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皮动蛋白基因在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肿瘤侵袭性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皮动蛋白基因在27例正常黏膜组织,13例结肠腺瘤组织及8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皮动蛋白表达在结直肠癌中明显高于结肠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正常黏膜中表达率为11.1%,结肠腺瘤中表达率为76.9%,结直肠癌中皮动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5%,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动蛋白阳性表达在低中分化癌中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TNM分期Ⅲ~Ⅳ期组中表达显著高于Ⅰ期组(P<0.01);同时皮动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5年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无关(P>0.05)。结论皮动蛋白基因的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转移性有关,可以被用作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一个标志。皮动蛋白的高表达不仅可以判断结肠癌的预后而且对诊断癌前易感病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提示可能在大肠腺瘤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大肠癌基质溶素(m atrilysin,M M P-7)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早期大肠癌中M M P-7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 icrovessel density,M V D)。结果:从正常肠黏膜、腺瘤、早期大肠癌到进展期大肠癌M V D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早期大肠癌M V D随肿瘤侵袭深度增加呈增高趋势(P<0.05);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5)。30例早期大肠癌中,12例M M P-7阳性表达,M M P-7阳性表达组的M V 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M M P-7和M V D显著正相关(r=0.7236,P<0.05)。结论:M M P-7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参与早期大肠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annexinⅠ(AnxⅠ)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从mRNA及蛋白两个水平上检测95例大肠癌及35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AnxⅠ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AnxⅠmRNA表达较正常组下调,而大肠癌组AnxⅠ蛋白表达较正常组上调,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在mRNA水平,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无关。在蛋白水平,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原发癌与淋巴结转移癌两个水平表达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AnxⅠ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belson相关基因(Arg)和皮层蛋白(Cortactin)在人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0例大肠腺癌组织、30例大肠腺瘤组织及30例癌旁结肠组织中Arg和Cortactin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Arg和Cortactin阳性表达在大肠腺癌组织中为70%和67.5%,均显著性高于癌旁结肠组织(0和0)和大肠腺瘤组织(0和0)。Arg和Cortactin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Arg和Cortactin高表达生存期低(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Arg和Cortactin在大癌组织中表达有相关性(P<0.01)。结论 Arg和Cortactin可能参与了肿瘤生长和发展的共同通道,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β-连环素在早期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连环素在早期大肠癌发生、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早期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肠黏膜、腺瘤、进展期大肠癌β-连环素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1)早期大肠癌出现细胞膜表达减少、细胞浆和(或)细胞核阳性着色等异常表达,且异常表达细胞多为癌灶周围的癌细胞。(2)由正常肠黏膜、早期大肠癌、腺瘤至进展期大肠癌β-连环素在细胞膜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在胞浆或胞核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3)早期大肠癌中β-cat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深度和转移相关(P<0.05);随着早期大肠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β-连环素在细胞膜表达逐渐减少(P<0.05),而与细胞浆或核表达不相关(P>0.05)。(4)在连续切片中β-连环素mRNA着色部位基本与免疫组化染色相对应。从正常肠黏膜、腺瘤、早期大肠癌到进展期大肠癌β-连环素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早期大肠癌中β-连环素mRNA表达与肿瘤侵袭深度和转移相关(P<0.05)。结论:β-连环素可能参与早期大肠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β-连接素(β-catenin)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76例大肠癌及癌周非瘤粘膜组织、30例腺瘤标本的FHIT和β-catenin表达。结果:腺癌组织中FHIT表达降低或缺失率为51.3%,明显高于腺瘤组(6.7%)(P<0.01)。在癌的组织学分级中显示高分化组占10%,与中分化(56%)或低分化组(62.5%)相比差异显著(P<0.05)。大肠癌、大肠腺瘤组织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86.8%、73.3%,均显著高于癌旁非瘤黏膜组织(0%)(P<0.01)。在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在中、低分化组为90.9%,显著高于高分化组(60%)(P<0.05);在临床分期中,DukesC及D期的β-catenin异常表达率为95.7%,显著高于DukesA及B期(72.4%)(P<0.01);伴淋巴结转移的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为95.3%,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75.8%)(P<0.05)。β-catenin异常表达与FHIT表达降低或缺失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244,P<0.05)。