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入二氧化硫对小鼠变应性鼻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SO2)对小鼠变应性鼻炎(AR)的影响,探讨SO2对鼻黏膜的毒性作用机理.方法 纯系雄性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R组和3个SO2吸入组(在AR基础七吸入不同剂量的SO2),共5组,每组10只.收集各组小鼠鼻腔灌洗液和外周血,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自细胞介素5(IL-5)和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水平;常规HE染色观察鼻窦黏膜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染色分析鼻窦黏膜中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的表达.结果 随着吸入SO2剂量的增加,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IL-5、IL-13的水平增高,鼻窦黏膜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增多,且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94、0.874、0.894、0.891及0.870,P值均<0.01).56 mg/m3和112 mg/m3 SO2吸入组鼻窦黏膜中SP-D的表达随着吸入SO2浓度的增高而增强,而168 mg/m3 SO2吸入组中SP-D的表达反而降低(P<0.001).结论 鼻腔吸入的SO2可以促进Th2细胞因子表达,增加鼻黏膜嗜酸粒细胞浸润,在一定程度上加重AR病变.  相似文献   

2.
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3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5的调控作用。 方法取Wistar大鼠32只,随机平均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实验组),B组采用卵清蛋白、氢氧化铝建立大鼠AR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第30天取鼻腔灌洗液测定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5浓度;黏膜切片观察鼻腔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 结果B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IL-4、IL-5水平分别为(90.5±18.8)pg/mL和(59.6±11.4)pg/mL,明显高于A组(3.8±1.5)pg/mL、(10.8±2.0)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B组大鼠鼻腔黏膜充血、水肿,黏膜层增厚,并有嗜酸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组鼻腔黏膜中GATA3表达增加,且与细胞因子IL-4、IL-5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 结论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GATA3表达增高与IL-4、IL-5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otaxin(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基因和趋化因子受体3(CCR3)在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鼻腔黏膜和骨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6~8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AR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AR模型,瑞特染色计数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中白细胞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骨髓中CCR3的表达;制备大鼠鼻腔黏膜组织病理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鼻腔黏膜中Eotaxin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otaxin在鼻腔黏膜中的表达。结果:AR组骨髓涂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R组外周血涂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AR组大鼠鼻腔黏膜中Eotaxin阳性细胞数与Eotaxin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且二者呈正相关性(r=0.804,P〈0.01)。AR组Eotaxin的表达与鼻腔黏膜嗜酸粒细胞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5,P〈0.01)。AR组骨髓涂片中CCR3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R组骨髓涂片中CCR3阳性细胞比例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736,P〈0.05)。结论:AR组中Eotaxin和CCR3表达增强,为嗜酸粒细胞从骨髓快速募集到鼻腔黏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P物质在变应性鼻炎中对RANTES 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P物质(SP)在变应性鼻炎(AR)中对RANTES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深入了解AR的发病机制。方法:以卵清蛋白(OVA)建立AR豚鼠模型(模型组)。然后用SP滴鼻激发AR各组,并与正常豚鼠对照(对照组),观察其症状和鼻黏膜病理学变化,并对鼻腔灌洗液中的嗜酸粒细胞进行计数。采用RT—PCR方法,对各组动物鼻黏膜组织中RANTES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比较。结果:SP激发能诱发正常的豚鼠出现相似的AR症状,并能加重模型组豚鼠AR症状和鼻黏膜炎症。而且SP滴鼻使AR豚鼠鼻黏膜RANTES 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鼻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数亦明显增高(P〈0.01)。