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报道8例成人视路胶质瘤,并结合文献讨论了成人视路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显微手术方法。方法 8例患者均行额下入路手术治疗,6例术中镜下全切除肿瘤、1例部分切除、1例仅行活检.术后此2例患者接受了放射治疗(失随访)。余6名患者随访8个月-3a,平均1.26a。结果 术后6例患者视力改善、2例视力无变化。无死亡病例。病理:5例为胶质瘤Ⅰ~Ⅱ级,3例为胶质瘤Ⅱ、Ⅲ级。结论 成人视神经胶质瘤最早的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结合MRI的影像学改变,术前应可做出高度倾向性的诊断。成人视路胶质瘤多累及观交叉,仅发生于一侧视神经者少见。显微手术有可能全切除肿瘤,肿瘤全切除患者的生存期较文献报告延长。无法全切除者术后应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16眼)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患者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结果:随访3~6个月,16眼中12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有效率为74.9%。有光感以上的10眼中9眼视力有提高;无光感的6眼中3眼视力有提高(P=0.118)。伤后3~7天手术12眼,术后视力有改善的10眼;伤后>7~16天手术4眼,术后视力改善的1眼,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具有视野清晰,无需开颅,侵袭性小,头面部不遗留瘢痕,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前无光感或伤后较长时间者,也不应该放弃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4~65岁,平均47.1岁;病程2个月~3年;肿瘤直径<4cm的11例中,采用翼点入路7例,单侧额下入路4例;肿瘤直径>4cm的9例中,采用双测额下入路2例,翼点加纵裂复合入路7例。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Ⅱ级)16例(80%),其中翼点加纵裂复合入路7例均获得肿瘤全切,Simpson Ⅲ级切除4例(20%)。在有视力下降的18例患者29只眼中,术后视力改善20只眼(69.0%),无改变7只眼(24.1%),加重2只眼(6.9%),其中术前单眼视力严重下降者术后均无恢复。翼点加纵裂复合入路7例中视力改善6例,无改变1例。结论:保护对视神经供血的穿支血管,注意肿瘤侵入视神经管情况,是视神经功能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视神经胶质瘤7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过去 3年间我科收治的 7 例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例,发病平均年龄为18.7 岁,男女之比为4∶ 3,平均病程24.8个月,显微手术大部切除和近全切除率达 100%,术后尿崩较多见,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无加重.结论:视神经胶质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和恰当的放疗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方法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 38例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结果  3例手术患者术后视力均无提高。 35例非手术患者 ,治疗前视力无光感的 8例 ,治疗后 7例视力无提高。治疗前视力光感 - 0 .3的患者2 7例 ,治疗后视力提高 1 4例 ,有效率 51 .9%。结论 影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预后的因素包括伤后视力 ,受伤至治疗的时间间隔以及其他因素等等。早期诊断并联合手术以及药物治疗 ,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周勇  赵曜 《河北医学》2003,9(3):248-250
目的:分析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表现,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症状、体征、术中所见和影像资料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视神经胶质瘤均行手术治疗,病理组织学检查为星形细胞瘤1—3级。结论:儿童、青少年多发,视力下降、突眼、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萎缩、MMRI CT示视神经肿大是本病的特征,手术是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董伟  陈志强 《重庆医学》2008,37(12):1362-1362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28例患者的诊断、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无光感16眼中,12眼恢复视力,其中8例经手术治疗,4例经药物治疗,恢复率达75%。有残存视力的12眼中,视力提高10眼。结论对于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者,一旦确诊后,都应尽早积极采用手术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敏  瞿申红 《广西医学》2013,(12):1657-1658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减压治疗间接性外伤性视神经病的疗效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减压治疗间接性外伤性视神经病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视力改善8例,有光感6例,无光感2例。伤后1周内手术者疗效优于1周以上者。结论有光感或残余视力的患者预后比没有任何视力的要好,较早接受手术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颅视神经管全程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术后视力评价。结果:伤后视力完全丧失3例,其中清醒后即刻无光感2例,术后无效;视力进行性下降至无光感1例,术后视力有恢复;伤后视力仅光感2例、眼前指数7例,术后视力均有恢复。12例手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对治疗外伤后视神经损伤安全有效,手术效果取决于手术时机、视神经损伤类型及程度,如有手术指证,应早期手术行全程视神经管打开视神经充分减压。  相似文献   

10.
