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防治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期为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制定合理的策略。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2000-01/2005-04与代谢综合征预防及治疗相关的文献,检索词“metabolicsyndrome,preventionor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检索清华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4关于代谢综合征预防及治疗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代谢综合征,预防或治疗”,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资料进行粗筛,选择其中与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密切相关的大型临床研究,筛除明显不随机的研究。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②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文献204篇,14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关于生活方式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的文献约占40%,药物治疗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的文献约占60%,排除的文章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美国糖尿病协会、美国高血压联盟第7次报告等对老年人群中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生活方式均提出了一些治疗性建议。由国内外相关机构组织的一些大型临床试验也证明了抗高血压药物、降糖药物、调脂药物等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确有治疗及预防的作用。结论:改善生活方式是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防治的一线措施,包括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减轻体质量。除此之外,还应该针对老年人群代谢指标异常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等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情况和发病机制,为其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70—01/2004—12与脑卒中和骨质疏松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stmke,0steopomsis,bone mineral density,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限定文章语者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0—01/2005-01期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脑卒中,骨质疏松症,骨密度,脑血管病”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脑卒中和骨质疏松症有关的文献。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临床研究。(④前后对照临床研究。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9篇关于脑卒中和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文章,其中52篇属于重复性研究和综述文献,对其余37篇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资料综合:37篇文献中包括22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15个前后对照临床研究,证实了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因运动减少、钙、镁离子代谢异常和甲状旁腺激素增加、维生素D缺乏、神经营养不良和各细胞因子作用;其临床表现除了运动、感觉障碍外,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乏力,腰背酸痛和骨痛,以及骨密度减少和骨代谢异常。其治疗除了积极治疗脑卒中,还应加强运动,并适当给予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结论:脑卒中可合并骨质疏松症,主要因为瘫痪和制动,对脑卒中患者定期行骨密度等测定,早期发现骨质疏松改变及早治疗,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石颖  吴玲  李林苇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8):151-153
目的:综述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引起慢性疼痛的各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6—04与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引起慢性疼痛的治疗相关文章,检索词“Soft tissue injury,pain.chronic,comprehensive 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6-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软组织损伤、慢性疼痛、治疗方法”,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手工查阅相关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所选文献内容符合:①软组织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药物治疗的研究。②软组织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微创治疗的研究。③软组织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运动疗法的研究。④软组织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心理治疗的研究。⑤软组织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其他疗法的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0篇关于软组织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治疗方法的文献,均为全文,2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17篇重复性研究。同时录入书籍3本。资料综合:软组织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的产生是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复杂结合的结果,个体表现差异较大,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微创治疗、运动疗法、心理治疗、物理疗法及其他疗法。结论:对于软组织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的治疗必须以整体的观点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泓杰  石铁  王迅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133-135
目的:对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4—01/2005—12关于脊髓损伤药物治疗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pinal cord injury,drugtreatment”并限定文章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脊髓损伤,药物治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临床及实验推荐用量。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48篇,排除30篇重复性研究。18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篇关于脊髓损伤药物治疗的研究,12篇关于脊髓损伤具体药物治疗的个案研究。资料综合:脊髓损伤后药物治疗包括两个阶段:急性及继发反应期,以及神经再生期。急性及继发反应期的药物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类、神经节苷酯、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等,神经再生期的药物治疗包括细胞生长因子、褪黑激素等。结论:对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比较多,但仅少数几种应用于临床,大多数仍处也实验研究阶段,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其前途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5.
农晓琳  陈洪  周诺  蒙宁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4):130-133
目的:根据基础和临床两方面总结近年皮肤瘢痕的研究与治疗进展,认识其在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7—01/2003—12有关皮肤瘢痕方面的文献,检索词“keloid,hypertrophic scar,treatment,keloid fibroblasts in vitro”,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9—01/2003—12相关皮肤瘢痕基础研究和治疗的文章,检索词“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皮肤瘢痕的相关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与瘢痕基础研究和治疗有关的文献。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综述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检索到关于皮肤瘢痕的文献178篇,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 资料综合:文章根据皮肤瘢痕的特点从实验研究和防治两方面对皮肤瘢痕的文章进行概括和评价。实验研究主要从细胞培养检测、补充元素、动物模型等方面进行概括。防治则从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两方面进行概括。 结论:皮肤瘢痕治疗主要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蛋白合成,刺激蛋白酶特别是胶原酶的合成。以往国内各地自研用于临床的促愈合防治瘢痕药物存在缺乏系统基础研究、组方随意性大、缺乏科学依据和严谨疗效评价的问题。国外则多为实验室基础研究,实际开发出的临床应用产品不多。瘢痕目前尚未有特效的药物及治疗方法,其基础及临床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6.
