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诊患者就诊时段与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根据急诊患者的就诊时段,合理安排人力。方法 对急诊科就诊患者的普通人数、观察人数、危重人数、治疗区 治疗量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留院观察和危重抢救患者仅占急诊就诊总人数的7.52%;午夜及清晨是急诊患者就 诊低谷;治疗区日平均治疗量312人次。结论 急诊护理人员的管理应根据不同区域患者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合理增补急诊 护理人员、优化护理人员层次、合理安排人员培训和休假、按需调整护理班次以及制定适宜的工作流程是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诊抢救室病人的疾病谱特点及其就诊时间分布规律,为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数据和决策依据。[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统计系统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抢救室的就诊信息,包括不同就诊时间段病人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种类等,依据就诊信息的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全年急诊就诊病人共计110 412例,急诊抢救室病人14 435例,抢救室病人以腹痛查因、上呼吸道感染、心因性胸痛/胸闷就诊的人数最多,其中男性病人多于女性,2月、5月、12月就诊人数最多,病人就诊时间集中于19:00~24:00,22:00~23:00为全天高峰。[结论]根据急诊抢救室病人的疾病谱特点及病人就诊时间分布规律,为急诊抢救室工作的科学管理、医护培训、服务社会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比1992和2001年的急诊就诊患者情况,了解心脏急诊患者就诊特点与规律的变化,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方法 病例选自1992和2001年2年急诊心内科就诊的全部患者。以描述法着重分析人口学资料,就诊人数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主要疾病的构成比,并进行对比。结果 2年比较就诊人数明显增加,高发年龄,2年均为60~69岁年龄组。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均为2年患者的主要就诊人群。风湿性心脏病的构成比明显下降。就诊高峰为9:00~11:00,19:00~21:00。结论 对心脏急诊患者就诊分析不但可以为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可靠的依据,也可为护理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制定与时俱进的护理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急诊留观患者的疾病谱和时间分布规律,提高急诊留观护理管理质量.方法 对2010年9361例急诊留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留观月份和各时间段内留观人数分布、疾病种类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留观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头晕、腹痛查因的人数最多,位居前3位,女性多于男性,平均留观时间中位数为3.0h,3、8月留观人数最多,患者留观时间集中于8:00~22:00,8:00~12:00为全天高峰.结论 应根据患者留观的疾病谱和时间规律,科学合理地分配护理人力资源和加强业务培训,以提高急诊留观室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1992和2001年的急诊就诊患者情况,了解心脏急诊患者就诊特点与规律的变化,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方法病例选自1992和2001年2年急诊心内科就诊的全部患者.以描述法着重分析人口学资料,就诊人数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主要疾病的构成比,并进行对比.结果2年比较就诊人数明显增加,高发年龄,2年均为60~69岁年龄组.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均为2年患者的主要就诊人群,风湿性心脏病的构成比明显下降.就诊高峰为9:00~11:00,19:00~21:00.结论对心脏急诊患者就诊分析不但可以为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可靠的依据,也可为护理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制定与时俱进的护理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年病人急诊特点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诊科老年急诊就诊病人的疾病谱及相关信息,掌握24 h中就诊高峰时段及其它方面的流行病学资料,以明确老年人急诊就诊特点,为更好地在家庭、社区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开展疾病的预防、康复护理,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及减少老年人急症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设计电子表格,将2006年9月1日~2007年8月31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病人中大于60岁的老年急诊病人的相关信息,包括有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诊断等,输入到Excel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急诊病人有3 486人,占总急诊人数19.7%,男女之比为1.42:1.疾病谱排序中前6位的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外科疾病、创伤类疾病;急诊就诊高峰时段相对集中在9:00~11:00,14:00~16:00,19:00~22:00.结论 根据急诊老年病人的就诊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提高救护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诊科危重患者的基本流行病学资料,提高急诊救治效率,制定危重病种的防治策略。方法:选择自2009—09—2010—08间就诊于我院急诊科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436例危重病患者,分析其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疾病谱的分布和构成特点,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结果:老年组人数最多(47.06%);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急诊危重病种的前三位为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病死以院前死亡人数最多(37.14%);就诊时间分布的特点为全年的7月至8月和12月至次年2月两个高峰,全天就诊高峰时段为17:00~24:oO。