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 ICU)30例ARDS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诱发因素(肺源性、肺外源性)、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行机械通气、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PaO2/F iO2)、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等因素与其预后的关系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分级并赋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预后因素。结果 30例ARDS患者死亡20例,存活10例。患者的病死率与性别、年龄、诱发因素、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行机械通气无关。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PaO2/F iO2、CRP、ALB基础值(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既往患基础病、并发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长、CRP升高及确诊时BUN指标异常是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既往患基础疾病、并发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长、CRP升高与ARDS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PACHEⅢ评分与氧合指数对老年重症肺炎临床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75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35例和死亡组40例,分析APACHEⅢ评分与氧合指数(PaO2/FiO2)对各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结果存活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后第3、5、7天的APACHEⅢ评分、PaO2/FiO2与死亡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入院后第7天与第3天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死亡组患者APACHEⅢ评分随入院天数延长而增高,而PaO2/FiO2则随着入院天数延长而降低,存活组与之相反;PaO2/FiO2与APACHEⅢ评分呈负相关性关系(r=-0.736,P<0.05)。结论 APACHEⅢ评分及PaO2/FiO2可作为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白蛋白(ALB)指标变化在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120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CRP及ALB指标变化在临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 120例患者中,死亡26例,存活94例。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CRP及ALB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CRP治疗后有2例较治疗前升高,其余均降低;死亡组均升高。存活组ALB治疗后有5例较治疗前下降,其余均升高;死亡组均降低。两组治疗后CRP及ALB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CRP指标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AL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RP降低患者的存活率(92/92,100%)明显高于CRP升高患者的存活率(2/28,7.14%,P<0.01);治疗后ALB升高患者的存活率(89/89,100%)明显高于ALB降低患者的存活率(5/31,16.13%)。结论动态监测CRP及ALB指标的变化对判断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预后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霍丽红  李志敏  刘铭  钟勇 《转化医学杂志》2022,11(4):201-204+200
目的 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降钙素原(procallcitonin,PC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氧合指数(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xygen/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FiO2/PO2)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儿童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保定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94例ARDS患儿纳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根据患儿治疗后28 d存活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不同预后患儿血清SAA、PCT、LDH以及FiO2/PO2水平。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影响ARDS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SAA、PCT、LDH以及FiO2/PO2水平在预测ARDS患儿死亡中的价值。 结果 死亡组ARDS患儿血清SAA、PCT、LDH浓度以及FiO2/PO2水平均高于存活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SAA、PCT、LDH,FiO2/PO2及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均是影响ARDS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血清SAA,FiO2/PO2及APACHEⅡ评分是影响ARDS患儿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SAA、PCT、LDH以及FiO2/PO2单独应用在预测ARDS患儿预后中,以血清SAA的预测效能最高,其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87,95%CI(0.661~0.914),其次是FiO2/PO2,其AUC=0.775,95%CI(0.680~0.870),而四个指标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各指标单独应用时的效能,联合预测因子的AUC=0.937,95%CI(0.877~0.997)。 结论 血清SAA,FiO2/PO2与APACHEⅡ评分一同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被证实是影响ARDS患儿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各指标联合应用在预测ARDS患儿预后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研究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预测价值。j芎法采集人住ICU的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计算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并根据28d病程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动脉血乳酸、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的差异。结果动脉血乳酸水平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而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结合APACHEⅡ评分系统进行综合判断可作为感染性休克评价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7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筛选其临床预后指标.