结论:在AR的发病机制中,SP能诱导鼻黏膜表达RANTES,促进嗜酸粒细胞趋化与转运,引发和加重AR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氢氧化铝佐剂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模型的影响,探讨AR小鼠建模的恰当方法。方法:采用卵清蛋白(0VA)鼻内致敏、鼻内激惹(局部干预组)和腹腔内OVA加用氢氧化铝Al(OH)3佐剂注射致敏、OVA鼻内激惹(系统干预组)2种方法建立BALB/c小鼠AR模型,动态观察2种模型小鼠打喷嚏数和挠鼻次数;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形态学观察小鼠鼻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和黏膜下腺体增生情况;Luna染色形态学观察2种模型小鼠鼻黏膜内嗜酸粒细胞的浸润并对其计数。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种模型小鼠鼻腔冲洗液和血清中IL-4、IL-5、OVA特异性IgE(sIgE)和IFN-γ的浓度。结果:局部干预组小鼠打喷嚏数和挠鼻次数显著高于系统干预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前者小鼠鼻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和黏膜下腺体增生较后者显著;Luna染色前者鼻黏膜内嗜酸粒细胞计数也显著高于后者。局部干预组鼻腔冲洗液和血清中IL-4、IL-5和sIgE的浓度明显高于系统干预组,而其IFN—γ的浓度明显低于系统干预组。结论:OVA和AI(OH)。佐剂联合经腹腔注射致敏可以同时促进Th1和Th2型细胞免疫反应,OVA局部鼻内致敏、鼻内激惹是建立AR小鼠模型的恰当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文观察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在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中的变化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39只6~8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自然对照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组和布地奈德治疗组,用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备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取鼻黏膜制备石蜡切片后进行HE常规染色和IL-12免疫组化染色并显微镜观察计数。结果 AR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极显著性地大干自然对照组,P〈0.01。布地奈德治疗后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少见,极显著性地低于AR组,P〈0.01:而IL-12的表达显著性地高于AR组。P〈0.05,但与自然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组织中IL-12的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一定的负相关性。R=0.9252。结论 鼻黏膜组织中IL-12的异常表达。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恢复或提高局部组织中IL-12的表达。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在鼻黏膜中的浸润。改善变应性疾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小鼠鼻黏膜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t B,NF-κB)p65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的表达,进一步了解NF—κB p65和GR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C57BL6/J小鼠20只,随机分为AR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AR组用10%卵清蛋白(ovalbumin,OVA)200μl腹腔注射,6%OVA鼻腔局部激发建立AR模型。取鼻面骨,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行HE染色。分别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SP法染色,观察鼻黏膜中NF-κB p65和GR的表达情况。结果AR组中10只动物均建模成功,鼻部AR典型症状明显;对照组无明显变化。①形态学改变:对照组鼻黏膜无明显炎症改变;AR组黏膜则显示不同程度水肿,黏膜下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②黏膜NF—κB p65表达:NF-κB p65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胞浆,偶见胞核。AR组中上皮细胞染色平均光密度值(0.40±0.12)强于对照组(0.23±0.05;P〈0.05)。③GR表达:2组中均有GR表达,主要表达于鼻黏膜上皮、腺上皮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核或胞质。AR组中GR的平均光密度值(0.20±0.04)低于对照组(0.36±0.11;P〈0.05)。结论 NF-±κB p65在AR黏膜中表达增强,而GR的表达下降,提示两者的失衡在AR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实验性豚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核转录因子一出(NuclearfactorkappaB,NF-κB)和白介素-5(Intefleukin-5,IL-5)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分析其在豚鼠A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方法半定量测定脾脏组织NF-κB(亚单位P65)的活性细胞表达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 label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测定IL-5的表达;比较豚鼠AR模型组及与正常组的差异。结果豚鼠AR模型组NF-κB P65阳性细胞比例和IL-5、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NF-κB P65阳性细胞比例与IL-5的表达呈正相关(r=0.85,P〈0.05)。