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的造影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静息心电图和症状发作时心电图,了解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100例冠心病患者中54例(54%)诊断冠心病,其中静息心电图正常者26例(48%),ST-T改变者11例(20%),心律失常18例(33%)。而46例(46%)非冠心病患者,20例(43%)静息心电图正常,ST-T改变者8例(17%),心律失常15例(32%)。在患者症状发作时,冠心病组动态ST-T改变者40例(74%),而非冠心病组仅5例(10%)。结论:静息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局限性很大,而症状相关性的动态ST-T改变在诊断冠心病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患者中行冠脉动脉造影并符合非继发性ST—T改变的患者589例,对心电图和冠脉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冠状动脉狭窄〉70%组比狭窄50%~70%组、狭窄〉70%组比无狭窄组更易发现ST—T异常(P〈0.01),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胸痛组敏感性稍优于非胸痛组(54.9%VS48.9%),特异性基本一致(67.9%VS67.3%)。结论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偏低,但除外其它继发性ST—T改变的存在,心电图在一定程度上能准确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无ST—T改变情况下,有胸痛患者应进一步行心电连续监测和心电图负荷试验等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65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冠脉造影的非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50例为对照组,采用Judkins法行冠脉造影,对两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和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年龄、性别、吸烟史及冠心病家族史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痛性心绞痛史、高血压、高血脂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冠脉造影结果C型病变观察组为70.8%,对照为10.0%(P<0.01),A型病变观察组为10.7%,对照组为70.0%(P<0.01),B型两组分别为18.5%和2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无痛性心绞痛史,其冠脉病变为多支弥漫病变。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心律失常较多见[1,2 ] ,对于不明原因心律失常 ,特别是伴有不典型胸痛和无明确冠心病易患因素时 ,常被诊断为冠心病。为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对有无心绞痛症状的心律失常鉴别诊断价值 ,以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 ,我们对两类患者进行了观察 ,发现有心绞痛症状的心律失常组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无心绞痛症状的心律失常组。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心律失常 116例 ,其中不伴心绞痛症状或症状不典型 62例 (A组 ) ,男 55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52± 5 8岁。伴心绞痛 (均符合WHO标准 )症状 54例 (B组 ) ,男 52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  相似文献   

5.
老年冠心病动态心电图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老年冠心病184例,年龄60~83岁(平均66.30岁),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组116例(63.04%),有症状组68例(36.90%)。SMI组与有症状组24h动态心电图(DCG)比较,室性心律失常(47.48%:26.32%),Lowm'sⅡ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33.09%:21.50%),短阵室速(10,07%:7.89%)均高于有症状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所以SMI组急性心肌梗塞和心脏猝死发生率均高于有症状组。对缺血型ST—T改变检出普通心电图明显高于DCG,SMI组93.10%:31.03%,有症状组94.12%:36.76%。  相似文献   

6.
邓春  姚堪祥 《人民军医》2003,46(10):566-567
目的:观察心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心血通注射液10ml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1次,2周一疗程,根据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是否改善评定疗效。结果:心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46例,显效32例(69.6%),有效11例(23.9%),总有效率93.5%。结论:心血通注射液逆转冠心病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疗效显,可作为冠心病基本用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应用常规心电图与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8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心电图与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诊断冠心病的效能和合并心肌缺血符合率,并以心脏生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符合率和分型准确率。结果 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诊断冠心病合并心肌缺血符合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符合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合并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准确率高于常规心电图。结论 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效能高于常规心电图,且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合并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分型方面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紫外光照自血回输(简称UBI)和体外反搏都是近几年来用于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新方法,我们选择冠心病心绞痛各20例用这两种方法进行疗效比较,发现二者疗效差异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病例选择与临床资料本文病例的诊断均按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全组均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示缺血型ST—T改变。全部病例随机分两组:A组:UBI组20例,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提高房颤患者冠心病诊断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  87例房颤患者包括阵发性房颤 5 6例、持续性房颤 31例 ,均行 18导联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对比心电图有缺血型ST T改变的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冠脉病变。通过房颤患者冠脉狭窄的分布 ,评价两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冠脉狭窄 >5 0 %诊断冠心病。结果 ① 87例心电图有缺血型ST T改变 36例 ,其中 ,阵发性房颤 2 0例 (5 5 .6 % ) ,冠脉造影示冠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者 12例(6 0 % ) ;持续性房颤 16例 (4 4.4 % ) ,冠脉造影示不同程度冠脉狭窄者 13例 (81.3% )。②房颤患者的冠脉狭窄的分布 :阵发性房颤 5 6例中冠脉造影正常者 4 4例 (78.6 % ) ;粥样硬化 8例 ;轻度狭窄 2例 ;中度狭窄及完全闭塞各 1例 ,计 12例 (12 .4 % )。持续性房颤 31例中冠脉造影正常者 3例 (9.7% ) ,有 18例 (5 8.1% )冠脉造影有不同程度狭窄 (粥样硬化、轻度狭窄各 10例、中度狭窄 4例、完全闭塞 3例、重度狭窄 1例 )而且多为 2、3支血管病变 ,两组比较有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③冠脉造影对房颤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阵发性房颤 5 6例中确诊为冠心病者 4例 (7.1% ) ;持续性房颤 31例中确诊冠心病者 18例 (5 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对变异性心绞痛诱发缺血性J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在动态心电图检测中发生变异性心绞痛诱发缺血性J波,对缺血性J波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J波发生的导联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基本相符;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伴有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15例均捕捉到与临床症状相关的一过性J波与ST段抬高伴对应导联ST段压低改变。结论变异性心绞痛合并缺血性J波是心肌严重缺血时伴发的一种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可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 应高度重视。24 h动态心电图可记录变异性心绞痛发作过程,对变异性心绞痛合并缺血性J波的诊断可以早期发现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核素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种非侵入性冠心病诊断方法的利弊。材料和方法:对5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运动负荷心肌断层显像(ECT),同时与动态心电图(DCG)、心电图运动试验(TET)进行对比。结果:运动负荷显像示52例(91.2%)呈一个或二个以上部位的心肌缺血改变;DCG示41例(71.9%)心肌缺血,其中28例伴有心律失常(49.1%);TET示31例(54.4%)心肌缺血。三种方法比较,对心肌缺血的检出以核素运动负荷心肌断层显像最高。结论:在病人难以接受冠脉造影时,ECT结合TET或DCG试验将提高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张友才  庄勇 《民航医学》2006,16(1):14-15
自2001年11月~2003年11月对民航西南地区飞行人员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进行调查,326名试验者中阳性36人,阳性者心电图改变主要是ST—T段下移。运动过程中没有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冠状动脉造影诊断1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为冠状动脉狭窄。经统计,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高达97.2%。建议:飞行员50岁以前检查活动平板不受年龄限制,只要有冠心病主要易患因素两项和一项主要易患因素加两项次要易患因素及医生根据诊断需要就应做心电活动平板检查。心电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按民航总局有关空勤人员体检冠心病鉴定程序实施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心病的DSA诊断价值并与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材料与方法:对53例冠心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DSA及心电图、扇超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53例冠心病中冠脉狭窄共累及血管61支,其中前除支38支、回旋支10支、右冠8支、左冠主干5支。心电图有ST-T段改变或有心肌梗塞者40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ST-T段改变且有偶发房早或室早者48例,且狭窄组提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均有改变。扇超示左室顺应性下降者37例,左室平均射血分数51.43±13.74%。结论:对冠心病行冠状动脉DSA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是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及心室功能改变情况的重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4.
马平恩  王忠勇 《人民军医》1997,40(5):271-271
近几年来我们收治老年不典型心绞痛94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l临床资料1.至一般情况本组94例,男53例,女41例;年龄60~91岁;病程48h~18年。均按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确立诊断。1.2初发症状94例均无典型心前区或胸骨后发作性疼痛,而是以发作性胸闷或胸部以外症状为初发表现(附表)。1.3心律失常与心功能衰竭发生情况伴有各种心律失常40例,占42.6%,以定性早搏最多,房颤次之;伴有不同程度充血性心力衰竭17例,占18.1%。1.4心电检查结果入院时首次心电图检查表明,94例中有缺血性ST-T改变45例,占47.8%…  相似文献   

