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女贞Ligustrum lucidum的干燥成熟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NMR,MS等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女贞子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其中三萜类化合物15个,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 (1),2α-羟基齐墩果酸 (2),乙酰齐墩果酸 (3),羽扇豆醇 (4),白桦脂醇(5),达玛烯二醇(6),3β-乙酰氧基-20,25-环氧-24α-羟基-达玛烷 (7),20,25-环氧-3β,24α-二羟基-达玛烷 (8),3β-乙酰氧基-达玛烯二醇 (9),3β,20S-二羟基-24R-过氧羟基-25-烯-达玛烷 (10),fouquierol (11),oliganthas A (12),达玛烯二醇3-O-棕榈酸酯 (13),拟人参皂苷元 II 3-O-棕榈酸酯 (14),3β,20S-二羟基-25-过氧羟基-23E-烯-达玛烷 (15);苯乙醇类化合物5个,分别为毛蕊花苷 (16),北升麻宁 (17),2-(3,4-二羟基苯基) 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 (18),osmanthuside H (19),3,4-二羟基苯基乙醇 (20)。结论:化合物4,16,17,19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15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紫珠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紫珠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柱层析色谱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IR,NMR及MS光谱分析法确定结构。结果 分得4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2α,3α,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Ⅰ),2α,3α,19-三羟基-12-烯-28-乌索酸(Ⅱ),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索酸(Ⅲ)、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索酸(Ⅳ)。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委陵菜三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2,他引:23  
刘普  段宏泉  潘勤  张彦文  姚智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2):1875-1879
目的:研究委陵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癌活性。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化合物的抗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得到15个三萜类化合物,鉴定为α-香树素(α-amyrin,1),β-香树素(β-amyrin,2),乌苏酸(ursolic acid,3),2α-羟基乌苏酸(corosolic acid,4),蔷薇酸(euscaphic acid,5),坡模酸(pomolic acid,6),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7),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α-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8),2β,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β,3β,19α-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9),积雪草酸(asiatic acid,10),24-羟基委陵菜酸(24-hydroxy tormentic acid,11),2α,3α,19α,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myrianthic acid,12),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3),2α-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 acid,14),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α,3α-d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15)。结论:化合物1,2,4~15为首次从委陵菜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10,12,14和15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其中化合物4和9抗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麻兵继  阮元  刘吉开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66-1767
目的:研究紫牛肝菌Boletus vioaceo-fuscu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紫牛肝菌丙酮提取物经柱色谱分离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是3β-羟基-麦角甾-5,7,22-三烯(1),琥珀酸酐(2),(22E,24R)-5α,6α-过氧麦角甾-8,22-二烯-3β,7α-二醇(3),(22E,24R)-5α,6α-过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4),脑苷酯B(5)和腺嘌呤核苷(6)。结论: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鹿蹄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蕾  陈玉平  万喆  李安良  李若瑜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62-1765
目的:研究鹿蹄草Pyrola calliath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等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并对化合物1~4,6~9进行抗真菌活性测定。结果:从鹿蹄草全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梅笠草素(1),熊果醇(2),熊果酸(3),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4),胡萝卜苷(5),2α,3β,23,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6),大黄素(7),没食子酸(8),水晶兰苷(9),腺苷(10)。结论:化合物2,4,6,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8对新生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生长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的抗真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轮叶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轮叶棘豆的化学成分。方法:90%乙醇冷浸提取,所得浸膏经硅胶,聚酰胺,C-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柱色谱分离,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zukisapogenol(1),(22E,24R)-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芹菜素(3),3′,4′-二甲氧基-槲皮素-3-O-β-D-半乳糖吡喃苷 (4),7,4′- 二甲氧基-槲皮素-3-O-α-L-鼠李糖吡喃基(1→2)-β-D-葡萄糖吡喃苷(5),(2S,3S,4R)-N-[(R)-2′-羟基二十四烷醇基]-1,3,4-三羟基-2-氨基-十八-6-烯(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白花泡桐叶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白花泡桐叶的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白花泡桐叶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19β-三羟基-乌苏酸-28-O-β-D-吡喃半乳糖苷(1,3α-羟基-乌苏酸(2,19α-羟基-乌苏酸(坡模酸(3,乌苏酸(熊果酸(4,23-羟基-乌苏酸(5,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6,3β,28-二羟基-乌苏烷(7,2α,3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8,2α, 3β, 19, 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9,2α-羟基-齐墩果酸(山楂酸(10,arjunic acid(11。结论 化合物3,5~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大理白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理白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甲氧基异落叶松树脂醇3a-O-β-D-吡喃葡萄糖苷(1),六羟基胆甾烷-7-烯-6-酮(2),tylophorinidine(3),蔗糖(4),棕榈酸(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壬二酸(8)。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紫花松果菊亲脂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离紫花松果菊的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 ,波谱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地上部分得到 3个化合物 ,1β,6α-二羟基-4(14)桉叶烯(1) ,二十四酸 (4),二十六醇 (5) ;1个混合物 ,(2E ,4E ,8Z ,10E) 异丁基 2 ,4,8,10 十二四烯酰胺 (2 ) ,(2E ,4E ,8Z ,10Z) 异丁基 2 ,4,8,10 十二四烯酰胺 (3)。结论 :化合物1,4和 5为首次从该植物获得。  相似文献   