结论 核转录因子 -κB通过促进豚鼠AR发病过程中Th2类细胞因子IL-5的表达,进而增多鼻黏膜Eos的浸润而加重豚鼠AR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鼠鼻黏膜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方法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AR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AR组分别于第1天和第14天腹腔注射含卵清蛋白10μg及氢氧化铝2mg的生理盐水悬液0.1ml,第21天起鼻腔给予1%卵清蛋白局部激发,持续7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卵清蛋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鼻黏膜中galectin.3和galectin-9的表达,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外周血中自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及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结果AR组和对照组均有galectin-3和galectin-9蛋白及mRNA的表达,AR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18、9.261、7.667和6.971,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AR组小鼠外周血中IL-4和IL-5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t值分别为7.202和8.121,p值均〈0.05),而IFN-γ含量则下降(t=-11.94,p〈0.05)。galectin3和galectin9mRNA的表达强度与外周血中IL-4、IL-5的含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7、0.847、0.720及0.736,P值均〈0.05),与IFN-γ含量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8和-0.817,P值均〈0.05)。结论galectin3和galectin9可能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及IL-16在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和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P-D及IL-16在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15例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患者下鼻甲黏膜组织(变应性鼻炎组)、15例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15例下鼻甲黏膜组织(对照组)中SP-D及IL-16表达。结果:SP-D、IL-16在3组中均有表达,但在变应性鼻炎组和鼻息肉组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SP-D和IL-16在变应性鼻炎组和鼻息肉组中的表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D及IL-16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中均有表达。SP-D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的炎症反应过程。IL-16是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病变中重要的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并增强了嗜酸粒细胞的局部作用,参与了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的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腔吸入r干扰素(IFN-r)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建立大鼠AR模型。IFN-r鼻腔吸入组(C组)与模型建立第23~30天,每日1次鼻腔吸入IFN-r 12μg,第31天取鼻腔灌洗液测定细胞成分,白介素(IL)-4,IL-5浓度,取血测定血浆IgE水平。设正常对照组(A组),AR模型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组(B组)和丙酸倍氯米松吸入组(D组),每组5只大鼠。结果:C组鼻腔灌洗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为(0.005±0.003)×104/ml,明显低于B组的(0.223±0.068)×104/ml (P<0.01);C组鼻腔灌洗液中的IL-4为(7.8±3.2)pg/mL,IL-5为(12.5±4.6)pg/mL,均明显低于B组(P<0.01);C组血浆中总IgE为(38.5±9.6)μg/ml,OVA特异性IgE为(19.6±5.2)U/mL,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鼻腔吸入IFN-r可以抑制AR鼠IL-4和IL-5的合成,抑制EOS在鼻腔内的炎性浸润及血浆中总IgE和OVA 特异性IgE水平,因而,对AR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bet/GATA-3在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方法建立AR大鼠模型;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R组,每组10只。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各组大鼠鼻黏膜EOS;采用ELISA检测大鼠鼻腔盥洗液中IL-4、IL-5、IFN-γ含量;RT-PCR测定法检测鼻黏膜组织中IL-4、IL-5、IFN-γ、T-bet和GATA-3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鼻黏膜组织T-bet和GATA-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AR大鼠鼻黏膜组织可见以EOS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鼻腔盥洗液中IL-4、IL-5和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AR大鼻黏膜组织中IFN-γ、T-bet mRNA表达及T-bet蛋白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4、IL-5和GATA-3mRNA表达及GATA-3蛋白量在对照组明显高于AR组;T-bet/GATA-3蛋白表达量比值与EOS数、IL-4、IL-5呈负相关(P<0.01);与IFN-γ呈正相关(P<0.01)。