运动对骨组织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运动对骨组织代谢指标的影响以及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等骨骼代谢异常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作用。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5—01/2004—12有关骨组织代谢指标以及运动对骨组织代谢、骨质疏松影响的文献,检索词为“Osteoporosis.physical therapy.Bone metabolism”,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4—12有关骨组织代谢指标以及运动对骨组织代谢、骨质疏松影响的文献,检索词为“骨组织代谢,运动疗法,骨质疏松”,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骨组织代谢、骨质疏松以及运动对其影响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献,筛除不相关和重复的文献,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献。 资料提炼:共检索到57篇相关文献,其中27篇文献符合要求,排除30篇。 资料综合:骨组织代谢随年龄、功能状态、营养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认识正常骨骼组织的代谢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骨骼的异常代谢、运动对骨和骨组织代谢的影响以及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等骨骼代谢异常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合理的运动对于骨组织代谢的生理生化指标有着积极的影响。适宜运动复合营养、药物可作为骨质疏松等骨骼代谢异常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1980-01/2004-03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冠心病相关的文章,检索词“endothelial dysfunction,coronary artery disea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清华全文数据库1995-01/2004-03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冠心病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内皮功能障碍,冠心病”。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选明显不随机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或综述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04篇关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心病的文章,14篇纳入标准。排除的290篇文章,200篇为未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90篇为综述类文章。 资料综合:14个试验包括约1040例患者和1430只实验动物,证实了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抗血栓,调节血管张力及内分泌等多种功能。内皮功 能受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多种因素影响。内皮功能障碍与冠心病关系密切,保护内皮细胞功能在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中尤为重要。 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内皮功能障碍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成体干细胞体在内外可分化为神经细胞而用于脑损伤修复,探讨成体干细胞用于脑损伤康复的可行性可为脑功能恢复的临床实践提供前瞻性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8-01/2004-04和PubMed 1998-01/2004-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temcell,cerebralmlury.rehabili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7-01/2004-04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干细胞、脑损伤、康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成体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及其用于脑损伤治疗的实验和l临床研究文献,查找文献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3篇关于成体干细胞可塑性分化及其用于脑损伤的研究文献。资料综合:33篇文献证明了成体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细胞及其可能的机制,并证明了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损伤的有效性。结论:已有研究充分证明成体干细胞在体内外可分化为神经细胞,并可用于脑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与脑卒中的关系及其防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08的关于OSAS和脑卒中的文章,检索词“Obstructive sleep apnea,stroke”,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08的关于OSAS和脑卒中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阻塞性睡眠呼吸困难,卒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阻塞性睡眠呼吸困难与脑卒中的文章: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非随机对照试验。③前后对照试验研究。④专著中的章节。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8篇关于OSAS与脑卒中关系相关文章,其中14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篇文章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对14篇有关OSAS和脑卒中之间关系的文章进行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论:OSAS的基本特征是长期反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高血压是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并发症,脑卒中的防治不能忽视对OSAS的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李洁  赵明  王燕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142-144
目的:从分子水平系统地复习近年来糖尿病足的基础研究进展,通过探讨糖尿病足的形成机制,寻求防治糖尿病足的新方法。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 1995—01/2004-04与糖尿病足分子生物学相关的文章,检索词“Diabetic foot,MAPK,Aldose reductase.Nitric oxide;Apoptosis,NF-κB,genetherapy”,并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01/2005—10与糖尿病足分子生物学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糖尿病,创面愈合”。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研究中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的研究,对入选文献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标准: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实验包括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2篇关于糖尿病足分子发病机制的论文.20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19篇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20个实验包括约420例患者和64只实验动物,发现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家族、醛糖还原酶、一氧化氮、核因子-κB各个分子以及细胞凋亡与糖尿病足的微血管、神经病变密切相关。随着成功的克隆人胰岛素基因,以及基因重组技术、基因转移、表达技术的日趋完善.糖尿病足的基因治疗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结论:随着糖尿病足分子水平的研究越来越细致,糖尿病足的治疗也在向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发展,为研究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早期预防和干预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