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3(BMP3)基因遗传不稳定性及异常甲基化与胃癌进展的关系,为揭示BMP3基因作用机制和胃癌发生发展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分析中国人胃癌BMP3基因D4S2922、 D4S2964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使用甲基化特异PCR法检测BMP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况. 结果 在本实验中,50例胃癌标本BMP3基因微卫星位点MSI、 LOH的阳性率分别为16.00%和20.00%,并且LOH检出率在胃癌的TNM 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1),并随淋巴转移的发生而增高(P<0.01).45例胃癌标本中BMP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阳性率为64.44%,其检出率与胃癌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淋巴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此外,MSI阴性组的甲基化阳性率为71.05%, 显著高于MSI阴性组的28.58%(P<0.05). 结论 BMP3基因遗传不稳定和启动子甲基化存在于胃癌的发生发展中.LOH多发生于胃癌的晚期阶段并赋予胃癌高侵袭、预后差的表型.BMP3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可能是胃癌发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国人17号染色体D17S39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对胃肠癌nm23H1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胃癌、结肠癌进展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DNA、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常规银染、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对40例石蜡包埋胃癌标本和30例石蜡包埋结肠癌标本及其相应的正常组织,进行D17S396位点MSI、LOH的检测和nm23H1蛋白表达研究。 结果: D17S396位点MSI检出率在胃癌、结肠癌的TNM Ⅰ+Ⅱ期高于Ⅲ+Ⅳ期,并且胃癌MSI发生率随着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而降低。LOH检出率在胃癌、结肠癌的TNM Ⅲ+Ⅳ期高于Ⅰ+Ⅱ期,并随淋巴转移的发生而增高。nm23H1蛋白阳性率在胃癌、结肠癌的TNMⅠ+Ⅱ期显著高于Ⅲ+Ⅳ期,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 结论: MSI和LOH通过相互独立的途径调控胃癌、结肠癌的进展。MSI是胃癌、结肠癌的早期分子标志,LOH多发生于胃癌、结肠癌的晚期阶段并赋予癌细胞高侵袭、预后差的表型。  相似文献   

3.
胃癌发病的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就近年来胃癌的分子机理研究,包括染色体染合性丢失,抑癌基因的丢失与失活,癌基因的扩增,转移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和遗传的不稳定性等作一综述,对阐明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胃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发现和了解了较多的抑癌基因。本文就新发现的三种抑癌基因作一综述,介绍3种抑癌基因的定位、作用机制及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对这三种抑癌基因进行检测,对于胃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DNA甲基化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它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DNA甲基化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方式。抑癌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可以使其表达失活,导致肿瘤发生。胃癌的发生与多基因异常表达密切相关,其中抑癌基因甲基化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本文就与胃癌相关的染色体异常、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转移抑制基因异常表达、细胞周期调控紊乱、细胞粘附分子和信号传导异常及遗传不稳定性等作一综述,旨在深入探讨胃癌发生发展的遗传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微小RNA(microRNA、miR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通过调控其靶基因参与的信号传导通路,影响胃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发挥着类似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目前,已发现多种microRNA与胃癌关系密切,包括通过调节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表达影响胃癌细胞增殖的miR-106b~93~25家族、miR...  相似文献   

8.
近来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是由于癌基因活化及抑癌基因突变所致。P53基因为一抑癌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为探索P53基因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我们运用多聚酶链反应—单纯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及免疫组化技术对胃癌组织中P53基因及其产物...  相似文献   

9.
肿瘤的发生是经多步骤演变导致的多基因突变累计的结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抑癌基因的功能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胃癌死亡率居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之首,研究抑癌基因产物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的表达水平和变化,对阐明胃癌的发病机理有重要的意义。硒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0.
由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引起的微卫星DNA不稳定性是继发现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之后的又一癌变机制,微卫星不稳定性胃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深入研究将对揭示胃癌的发病机制、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引起的微卫星DNA不稳定性是继发现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之后的又一癌变机制,微卫星不稳定性胃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深入研究将对揭示胃癌的发病机制、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胃癌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有关胃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总体上,胃癌的发生涉及到众多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具体地,可能与一条或数条染色体的异常密切相关;同样,涉及多个基因抑或一两个基因(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也涉及到细胞周期调控因子或细胞内其它因子对其发生的作用或影响。本并提出:基因组中单个基因的主导作用和多个基因的促进作用等几种胃癌发生的可能性机制。  相似文献   

13.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本文就与胃癌相关的染色体异常、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转移抑制基因异常表达、细胞周期调控紊乱、细胞粘附分子和信号传导异常及遗传不稳定性等作一综述 ,旨在深入探讨胃癌发生发展的遗传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Rb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etinoblastomagene(Rb)是最早发现的抑癌基因,其编码的Rb蛋白在细胞周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异常表达与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关。我们应用流式细胞术,对Rb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明确Rb与胃癌的发生及其临床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干扰Twist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干扰技术并构建质粒、生物信息学软件、qRT-PCR技术、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Western blot法对BGC-823细胞进行体外实验。结果 Twis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性(P0.05)。干扰Twist表达后,胃癌细胞株的迁移、侵袭能力减弱(P0.05);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增高(P0.01),而N-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胃癌细胞株BGC-823中Twist的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Twist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 (Hp)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CagA)在胃癌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然而 ,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由于在Hp致胃癌发病过程中有引起癌基因活化及抑癌基因失活、细胞DNA损伤及胃粘膜细胞的恶性转化等可能性 ,推测在Hp致胃癌过程中存在相应的基因改变。为了探讨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我们研究CagA阳性 (CagA+ )的Hp培养滤液在体外对胃粘膜上皮细胞的作用 ,并采用经CagA+ Hp培养滤液诱导恶性转化的胃粘膜细胞 ,与CagA阴性 (CagA-)Hp培养滤液处理的胃粘膜细胞进行mRNA差异显示 ,以…  相似文献   

17.
肿瘤抑制基因是涉及肿瘤发生的遗传因素之一。本文就近年与胃癌发生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特别是一些新发现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深入探讨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为胃癌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肿瘤发生的机制多种多样,其中非整倍体细胞导致的肿瘤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非整倍体的细胞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某些致癌因素可以引起细胞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发生,而MSI可以通过框移突变促进肿瘤的发生。当DNA损伤无法修复时,细胞可以利用跨损伤DNA合成(translesion DNA synthesis,TLS)提高其对DNA损伤的耐受性。非整倍体、MSI和TLS与肿瘤发生的机制有关,对肿瘤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组织中HBx基因蛋白表达与凋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HHx基因具有癌基因的特性,其表达产物HBx蛋白具有转录激活子功能,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HBx蛋白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调节有助于阐述HCC的发生发展机制。笔者利用S-P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脱氧  相似文献   

20.
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在胃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前列,但是其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组织芯片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芯片,组织芯片技术自问世以来在肿瘤分子病理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胃癌研究中,它为胃癌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为寻找胃癌相关基因、进一步筛选和研究胃癌基因芯片的差异表达基因、寻找和检测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的生物分子标记,进而阐明其发病分子机制和进行有效预防提供了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