结论:FHIT表达降低或缺失及其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部分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由抑癌基因FHIT的表达降低或缺失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大肠癌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65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5%(27/65)和27.7%(18/65),正常黏膜表达率分别为15%(3/20)和0(0/20),肿瘤与正常黏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VEGF-C和VEGFR-3阳性表达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两者的表达随临床分期升高而增多,其中VEGF-C的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淋巴管计数在VEGF-C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C和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HL2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大肠癌组织、15例大肠息肉组织和15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FH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FHL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大肠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和大肠息肉组织.结论:FHL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高度表达,但表达程度与癌症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iNOS、eNOS和HIF-1α在大肠癌和非肿瘤性大肠黏膜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取大肠癌和非肿瘤性大肠黏膜组织各80例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NOSe、NOS、HIF-1α的表达。结果iNOSe、NOS和HIF-1α在大肠癌和非肿瘤性大肠黏膜中的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iNOS、HIF-1α阳性组的MVD分别高于各自的阴性组(P<0.05);iNOS的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1);HIF-1α的表达与浸润深度、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论检测iNOS、HIF-1α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对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有一定价值。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彭立  欧阳淼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7):1140-1143
[目的]探讨COX-2,Bcl-2及Bax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表达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正常结肠黏膜15例、慢性结肠炎20例、大肠癌旁组织50例、腺瘤30例及大肠癌组织50例中COX-2,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分析COX-2、Bcl-2及Bax的表达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的相关性。[结果]COX-2在正常结肠黏膜,慢性结肠炎,大肠癌旁组织,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6.7%,10.0%,40.0%,56.7%,90.0%,呈递增趋势。Bcl-2在5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10.0%,38.0%,46.7%,76.0%,呈递增趋势。Bax在5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67%,75.0%,78.0%,76.7%,82.0%,五组之间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阳性表达程度在正常组织,腺瘤样息肉,大肠癌三组之间呈递减趋势(P〈0.05)。3者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COX-2和Bcl-2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反应呈显著正相关(P〈0.05,r=0.653)。COX-2、Bcl-2及Bax在大肠癌高、中分化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88.9%,85.2%,明显高于低分化组中的79.3%、60.9%、78.3%;在大肠癌Duke's A,B期中Bcl-2表达却显著高于C,D期。[结论]COX-2及Bcl-2在正常结肠黏膜、慢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递增趋势,而Bax在正常结肠黏膜、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程度呈递减趋势,提示COX-2及Bcl-2表达上调和Bax表达下调与大肠黏膜癌变过程有关。COX-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Bcl-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COX-2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癌旁移行黏膜(TM)病理学性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0-01/2001-01应用免疫组化及粘液组化方法观察了81例直肠癌及癌旁黏膜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及癌旁TM的变化规律。结果:在癌旁TM、非典型增生及癌组织PCNA呈递增表达,与正常粘膜相比,差异非常显著(F=8.92,P<0.01),癌旁TM范围在粘液癌明显大于乳头状癌及管状腺癌(t=3.15-3.41,P<0.01),在DukesC期明显大于DukesA、B期(t=2.51-3.10,P<0.05,P<0.01)。结论:直肠癌旁TM具有一定的恶性潜势,直肠癌旁TM的范围与直肠癌的类型及进展密切相关,有利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特化蛋白1(Sp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取60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p1mRNA表达情况。按ΔΔCT法对目的基因进行相对定量。比较Sp1mRNA的表达情况与不同临床资料、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Sp1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大肠癌组织中Sp1mRNA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而与大肠癌的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Sp1在大肠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状态,提示Sp1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特化蛋白1(Sp1)与癌胚抗原(CEA)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60例大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Sp1mRNA及CEA mRNA表达差异,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Sp1mRNA及CEA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Sp1与CEA mRNA相对表达值(RQ)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组织Sp1和CEA mRNA表达情况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的不同组织学分级及Dukes分期中,Sp1与CEA呈现出过表达状态;Sp1和CEA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706,P0.01),且呈正相关关系(0r1)。结论大肠癌组织中Sp1和CEA的表达均高,且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提示Sp-1和CEA可能作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20例迁延型腹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收治的100例急性腹泻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内镜检查情况、血IgE、CMV-Ab检测水平。