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对10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和100例体检者(对照组)均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分析2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中Ⅰ型病窦综合征22例(22.00%),Ⅱ型病窦综合征34例(34.00%),Ⅲ型病窦综合征34例(34.00%),Ⅳ型病窦综合征10例(10.00%)。观察组24h总心搏数、24h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希氏-浦肯野系统传导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与正常人群明显不同,动态心电图是早期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靠的方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结合中医病因病机及现代中医学者对近年来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 syndrome,SSS)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目前各派中医学者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治疗可谓是百花争放,中医药确实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应用升率合剂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4 5例 (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 9例、房室传导阻滞 16例 ) ,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997年 3月~ 1999年 10月收治的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共 76例 ,均符合关于本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1] ,随机分成两组 :升率合剂组 :4 5例 ,男 2 6例 ,女 19例 ;年龄 16~ 77(5 8.3± 14.5 )岁 ;病程 15d~ 2 8a ,平均 3.6± 2 1a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 9例 (其中严重窦性心动过缓 16例。窦房传导阻滞 8例 ,窦性停搏 3例 ,慢快综合征 2例 )。病因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用中药升脉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并于服药前后进行临床观察及进行电生理研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为诊断标准[1]。1991年10月~1998年9月住院患者90例,分为升脉汤治疗组(A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7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人群的检查结果,分析动态心电图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出心律失常67例,检出率为9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及24h平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临床上有胸闷、气短、心悸、头晕、乏力、黑蒙、晕厥等症状,和(或)常规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长PP或RR间期等疑有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发现上述病例中有21例表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结论:动态心电图可及早明确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筛选出可以适合安装起搏器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造成心脏猝死的重要疾病之一。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安置永久性心脏起博器可有效控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病情的复发及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我院于2008年5月26日收治了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经安装单腔(心室)起博器后,对该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应用刺五加注射液与阿托品针剂联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 2例 (治疗组 ) ,与单纯阿托品针剂治疗本病 2 9例 (对照组 )相对比 ,2组均以 1 0d为 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 ,结果 2组有效率分别为 81 .3 %、3 4.5 % ,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5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短期内应用西药阿托品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同时 ,配合刺五加注射液联合静脉滴注 ,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药心复康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规定统计时间内入院符合诊断标准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将会被随机的分为心复康治疗组、心宝丸对照组,共计32例;在4周疗程开始之前及结束之后,均给予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动态心电仪器记录的最慢心率、24小时总搏数及平均心率,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 :心复康治疗组在提高患者最慢心率、24小时总搏数、平均心率上均优于心宝丸组。结论 :中药心复康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上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主要由窦房结自身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导致窦房结冲动传导紊乱所致心律失常综合征。我院于2002年1月~2009年12月对60例SSS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致阿-斯综合征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反复抽搐13年,加重半个月入院。病程中曾多次就诊于本院及外院,经常规心电图、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症状性癫痫。予相应治疗无好转,入我院。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及结合既往抽搐发作时动态脑电图无异常,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源性晕厥,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停用抗癫痫药物,抽搐未再发作。结论老年人反复晕厥发作不宜草率做出症状性癫痫的诊断,应及时行动态心电图、脑电图检查以排查心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我院近14年来收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共93例,其中60岁以上占大多数(45例,48.4%)。病因以冠心病居首位(70例,75.3%)。提示窦性心动过缓是SSS 最早最常见的表现。本文对SSS 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例田俊巧,宋兰英,张瑞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导致了窦房结区缺血、缺氧,使起搏传导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产生心动过缓或多种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发生心、脑、肾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房同步性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超声科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选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不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2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A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9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B组)。