2 min心率恢复值:研究组<对照组[(22.47±2.43)次/min vs.(39.49±2.19)次/min,t=52.05,P<0.05]、运动停止后3 min心率恢复值:研究组<对照组[(27.16±3.69)次/min vs.(46.26±2.47)次/min,t=44.44,P<0.05]。结论除外年龄因素,采用动态心电图改良法检测两组心脏变时性功能指标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较非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差。  相似文献   

19.
刘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353-4353
为探讨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笔者对2006-03-2009-06就诊于我院24 h动态心电图有ST-T改变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2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定量体育运动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健康大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计划的、定量的体育运动前后检测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的变化,为进一步建立心率变异性(hean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科学量化健身运动的关系打下理论基础。方法:测定47名健康大学生,年龄20~21岁,男23名,女24名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电图,由计算机获取HRV变化的各项时域分析指标:R—R间期平均值(RRI)、R—R间期的标准差(SDRR)、心率以及频域分析指标:0~0.4Hz的总面积(TP)、0.04~0.15Hz频带面积(LF)、0.15~0.4Hz频带面积(HF)和低频带面积与高频带面积的比值(LF/HF)等?在经过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半年以后,再次检测以上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生运动后HRV时域指标SDRR[(87.28&;#177;13.52)ms^2]明显大于运动前[(56.62&;#177;19.06)ms^2],心率[(1.90&;#177;7.28)次/min]明显低于运动前[(70.6l&;#177;8.09)次/min](t=3.54,3.67,P&;lt;0.01)。男生运动后频域分析指标TP,HF明显高于运动前,LF/HF明显低于运动前(t=2.66,2.94和2.27,P&;lt;0.05)。女生的相应统计结果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适度的、有计划的运动可以使HRV的各项指标发生变化,提高了心脏植物神经系统整体的整合功能,提高迷走神经的张力,加强其对心脏的保护作用;HRV指标可以作为一个监测运动效果的有效指标,并进一步为量化运动训练作出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