10.
刘青  刘珍伶  田瑄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9):1035-1038
目的:对从羽裂蟹甲草Cacalia tangutica中提取并分离的7个甾醇类化合物及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方法:从地上部分的石油醚浸膏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DEPT和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这几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烯-3β,6β-二醇(1),24-乙基-5α-胆甾-3β,5,6β-三醇(2),7β-甲氧基-豆甾-5-烯-3β-醇(3),7β-甲氧基-豆甾-5-烯-3β,22β-二醇(4),豆甾-5-烯-3β,7α-二醇(5),伞形花内酯(6),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7)。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苦丁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研究苦丁茶的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化合物 ,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7个单体化合物 ,分别为羽扇豆醇 (lupeol) (Ⅰ ) ;3β-羟基-羽扇-20(29)-烯-24-羧酸甲酯-[3β-hydroxyl-lup-20(29)-ene-24-methylester] (Ⅱ ) ;羽扇 20-(29) -烯 -3β ,24-二羟基 [lup-20(29)-ene-3β ,24-diol](Ⅲ) ;β-谷甾醇 (β-sitos-terol) (Ⅳ);熊果酸 (ursolicacid) (Ⅴ) ;胡萝卜苷 (daucosterol) (Ⅵ ) ;甘露醇 (mannitol) (Ⅶ)。结论 :Ⅰ ,Ⅲ ,Ⅵ ,Ⅶ为该属植物首次得到。  相似文献   

12.
杠柳根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对杠柳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NMR等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香草醛(1),香草醛(2),4-甲氧基水杨酸(3),(24R)-9,19-cycloart-25-ene-3β,24-diol(4),(24S)-9,19-cycloart-25-ene-3β,24-diol(5),cycloeucalenol(6),β-香树脂醇乙酸酯(7),α-香树脂醇(8)。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杠柳中分离得到,并首次从杠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环阿尔廷型三萜化合物4~6。  相似文献   

13.
赶山鞭的化学成分分析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建勇  贾忠建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0):1595-1597
目的:对赶山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用色谱技术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IR,NMR,MS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 9个化合物。分别为4-羟基苯甲酸(1),6,9-di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2),丁醇-O-α-D-果糖苷(3),24-ethyl- cholest-7-ene-3β,5α,6-βtriol(4),已醇(5),1β,6α-二羟基桉烷-4(14)-烯(6),β-谷甾醇(7),5,5-二甲基-4-羟基-四氢呋喃-2-酮(8),β- 胡萝卜苷(9)。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14.
周渊  周思祥  姜勇  孙健  屠鹏飞 《中草药》2012,43(8):1479-1483
目的 研究毛冬青Ilex pubescen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毛冬青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大豆苷元(1)、染料木苷(2)、山柰酚-3-O-β-龙胆二糖苷(3)、山柰酚-3-O-β-刺槐双糖苷(4)、山奈酚-3-O-β-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龙胆二糖苷(6)、3β,19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24,28-二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7)、毛冬青皂苷A1(8)、毛冬青素A(9)、2-羟甲基-3-咖啡酰氧-1-丁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咖啡酰甲基-3-羟基-1-丁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2)、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4)、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2-苯乙基-O-α-L-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 化合物1~6、12~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枸骨叶中的三萜类成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枸骨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Sephaclex LH-20柱色谱及硅胶薄层色谱等方法对枸骨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质谱和核磁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果:从枸骨叶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20α-羟基-乌索酸(1),阿江榄仁酸(2),23-羟基-乌索酸(3),27-O-(Z)-香豆酰基-乌索酸(4),27-O-(E)-香豆酰基-乌索酸(5),积雪草酸(6).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到,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山西狭苞橐吾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产自山西的狭苞橐吾Ligularia intermedia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CC)、制备薄层色谱(PTLC)、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经现代波谱技术:红外、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8β-hydroxyeremophil-7(11)-ene-12,8α(4β,6α)-diolide(1),8β-methoxyeremophil-7(11) -ene-12,8α(4β,6α)-diolide(2),蜂斗菜素(petasin,3),异蜂斗菜素(isopetasin,4),liguhodgsonal(5),ligudentatol(6),ligujapone(7),羽扇豆醇(lupeol,8)和羽扇豆醇棕榈酸酯(lupeol palmitate,9)。结论:其中化合物2,3,4,6,7,9为首次从狭苞橐吾中获得。  相似文献   

17.
中药韭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对中药韭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分离 ,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5个化合物 ,分别为烟草甙C ,1OαL 鼠李糖 (22S) 胆甾-5-烯-1β,3β,16β,22-四羟基-16-O-β-D-葡萄糖甙 ,β-胡萝卜甙 ,腺嘌呤核苷和胸腺嘧啶核苷。 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少花斑鸠菊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珂  贾安  张爱莲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9):1458-1459
 目的研究海南少花斑鸠菊(Vernonia chun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30-羟基-羽扇豆醇-3-乙酸酯(Ⅰ),羽扇豆醇乙酸酯(Ⅱ),(22E,24R)-麦角甾-5·22-二烯-3β-醇(Ⅲ),白桦脂酸(Ⅳ)和熊果酸(Ⅴ)。结论以上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海南狗牙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夹竹桃科植物海南狗牙花Ervatamia hainanensis中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用硅胶柱色谱法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海南狗牙花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α-amyrin acetate(1),11-oxo-α-amyrin acetate(2),β-谷甾醇(β-sitosteol,3),cycloart-23-ene-3β,25-diol(4),cycloart-25-ene-3β,24-diol(5),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6),ibogamin-3-one(7),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8)。结论:化合物1,2,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