方法 收集呼吸重症监护窒(RICU)2001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慢性疾病史,免疫抑制药物使用情况,诱因,确诊24h内各种化验指标(血常规、血气分析、肾功能、血电解质等)的最差值,治疗方法(保护性肺通气策略、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早期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无创通气、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急性病理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n评分,肺外衰竭器官以及确诊后21d病死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因素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纳入病例71例,男50例,女21例,年龄18~80(45.3±16.0)岁;到确诊后21d为止,死亡42例,死亡率59.2%.联合使用免疫抑制药物(≥3种)患者死亡率为25%(2/8),低于其他未联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病死组患者PaCO2、APACHEⅡ评分(分别为36.5±11.5mmHg、21.7±6.9分)高于存活组(分别为30.0±6.5mmHg、16.7±5.4分,P<0.05).氧合指数(PaO2/FiO2)≤150mmHg的ARDS患者死亡率为72%(36/50),高于PaO2/FiO2>150mmHg的患者(28.5%,6/21;P<0.05).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免疫抑制药物≥3种、PaCD2≥50mmHg、PaO2/FiO2≤150mmHg、APACHE Ⅱ≥18分、PaO2/FiO2≤150mmHg+APACHEⅡ≥18分等因素与ARLVS病死率相关.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aO2/FiO2≤150mmHg+APACHEⅡ≥18分是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对ARDS患者进行以治疗原发病为主的综合治疗的前提下,PaO2/FiO2≤150mmHg+APACHE Ⅱ≥18分可以作为评价ARDS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高乳酸血症与血流动力学治疗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北京协和医院ICU放置肺动脉导管的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57例,根据患者28天时的生存状况,分为存活组(n=21)和死亡组(n=36),记录两组初始与24h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乳酸、28天结局及APACHEⅡ评分.结果 28天总病死率为63.2%.存活组初始和24h乳酸、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24h APACHE Ⅱ评分和乳酸清除率为独立评估预后的参数.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初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mVO2)、氧输送(DO2I)、氧消耗(VO2I)、氧摄取率(E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h后死亡组的MAP低于存活组、PAWP高于存活组(P<0.05),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乳酸清除率>0%和≤0%分组比较血流动力学参数显示,除24h MAP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CVP≥8mmHg、MAP≥65mmHg、SmVO2≥65%三个参数结合作为全身灌注参数,第24h乳酸清除率>0%者有更多患者达标.乳酸清除率=0%和>0%的病死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4h后达到CVP≥8mmHg、MAP≥65mmHg、SmVO2≥65%者的乳酸清除率高于未达到者.然而分别比较初始和24h是否达标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DO2I≥600ml/(min·m2)、VO2I≥170ml/(min·m2)、CI≥4.5L/(min·m2)三个参数结合作为超常氧输送目标,发现初始和24h乳酸、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24h后DO2I增加>10%作为增加氧输送的定义,乳酸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达到CVP≥8mmHg、MAP≥65mmHg、SmVO2≥65%可以改善高乳酸血症.乳酸清除率具有良好的评估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脓毒症患者14 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7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4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69)与死亡组(n=58)。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生存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乳酸(Lac)、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比值均低于死亡组,血小板、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Lac水平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Lac水平均可用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评估,APACHEⅡ+Lac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约登指数最大,两种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死亡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APACHEⅡ评分、Lac水平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两者联合对于预后评估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专用及ICU通用病情评分法对重症ARF患者死亡的判别能力。方法29例ARF患者分为存活组(n=20)和死亡组(n=9),用两种ARF专用病情评分法,即急性肾小管坏死个体病情严重性指数(ATN ISI)、Stuiven berg医院急性肾衰竭评分法(SHARF),以及ICU通用病情评分法,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Ⅲ)和死亡概率预测模型Ⅱ(MPMⅡ),对所选病例进行回顾性病情评估,并做受试者死亡判别的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存活组各项积分均低于死亡组,其中ATN ISI、APACHEⅡ、MPMⅡ24h、MPMⅡ72h等死亡组与存活组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5种病情评分法ROC曲线下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APACHEⅡ(0.806)、MPMⅡ72h(0.762)、MPMⅡ24h(0.754)、MPMⅡ48h(0.738)、ATN ISI(0.736)、MPMⅡ0h(0.713)、APACHEⅢ(0.706)、SHARF48h(0.660)、SHARF0h(0.586)。结论对ARF患者ICU通用评分法较ARF专用评分法院内死亡判别能力更高,APACHEⅡ能力较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PACHE Ⅱ评分、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与重症肺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11--2013年住院82例重症肺炎的病例资料,统计出院时的死亡率、存活率,并根据患者存活与否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两组患者组间及组内APACHEII评分、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的动态变化。结果出院时重症肺炎患者的存活率为59.76%,死亡率为40.24%。