李建全  姜世怀  王晓莉  乔岗 《四川医学》2012,33(7):1186-1187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年6月~2009年3月56例60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观察术前术后病因诊断的类别及变化、不同病因术后视力的转归、黄斑区及视神经有无病变对术后视力的影响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的病因排序为DR、BRVO、RD、视网膜裂孔不伴RD、视网膜血管炎、BRVO合并RD、AMD;各种病因合并有黄斑及视神经病变的患眼较未合并病变的患眼视力预后差,P<0.01。结论视力预后与各种病因是否导致黄斑区病变及视神经病变有密切相关,适时的玻璃体手术治疗有利于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穿通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的屈光状态。方法对行穿通性角膜移植手术患者20例(20只眼)术后3个月行视力及散瞳验光检查。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1者11只眼,其矫正视力为0.05~1.0;术后裸眼视力≥0.2者9只眼,其矫正视力为0.6~1.2。12只眼散光度数较大,其中轴位在垂直方向8只眼。结论穿通性角膜移植术可显著提高视力。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大散光,其原因可能是6点和12点位置的缝线较紧,对局部角膜产生牵拉,造成了垂直轴位的散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硬性渗出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09年5月接受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并确诊为单眼或双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共261人,440只眼,观察黄斑区硬性渗出累及的范围、程度,并分析其与视力的关系。结果FFA检查诊断为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ackground diabeticretinopathy,BDR)Ⅱ期及Ⅲ期的440只眼中,黄斑区未见硬性渗出者152只眼(34.6%),可辨认出硬性渗出者272只眼(61.8%),16只眼因屈光间质不清而无法辨认(3.6%)。硬性渗出多累及黄斑区1~2个象限(约占40.4%),以颞侧受累多见。中心凹500μm以内无硬性渗出者约为63.9%,其视力>0.5者占50.6%,少量硬性渗出者约为27.6%,视力>0.5者占42.6%,大量硬性渗出者约为4%,视力>0.5者仅占22.9%(P=0.02)。在单眼发生了较严重的硬性渗出的患者中,88%的患者对侧眼硬性渗出程度较轻,双眼硬性渗出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硬性渗出是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眼底表现,具有中心凹颞侧多见,双眼严重程度不完全对称,严重硬性渗出发生率低等特点,其发生位置及严重程度与视力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经鼻腔内窥镜视神经管减压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Fu JD  Song WX  Zhang J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4):3123-3125
目的评价内窥镜在治疗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3例视神经管内下壁骨折的患者,鼻窥镜引导下中鼻甲切除后1/3,开放蝶窦开口及后组筛窦,辨别骨折的位置以及视神经管、颈内动脉压迹及视神经隐窝,开放视神经眶口及颅口及全长,未剪开视神经鞘膜,2例视神经管颅口处硬膜破裂者,用中鼻甲剪下的黏膜敷于漏口处,一根油纱条填塞于蝶窦及中鼻道,可疑脑脊液漏者7—10d拔除纱条,其余患者3d拔除纱条。评价视力的标准为:失明、光感、眼前手动、眼前数指、能见视力表符号5个级别,术后视力提高1个级别以上为有效,视野的改善也为有效。结果术前6例无光感者,5例有效,其余7例有残存光感者均有效,有效率92%。结论经鼻腔内窥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为微创治疗,对视神经可全程减压,对视神经干扰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经颅眶入路治疗视神经胶质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颅眶入路切除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例患者,36次手术,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1~54岁,平均13岁.临床表现以意识下降突眼为主,病程1~36个月.诊断方法包括CT、MRI,35例肿瘤均经病理学诊断.结果 肿瘤全切除29例、近全切除6例.手术并发症:一过性脑脊液鼻漏2例、白内障1例,无眼球运动障碍.随访3个月~8年,随访到27例(77.1%)肿瘤复发3例,脊髓种植1例,死亡1例.结论 视神经胶质瘤手术切除效果较好,但是视神经管内易残余肿瘤,术后应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李敏 《实用全科医学》2005,3(6):523-523
目的 探讨视神经损伤的诊断,评价分析其疗效和顸后。方法 总结分析25例26眼视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视神经损伤总体顸后较差,早期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是提高视力的关键。结论 伤后有视力者,两周内视神经减压术,视神经鞘减压术及药物的综合治疗疗效较好,伤后立即失明且2周内药物治疗无效者,顸后较差。故眼外伤的预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成人屈光参差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双眼视觉情况,探讨影响双眼视觉形成和恢复的主要因素及LASIK与戴框架眼镜对双眼视觉恢复作用的异同。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在2003年6月至2005年3月期间行LASIK手术的屈光参差病例并进行随访,共收集到资料完整者43例,包括单纯性近视性屈光参差8例和复性近视性屈光参差3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27.907±6.361)岁(15~42岁);最小屈光参差值为2.50 D,最大屈光参差值为10.75 D,平均为(4.866±2.059)D;平均屈光度为(-7.55±3.33)D,平均裸眼视力为0.08±0.07,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立体视觉检查,颜氏立体图检查≤60 s为有中央立体视;80~800 s为周边立体视;0为无立体视。以4D为界,按屈光参差差值大小将病例分为2组,检查LASIK术后3个月及6个月屈光参差矫正情况及视力、双眼视觉恢复情况。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例患者术前有正常近立体视,7例为周边立体视,34例为立体盲。术后3个月时,15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23例有周边立体视,5例为立体盲。术后6个月时,23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16例有周边立体视,仅4例未检出立体视。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近立体视结果与术前近立体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光参差差值大于4D组在术后3个月时有4例检出正常立体视,18例为周边立体视,4例为立体盲。屈光参差差值小于4D组术后3个月立体视结果显示11例正常,5例为周边立体视,1例为立体盲,二者相比P=0.002 3。术后6个月屈光参差差值大于4D组仍是4例立体视正常,19例为周边立体视,3例为立体盲;而4D以下组有12例正常,4例为周边立体视,1例为立体盲,2组立体视结果相比P=0.001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力、屈光参差的程度和性质、发生屈光参差的时间和有无斜视是影响立体视恢复的主要因素。LASIK手术矫正成人屈光参差后,可以提高融合功能,并可能恢复正常或部分立体视,效果优于戴框架眼镜。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125(20):3654-3659
Background  The control of blindness in children is a high priority within the VISION 2020 initiative. To determine the causes of severe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 in children from Shanghai Blind Children School (SBCS) can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on childhood blindness in Shanghai.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 in SBCS was conducted in May 2010.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Prevention of Blindness (WHO/PBL) eye examination record system for children with low vision and blindness was used. The results were further compared with the findings of two previous investigation studies conducted in 1986 and 2004, respectively in SBCS.
