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青藏铁路开通,越来越多的世人把目光聚焦在青藏高原。世界屋脊的高寒缺氧令人心存惧怕。但殊不知高原环境既有对人体低氧损伤的一面,即易发生各型高原病,而又有有利健康的一面,这与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人体获得习服(acclimatization)和适应(adaptation)或预适应(pre-acclimati  相似文献   

2.
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血压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不同海拔高度对人体血压的影响,为急进高原施工作业部队的卫生防病积累资料。方法 采用DS—114型电脑数字血压表,对1030名施工官兵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血压测量,观察不同海拔高度人体血压的变化。结果 (1)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收缩压升高幅度大于舒张压,脉压增加,不同海拔高度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相差非常显著(p<0.01)。(2)不同海拔高度的高血压、临界高血压、低血压的发生率表现复杂,高血压发病率无明显规律,临界高血压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低血压发病率在进入高原后呈降低趋势。结论 急进高原低氧环境可引起血压升高,对收缩压的影响大于舒张压;急进高原低氧环境后,机体代偿以影响收缩压为主,而失代偿时表现复杂;高原锻炼有增强心缩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高原环境对人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环境,气候恶劣,为达到全面了解其对人肺功能影响的目的,利用部队赴高原施工之机,对某部1500名官兵采取机械随机抽样、跟踪调查、前后对照的方法,使用VCT—P2A肺功能检测仪,监测了121名健康官兵在上高原前(海拔 1500M)、海拔3500M二十天后、海拔5030M一周后及下山回营后一个月的肺功能参数;结果显示:VCmax、FEVC、VCmax%随海拔升高而有降低趋势,MMF随海拔升高而有增大趋势;从而得出的结论是:小气道相对于大气道在海拔较低时,其通气状况易发生改变,脱离高原环境后,小气道通气状况恢复时间较大气道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是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高原低气压、低氧、干燥的自然环境造成了生活在高原的人群在日常生活、饮食结构、身体状况、疾病特点等方面都与平原地区的人群有很大的差别。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人群的各种交流日益频繁,进出高原的人员越来越多。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移居于海拔4000米高原的69例居民进行了巨核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状态的观察。结果巨核细胞总数及除成熟型外的其余阶段的巨核细胞均随居住时间而升高,12—15年达高峰,然后下降。成熟型者则相反。巨核细胞与血红蛋白无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原环境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氧分压低.在这种条件下,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无可避免地受到缺氧而造成的损伤.其中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之一,在此条件下,药物代谢过程会产生一个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用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随着个体化用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要求临床药理学对个体化用药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本文主要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分析高原环境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及开展个体化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初次由平原进入高原的30名健康青年男性的睡眠状况,分析高原睡眠紊乱与急性高山病的关系。方法:通过自身对照研究,30名健康青年男性在平原及高原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填写急性高山病(AMS)评分表。结果:高原睡眠时间显著减少(355.22±56.02minvs401.48±68.87min,P<0.01);睡眠期转换次数增加显著(71.51±12..60次vs53.17±15.47次,P<0.01);浅睡眠及觉醒显著增加(52.65±10.65%vs41.92±12.45%,P<0.01),(11.38±8.43次/hvs9.10±11.30次/h,P<0.01);深睡眠减少及快动眼睡眠显著减少(3.14±4.70%vs11.24±7.46%,P<0.01);出现周期性呼吸,夜间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CO2显著下降(96.44±0.98%vs85.32±0.17%,P<0.01),(22.61±7.69mmHgvs33.13±7.85mmHg,P<0.01);觉醒指数、SaO2与AMS评分呈明显相关。结论:健康青年男性在初进高原时出现表浅、片断状睡眠,频繁周期性呼吸及严重的去氧饱和,睡眠质量下降,影响日间工作效率,睡眠紊乱与AMS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何兵  李素芝  黄学文 《医学综述》2013,19(3):480-482
以缺氧为主要特征的高原环境对人体睡眠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无论是初入高原还是长期居住高原的人群,均可能受到睡眠问题的困扰。高原环境对睡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睡眠结构中慢波睡眠减少,睡眠连续性遭到破坏以及影响睡眠期间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等生理指标。改善高原睡眠的方法以增加睡眠期间氧气摄入以及服用镇静、安眠的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速效救心丸的抗高海拔缺氧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速效救心丸组、参麦注射组3组,分别给药3天后,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密闭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以及断头后张口喘气维持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速效救心丸能显著延长小鼠耐缺氧的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速效救心丸组和参麦注射液组能显著延长小鼠张口喘气维持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效救心丸具有明显的抗高海拔缺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1981年至1994年13年间共收治烧作病人2538例,总治愈率为98.66%,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就其在高海拔地区烧伤病人抗休克,抗感染,创面处理,营养支持等治疗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6%,130/0.4)对高海拔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中重度OHSS高危患者发病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1月在高海拔地区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85个周期的OHSS高危患者(HCG日血清雌二醇≥4000 pg/mL或获卵数≥15个)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研究组自取卵后给予中分子羟乙基淀粉;B组为对照组自取卵后行常规抗菌治疗。对两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共42个周期,妊娠率为39.47%,周期取消率9.52%,无中重度OHSS的发生;对照组共43个周期,妊娠率为37.84%,周期取消率13.95%,中重度OHSS的发病率为4.65%;两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及妊娠率、周期取消率、中重度OHSS的发病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照组的中重度OHSS发病率及周期取消率均高于研究组。结论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高海拔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肾脏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布及活性变化情况。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原组(50只,海拔4600m)和对照组(10只,海拔1500m),高原组又分为1、3、7、14、21d组(每组均为10只大鼠)。用Westernblot法、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法检测HO-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原组HO-1mRNA在第一天就呈现表达上升(0.75±0.10,P〈0.05),在第三天时达峰值(0.94±0.0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后逐渐下降,直至接近于对照组。HO-1蛋白在大鼠到达高原时即呈现表达升高(0.35±0.03),7d时达高峰(0.68±0.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后逐渐下降,直至接近对照组。结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肾脏HO-1mRNA及蛋白的表达会随时间发生改变,在缺氧早期呈上升趋势,后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其改变可能与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及对高原低氧产生习服有关。  相似文献   

15.