结论:转录因子T-bet/GATA-3在AR大鼠鼻黏膜组织失衡表达,其表达水平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腔吸入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对大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卵白蛋白、氢氧化铝建立大鼠AR模型,分为阳性对照组(B组)、IFN-γ组(c组)和丙酸倍氯米松组(D组),每组8只大鼠,分别于模型建立后第31~38天,每只每日每侧鼻腔滴入磷酸盐缓冲液50μl、IFN-γ1 μg和丙酸倍氯米松3.5 μg,另设阴性对照组(A组)大鼠8只.第39天取鼻腔灌洗液测定细胞成分、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5浓度;取血测定血浆IgE水平;黏膜切片观察鼻腔组织病理学改变及GATA-3的表达.结果 C组鼻腔灌洗液中的嗜酸粒细胞数量(-x±s,下同)为(O.005±0.003)×104/ml,明显低于B组(0.225±0.060)x104/ml(P<0.01);C组鼻腔灌洗液中的白细胞介素4为(7.8±3.5)pg/ml,白细胞介素5为(12.5±4.3)pg/ml,均低于B组(P值均<0.01);C组血浆中总IgE为(38.5±9.6)μg/ml,卵白蛋白特异性IgE为(19.8±5.4)IU/ml,均低于B组(P值均<0.01).B组大鼠鼻腔黏膜充血、水肿,黏膜层增厚,并有嗜酸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而c组大鼠上述炎性症状改变减轻.免疫组化显示B组鼻腔组织中GATA-3表达增加,而C组的表达减少.结论 鼻腔吸入IFN-γ可以抑制AR大鼠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5的合成,抑制嗜酸粒细胞在鼻腔内的炎性浸润,降低血浆中总IgE和卵白蛋白特异性IgE水平,其机制可能与阻断GATA-3表达,从而继发抑制Th2型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冷束缚应激对实验大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鼻黏膜中嗜酸粒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健康雌性大鼠50只,以随机数学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A组)、AR模型组(B组)、先应激后AR造模组(C组)、先AR造模后应激组(D组)、应激与AR造模同时进行组(E组).空白对照组及各实验组造模后,取大鼠鼻中隔两侧的呼吸区黏膜制备成石蜡切片后进行HE染色及IL-2、IL-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取5个视野嗜酸粒细胞、IL-2、IL-6阳性细胞计数的平均值进行分析.结果 经冷束缚应激后的C、D、E组大鼠鼻黏膜中嗜酸粒细胞计数(x-±s,以下同)高于B组(14.1±3.2)及A组(2.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06和8.54,P值分别<0.05和0.01);C、D、E组IL-6阳性细胞数高于B组(15.3±4.8)及A组(4.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14和8.20,P值分别<0.05和0.01);C、D、E组IL-2阳性细胞数低于B组(14.4±3.5)及A组(15.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27和7.32,P值分别<0.05和0.01).C、D、E三组间,嗜酸粒细胞计数、IL-2和IL-6阳性细胞数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90、3.12、3.20,P值均>0.05).结论 鼻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及IL-6在空白对照组几乎不表达,在AR组中度表达,在经过冷束缚应激的AR大鼠中高度表达,且冷束缚应激与AR造模的先后时间顺序对嗜酸粒细胞及IL-6的表达没有影响.冷束缚应激的AR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IL-2表达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建立变应性鼻炎(allergjcrhinitis,AR)豚鼠模型,探讨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对鼻黏膜中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局部浸润及活化的作用,进一步阐明Eos在鼻黏膜的摹集及其活化的机制.方法 卵清蛋白致敏法制备AR豚鼠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eotaxin蛋白及mRNA在鼻黏膜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测定鼻腔冲洗液中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 protein,ECP)含量标示Eos活化程度,鼻黏膜HE切片每高倍视野下Eos平均个数标示Eos浸润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R模型组鼻黏膜中eotaxin蛋白阳性表达率、eotaxin mRNA表达、Eos个数以及鼻腔灌洗液中EC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01,P=0.006,P<0.001,P<0.001);相关分析表明eotaxin表达与Eos浸润程度及ECP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0.849、0.691、0.656、0.81 9).地塞米松干预后以上指标一致性下降.结论 AR豚鼠鼻黏膜中eotaxin表达增强,是Eos局部浸润和活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地塞米松可以通过降低AR豚鼠鼻黏膜中eotaxin的表达减少鼻黏膜中Eos的局部浸润和活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H2-Ab1基因在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中的表达并与正常小鼠比较。方法:选取24只8周龄成熟雌性129/sv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液代替OVA。造模成功后取小鼠鼻腔黏膜固定后染色评估鼻黏膜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等病理学变化,检测小鼠血清H2-AB1蛋白、IL-4和IFN-γ细胞因子水平和OVA特异性IgE抗体浓度。取鼻黏膜提取RNA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2-Ab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鼻腔黏膜纤毛部分脱落,黏膜下可见嗜酸粒细胞及肥大细胞浸润,血清中OVA特异性IgE、IL-4及H2-AB1浓度显著增高,IFN-γ浓度降低(P〈0.05),H2-Ab1mRNA表达水平增高。