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质代谢与慢性疾病的相关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血液中血脂要由载脂蛋白进行转运。脂质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正常血浆利用超速离心法可分离出4种主要的脂蛋白,即乳靡颗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M、VLDL主要运送三酰甘油,LDL和HDL主要转运胆固醇。各种血脂主要通过小肠和肝脏合成及从食物中吸收而来。血浆脂蛋白转移障碍或内源性产生过多或两者同时存在,可引起血脂过高,血浆脂质紊乱。  相似文献   

2.
高脂血症是指体内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或其中任何一项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减少。目前调整血脂的药品繁多,疗效不甚满意。茶色素是从茶叶中提取以儿茶素为主的多酚类物质经转化形成的茶黄素、茶红素及茶褐素的...  相似文献   

3.
梁依  胡蕊 《临床荟萃》2018,33(6):461
血脂可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是临床上重要的检测指标,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防治中。临床上把血浆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过低称为脂质异常。血脂分类中的TG、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脂蛋白(a)[Lp(a)]、ApoA1、ApoB等对评估ASCVD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血脂种类、水平划分、脂质异常分类及相关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脂代谢紊乱与内分泌调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脂代谢异常伴有肥胖,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是体内脂肪发生脏器转移和重新分布储存异常,与血脂代谢紊乱引起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增多有关。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增多,导致肝内脂肪淤积,形成脂肪肝。据报道,高胆固醇(TC)、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蜂蜇伤患者血脂代谢特点。方法检测21例野蜂蜇伤患者与83名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蜂蜇伤组TC、HDL—C、LDL—C、TG显著降低(P〈0.0I),且TC、HDL—C、LDL—C降低幅度较TG更大。蜂蜇伤组血脂各指标异常率分别为LDL.C95.3%、TC71.4%、HDL—C61.9%、TG1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蜂蜇伤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低脂血症,其改变机制及其与病情发展、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浆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与病理关系。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05例(胃癌组),选取同期与本院手术治疗的良性胃疾病组98例(胃病组)进行围术期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检测并进行比较。同时与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胃癌组和胃病组两组手术前血浆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后血浆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患者血浆血浆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由于肿瘤组织对胆固醇需求增加,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出现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减少;胃癌组织恶性度越高,分裂增殖能力越强,对胆固醇的需求也就越多,降低的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血脂代谢基础及临床相关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水平 《临床荟萃》2006,21(14):989-993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循环血液中的脂类必需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所以,要了解血脂的基础知识,就必须清楚血浆脂蛋白代谢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山楂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在降低血脂和保护血管内皮中的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和治疗组各10只。通过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予以普通食料喂养;8周后治疗组大鼠继续高脂饮食的同时予以山楂黄酮(60 mg·kg-1·d-1)灌胃8周。16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高脂血症组比较,16周末治疗组大鼠血浆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16周末治疗组血浆ET-1、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较高脂血症组明显降低(P<0.05),而血浆6-Keto-PGF1α、NO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山楂总黄酮能有效地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紊乱,同时具有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航天系统职工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参加航天中心医院健康体检的航天系统职工3486例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Hp感染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的相关性。结果Hp既往感染组、现症感染组及阴性组之间年龄、LDL、HDL、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指数(BMI)、TC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调节性别、年龄、BMI等影响因素后,提示LDL、HDL与Hp现症感染相关。结论lip现症感染可导致或加重血脂代谢紊乱,表现为高LDL血症和低HDL血症。  相似文献   