结论:培养一专多能的急诊科医师;按就诊时间分布,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加强三级预防,尤其是病因预防;老年人应重点防治基础疾病,中年人应注意早期干预相关危险因素,青少年注意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同时需加强急救理念和急救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减少院前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诊科抢救区危重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11年急诊科抢救区2987例危重患者的年龄、性别、入科及转归时间分布、疾病谱和病死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疾病是急诊科的前3位危重病;男性多于女性;60~79岁老年组抢救人数最多;病死率由高到低前3位疾病是院前猝死、血液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急诊抢救患者全年出现2个就诊高峰,分别为4月及12月,全天就诊高峰在16:00~20:00。结论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是急诊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及时解除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并尽快分流;抢救对象主要为老年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应根据急诊抢救患者的分布特点合理安排人员及物资;建立病死率较高的几种急性单病种的绿色通道,建立院内合作团队,提高抢救成功率;做好相关的健康宣教工作,普及高危人群的急救知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急诊病人的疾病分类与就诊时间,提高急诊护理管理成效。[方法]对8372例急诊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损伤和中毒、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是急诊科的前三位疾病,急诊病人男性多于女性,急诊病人全天就诊量与就诊时间类似“m”型分布,08:00~10:00为全天高峰,03:00~06:00就诊者最少。[结论]护理管理中应根据急诊病人的疾病谱以损伤、神经、消化、心血管系统疾病为急诊科的护理技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点,注意病人的就诊高峰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急诊科2018年2 891例急诊抢救室就诊患者的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点,了解患者就诊规律,提高抢救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01—2018-12-31期间我院急诊抢救室所有就诊患者的病历资料,病例资料不全的患者除外,对纳入的就诊患者,以年龄、性别、就诊时间、疾病谱的特征、就诊天数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纳入统计资料内的2 891例患者,男1 593例,女1 298例,男女比例为1.23:1.00。就诊患者疾病前3位分别是心血管系统疾病(1 045/2 891,36.15%)、呼吸系统疾病(748/2 891,25.87%)和消化系统疾病(339/2 891,11.73%);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布来看,10:00~12:00是一天中最多的,占比12.7%,从季节分布看,冬季是一年中就诊患者最多的,占比26.5%。患者在急诊抢救室平均治疗天数为1.58 d,最长132 d,94.1%患者在3 d内均可以转归至专科或出院。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院急诊抢救室疾病谱的分布特点以及就诊时间规律,有利于在疾病高峰出现之前做好相应的医疗准备,提高救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7909例次急诊抢救室患者病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探讨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的疾病构成及就诊规律,为急诊护理人力管理和护理人员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8月12日~2011年8月11日7909例次急诊抢救室留观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病种构成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抢救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冬春季节患者明显多于夏秋季节,病种以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为多。结论:通过对急诊抢救室病谱的调查与分析,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配备和培养指明方向,同时尚可加强预防为主的观点,促进医院急诊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急诊疾病谱规律研究与分析(附30144病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急诊就诊患者的发病年龄、疾病类别、就诊时间和就诊规律。探讨我院急诊病谱的构成梯次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3-01-01~2006-12-30急诊科就诊资料完整的29637例16岁以上的(含16岁)患者病例以及507例急诊死亡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排列出前十位急诊疾病的构成与顺位情况,以及急诊死亡病例疾病种类构成与顺位情况。将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以EXCEL软件对结果进行计算。并列出图表,摸索出急危重患者的构成梯次与急诊疾病谱规律。结果急诊就诊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年人及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位居前五位的是:创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毒、消化系统疾病。中毒患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外伤患者主要集中与7~9月份,8月份为高峰。全天急诊就诊高峰时间段因季节而不同。507例急诊死亡病例中,位居前四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创伤、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院急诊就诊疾病谱构成以及常见病种的时间分布特点。为急危重病的预防提供了基本资料。提示在疾病高峰到来之前做好抢救准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急诊科不同时段的护理活动,为急诊护理人力配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经过统一培训后的调查人员以连续观察法,用表格记录的方式对急诊科当日在岗护理人员24 h的直接护理时数、间接护理时数、相关护理时数、个人活动时间及等待患者时间进行测算并与现有人力比较.结果 在不同时段急诊护理活动量不同,14:30~17:30及17:30~22:00,每位护士每小时平均工作45 min,是工作最繁忙时段.结论 在17:30~22:00时段护理活动多,具有所需护理时数多的规律,管理人员要用好等待病人时间及所需护理时数较少的时段,合理安排人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发病年龄、疾病类别、就诊时间和就诊规律。