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3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勇 《广西中医药》2007,30(5):36-37
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以下简称面瘫)多由经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相似文献   

2.
正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1])。笔者选用旋覆代赭汤、橘皮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味口服,配合山莨菪碱于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呃逆患者4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40例呃逆均为郑州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18~75岁,病程最短3d,最长3个月。诊断标准~([1]):(1)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  相似文献   

3.
采用穴位注射徐长卿注射液为主,配合中药内服疗荨麻疹50例.结果:痊愈41例(占82%),显效9例(占18%),全部有效.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口服治疗荨麻疮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穴位注射徐长卿注射液为主,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荨麻疹50例,结论:痊愈41例(占82%),显效9例(占18%),全部有效。  相似文献   

5.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笔者应用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8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88例中,男50例,女38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7.5岁;病程7天者61例,8~14天22例,15~45天5例.感冒后发病者26例,酒后发病者12例,继发性乳突炎者9例,过度疲劳者6例,无明显诱因者35例;88例中本院确诊者52例,其他医院确诊者36例,均符合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63例樊年兰1989~1992年,笔者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63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经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编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的规定,诊查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者63例。其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脑神经细胞生长素穴位注射治疗难治性面神经瘫痪的疗效.方法将 60例面神经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刺配合脑神经细胞生长素穴位注射和单纯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疗效及对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对血液流变学和外周甲皱微循环两组均有作用.结论针刺配合脑神经细胞生长素穴位注射对难治性面神经瘫痪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与穴位贴敷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口服治疗,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与痊愈率分别为100.0%和63.3%;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与痊愈率分别为96.7%和40.0%;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15),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口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以显著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10.
1997年以来 ,笔者用茵陈蒿汤加减配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 36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36例中 ,男 19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32岁 ,最大 71岁 ;病程 5天以内 2 3例 ,5~ 10天 10例 ,10~15天 3例 ;发于头面部者 2例 ,颈部者 1例 ,胸胁部者 19例 ,腰腹部者 14例。2 治疗方法茵陈蒿汤加减 :茵陈 30 g,生大黄 (后下 )、栀子、黄芩、赤芍、柴胡、延胡索各 10 g,生甘草 6 g。小便黄赤者加车前子 (包煎 ) 10 g,木通 6 g;舌苔黄腻者加苍术、陈皮各 1…  相似文献   

11.
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痤疮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明  鲁刚  杨永利  白靖 《陕西中医》2005,26(10):1052-1053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均以辨证选穴以足三里、脾腧、曲池、肺腧、血海、三阴交等为主,用当归注射液、生地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及维生素B6、甲氰咪呱等针剂进行穴位注射,每周2次,1月为1疗程;配合中药内服外敷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2例;总有效率97%。提示穴位注射把针灸和药物的作用和为一体,使药物通过经络迅速透达病所,且能维持一个较长的时间,使经络气血通旺,加速了病灶的消散吸收。  相似文献   

12.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肩周炎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治病例共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5~70岁,平均475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25年。12诊断依据肩痛,夜间及肩部活动时加重,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被动活动受限。可有肩背部的肌肉痉挛、萎缩和肩周围的广泛...  相似文献   

13.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颈椎病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997年以来 ,用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颈椎病 38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共观察 38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16例 ;年龄 2 5~ 60岁 ,平均年龄 4 5.4岁 ;病程 2个月~ 7年 ,平均 1.8年。以头痛、眩晕为主证者 12例 ,以颈肩酸痛、手指麻木为主症者 2 6例。2 治疗方法2 .1 穴位注射法。主穴 :取颈部相应病位的夹脊穴。配穴 :头痛配太阳、合谷 ;眩晕配风池、太溪 ;颈肩酸痛、手指麻木配巨骨、曲池、外关。用当归注射液 2 m L加维生素 B12 0 .5~ 1.5mg混合后穴位注射。每次取 1对夹脊穴 ,配穴取 2~ 3个 ,刺入得气后 ,…  相似文献   

14.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无水酒精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口服,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27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胃下垂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 994年以来 ,采用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对 62例胃下垂患者进行系统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2例中男性 1 5例 ,女性 47例 ;年龄 2 5~ 65岁 ,平均 42 .3岁。其中伴慢性浅表性胃炎者 1 0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者 37例 ,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 1 5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5例和对照组2 7例。其中 度 2 3例 , 度 33例 , 度 6例。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 ,对照组采用纯中药治疗。临床上有并发症时 ,均配合西药对症处理。药物组成 :生晒参 5g、炙黄芪 30 g、炙升麻 1 0 g、柴胡 1 0 g、白术 1 0 …  相似文献   

16.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胃下垂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笔者应用三磷酸腺苷(ATP)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胃下垂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例患者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3~61岁,平均41岁;病程2个月~3a,平均1.2a.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嗳气泛酸、食欲不振、餐后持续性隐痛等症状.全部病例经X线胃钡餐造影检查确诊,B超、胃镜、血生化检查除外其他器质性疾患.胃下垂的分度根据胃小弯弧线与髂嵴连线水平的关系[1]:轻度(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低于髂嵴连线3cm以内)4例,中度(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低于髂嵴连线3~6cm)13例,重度(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低于髂嵴连线6cm以上)6例.  相似文献   

17.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麦粒肿2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粒肿又名睑腺炎,是皮脂腺受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中医学称之为“针眼”“眼丹”等[1]。我科从1995年5月~1999年10月期间,用穴位注射法配合中药治疗麦粒肿217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17例中男78例,女149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2岁。其中18岁以下17例,19~45岁188例,45岁以上12例。平均年龄25.76±10.23(X±S不同)岁。病程一般1~20天,反复发作最长可达5年。单发型164例,多发型32例。顽固型13例。结肿直径最小0.1cm,最大0.7cm。1.2 诊断标准[2]  单发型:眼睑部局限性、单个硬结,疼痛和触痛…  相似文献   

18.
1995年1月~2001年1月,我们用针刺及穴位注射治疗精神分裂症服氯丙嗪或奋乃静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者12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曾庆宏 《四川中医》2001,19(7):72-73
中医对面神经瘫痪的治疗,历来医家囿于“卫气不固,虚而邪中”之说,多采用祛风固卫、通络、搜逐之法。本文通过病例,运用辩证施治的观点,从邪、虚、实的角度,着重探讨了面神经瘫痪的多种病因和治疗方法,为今后相关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