15.
冠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的检查是直观的,准确的,被视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它能准确地反应血管的狭窄程序。本资料的目的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了解心电图ST段压低时与冠脉狭窄关系。 1 资料方法及标准 1.1 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脏梗塞患者41例,男36例,女5例,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心肌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冠脉造影及心电图特点。方法:203例患者按照冠心病的临床分类分为心梗组与非心梗组,对冠脉造影及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梗组患者冠脉造影狭窄血管总数明显高于非心梗组(62.8%对53.3%,P<0.01),且三支血管病变多(50.0%对26.5%,P<0.01),病变血管完全闭塞比例高(23.0%对12.4%,P<0.01);而单支血管病变(14.4%对28.3%,P<0.05)和血管狭窄程度<50%的比例(4.9%对14.1%,P<0.01)均低于非心梗组。两组之间的狭窄病变分布部位,弥漫受累血管总数,弥漫病变分布部位及各分支弥漫受累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分析结果示心梗组的病理性Q波出现率明显高于非心梗组(67.8%8%对19.5%,P<0.01)且T波倒置多(74.4%对59.3%,P<0.05)而ST段改变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3.3%对46.9%,P>0.01)。结论:2型糖尿病冠心病在冠脉造影上心梗组较非心梗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支数多及其狭窄程度严重,病变的分布部位及弥漫性受累血管总数差异不显著。心电图是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筛选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7.
334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程度、评估冠脉造影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脉造影334例,观察并记录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结果:334例冠脉造影有病理性改变212例(63.4%),其中单支病变97例(45.7%),双支病变66例(31.1%)三支病变45例(21.2%),四支病变4例(1.9%)。共累及417支血管,分别为前降支207支(49.6%),右冠119支(28.5%),回旋支85支(20.3%)左主干6支(1.4%)。心肌梗塞组(A组)阳性率88.9%,心绞痛组(B组)80%,胸痛组(C组)11.7%。结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仍然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它具有其他无创性检查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飞行人员不典型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并和心肌灌注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作对比研究,为其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不典型胸痛患者38例,均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及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分别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结果38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有13例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运动试验阳性15例,阴性23例;心肌灌注显像检出可逆性心肌缺血16例,阴性22例。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3.8%、68.0%、63.2%和92.3%、84.0%、86.8%。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出现异常ST—T改变,对诊断不典型胸痛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有一定的意义,对飞行人员群体的冠心病诊断和排除亦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心肌灌注显像在飞行人员体检中的应用价值高于平板运动试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而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对116例住院病人进行冠脉造影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40例(44.9%),其中轻度狭窄33例(83.5%);2~3支病变49例(55.1%),共中左主干病变2例;多支病变以前降支和右冠多见,有血管狭窄相对应部位41例(83.7%)。结论 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2~3支病变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相关;单支病变与血管狭窄程度较轻、侧支循环较好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40例,西药对照组40例。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及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改善,治疗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