选择同期本科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健康志愿者28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所有受检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参数,在获取右心房游离壁、房间隔和左心房游离壁二维斑点追踪图像后,测量心电图P波起始点至图像上舒张期第二个负向波的时间间期,代表右心房游离壁电-机械运动时间(P-RA)、房间隔电-机械运动时间(P-IAS)和左心房游离壁电-机械运动时间(P-LA),计算心房同步性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受检者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P-RA、P-IAS、P-LA及心房同步性参数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心房电-机械运动时间参数、心房同步性参数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绘制应用心房电-机械运动时间参数、心房同步性参数预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结果病态窦房结综合征A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B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LAD)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18、5.37,P均<0.05);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A组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B组患者L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A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B组患者P-RA、P-IAS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受检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3、4.10;q=4.16、4.31,P均<0.05),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A组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B组患者P-RA、P-I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LA、右心房内同步性、左心房内同步性和左右心房间同步性均为健康对照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A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B组,且任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18、11.23、4.43;q=5.25、11.74、4.63;q=7.38、14.67、4.73;q=8.01、16.37、6.39,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LA、右心房内同步性、左心房内同步性和左右心房间同步性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均呈正相关(r=0.61、0.55、0.75、0.78,P均<0.01),其中,左右心房间同步性与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最佳。ROC曲线显示,P-LA预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最佳阈值为94 m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42%和76.00%,曲线下面积为0.764(95% CI 0.612~0.879);右心房内同步性预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阈值为19 m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89%和76.00%,曲线下面积为0.714(95% CI 0.558~0.840);左心房同步性预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阈值为42 m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95%和76.00%,曲线下面积为0.860(95% CI 0.722~0.946);左右心房间同步性预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阈值为68 m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21%和84.00%,曲线下面积为0.859(95% CI 0.721~0.945);ROC曲线下面积显示,左心房内同步性和左右心房间同步性预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能优于右心房内同步性。 结论心房电-机械运动时间参数和同步性参数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关系密切。左心房内同步性和左右心房间同步性预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价值最佳。  相似文献   

15.
消旋去甲乌药碱对窦房结功能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消旋去甲乌药碱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杂种家兔随机分为窦房结功能正常组和窦房结功能受损(SND)组,每组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n=10).采用甲醛溶液湿敷窦房结的方法制备SND模型.用药组5 min内经耳缘静脉注入消旋去甲乌药碱0.04 mg/kg,20 min后测定用药前、后窦房结功能电生理指标--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纠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总窦房传导时间(TSACT)和窦性心律周期(SCL)的变化;正常组用生理盐水10 ml作对照用药.结果:①窦房结功能正常组和SND组在给予消旋去甲乌药碱后,SNRT、CSNRT、TSACT和SCL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②消旋去甲乌药碱对SND组窦房结功能电生理影响明显大于窦房结功能正常组(P均<0.01);对窦房结功能受损引起的心律失常治疗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房结自律性的提高及窦房、房室传导功能改善是消旋去甲乌药碱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主要的电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用心导管术进行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及窦房传导时间(SACT),以判定窦房结功能,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价值,已为多数学者肯定。但因系创伤性检查,又需要一定的设备,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经食管心房调搏是一种无创性心外起搏术,适于作窦房结功能测定,现将我们所作这方面的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结合食道电生理检查对病态窦房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最近2年内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动态心电图检查的50例患者,选择R-R间期超过1500ms的患者,随后行食道电生理检查,其中确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8例。结果窦房结恢复时间大于或等于2000ms,窦房结传导时间大于或等于220ms,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大于或等于750ms,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中可见长R—R间期大于1500ms,部分大于2000ms,明显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房传导阻滞。结论动态心电图检出长RR间期大于l500ms,应行食道电生理检查(窦房结功能测定),二者结合是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大多于40岁以上出现症状.据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资料,有明确症状患者的年龄为40~50岁和60~70岁最多见[1], 95岁以上的病例实属罕见.本科于2008年2月对1例95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根据永久起搏器安装治疗的临床路径成功实施了双腔起搏器(DDD)安装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快综合征6例李景瑞,牛雪彩,罗占怀,丁家法作者单位:450005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我们1990年以来,对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肾-快综合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5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洋金花和葡萄糖-胰岛素-钾(GIK)极化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疗效.方法:100例SS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洋金花散剂0.3 g,口服,每日1次,10%葡萄糖500ml+胰岛素8u+10%氯化钾1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计14 d;对照组32例仅行上述极化液静脉滴注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平均心率、24 h总心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后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和窦房传导时间(SACT)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应用洋金花和CIK极化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