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声对不同胎龄患儿颅脑损伤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4-12—2016-12接收的新生儿中选择100例接受超声检查的患儿,分析新生儿颅脑疾病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新生儿中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检出率78.0%,其中颅内出血、脑水肿、脑白质损伤、丘脑基底核损伤所占比例分别为48.71%、25.64%、21.79%、3.84%。早产组患儿发生颅内出血、脑水肿、脑白质损伤以及丘脑基底核损伤的概率分别为73.68%、80.0%、76.47%、66.67%,显著高于足月组的26.32%、20.0%、23.53%、33.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胎龄低于34周患儿发生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脑水肿的概率分别为39.47%、52.94%、50.0%;胎龄34~36周则分别为34.21%、23.53%、30.0%;而足月组分别为26.32%、23.53%、20.0%,不同胎龄组发生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脑水肿的概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的部位和程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颅脑疾病采取超声诊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和发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1周内头颅超声的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胎龄、体重的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程度及并发症进行分析。采用SPSS 13.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0例早产儿中53例发生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为53%(53/100),不同胎龄与不同体重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的早产儿出血程度在Ⅲ级及以上的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程度与胎龄、体重的因素密切相关,头颅超声作为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方式较可靠,为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因素护理行为对新生儿HIE PET/CT标准摄取值(SUV)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HIE 15例,均行PET/CT检查,比较不同胎龄、不同HIE严重程度、不同的血中葡萄糖水平患儿SUV水平的差异,进而根据SUV水平差异分析新生儿HIE PET/CT检查过程中多因素护理措施。结果胎龄≥37周新生儿的SUV均较胎龄≤34周患儿显著增高(P0.05),较34~36周患儿略微增高,除颞叶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HIE患儿SUV均显著低于轻度、中度患儿(P0.05),中度患儿SUV略低于轻度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2.2~2.5mmol/L与4.8~8.3mmol/L患儿SUV均显著低于2.5~4.8mmol/L患儿(P0.05),二者SUV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胎龄、病情严重程度、血糖等因素可影响新生儿HIE PET/CT检查的结果即SUV,在PET/CT期间应给予患儿更优化和规范的多因素护理行为如体温护理、按胎龄和体质量预订剂量抽取药物、血糖护理康复训练指导护理等进行干预配合,进而提高HIE诊断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措施。方法抽取2013-03—2016-08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82例早产儿,采集新生儿及产妇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本组及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损伤发生情况,并分析早产儿脑损伤发生危险因素。结果 682例早产儿中共出现91例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13.34%,28~32周早产儿IVH发生率(17.38%)、PVL发生率(2.30%)高于33~36周早产儿(3.92%、0.28%),26~27周早产儿IVH发生率(55.00%)、PVL发生率(25.00%)高于28~32周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机械通气时间、窒息复苏、NEC、新生儿脓毒血症、母体产时或产前感染均为引起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而应用EPO、产前采用糖皮质激素、胎龄均为保护因素。结论机械通气及窒息缺氧影响脑血流、炎症、感染、胎龄过小均为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应于产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改善脑损伤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与三维容积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80例,均实施MRI与三维容积超声检查。结果 80例患儿中,MRI颅内出血检出率70.00%(56/80),三维容积超声为53.75%(4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容积超声检出出血量(4.96±0.87)mL,MRI为(4.63±0.4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三维容积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各有利弊,三维容积超声有利于检出新生儿颅内出血量,MRI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检出率方面更有优势,临床可根据患儿的自身病情选择合理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6.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01—2013-01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20例(危重症患儿不在此资料范围内),均为足月新生儿,即胎龄满37周以上,诊断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1]。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胎龄37+1~41+3周;出生体质量2.6~4.3kg;Apgar评分2~8分。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胎龄37+2~41+2周;出生体质量2.5~4.4kg;Apgar评分2~8分。2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及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针刺与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500例系统接受针刺及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的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前后及3个月后随访时发育商(DQ)、粗大运动功能量表数值(GMFM)及有效率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及随访后DQ及治疗后GMFM各分区数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胎龄<32周组患儿临床疗效低于胎龄<37周及足月儿组(P<0.001);年龄<1 a组患儿临床疗效高于<3 a组及>3 a组(P<0.01)。结论针刺与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语言、运动、认知功能,促进神经功能重建;其康复治疗开始年龄越小,疗效越明显;胎龄越小,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越重,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介入栓塞术治疗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介入科进行治疗的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出血患者共120例,按照介入时机分为早期组(<48 h)、中期组(2~14 d)和晚期组(>14 d),每组40例。3组患者均使用栓塞术治疗,对比其治疗情况、治疗安全性和机体恢复情况。 结果3组患者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3组患者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机体恢复情况均随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好转,且早期组的恢复情况最佳,晚期组最差。 结论虽然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时机无法直接提高颅内动脉瘤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机体恢复速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脑室镜联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2组,其中A组(2010年5月以前)27例采用脑室钻孔引流及间断腰穿治疗,B组(2010年5月以后)35例应用脑室镜及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分析患者术后48 h的血肿清除率及术后6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 结果(1)A组27例中1例血肿清除>90%,9例血肿清除60%-90%,17例血肿清除<60%;B组35例中15血肿清除>90%,18例血肿清除60%-90%,2例血肿清除<60%,两组血肿清除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6个月随访,A组中ADL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6侧,Ⅴ级2例,恢复良好(ADLⅠ~Ⅲ级)有效率70.37%;B组中ADLⅠ级16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3例,Ⅴ级1例,恢复良好(ADLⅠ~Ⅲ级)有效率88.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应用脑室镜联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具有血肿清除率高、后遗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较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方法将2008-03—2010-04期间我科收治的14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72)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n=7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纳洛酮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再接受为期1a的随访。