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和急诊护士知识培训寻找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急救处理收治住院和急诊观察的8385例次患者,分类统计主要病种的急救数量,性別和年龄段,进入与离开抢救室时间信息等。结果急危重症患者前10位疾病分别为各种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各种中毒、儿科急症、急腹症、以头晕心悸为主诉、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心血管疾病中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呈上升趋势。高发年龄在41~80岁,呈老龄化趋势。高峰时间段为11:00~22:00时,出抢救室比进入抢救室高峰时间推迟1h。结论本调查反映了我院急诊抢救疾病谱构成、危重患者进出流量的规律性及人口的老龄化特性。急诊抢救室应因地制宜,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措施,急诊科护士技术培训与合理使用,以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诊科根据不同科别患者构成比、不同月份及不同时段的患者就诊规律加强急诊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急诊科就诊患者的资料,对急诊不同科别患者的构成比、每年不同月份和各季度不同时段患者就诊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急诊科患者以内、儿科为主;4-7月及11-12月就诊患者较其他月份多;周六、日和节假日每日就诊量较正常工作日明显增多;9-16、18-20这两个时段总就诊量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就诊患者在急诊不同科别、每年不同月份及每天不同时段就诊分布具有不同的特点,可根据急诊患者就诊特点分时段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休假、进修学习,减轻护士压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的就诊特点,为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就诊120 717例次的资料。结果:急诊总量达120 717例次。急诊患者最多的科室为内科76 686例次(63.53%),最少的为皮肤科1 320例次(1.09%)。急诊患者最多的月份为9月5 631例次,最少的月份为3月4 574例次,每月就诊(5 030±376)例次。24 h内急诊患者最高时段分布在18:00~20:00,最低时段在凌晨2:00~4:00。急诊患者年龄分布:14岁以下占4.83%,14~39岁占48.94%,40~59岁占24.53%,60~79岁占17.22%,80岁及以上占4.48%。结论:急诊患者就诊量大,且就诊时间分布有一定规律,建议管理者根据患者就诊科室、时段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力资源,以提高就诊效率,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诊抢救患儿病种的特点及时间分布规律,为培训、疾病防治与人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入急诊抢救室患儿3 08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患儿的一般资料、抢救病种及时间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排序前2位的是惊厥、意外伤害;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12月为抢救高峰期,10:00~12:00,17:00~19:00为全天抢救高峰。[结论]应根据患儿抢救病种和时间规律,加强护士培训、合理分配人力及做好延伸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诊留观患者的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就诊且具有完整病史记载的20 331例留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njuries and causes of death,10th revision,ICD-10)进行疾病分类,并对患者年龄、性别、病种、就诊时间等进行统计。结果:(1)急诊留观患者的前6大病种依次是:外伤中毒和其他外因所造成的特定影响、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血液和造血器官及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其中前2大病种占前6大病种的51.33%。(2)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就诊年龄最大,为(61.20±15.91)岁;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就诊年龄最小,为(32.34±11.32)岁;(3)男女性别构成比在各大病种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1);(4)日就诊时间主要集中于16∶00~24∶00,该时间段就诊的患者人数占每日患者总人数的42.57%,就诊高峰点为22∶00左右;(5)前6大病种就诊时期呈季节性特点。(6)急诊前10位的诊断或主诉依次是损伤、冠心病、内科腹痛、外科腹痛、脑血管疾病、急性中毒、上呼吸道感染、头晕或头痛、心衰和心律失常以及贫血,占全部患者的67.38%。其中损伤占16.50%、腹痛(包括内科和外科腹痛)占14.66%、冠心病占9.98%。结论:应根据急诊留观患者的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点,合理安排急诊资源,确立学科建设重点和人才培养方向,以适应新形势下急诊发展和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急诊抢救病人疾病谱特点和构成比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抢救护士应对和急救能力。方法对2000-2005年急诊抢救室护理交班报告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6443例抢救病例中,男性3733例占57.9%,女性2710例占42.1%;其中60岁以上的病人4057例占62.95%。前10位系统病种分析依次为心血管、脑血管、呼吸、血液、消化、中毒、外伤、内分泌和泌尿系统疾病等。结论抢救护士应对就诊老年病人重点关注,掌握心、脑、呼吸、血液和消化系统疾病知识,提升抢救能力。  相似文献   

20.
急诊病人就诊现状调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目的:了解急诊病人就诊特点与规律,探讨其对急诊护理专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合理使用与科学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确定北京急救中心2001年全年急诊就诊病人941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病例管理系统对2001年的全部急诊病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9411例急诊病人中,主要病种以心脑血管疾病及各类创伤为主要急诊人群,高发年龄为40~50、70~80岁年龄组,高峰就诊时间为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结论:急诊专业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应根据主要急诊人群、高发年龄段和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就诊病人的特点,合理的配备与管理。倡导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培训与继续教育的科学运作方式,提高急诊病人护理质量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