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腰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因其起效快 ,镇痛效果明显及安全性好而越来越多用于临床。特别是新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罗哌卡因具有使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分别阻滞的特性 ,使产妇处于可行走状态下的分娩镇痛成为可能。本研究通过对罗哌卡因腰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观察 ,探讨其对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对象选择及方法 :选择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拟行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 6 6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腰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 (研究组 )和肌内注射度冷丁镇痛组 (对照组 )…  相似文献   

2.
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产程进展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和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 (CSEA PCEA)是否对产程进展存在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2年 3月~ 8月 5 0 7例阴道分娩健康初产妇病历资料 ,观察组 (CSEA PCEA)共2 5 9例 ,对照组 (未采用CSEA PCEA) 2 4 8例 ,通过产程图比较两组产程进展。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 (2 71 93± 12 7 4 4 )min和 (5 7 39± 35 5 2 )min ,较对照组活跃期 (188 0 8± 110 2 9)min及第二产程时间 (44 84± 31 92 )min延长 (P <0 0 0 1) ;观察组产程图宫口曲线较Friedman产程图倾斜角度较小 ,即活跃期进展较慢 ,平均每小时宫口开大 1 5cm。结论 腰麻及硬膜外联合镇痛后活跃期进展减慢 ;镇痛后的产程处理不应单纯按照传统Friedman产程图。CSEA PCEA不适宜作为理想的分娩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阻滞对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2例阴道分娩健康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分娩镇痛及分娩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1)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组),共259例;(2)单纯硬膜外阻滞(硬膜外组),共215例;(3)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的对照组,共248例。比较3组产妇产程时间及Friedman产程图进展变化特点。结果(1)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联合麻醉组分别为(272±127)min、(57±36)min及(9±6)min;硬膜外组分别为(305±133)min、(59±39)min及(8±6)min;对照组分别为(188±110)min、(45±32)min及(9±6)min。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1);3组间第三产程时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程图特点比较: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宫缩曲线位于产程图Friedman曲线右侧,对照组则位于其左侧;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组产程图宫口曲线较Friedman曲线倾斜角度小,即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缓慢;对照组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较快。联合麻醉组产妇平均每小时宫口开大1.5cm,硬膜外组产妇为1.4cm,对照组产妇为1.8cm。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组产妇平均每小时宫口开大程度较对照组缩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及单纯硬膜外阻滞镇痛后,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减慢,总产程时间延长;镇痛后的产程处理不应单纯按照Friedman产程图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关托咪定联合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7~12月在我院产科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组(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组(右美托咪定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分娩镇痛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分娩镇痛时间(T0~T4时)、第二产程时间、硬膜外药物消耗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前及镇痛后血浆儿茶酚胺的变化.结果:①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期间平均动脉压(MBP)、视觉模拟评分(VA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右美托咪定组在T2和T4时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右美托咪定组较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更短、硬膜外药物消耗量更少(P<0.05).③两组产妇实施分娩镇痛后血浆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均明显下降,右美托咪定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可安全及有效地应用于分娩镇痛,并能增强镇痛效能及利于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5.
氧化亚氮分娩镇痛对胎儿—母体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 5 0 %氧化亚氮对产妇分娩活跃期胎儿 母体循环、脐血血气及新生儿神经适应能力[1] 评分的影响 ,旨在对氧化亚氮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估。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及分组 :选择 1995年 4月至 1996年 12月住我院妇产科分娩 ,并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 5 0例 ,均为单胎头位 ,孕足月临产 ,宫颈口扩张在 3~ 5cm之间 ,有规律宫缩 ,无明显产科并发症及内科合并症 ,产程中未用血管活性药物。将 5 0例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 2 5例 ,对照组 2 5例 ,两组产妇的年龄、孕龄均有可比性。2 .方法 :(1)镇痛组产妇于分娩活跃期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控微量泵实施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6月产科收治的待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选择硬膜外自控微量泵法镇痛进行分娩,对照组50例采用非镇痛自然分娩,两组产妇的年龄、产次、孕周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产妇疼痛等级、剖宫产率、产程活跃期及开始泌乳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等级1~3级者明显高于对照组,4~6级和7~9级者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活跃期时间低于对照组,产后开始泌乳时间在24-48h内的比例大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控微量泵实施分娩镇痛可明显降低产妇的疼痛等级、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缩短活跃期时间,开始泌乳的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接受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分娩的产妇发生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ERMF)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PCEA分娩镇痛的38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是否发生ERMF分为2组:ERMF组(81例)、对照组(306例),比较两组间基本信息、妊...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镇痛分娩17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要求镇痛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共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172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于我院产科选择无阴道分娩禁忌证、无椎管阻滞禁忌证、要求镇痛分娩的初产孕妇172例作为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镇痛分娩,随机选择同期、未要求镇痛分娩且无阴道分娩禁忌证的初产妇25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年龄、孕龄、孕产史等有关因素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1.2镇痛方法观察组当产妇宫口开到2~3cm时,由麻…  相似文献   

