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讨别嘌呤醇药疹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本文分析了47例嘌呤醇药疹病人,其中,男39例,女8例,死亡4例,病情反复4例。该药疹具有潜伏期长、病程长、皮疹重、易反复、且伴有全身症状等特点。其预后与皮疹类型及内脏受累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别嘌呤醇药疹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相似文献   

3.
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嘌呤醇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从1998年以来 ,我科收治 4例因别嘌呤醇所致的重症药疹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例患者均为男性 ,3 6~ 65岁。因高尿酸血症服用别嘌呤醇 0 .3 g/d ,服用 17~ 2 5天后 ,出现高热 ,T 3 9℃~41℃ ,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渗出 ,2例眼、口腔粘膜受累。4例患者入院时查血中性粒细胞偏高 ,尿蛋白 (+ ) ,肝、肾功能受损 ,尿酸偏高。入院诊断 :①重症药疹 ;②高尿酸血症。入院后予 6 甲基强的松龙 1.2~ 1.5mg/ (kg .d)静滴 ,氨曲南抗感染 ,保肝 ,碱化尿液及支持治疗 ,并对口腔、眼、皮肤…  相似文献   

4.
别嘌呤醇药疹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科于 1991年 6月~ 2 0 0 0年 2月 ,共诊治别嘌呤醇药疹 12例 ,现作回顾性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2例中 ,男 10例 ,女 2例。年龄 5 2~ 74岁 ,平均 6 1.9岁。发病前均有明确的服用别嘌呤醇药物史。潜伏期 :19~ 42天不等 ,平均 2 5 .2天。其中 :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 1例 ,剥脱性皮炎型 4例 ,重症多形红斑型 3例 ,麻疹样及猩红热样发疹型各 2例。伴发热 1例 (38.2~ 39.8℃ ) ,粘膜损害 5例 ,肝损害 4例 ,肾损害 2例 ,肝、肾同时损害者 1例。全部病例血白细胞总数均增高 ,2例超过 2 0× 10 9 L。并发症与转归 肺部感染 2例 ,口腔念珠菌…  相似文献   

5.
别嘌呤醇所致药疹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别嘌呤醇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对本院 1993年~ 2 0 0 1年收治的别嘌呤醇所致药疹 2 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 1例中重症多形红斑型 5例 ,剥脱性皮炎 4例 ,多形红斑型 4例 ,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 3例 ,麻疹样型 3例 ,紫癜型 2例。患者年龄 3 9~ 81岁 ,平均 58.3± 18.7岁。结论 中老年患者 (>50岁 )应用别嘌呤醇应谨慎  相似文献   

6.
别嘌呤醇药疹伴肝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84岁,因“泛发性皮肤红肿,干燥脱屑10月余”于2001年5月9日收往院。患者曾于去年因“痛风”予“别嘌呤醇”治疗。25天后出现全身皮肤干燥脱屑。今年4月,因“痛风”再次住院,服别嘌呤醇每天0.3g,18天后全身皮肤红肿伴大量脱屑。遂入本院治疗。检查:T37.5℃,P98次/分,R22次/分,BP15/10kPa,颈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可及,质硬欠光整,压痛明显。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广泛红肿、干燥伴大量脱屑,以头部、掌跖部尤甚。实验室及其他检查:AFP103ng/mL,B超、CT检查发现肝右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例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别嘌呤醇所致重症药疹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表皮坏死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潜伏期长、病情急重、肝肾受累常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病程长、死亡率高。结论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时宜早期、足量、足疗程、缓慢减量。  相似文献   

8.
别嘌呤醇所致各型药疹的预后与肾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别嘌呤醇引起的各型药疹的预后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近10年来,病房收治的35例别嘌呤醇药疹进行分析。结果 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与病情轻重和皮损类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与疾病的预后组比较,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别嘌呤醇所致的药疹,其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皮疹类型和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别嘌呤醇引起药疹的报道日益多见,现将兄弟二人服用别嘌呤醇同患多形红斑型药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主因全身起皮疹伴痒、痛6天就诊。患者于2010年8月28日因"痛风"口服"别嘌呤醇",10分钟后感阴囊瘙痒,2小时后阴囊、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疹的致病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3月~2010年3月132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发年龄在40~49岁(18.94%),其次为20~29岁(14.39%)和50~59岁(13.64%)。既往有过敏史者占58.33%。皮疹类型以腥红热样、麻疹样发疹型(31.06%)最多见。在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中,头孢类抗生素最多见(57.58%)。伴有肝肾功能损害者占13.64%。结论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为头孢类抗生素,肝脏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对2001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247例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皮疹类型以发疹型最多见(34.41%),其他依次为多形红斑型(28.74%)、固定型药疹(15.79%).在引起药疹的药物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多见(51.39%),其次为中药(11.73%)和非甾体类抗炎药(9.72%).既往有过敏史者24.29%.高发年龄在31~40岁(22.27%),其次为41~50岁(18.22%)和21~30岁(17.41%).伴有肝肾功能损害者占41.70%.近10年来,药疹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致敏药物是抗菌药、中药和解热镇痛药,肝脏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收治的38例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致敏药物以别嘌呤醇(31.6%)、卡马西平(13.2%)为常见,其中别嘌呤醇致药疹的潜伏期较长;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病情的迅速控制;人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有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重症药疹的预后与及时停用致敏药物、糖皮质激素用量等多项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308例药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和新药不断的开发,药疹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多并呈现新的特点。我们统计1992-2002年我院住院治疗的308例药疹病人,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别瞟呤醇所致各型药疹的预后与肾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别嘌呤醇引起的各型药疹的预后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近10年来,病房收治的35例别经疹进行分析。结果 肾功能丰的程度与病情轻重和皮损类型关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与疾病的预后组比较,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果别嘌呤醇所致的药疹,其肾功能损伤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皮疹类型和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药疹的致病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1998-2007年我科506例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疹类型以猩红热样型(31.81%)最多见,其次为麻疹样型(23.72%).在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多见(34.78%),其次为镇静催眠及抗癫痫类(17.19%).既往有过敏史者25.89%.高发年龄在31~40岁(20.95%),其次为21~30岁( 14.63%)和41~50岁(16.01%).伴有肝肾功能损害者占76.88%.结论: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为抗生素类,肝脏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疹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结核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其中药疹不能忽视,现将46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428例药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疹的主要临床特征及常见的致敏药物。方法:收集1998年10月~2003年10月确诊为药疹的病例428例,并对其发病年龄、主要致敏药物、皮疹类型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药疹的发病年龄有所提高,主要致敏药物以抗生素最常见,其次为解热镇痛抗炎药、生物制品、抗痛风药、抗癫痫药及中成药等。皮疹类型以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最常见,其次为荨麻疹型、固定型、多形红斑型等,抗痛风药和抗癫痫病药多引起重症药疹。结论: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的种类已发生变化,抗生素已上升为药疹致病药物中的首位。  相似文献   

20.
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药疹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由此类药物引起的药疹也日益增多,现将作者收集的56例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药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