存活组患者确诊重症肺炎时的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分别为(21.85±6.50分)、(3.81±2.43 mmol/L)、(3.68±3.09 ng/mL),而死亡组分别为(25.24±7.15分)、(5.42±3.76 mmol/L)、(5.48±4.15 ng/mL),三者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随住院天数的增加而降低,死亡组患者相反。APACHEⅡ评分与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呈正相关。存活组、死亡组治疗第3、7天后三组间相比,APACHE Ⅱ评分、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症肺炎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的动态变化情况,可作为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参考之一。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9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6 h内进行动脉血乳酸浓度测定,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两组:APACHEⅡ评分≥20分为A组,〈20分为B组;根据患者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血乳酸清除率与患者病死率和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B组(P〈0.01),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死亡组患者血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患者(P〈0.01);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乳酸清除率是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各指标对心肺复苏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本溪市中心医院进行心肺复苏术后恢复自主循环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存活时间将患者分为存活时间≤72 h组(A组,n=32)与存活时间>72 h组(B组,n=40),采用单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能否存活超过72 h的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和检验。对于B组患者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分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n=20)及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组(n=20),收集入院及治疗72 h的各项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神经功能预后的指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A、B两组患者的入ICU时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血p H值、乳酸值、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及SOFA评分预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存活时间>72 h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2、0.775、0.777。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组的入ICU 72 h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年龄、入ICU时APACHEⅡ评分、入ICU时GCS评分、入ICU 72 h的APACHEⅡ评分、入ICU 72 h的GCS评分及入ICU 72 h的SOF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入ICU时APACHEⅡ评分、入ICU时GCS评分、入ICU 72 h的APACHEⅡ评分、入ICU 72 h的GCS评分及入ICU 72h的SOFA评分预测患者能获得良好神经功能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0870、0.885、1.000、0.885。结论心肺复苏72 h使用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及SOFA评分,均能够较好预测心肺复苏ROSC后在30 d时能够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对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E)患者膜糖蛋白CD47、L-选择素及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s)表达的影响。方法 66例MODSE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33,给予常规治疗)及治疗组(n=33,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 GH)。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14、28天取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CD47阳性率,ELISA和分光光度计法检测L-选择素及AOPPs浓度,并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Ⅲ评分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CD47阳性率增高,AOPPs浓度、L-选择素水平及APACHEⅢ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D47阳性率增高(P<0.05),AOPPs浓度降低,L-选择素水平下降,APACHEⅢ评分降低,病死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观察,与治疗后第3天比较,第14天CD47阳性率增高,AOPPs浓度降低,L-选择素水平下降,APACHEⅢ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第14天比较,第28天CD47阳性率增高,AOPPs浓度降低,L-选择素水平下降,APACHEⅢ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GH可增强MODSE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并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8月至2015年6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6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72例与死亡组9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时血液百草枯浓度、首次洗胃距中毒时间、首次血液灌流距中毒时间、24 h最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24 h最差p H、24 h最差HCO_3~-、24 h最差白细胞计数、24 h最差K~+、24 h最差血肌酐(CR),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存活组患者首次洗胃距中毒时间、入院时血液百草枯浓度、24 h最差APACHEⅡ评分、24 h最差白细胞计数、24 h最差CR均明显低于死亡组,24 h最差p H、24 h最差HCO_3~-、24 h最差K~+均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洗胃距中毒时间、入院时血液百草枯浓度、24 h最差APACHEⅡ评分、24 h最差白细胞计数、24 h最差CR是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24 h最差p H、24 h最差HCO_3~-、24 h最差K~+是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洗胃距中毒时间、入院时血液百草枯浓度、24 h最差APACHEⅡ评分、24 h最差白细胞计数、24 h最差CR、24 h最差p H、24 h最差HCO_3~-、24 h最差K~+可作为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非重型(轻、中型)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1年6月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收治的非重型肺源性ARDS患者123例,根据30 d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45)与存活组(n=78)。