Results  Of the 146 children observed, 80 children (54.8%) were blind (best corrected best visual acuity less than 0.05), 27 children (18.5%) had severe visual impairment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less than 0.1 but better than or equal to 0.05), and 34 children (23.3%) had moderate visual impairment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less than 0.3 but better than or equal to 0.1). The major affected anatomic sites in the 107 children with severe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 (SVI/BL) were retina (47.7%), whole globe (16.8%), optic nerve (13.1%) and lens (9.3%). The leading causes of SVI/BL were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25.2%), followed by retinal dystrophy (15.9%), optic nerve atrophy (9.3%) and microphthalmos (9.3%). The two leading etiologic categories of SVI/BL were perinatal/neonatal (36.4%) and congenital/hereditary groups (29.0%). The leading cause of moderate visual impairment was aphakia after cataract surgery (congenital cataract, 44.1%). Compared with the findings in two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in SBCS, the proportion of ROP in visual impairing diseases increased,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disorders of the lens (cataract and aphaki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nclusions  The leading cause of childhood blindness in SBCS nowadays is ROP. It is projected that without improvement in perinatal medical care that ROP will continue to be a major cause of childhood blindness.
  相似文献   

18.
神经导航技术外科治疗颅骨纤维异常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u JD  Zhao JW  Yin DL  Liu HC  Qiu E  Zhang JL  Zhang TM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0):808-812
目的 评价神经导航技术在外科手术治疗颅骨纤维异常增生中的作用和效果,并讨论颅骨纤维异常增生患者的视神经减压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采用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15例颅骨纤维异常增生导致视力下降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5~21岁,平均10.3岁。回顾性分析病变部位、症状、体征、CT影像特点、手术方法和结果。将患者视力分为完全丧失、光感、眼前手动、眼前指数和可辨视力表5个级别。提高一个级别或者视力表检查提高0.1为有效,视野缺损的改善也为有效。结果 颅骨纤维异常增生常侵犯额骨、蝶骨体、颧弓、蝶骨大翼和小翼及筛骨,并导致视神经管和眶上、下裂狭窄。主要症状表现为视力下降、突眼和额眶部隆起。手术15例,其中单侧眶上壁、视神经管减压术13例,双侧眶上壁、视神经管减压术2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颅骨纤维异常增生。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1个月,平均11个月,有效为11只(65%),无变化为6只(35%),无视力下降及其他副损伤者。结论 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是治疗颅骨纤维异常增生引起的视力下降的有效方法,早期手术效果明显,视力低于0.1者提高视力可能性小。但视神经由于压迫移位,用神经导航技术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经颅眶入路切除视神经鞘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TM  An YZ  Shi JT  Zhang JL  Li 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6):2559-2561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切除视神经鞘脑膜瘤,保护眶尖部血管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颅眶入路切除视神经鞘脑膜瘤的患者临床资料,首发症状为视力障碍13例,其中失明6例,突眼8例。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15例肿瘤(扁平型)包绕视神经纵行生长呈现“双轨征”,其中5例侵犯颅内;6例肿瘤(结节型)呈类圆形无“双轨征”,均局限于眶内。术后随访2月至6年。结果肿瘤全切15例,部分切除6例,17例患者动眼神经及18例患者外展神经术后功能保留;2例早期手术的小型肿瘤患者患眼视力被成功保留,分别随访4年及5年均未复发。随访肿瘤复发2例(均为大型肿瘤)。结论早期手术切除视神经鞘脑膜瘤有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保存眶尖部其他神经血管的优点,部分患眼的视力亦可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