现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治疗前2组患者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显著提高患儿的NBNA评分及疗效,且后遗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期待治疗与围生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04-2015-02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6例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孕周随机分为3组,A组孕周24~28周,B组孕周28~31周,C组孕周32~33周,探讨3组患者期待治疗与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关系,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 3组期待治疗时间、终止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48.4%,B组为12.5%,C组为18.2%,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大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A组明显大于B组、C组,B组明显大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期待治疗与围生结局的相关性高,应用效果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早期干预改善HIE新生儿脑损伤程度及神经行为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3-05—2014-10来我院接受诊治的HIE新生儿200例,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加100mg胞二磷胆碱+2mL静滴,1次/d,疗程为2周;给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施加NGF 20μg肌内注射,1次/d,疗程为2周。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碱性蛋白和血清酸性钙离子结合蛋白S-100及神经行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2周治疗,发现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及反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100和M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神经行为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早期干预用于HIE新生儿中能有效减轻患儿脑损伤程度,促进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的神经行为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早期干预用于HIE新生儿中能有效减轻患儿脑损伤程度,促进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中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7例HIE患儿和15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IL-18、TNF-α的水平。结果 HIE患儿血清中IL-18、TNF-α水平急性期和恢复期均高于正常新生儿同期水平(P<0.05)。轻、中、重度HIE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IL-18、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HIE患儿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IL-1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8、TNF-α可能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两者水平检测可用于HIE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TREVO支架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取栓患者纳入研究并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TREVO支架取栓术治疗,治疗组(37例)采用TREVO支架取栓术联合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管再通成功率、具体取栓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凝血功能、90 d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成功率分别为91.89%(34/37)、88.57%(3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取栓时间、取栓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治疗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患者90 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6.49%(32/37)、60.0%(2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1%(3/37)、14.29%(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EVO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颅骨成形术后颅内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神经创伤外科自2010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278例行颅骨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颅内是否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颅骨成形术后颅内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278例患者颅骨成形术后颅内出血12例,颅内出血发生率为4.3%。单因素分析显示:缺损面积及颅骨缺损时间与颅内出血发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颅内缺损面积(≥100 cm2)是颅骨成形术后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颅骨缺损面积是影响颅骨成形术后颅内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评估上述指标对颅骨成形术后颅内出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开颅手术治疗的9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发病≤7 h手术32例(超早期组),发病7~24 h手术43例(早期组),发病≥24 h手术19例(延期组)。结果 超早期组再出血率(28.13%,9/32)明显高于早期组(6.98%,3/43;P<0.05)和延期组(5.26%,1/19;P<0.05),而早期组和延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延期组术后4、6周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超早期组及早期组(P<0.05),而超早期组及早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延期组(57.89%,11/19)明显高于超早期组(21.87%,7/32;P<0.05)和早期组(23.26%,10/43;P<0.05),而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7~24 h手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再出血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CTn-Ⅰ与心肌酶(CK-MB、CK)的变化情况,为HIE时心肌损害的早期干预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145例不同程度的HIE新生儿按照病情分为轻、重度2组,分析2组治疗前后血清CTn-Ⅰ、心肌酶(CK-MB、CK)两项水平,并将检测结果与70例正常新生儿的检测数值做比较。结果 HIE 2组治疗前后血清CTn-Ⅰ、CK-MB、CK水平除重度组CTn-Ⅰ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重度组血清CTn-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新生儿对照比较,治疗前2组血清CTn-Ⅰ、CK-MB、CK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血清CTn-Ⅰ、CK-MB、CK除重度组CTn-Ⅰ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轻度HIE组CTn-Ⅰ水平接近正常,而重度组血清CTn-Ⅰ与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易合并心肌损伤,其血清CTn-Ⅰ、CK-MB、CK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CTn-Ⅰ对于判断重度的HIE合并心肌损伤的意义更大,应加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检测和早期干预,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入住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中心的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住院号单双数的随机化原则分入阿司匹林治疗组或氯吡格雷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片,0.1g?次-1?d-1,口服或鼻饲。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片,75 mg?次-1?d-1,口服或鼻饲。其他治疗原则按照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处理指南予以处理。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后21d对两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的所有出血、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脑梗死再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两组病死率;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及治疗总费用、药物费用、药占比。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21d 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改善,阿司匹林组0~21(4)比0~15(3)(z=-4.826,P=0.000),氯吡格雷组0~15(7)比0~14(3)(z=-3.086,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21d m RS评分较入院时也均有改善,阿司匹林组0~5(3)比0~6(2)(z=-3.240,P=0.001),氯吡格雷组0~5(4)比0~6(2)(z=-2.547,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21d NIHSS评分、m 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梗死再发率、DVT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01—2016-04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6),观察组给予0.60~0.79 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对照组给予0.80~0.90 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60%(35/37),对照组97.22%(35/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性颅内出血、脑出血、其他出血症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但小剂量给药治疗复发率和病死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活素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儿科8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活素5 mL+5%葡萄糖注射液50 mL静滴,复方丹参2 mL+5%葡萄糖注射液50 mL静滴,1次/d,同时给予患儿精心的护理,10~14 d为一疗程,共1~2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平均缩短1.9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在2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脑活素和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明确,可明显改善患儿智能发育和运动发育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