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手术治疗过程中 ,面神经损伤与病理、临床分期、神经解剖方式及术式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 1991~ 2 0 0 1年住院治疗病理证实为腮腺肿瘤的患者 2 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较恶性肿瘤术中损伤面神经机率小 ,临床分期早较临床分期晚术中损伤面神经机率小。部分切除较全切除术中损伤面神经机率小。结论 腮腺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 ,选择适当的手术范围 ,可减少面神经损伤的发生 ,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腮腺肿瘤患者再次行手术的病例 ,近年来有所增加。我们收集了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间 ,治疗的此类病员 2 1例 ,对其再次手术的临床原因作如下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男 14例 ,女 7例。年龄在 7岁到 72岁之间。均因腮腺肿瘤曾行手术治疗。 2 1例中 ,再次手术与前次手术间隔时间 :7年 4例 ,4年 3例 ,3年 8例 ,1年 3例 ,1个月内的 2例 ,1周内的 1例。其中 :1例 2年内行 3次手术 ;1例 1年内行 2次手术 ;1例 1月内行 2次手术 ;1例 1周内行 2次手术。麻醉 :4例采用全麻 ,其余均采用局麻。切口 :取“S”形切口 5例 ,其余均系耳垂…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肿瘤手术喉返神经损伤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引起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586甲状腺肿瘤病例。结果 9例出现一侧不同部位、不同原因引起的喉返神经损伤。结论 甲状腺肿瘤手术为避免喉返神经损伤,应强调严格按照外科间隙解剖,细心操作、严密止血、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和变异,掌握喉返神经的解剖方法,是否解剖喉返神经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再次手术时面神经的处理。方法对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36例腮腺肿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时面神经的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7例有2次以上腮腺肿瘤手术史,有病理记载恶性者9例,有面瘫者5例。结果再手术行腮腺浅叶加肿瘤切除22例,均保留神经。行全腮腺切除14例,其中5例切除面神经。术后病理报告恶性者11例。结论对良性病例术中应保留面神经。对恶性病例,再次手术时对面神经是否保留,不能以肿瘤大小而定,而应根据病理分类、肿瘤与面神经粘连程度而定。恶性病例术后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放射对面神经损伤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术后放疗对面神经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995-1997年间腮腺肿瘤术后出现面瘫的20名患者分成单纯手术组(operation group,以下简称O组)6例和术后放疗组(operation and radiationgroup,以下简称OR组)14例。OR组于术后4周内放疗,以手术日至面瘫完全消失所需时间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差异。结果:经术后4周48-61Gy常规放疗,腮腺肿瘤术  相似文献   

6.
腮腺肿瘤手术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手术方式、手术范围及预后。方法对1998--2004年间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肿瘤切除术20例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腮腺浅叶切除术13例中,并发腮瘘1例;全腺叶切除术7例中,并发暂时性面瘫1例,无Frey综合征。随访10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论腮腺良性肿瘤需行解剖面神经的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或全腮腺切除术;恶性肿瘤在面神经未受累时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术,术后辅以放疗,可以减少肿瘤复发和面瘫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96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区肿瘤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合良恶性腮腺肿瘤的发病特点及诊治要点,总结了混合瘤复发的一些基本原因和减少复发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33例甲状腺肿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手术不暴露喉返神经组(125例)与暴露喉返神经组(108例),其中125例手术不暴露喉返神经组有6例损伤喉返神经,108例暴露喉返神经组无一损伤喉返神经。精确概率法统计学处理显示P=0.0225,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暴露喉返神经是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96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区肿瘤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合良恶性腮腺肿瘤的发病特点及诊治要点,总结了混合瘤复发的一些基本原因和减少复发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腮腺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探讨彻底切除腮腺区肿瘤组织最佳方式。方法 自1985年5月~1996年12月间,进行腮腺手术65例;其中浅叶切除及面神经解剖术42例,腮腺浅叶及深叶切除解剖面神经4例,全腮腺及面神经和该区皮肤整块切除,胸大肌肌皮瓣修复19例。结果 42例进行腮腺浅叶切除及面神经解剖,全腮腺切除解剖面神经4例,全腮腺及面神经和该区皮肤整块切除,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19例均成活取得较好外观。组织病理学检查,混合瘤34例,血管瘤1例,腺癌9例,粘液表皮癌6例,腺样囊腺癌8例,恶性淋巴瘤3例,混合瘤恶变4例。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采用浅叶切除或者深浅叶切除解剖面神经是外科治疗最佳术式。晚期恶性肿瘤侵出皮肤及面神经扩大整块切除,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该区皮肤缺损是外科治疗极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总结腮腺肿瘤的诊断、手术范围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10例腮腺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的性质不同,采取的手术方法也不同。结论:除腺淋巴瘤可以作单纯肿瘤切除外,良性肿瘤应作解剖面神经的肿瘤及浅叶切除,恶性肿瘤面神经未受累时可以作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腺体广泛切除,酌情考虑区域性颈淋巴清扫,术后配合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14.
腮腺癌41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毅刚  朱应昌 《癌症》1997,16(2):147-147
腮腺癌41例临床治疗分析李毅刚朱应昌关键词腮腺肿瘤综合治疗预后中图号R739.87腮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981~1990年我院收治腮腺癌41例。本文从临床分期,单纯手术与综合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组男性26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采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的51例腮腺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的48例腮腺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后当天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症发生率为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的康复,并且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6.
17.
陈竹林  严辉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2):2194-2195
目的:分析42例腮腺肿瘤的病理分型及术式,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腮腺肿瘤病患者42例,通过术前B超和cT检查,术中行快速冰冻检查,对良性肿瘤采用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恶性肿瘤采取肿瘤及腮腺全切除术。结果:本组25例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均无复发;6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2例,其中1例已死亡。结论:术中快速冰冻活检术对术式的选择十分有益,可减少创伤和并发症,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腮腺肿瘤的诊断、手术范围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 110例腮腺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的性质不同 ,采取的手术方法也不同。结论 除腺淋巴瘤可以作单纯肿瘤切除外 ,良性肿瘤应作解剖面神经的肿瘤及浅叶切除 ,恶性肿瘤面神经未受累时可以作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腺体广泛切除 ,酌情考虑区域性颈淋巴清扫 ,术后配合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腮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腮腺疾病术后病理检查材料,并结合术前CT检查结果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检恶性肿瘤6例,良性病变5例。CT检查为恶性肿瘤3例,3例可能为良性、4例良性肿瘤、1例炎性病变不除外早期癌。结论:腮腺CT扫描对肿瘤定位较明确,明显良性或恶性肿瘤者要结合组织密度和边缘情况确定。特殊病变CT诊断有困难者要考虑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中喉返神经医源性损伤的预防。方法 对我院 1986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10 91例甲状腺肿瘤手术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 2 9% ,其中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 1%。其中以恶性肿瘤占多数 ( 78% ) ,特别是在外院已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或剜除术的甲状腺癌发生率高。结论 甲状腺肿瘤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损伤 ,术后辅以神经营养药对症治疗 ,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