9.
自控镇痛方法用于分娩镇痛   总被引:87,自引:1,他引:86  
1970年Scott将静脉自控技术应用于分娩镇痛[1] ;1979年Revil提出硬膜外给药分娩镇痛 ;1988年Lysak和Gambling等报道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 ,PCA)应用于分娩镇痛[2 ] 。目前认为硬膜外PCA分娩镇痛是最为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少的方法 ,其优点是病人自控灵活、镇痛及时有效、可减少药物用量 ,产妇活动自如。PCA方法迎合了病人的心理 ,在解决疼痛的同时进行了心理治疗 ,基本符合理想分娩镇痛的标准 ,现将PCA应用于分娩镇痛的方法介绍如下。1 静脉PCA(…  相似文献   

10.
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妇早泌乳、早开奶是促进和保障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而剖宫产术后疼痛可直接影响产妇的泌乳及哺乳。因此减轻或者消除术后疼痛提高母乳喂养率 ,越来越受到医务界和产妇的关注。我院自 1999年开始将硬膜外自控镇痛 (pa tientcontrolledepiduralanalgesia ,PCEA)应用于术后镇痛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选择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行硬膜外麻醉做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的初产妇 14 0例 ,年龄2 0~ 34岁 ,孕周 37~ 4 1 6周 ,体重 5 5~ 76kg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0例 ,两组产妇均无严…  相似文献   