结论:H2-Ab1mRNA及H2-AB1蛋白在变应性疾病中表达增高,提示HLA-DQB1基因对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Th1/Th2失衡可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变应性鼻炎(AR)模型中鼻黏膜及肺组织中气道重塑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探讨上下呼吸道一致性的气道重塑病理过程。方法 20只雄性 大鼠随机分为AR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AR模型建立后,通过ELISA法检测鼻黏膜、肺组织匀浆及血液标本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3表达,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鼻黏膜和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程度。结果 AR模型组鼻黏膜及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以及肥大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AR模型组肺组织中未出现明显的气道重塑病理改变。AR模型组鼻黏膜及肺组织中TGF-β1、IL-4、IL-13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均<0.05),但其在血液中表达水平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鼻黏膜与肺组织 中TGF-β1、IL-4、IL-13表达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模型中鼻黏膜及肺组织中气道重塑相关细胞因子TGF-β1、IL-4、IL-13表达明显增高,且鼻黏膜及肺组织中具有一致性的表达,上下呼吸道可能具有类似的细胞因子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CD4、CD69和细胞因子RANTES、IL-5、IL-8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鼻息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法检测34例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30例鼻甲黏膜组织(对照组)中CD4、CD69、CD34、RANTEs、IL-5、IL-8的表达。结果:鼻息肉组中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弥漫浸润,腺体增生、杯状细胞增生、纤维增生、间质水肿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鼻息肉组中CD4、CD69、IL-5、IL-8、RANTES阳性淋巴细胞数密度(n/mm^2)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CD4、CD69和RANTES、IL-5、IL-8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P〈0.05和P〈0.05)。IL5、RANTES的高表达分别与嗜酸粒细胞浸润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IL8的表达和鼻息肉组织中微血管形成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CD4、CD69过度活化的T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相关细胞因子IL5、IL-8、RANTES可能促进和形成鼻息肉的免疫发病过程;IL5、RANTES可促进嗜酸粒细胞的浸润、聚集、活化;IL-8可促进微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me singnaling-3,SOCS3)、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检测24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鼻黏膜组织(AR组)和22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黏膜组织(对照组)中SOCS3 mRNA、Eotaxin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患者鼻黏膜组织中SOCS3、Eotax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OCS3、Eotaxin蛋白及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R组鼻黏膜组织中SOCS3、Eotax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AR鼻黏膜组织中SOCS3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与Eotaxin蛋白及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OCS3与Eotaxin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可能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鼻-鼻窦炎模型大鼠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NGF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NGF组建立急性鼻-鼻窦炎模型,NGF组每天经鼻给予NGF治疗3周。取鼻腔灌洗液计算炎性细胞数量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取鼻窦黏膜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IFN-γ、IL-4表达分布;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组织水平IFN-γ、IL-4表达变化。结果 NGF组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细胞百分比(Eos%)(7.67±1.49)%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NGF组鼻黏膜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显著改善,NGF组IFN-γ含量(202.69±14.35)pg/ml较模型组增加(P<0.05),IL-4蛋白含量(143.00±13.19)pg/ml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3组大鼠鼻窦组织中IFN-γ、IL-4 mRNA含量无差异(P >0.05)。结论 NGF可能通过促进IFN-γ表达、抑制IL-4分泌抑制Eos活化,发挥对鼻-鼻窦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