高原糖尿病流行的风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高原地区糖尿病(DM)流行的风险因素.方法 对生活在海拔3700m的果洛地区1495名居民开展相关调查.DM和糖调节受损(IGR)的诊断依照WHO 1999年标准.结果 DM和IGR的患病率分别为2.5%和2.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和IGR的流行受到腹围(P<0.05)、年龄(P<0.001)、性别(P<0.05)和职业(P<0.05)的影响.结论 腹型肥胖、运动不足、男性性别和年龄超过45岁是高原DM和IGR流行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原地区自体输血、血液稀释在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3-68岁,术前Hb≥130g/L,HCT≥0.4L/L,术中出血约在800ml以上的择期外科手术病例80例,分为两组。实验纽40例,于术前或(和)麻醉后采集自体血400-800ml,用以自体血回输,术中给予扩容行血液稀释,通过监测HCT和Hb控制输血。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输血和输液。结果实验组术中输血量为(462±220)ml,比对照组(1297±640)ml减少60%,术中输血费用:实验组为46636.2元,比对照组(93379.08元)减少49.9%。术中实验组动脉血气正常,血流动力学稳定,凝血功能变化不大。结论在高海拔地区可以采用自体输血与术中扩容血液稀释相结合的方法达到节约用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高原习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RAAS)在高原低氧习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海拔 1 0m处的平原大鼠快速带至海拔 2 2 61m、380 0m的高原地区 ,适应性喂养 48小时 ,取材 ,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大鼠血浆PRA、ATⅡ、ALD的浓度。结果 平原大鼠进入高海拔地区后 ,血浆PRA、ATⅡ含量上升 ,ALD含量下降 (P <0 .0 1 )。结论 RAAS在高原习服中参与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93年全省平均新生生死亡率71.52‰。农业县、半农半牧县、牧业县新生儿死亡率分别47.60‰,64.22‰,113.71‰。海拔与新生儿死亡率为正相关。早期新和儿死亡率全省平均51.20‰。死因按顺序排;肺序、窒息、早产、新生儿死亡率在开展新生儿保健地区明显低于未开展地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原人室性早搏对心脏排出和充盈的血液动力学文化的影响。方法:对35例室性早搏患者用脉冲多普勒心动图分别记录二尖瓣口及主动脉瓣口的血流频谱,同时用Ⅱ导联心电图在超声视屏上同步显示,分别测量室性早搏前正常心动周期二尖瓣口和主动脉瓣口流速积分(NMVI和NAVI),定性早搏时二尖瓣口和主动脉瓣口的流速积分(EMVI和EAVI),及代偿心搏(室性早搏后)二尖瓣口和主动脉瓣口的流速积分(PMVI和PAVI),室性早搏提前指数为T—R1/R-R。结果:EMVI和EAVI明显低于NMVI和NAVI,PMVI和PAVI显著高于NMVI和NAVI,但仅代偿47%和44%。室性早搏提前指数T-R1/R-R与室性早搏排血比值(EAVI/NAVI)及室性早搏充盈比值(EMVI/NMVI)呈良好相关。结论:定性早搏时心搏量和充盈量明显下降,室性早搏时的心搏量和充盈量的减少较平原人室早时为少,而室早后的代偿能力却较强,但过早的、过频的室早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为系统的了解高原潜水对听阈、咽鼓管功能,中耳及内耳形态学的改变,我们用Preyet's反射正常的杂色豚鼠36只进行模拟高原5000m水深50m的潜水实验,实验分为6组(对照组、出舱后即刻,7、14、21及28天组),每组6只。用听神经动作电位为测听指标,刺激声为短声及短音。中耳阻抗仪测试咽鼓管功能,光镜、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中耳及内耳形态学改变。实验证实出舱后即刻、7及14天组听阈变化明显,输入输出函数曲线平台消失,潜伏期延长。鼓室压曲线于出舱后均变为B型曲线,42耳光镜检查中耳有病损者24耳,占57.14%,正常者18耳占42.85%,内耳有病损者19耳占45.23%,正常者23耳占54.76%。电镜观察10耳中内耳超微结构均有程度不同的病损,从实验所见,说明豚鼠在低压、高压环境变化下致使中耳及内耳损伤,严重者可发生内耳减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