11.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110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我院从 2 0 0 1年 5~ 9月应用罗派卡因 (ropivacaine)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硬膜外输注进行分娩镇痛 ,并与单纯采用Doula分娩镇痛者进行对比 ,取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年龄 2 0~ 36岁 ,妊娠 34~ 4 2周 ,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类法 )分级Ⅰ~Ⅱ级 ,无明显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有自然分娩条件的产妇2 2 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110例 ,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见表 1。表 1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组别 例数(例 )年龄(y)身高(cm)体重…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在全程胎心监护下 ,对4 9例产妇用硬膜外持续微泵给药进行分娩镇痛 (观察组 ) ,与同期 5 7例未干预产妇 (对照组 )比较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Apgar评分。 结果 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非常显著 (P <0 0 0 1) ,而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持续微泵给药有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对母儿预后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加硬膜外阻滞及连续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儿合并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2001年8月至2004年10月施行分娩镇痛的2593例产妇,分为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组)1482例,硬膜外阻滞组1111例;未施行分娩镇痛的4078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3组产妇在分娩方式、母儿合并症方面的差异。结果(1)分娩方式比较:①剖宫产:联合麻醉组为423例(28.5%),硬膜外阻滞组为351例(31.6%),对照组为1847例(45.3%),3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产钳助产:联合麻醉组为231例(15.6%),硬膜外阻滞组为207例(18.9%),对照组为357例(8.8%),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阻滞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阴道顺产:联合麻醉组为828例(55.9%),硬膜外阻滞组为553例(49.8%),对照组为1874例(46.0%),3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母儿合并症比较:①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比较:联合麻醉组分别为33.7%(499/1482)、17.3%(256/1482)、1.8%(27/1482)、6.1%(91/1482),硬膜外阻滞组分别为29.8%(331/1111)、18.1%(201/1111)、1.7%(19/1111)、5.4%(60/1111),对照组分别为28.5%(1163/4078)、8.3%(337/4078)、0.8%(34/4078)、3.0%(124/4078),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阻滞组的母儿合并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联合麻醉组分别为4.3%(63/1482)、1.0%(15/1482),硬膜外阻滞组分别为4.1%(45/1111)、0.8%(9/1111),对照组分别为3.9%(159/4078)、1.4%(56/4078),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阻滞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对产妇实施腰麻加硬膜外阻滞镇痛,可降低剖宫产率,但增加产钳助产率。分娩镇痛与发生活跃期停滞、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有关,但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连续泵注罗比卡因与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娩疼痛不仅给产妇带来身心痛苦 ,而且干扰生理功能 ,对母婴产生不利影响。为减轻或消除分娩疼痛 ,我院由麻醉医生 ,产科医生及助产士共同组成研究小组 ,自 2 0 0 0年6月开始 ,对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硬膜外连续泵注罗比卡因与芬太尼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足月初产妇 2 16例 ,硬膜外无痛分娩 10 3例作为观察组 ,自然分娩 11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产妇ASAⅠ~Ⅱ级 ,单胎头位 ,无胎儿异常 ,经助产士检查估计能从阴道自然分娩 ,一般情况见表 1。表 1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 x±s)年龄 (岁 )孕周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产时陪伴分娩结合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等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自愿要求行单纯导乐陪伴分娩初产妇100例为观察A组,自愿要求行导乐陪伴分娩+自控式硬膜外分娩镇痛初产妇100例为观察B组,同期无导乐陪伴及自控式硬膜外镇痛分娩初产妇100例为对照C组,对阴道分娩产程、分娩方式、产程中缩宫素应用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等进行分析。结果 A组与B、C组比较,表现为第一产程明显缩短(P<0.01),以活跃期缩短最为显著(P<0.001);B、C组间比较,B组缩宫素或人工破膜使用情况率明显增高(P<0.05),剖宫产率明显降低(P<0.05);A组与C组比较,剖宫产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单纯陪伴分娩可减轻疼痛、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陪伴分娩结合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以达到显著镇痛效果,可以明显减低剖宫产率,对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等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206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产妇 2 0 6例作为观察组 ,将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产妇 2 0 6例作为对照组 ,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两组产程活跃期比较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SEA用于分娩镇痛 ,疼痛阻滞完善 ,加速了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的进展 ,降低了剖宫产及阴道难产率 ,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产妇分娩期间应用硬膜外镇痛联合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应用硬膜外麻醉,试验组应用硬膜外镇痛联合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试验组产妇在阴部神经阻滞后15 min (T4)、胎头着冠(T5)、会阴缝合(T6)时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二、三产程短于对照组,硬膜外罗哌卡因用量、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镇痛联合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复方利多卡因胶浆宫颈涂抹解除活跃期阵痛和加速产程进展的效果。方法 将 2 5 0例拟定阴道分娩的正常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在宫口开大 4cm时宫颈管涂抹复方利多卡因胶浆5ml,对照组除不用复方利多卡因胶浆外其他产科处理措施与观察组同 ,观察比较两组在活跃期的产痛程度、宫口开大情况、产程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在用药后 6 0min镇痛效果按标准判定明显高于对照组 (97 6 0 %VS2 0 0 0 %P <0 0 0 5 ) ,观察组的活跃期和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胶浆在宫口开大 4cm时涂抹在宫颈管腔内 ,具有良好镇痛作用 ,加快了宫颈扩张 ,缩短了活跃期和总产程的时间 ,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的分娩镇痛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1,自引:1,他引:90  
本文旨在探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PCEA)对剖宫产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采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 12 0例。均无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内分泌疾病及乳房发育缺陷。年龄 2 1~ 36岁 ,平均 2 5岁 ;体重 (6 4 0± 5 0 )kg ;孕周 38~ 42周。 12 0例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6 0例 ,两组年龄、体征、孕周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1 2 研究方法 镇痛组采用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Ⅱ型恒注镇痛泵 ,镇痛液由吗啡 2mg加 0 12 5 %布比卡因 6 0ml组成 ,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 ,与镇痛泵连接 ,一…  相似文献   

20.
孕妇自控镇痛与催产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探讨分娩中孕妇自控镇痛 (PCEA)是否需增加催产素的用量。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 1998年 8月至 1999年 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 75例 ,随机分为镇痛组 35例 (其中 1例因急产剔除 ) ,对照组 40例。孕龄 37~ 42周 ,单胎头位 ,无明显头盆不称 ,无产科并发症、合并症 ,胎儿情况正常 ,无硬膜外穿刺禁忌证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体重、身高、宫颈Bishop评分等均无差异。1.2 镇痛方法及评分 镇痛前征得孕妇及其家属同意后 ,让孕妇熟悉PCA泵操作事项及视觉模拟评分。当孕妇宫口开大至 1.5~ 3cm时 ,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