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尺神经深支的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临床尺神经深支损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择30只成人尸体的无损伤、无畸形手,在解剖手术显微镜下观测尺神经深支的行程、分支、分布。结果:尺神经深支腕尺侧管段长(18.67±0.74)mm,横径(3.17±0.66)mm,厚(1.70±0.37)mm;小鱼际鞘段长(14.35±2.47)mm,横径(2.49±0.69)mm,厚(1.17±0.43)mm,发出小指展肌支、小指短屈肌支、小指对掌肌支;中间鞘段长(18.03±3.61)mm,横径(1.87±0.46)mm,厚(0.87±0.22)mm,发出第3、4蚓状肌支和部分骨间肌支及关节支;鱼际鞘内段长(5.07±2.23)mm。结论:尺神经深支在腕尺侧管段特别是穿小指短屈肌腱弓前最易受损;其体表投影是AB段以及以OB为半径向虎口方向所画的弧。  相似文献   

2.
避免桡动脉插管后并发栓塞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避免桡动脉插管后并发栓塞提供解剖学资料,用游标卡尺测量了32具尸体共64侧的桡动脉近腕部直径及分支起点,并对其中16具共32侧桡动脉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了内、外径。桡动脉在平桡骨茎突处和距茎突上5cm处的外径分别为3.21±0.62mm和3.06±0.57mm,P>0.05。管壁厚度分别为0.59±0.16mm和0.50±0.12mm,P<0.02。腕掌支和掌浅支起点在桡骨茎突上方11.55±5.94mm。结果提示:桡动脉插管时穿刺针直径应在1.266±0.38mm范围内,进针部位在桡骨茎突近侧23.2~50mm处为宜。此外,对穿刺方式、进针角度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40例成人尸体标本上,对颈横动脉及其浅支的走行、分支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血管走行恒定,颈横动脉长10.5±1.3cm,浅支与肩胛冈支长4.8±0.8cm、外径2.1±0.3mm。颈横动脉浅支及其肩胛冈支为蒂的肩胛冈骨瓣转位脊柱前方植骨融合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内侧髁骨(膜)瓣逆行转位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膝下内侧动脉、肌间隙血管和隐支、关节支的走行、口径、分支分布及吻合关系。结果膝降动脉隐支与膝下内侧血管在胫骨粗隆下约4.0±1.5cm处吻合(70%),吻合口外径0.7±0.2mm;与肌间隙血管皮支吻合(30%),吻合处在胫骨粗隆下6.6±2.0cm,外径0.7±0.3mm。结论小腿内侧血管吻合构成骨瓣逆行转移的解剖学基础,以该血管吻合网为蒂,通过隐支、关节支逆行供血的股骨内侧髁骨(膜)瓣,可转位修复胫骨中段骨折、骨缺损。  相似文献   

5.
颏下血管蒂岛状皮瓣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使颏下血管蒂岛状皮瓣广泛地应用于修复面部组织缺损。方法 在34侧成人头颈标本上,对颏下区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分布进行观察。结果 颏下动脉起自面动脉,距其起点5.4cm±0.3cm处发出。起始端外径2.0cm±0.3mm。颏下动脉有2条静脉相伴行,注入面静脉。以面-颏下血管为蒂,可设计成颏下皮瓣、肌皮瓣和骨皮瓣。皮瓣的感觉神经为颈皮神经。结论 皮瓣血管蒂长6.5cm±0.5cm,毗邻口腔颌面部  相似文献   

6.
对15具成人尸体共30侧桡神经浅支进行了观测,结果:桡神经浅段平均长约2.89cm,浅段长与前臂长的相关系数r=0.13(P>0.05),浅段长与前臂长的自身比例结果为12.72%。桡神经浅支浅出处宽2.63mm,分支处宽3.21mm,浅段全长与头静脉伴行。浅出处与桡骨茎突的平均距离为8.83cm,该距离与前臂长的相关系数r=0.5217(P<0.05),回归方程为Y=5.5063+0.1409x,Syx=0.9966,桡神经浅支分支处距桡骨茎突的直线距离为5.91cm。分支处与前臂长的自身比例结果为28.88%。认为用自身比例法估计浅段长和桡神经浅支分支处位置较好。  相似文献   

7.
解剖50侧成人尸体大隐静脉,测量大隐静脉注入股静脉处和大隐静脉主要属支注入大隐静脉处的外径,及各注入处与髂前上棘间连线的垂直距离。大隐静脉入股静脉处的直径为4.9±0.7mm,其属支注入大隐静脉处的直径分别是:旋髂浅静脉4.0±1.1mm,腹壁浅静脉3.6±1.0mm,阴部外静脉3.3±0.9mm,股外侧静脉4.6±1.2mm,股内侧静脉4.3±1.1mm;大隐静脉点均位于股内侧,距髂前上棘8~15cm。同时讨论了以大隐静脉股段及其主要属支为蒂轴型静脉皮瓣的解剖学要点。  相似文献   