结果本组120例迁延型腹泻病中,有111例出现结肠黏膜镜下改变,其病变主要是以左半结肠为主,其中有90例结肠黏膜呈大小约为1.5mm疱疹样改变并伴随有充血性糜烂;12例患儿出现结肠黏膜糜烂性水肿;9例出现结肠黏膜充血性水肿。迁延性腹泻患儿组巨细胞病毒性感染30例,而对照组仅为10例,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迁延性患儿组血清IgE浓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黏膜疱疹样改变充血性糜烂可能为迁延型腹泻病结肠黏膜出现特征性改变;过敏性由于巨细胞病毒性感染在迁延型腹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病例中母血及脐血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胎盘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联系。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羊水过少组12例母血、脐血EGF浓度,以同期正常足月妊娠12例为对照组。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羊水过少组与正常对照组中胎盘中Bax、Bcl-2基因差异。结果①羊水过少组母血、脐血EGF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②羊水过少组胎盘中Bax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都明显上升,Bcl-2表达与正常组相比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羊水过少组胎盘中的Bax与Bcl-2的比值(Bax/Bcl-2)与正常组相比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羊水过少组母血、脐血EGF与胎盘组织中Bcl-2呈正相关,与Bax表达无相关性。结论母血、脐血EGF减少可能是引起羊水过少的原因之一。羊水过少组胎盘组织中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增高,EGF可以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胎盘细胞凋亡所引起的羊水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CD74蛋白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 9000法对53例结肠腺癌进行CD74免疫染色,同时选取结肠腺瘤38例、结肠炎11例及正常结肠黏膜26例作为对照,分析结肠腺癌中CD74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结肠腺癌CD74的阳性率(79%)高于各对照组,与正常黏膜组(12%)和结肠炎组(31%)比较差异显著,与结肠腺瘤组(68%)比较差异不显著.CD74在结肠腺癌中的阳性强度高于正常组、结肠炎组和结肠腺瘤组,且差异显著.结肠腺癌中CD74阳性检出率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CD74阳性强度仅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CD74阳性的结肠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57.1%)明显低于CD74阴性患者(81.8%),其中CD74阳性强度高的患者生存期比CD74阳性强度低的患者生存期短,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差异显著.COX回归表明,CD74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为影响结肠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CD74表达增高可能在结肠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D74阳性的结肠腺癌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食管癌黏膜组织(60例)、不典型增生的组织(35例)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35例)中Ep-CAM的表达水平。结果 Ep-CAM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增生黏膜组织和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分别为28.57%和9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p-CAM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是否转移及3年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P<0.01或P<0.05)。结论 Ep-CAM在食管癌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增高,具有作为食管癌病变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指标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 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测定了 6 4例大肠癌标本中 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 (P<0 .0 5 ) ,而且 VEGF的表达与复发、淋巴结转移、侵袭深度和病理类型明显相关 (P<0 .0 5 ) ,但与年龄和性别无关 (P>0 .0 5 )。结论 :VEGF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潜能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CEA与大肠癌组织CEAmRNA表达的关系及大肠癌组织CEAmRNA的表达率。方法RIA(放射免疫法 )测定 4 0例大肠癌患者血清CEA ;RT 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 4 0例大肠癌组织CEAmRNA及 4 0例正常大肠黏膜CEAmRNA表达。结果血清CEA升高 (>5ng/ml) 18例(4 5 % ) ,大肠癌组织CEAmRNA阳性 38例 (95 % ) ,正常大肠黏膜CEAmRNA阳性 2例 (12 .5 % )。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CEA升高与大肠癌组织CEAmRNA阳性没有相关性 ,大肠癌组织CEAmRNA表达的阳性率与正常大肠黏膜CEAmRNA表达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Ⅱ(PKCβ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996~1999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69例,手术切除大肠腺瘤21例,另取距肿瘤边缘大于5cm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标本1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Streptavidinperoxidase)法检测PKCβⅡ在大肠正常黏膜组织,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PKCβⅡ在正常大肠黏膜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肿瘤组织中PKCβⅡ阳性染色颗粒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PKCβ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28.57%、56.52%,大肠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和大肠腺瘤组(P<0.05);PKCβⅡ在浸润不超过肌层组和浸润超过肌层至外膜及超过外膜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2/20)和67.57%(25/37),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74.19%(23/3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2.05%(P<0.05)。Dukes分期C+D期72.72%(24/33)显著高于A+B期41.67%(15/36)。PKCβⅡ表达与大肠癌大体形态、直径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PKCβⅡ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密切相关,PKCβⅡ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演进过程,是反映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