10.
马罕 《中国疗养医学》2008,17(8):480-480
高脂血症是有关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和/或三酰甘油水平升高的一种疾病,其诊断标准为:近期2次(相隔2周以上)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6.45mmol/L,三酰甘油(TG)≥1.53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OH)男性≤1.04mmol/L,女性≤1.17mmol/L。高脂血症是人体脂质代谢障碍,是引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及导致动脉硬化、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肾损害等动脉栓塞性疾病的独立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介导血浆脂蛋白之间脂质的交换和转运,血浆中中性脂质胆固醇酯(CE)和TG的转运,特别是促进高密度脂蛋白(HDL)的CE向其他包含载脂蛋白B(ApoB)的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转运来调节血浆HDL,CETP还参与调节血浆HDL-C的体积和含量,被认为是胆固醇逆向转运(RCT)的关键蛋白.与糖尿病所致的脂代谢紊乱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将对CETP结构和功能、代谢的调节因素及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脂质运转代谢紊乱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状态。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血液中的蛋白质和其他类脂如磷脂结合以脂蛋白存在,才能在血液循环中运转。因此高脂血症是脂蛋白紊乱的标志,也是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的反映。高脂血症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两者兼有。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血脂增高可反映高脂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ICVD)病人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与脂蛋白和红细胞膜脂质成分含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改良的Nagaski酶学方法-外加底物法测定103例ICVD病人和60例健康者血浆LCAT活性,并检测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组分(HDL2-C、HDL3-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和B(apoA1,apoB)、红细胞膜胆固醇(RBCM-C)和红细胞膜磷脂(RBCM-PL)的含量变化。结果:ICVD病人血浆LCAT活性、HDL-C、HDL2-C及apoA1含量明显降低,血浆LDL-C、apoB、RBCM-C及RBCM-C/RBCM-PL比值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LCAT活性分别与HDL-C、HDL2-C及apoA1水平呈正相关(P<0.05、P<0.05、P<0.05),而与LDL-C(和RBCM-C呈负相关(P<0.05)。结论:ICVD病人脂质代谢异常与血浆LCAT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高脂血症是由于全身脂肪代谢紊乱引起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结构失衡的疾病。诊断标准:血总胆固醇(TC)〉5.72 mmol.L-1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2 mmol.L-1,和(或)血清中甘油三酯(TG)〉1.70 mmol.L-1。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患日益增多,其中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达标被视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 冠心病是当今威胁人类长寿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而血脂的代谢紊乱和冠心病的发生又有密切的关系。近数十年来,国内外研究均已证实血清脂质的浓度和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直接相关。故对高脂血症者积极治疗、降低其血脂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有着重大意义。血脂的组成颇复杂,但主要是胆固醇、甘油脂和磷脂、此外尚有少量的游离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以及固醇类激素等。所谓高脂血症(Hyperlipoidemia)乃指血浆中、上述主要脂质的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浓度超过  相似文献   

16.
以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为模型研究了调节源口服液对高脂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肝匀浆膜流动性的影响。并对血脂、肝脂血浆及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加以测定,结果显示:调节源口服液能显著降低血浆、肝组织中胆固醇含量(P<0.01),也同样能显著降低血浆、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P<0.01),提高了红细胞膜、肝组织匀浆膜流动性。  相似文献   

17.
力平脂对高脂血症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脂主要指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血脂检查常用指标主要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血脂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探讨心脑血管患者的脂蛋白(a)、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水平异常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受检者于清晨空腹抽血(空针、试管特备)取静脉血,经抗凝、离心后取血浆分别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以酶标法测定)和血液流变学。结果:脑血管疾患的患者高血脂症多为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血液流变学中全血黏、全血还原黏度增高,而且脂蛋白(a)水平也有一定比率的增高。结论:脂蛋白(a)、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女性患者红细胞压积也有升高,这说明:可能还与红细胞变形能力有关,引起体内脂质代谢紊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有助于对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脂与老年冠心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本院入院老人中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变化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的已确诊冠心病患者55例,另选健康老人45例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之间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组中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比健康组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健康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总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血清TC在4.5mmol/L以下,冠心病发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在5.0-6.5mmol/L,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总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危险性可减少2%;甘油三脂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数值(HDL-C)与冠心病的发病呈负相关关系;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LDL-C)应放在致病作用中心位置上,在冠心病预防方案中,将降低(LDL-C)水平作为重要治疗目标。为了提高冠心病防治水平,我们应加强控制血脂、控制高蛋白、高脂肪食品摄入,并定期进行血脂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妊娠妇女在妊娠各期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规律。方法用Olympus 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33例不同孕期正常妊娠妇女血脂4项的值,同期体检的103例未孕健康育龄妇女的血脂4项值作对照。结果健康孕妇在孕早期血脂4项与同龄段非孕健康妇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TG、TC分别为(1.88±0.63)、(5.05±1.24)mmol/L,与孕晚期的(2.43±1.22)、(7.02±1.79)m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孕妇的血脂四项在孕中随孕期的增加而有所提高是正常的妊娠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