8.
跗外侧动脉足外侧逆行皮瓣的解剖学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足外侧逆行皮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足标本,解剖观察跗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以及远端吻合情况。结果跗外侧动脉由足背动脉发出,其体表投影线相当于踝间连线下(2.6±1.1)cm足背动脉搏动点至第5跖骨底连线。动脉起始处有一外径(0.5±0.2)mm、长(1.0±0.2)mm的皮支较恒定,终支形成前行支和后行支,分别向前、后行与弓状动脉、跟外侧动脉相吻合。结论以跗外侧血管前支或后支为蒂逆行皮瓣,第5跖骨底前方或后方2cm处为旋转点,可用于足跟、外踝及足背远部皮肤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1)目的积累国人椎枕肌的解剖学资料,(2)方法大体解剖与显微解剖相结合的方法,在20例40侧成人标本上观察了椎枕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3)结果头后上,下斜肌肌腹工分别为54.8±5.2mm和44.4±5.3mm头后大,小直肌肌腹工分别为49.7±1.0mm和32.0±5.4mm椎枕肌的血供来源主要为椎动脉的分支,其神经支配则主要来自C1,2脊神经的后支,(4)结论该群小肌肉的作用可能主要为  相似文献   

10.
在40例足标本上对第二、第三趾末节的血管神经进行了观测。趾两侧有背胫、腓侧和跖胫、腓侧的血管、神经分布,而且跖胫、腓侧的动脉神经较背胫、腓侧的动脉神经粗大。第二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趾底国有神经外径分别为0.8±0.2mm、1.1±0.2mm,腓侧分别为0.7±0.1mm,0.9±0.2mm。第三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趾底固有神经外径分别为0.7±0.1mm、0.9±0.1mm,腓侧分别为0.5±0.1mm、0.7±0.2mm。依据观测结果,本文认为趾底固有动脉、神经可作为趾末节移植的首选的血管神经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肘管段尺神经血供,为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并防腐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肘管段尺神经的血供来源和血管外径及血管长度的相关资料;模拟临床尺神经前置术,测量带血供尺神经所需游离长度及无张力前移距离。结果肘部尺神经血供未内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剖动脉和尺侧返动脉背侧支,3条营养血管起始外径分别是1.6±0.4mm、1.2±0.4mm和1.5±0.8mm;与足神经伴行长度分别是15.7±2.1cm、5.0±0.9em和5.9±1.1cm;至肱骨内上髁距离分别是15.0±1.3cm、4.5±1.1cm和5.0±1.2cm。模拟临床尺神经前置术,带血供尺神经所需游离长度为12.6±1.9cm,无张力前移距离为1.8±0.6cm。结论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症切实可行,带血供疋神经所需游离长度平均为12.6cm·,无张力前移距离平均为1.8c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腕部背侧带血管蒂骨 (膜 )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 ,解剖观测了骨间前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腕背支以及第 2 ,3掌背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①骨间前动脉腕背支始于桡骨茎突上 (6 .6± 0 .7)cm处 ,外径 (1.4± 0 .2 )mm ;②桡动脉腕背支起点距桡骨茎突 (1.2± 0 .3)cm ,外径为 (1.3± 0 .3)mm ;③第 2 ,3掌背动脉分别始于桡动脉腕背支和掌深弓的穿支 ,外径均为 (0 .8± 0 .2 )mm ;④尺动脉腕背支于豌豆骨上 (4 .1± 0 .6 )cm始于尺动脉 ,外径 (1.2± 0 .3)mm。上述动脉间相互吻合丰富 ,在手背形成动脉网 ,并发骨膜支分布尺、桡远端和掌骨。结论 :以上述动脉腕背支及第 2 ,3掌背动脉为蒂 ,可以设计不同的带血管蒂的骨 (膜 )瓣 ,用于邻近移位修复舟、月骨骨不连或骨坏死  相似文献   