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合并症、基础疾病、动脉血气、血常规、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白蛋白及脑钠肽(BNP)水平。采用Kaplan-Meier和Cox生存分析探讨非重型肺源性ARDS患者生存状态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影响因素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及休克的比例增高,APACHEⅡ评分、体温、呼吸频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纤维蛋白原、CRP水平增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水平降低(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及休克是非重型肺源性ARDS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Cox生存分析显示,心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后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 -1)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MOD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其对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预警作用. 方法 测定10例正常人与40例ALI患者伤后第1,4,7天的血清HMGB -1水平.根据MODS的诊断标准,将损伤组分为两组:MODS组13例,非MODS组27例.同时评定其MODS、APACHEⅡ分值. 结果 组间比较:非MODS组第1,4,7天HMGB -1水平的表达均高于MODS组(P<0.05);非MODS组HMGB -1水平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MODS组.组内比较:非MODS组第4天HMGB -1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第1天(P<0.01),第7天较第4天明显降低(P<0.01),甚至低于第1天.MODS组血清HMGB -1水平的表达显著升高,并延续数天,第7天较第4天有所降低,但仍高于第1天.伤后第1,4,7天MODS评分随HMGB -1水平的动态变化差异明显.伤后第1,4,7天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HMGB -1水平的表达与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 结论 (1)HMGB -1在ALI患者中呈高表达,其作为晚期炎症介质参与炎性反应往往升高较晚,且持续时间较长.(2)HMGB -1水平变化与并发MODS密切相关.(3)常规检测血清HMGB -1水平并联合评定MODS、APACHEⅡ评分有助于对创伤后脏器功能不全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HA-ARF)的病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因及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少尿、A-PACHEⅡ评分对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少尿、APACHEⅡ评分、MOF是HA-ARF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少尿、APACHEⅡ评分、MOF是影响HA-ARF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早干预,HA-ARF是可以完全恢复的。  相似文献   

18.
APACHEⅡ评分系统对ICU多发伤病例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系统预测ICU多发伤病人预后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8年8月~2000年7月我院创伤ICU收治的198例创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APACHEⅡ分值与其死亡率的关系;按系统要求计算每例伤员的死亡概率,以死亡概率50%作为临界值预测每例伤员的预后并与实际预后比较.结果伤员死亡率随着APACHEⅡ分值的增加而升高,死亡组APACHEⅡ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预测死亡概率与实际死亡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不同的APACHEⅡ分值分组内预测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吻合度较差,以死亡概率50%作为临界值预测病人预后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6.92%、98.83%、89.39%.结论 APACHEⅡ评分系统可以较准确地评估群体ICU多发伤病例的预后,但不适宜用于预测单个ICU多发伤病例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疗效,研究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临床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诊治的14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常规治疗+免疫球蛋白治疗70例为研究组,常规治疗70例为对照组,评估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情况。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及死亡两亚组,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 (ROC)评价临床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8 d死亡率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能更好的降低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和死亡亚组患者临床指标单因素分析,结果示SOFA、APACHEⅡ、乳酸(Lac)、降钙素原(PCT)和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SOFA、APACHEⅡ和Lac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将预测值纳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95%置信区间为(0.789~0.919)。结论 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OFA、APACHEⅡ和Lac对患者预后预测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20.
动态APACHEⅡ评分在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中的评估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evaluationⅡ,APACHEⅡ)系统评估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的质和量,并判断疗效和预后。方法观察145例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进行伤后48h动态APACHEⅡ评分及临床对比。结果145例患者中死亡7例,APACHEⅡ分值为(60.65±9.30)分;病情较重自动出院9例,APACHEⅡ分值为(40.51±7.55)分;存活129例,APACHEⅡ分值为(15.87±8.80)分,存活组与死亡组以及自动出院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死亡率与APACHEⅡ分值呈显著正相关。随着伤后时间的延长,APACHEⅡ评分逐渐升高。结论应用APACHEⅡ系统进行烧伤早期治疗的评估,比单纯应用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法更能正确地反映烧伤病人的全身情况,有利于指导对烧伤病人的综合治疗并预测其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