13.
王春蕾  吴珊  何珊  黄娴  蒲云涛 《重庆医学》2012,41(10):944-947,93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超声下的形态学改变及其与电生理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糖尿病患者200例,分为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或体征组(Ⅰ组)与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或体征组(Ⅱ组);同时选取健康人120例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对受试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于固定位置进行横截面积(CSA)测量,并观察神经的形态学改变。同时对其中的157例患者行电生理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多表现为CSA增粗,内部回声减低,边界模糊,神经内部点状回声不清晰或消失。与Ⅱ组比较,Ⅰ组正中神经CSA于腕横纹、豌豆骨、钩骨三处增粗(P<0.05);尺神经于肱骨内髁上6cm、肱骨中点、肱骨内髁下8cm三处增粗(P<0.05);桡神经于桡神经沟处增粗(P<0.05)。糖尿病患者正中神经CSA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呈负相关,与潜伏期呈正相关。尺神经CSA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呈负相关,与潜伏期呈正相关。结论高频超声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评估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应用手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手部掌背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及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7例(19指)。男14例,女3例。年龄31~68岁。皮瓣大小为2.0cm×1.5cm~8.0cm×3.0cm。皮瓣供区植皮。结果:临床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色泽、弹性好,手指功能良好。结论:桡神经浅支及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皮瓣不损伤主要血管、神经,操作简单,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再评价潜伏期、节段距离的测量误差对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影响,以确定神经传导检测的最佳距离.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人行尺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分别在腕部和肘下刺激,20名检测者分别独立测量运动潜伏期和传导距离,计算传导时间和传导距离的平均值.将获得的△t(平均传导时间标准差的2倍值)、△d(平均传导距离标准差的2倍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桡神经浅支掌背部的解剖结构,为临床掌背部筋膜皮瓣、掌指骨骨折的微创治疗及外科神经修复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用福尔马林固定上肢标本42例,应用解剖剥离法,解剖出桡神经浅支及其各分支,观测了桡神经浅支分为内、外侧支的分支点(A点)与桡骨茎突(O点)的距离(AO)和角度(∠A),并测量了其各分支点之间的长度及相应分支点的角度。外侧支分为拇指尺背侧皮神经和第一掌背皮神经处记为B点;桡神经内侧支分为第二、三掌背皮神经处记为C点,第二、三掌背皮神经的夹角记为∠C;第二、三掌背皮神经分为指背皮神经处分别记为D点和E点。结果:42例标本中,38例标本桡神经浅支在桡骨茎突远侧约(3.8±0.6)cm分为内、外侧支,外侧支前行约(1.2±0.3)cm分为拇指尺背侧皮神经和第一掌背皮神经,桡神经内侧支前行(1.1±0.2)cm分为第二、三掌背皮神经,分布于手背部。结论:临床工作中要充分的掌握皮神经的走行数据和体表投影,从而减少损伤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肌支转位治疗尺神经高位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10具共20侧上肢标本,利用游标卡尺测量正中神经各肌支的长度、神经入肌点处的直径、分支点到肱骨内侧髁以及正中神经主干在肘窝处距肱骨内侧髁的距离.结果 正中神经前臂的主要肌支有旋前圆肌支、桡侧腕屈肌支、掌长肌支、指浅屈肌支、指深屈肌桡侧半支、拇长屈肌支和旋前方肌支,其长度分别(46.3±12.5)、(44.5±9.7)、(43.5±4.1)、(53.5±7.2)、(62.4±19.8)、(64.4±7.8)、(109.4±14.9) mm;神经入肌点处的直径分别是(1.7±0.2)、(1.5±0.5)、(0.9±0.3)、(1.2±0.3)、(1.5±0.1)、(1.2±0.3)、(1.0±0.4)mm;正中神经主干距内侧髁距离为(35.4±3.3) mm;旋前圆肌支标本可直接与肱骨内侧髁上方尺神经主干无张力缝合.结论 正中神经肌支转位治疗尺神经高位损伤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旋前圆肌支和桡侧腕屈肌支是最佳供体神经.  相似文献   

18.
观测了51侧成人下肢腓肠神经,腓肠神经从吻合点至外踝尖与跟结节连线前、中1/3交点之间的长度为14.93±5.28cm,在小腿后部下1/3段中份测得腓肠神经的横径为3.52±0.90mm。腓肠神经在外踝尖与跟结节连线上,位于前1/3者占35%,位于中1/3者占65%,腓肠神经距外踝尖距离为22.92±5.41mm。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肠神经加在一起,长度为37.49±6.34cm。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造成肘管综合征的因素进行相关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详尽的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胸上肢标本29例,测量肘管的长度、宽度和尺神经肘管中段的深度;成人胸上肢标本20例,解剖、观测肘管后壁长度;切开肘管后壁,将尺神经前移,测量其前移的最大距离。结果肘管长度为男性24.00±4.12 mm,女性22.10±4.41 mm;宽度为男性6.12±0.82 mm,女性6.08±0.96 mm;肘管中段的深度为男性5.24±1.12 mm,女性5.18±1.42 mm。肘管后壁长度为男性18.74±2.52 mm,女性18.48±2.72 mm。切开肘管后壁将尺神经前移至肱骨内上髁前方皮下,最大前移距离为男性15.50±3.00 mm,女性14.20±3.90 mm。结论临床手术治疗肘管综合症,切开肘管后壁时,可切开长度在15.7~21.8 mm,肘管内尺神经前移距离在14.2~15.5 mm之间,不会产生术后神经张力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胫骨近端内侧解剖钢板螺钉固定对于下肢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安全区,避免在术中操作损伤胫前动脉及腓深神经。方法 通过14例新鲜下肢标本行胫骨近端内侧入路微创钢板固定,观察螺钉固定位置并明确螺钉分布区域及对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影响,确定胫骨近端内侧钢板螺钉分布对于下肢的安全区及危险区。结果 胫骨近端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对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危险区域在胫骨平台下(17.7±3.3)cm,换算成百分比位置即胫骨平台内侧以下(44.7±8.2)%;双侧99%的可信区间为(42.4,47.8)%。结论 胫骨近端内侧入路MIPPO技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效果优良,但是操作中钻孔及螺钉植入可能会对胫前血管神经束造成损伤,实验提出胫骨近端内侧钢板螺钉固定的安全区及危险区,根据实验结果指导操作,从而减少手术中的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