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75mGy、2.0GyX射线全身照后不同的时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产生的时程变化及不同剂量照射后24h时NO、iNOS的含量变化。方法分光光度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iNOS和NO产的生与剂量呈正相关。2.0Gy照射后,NO从6h到48h随时间推移产生量逐渐增加,48h达峰值,为对照的3.8倍,而后回降。结论电离辐射可刺激巨噬细胞合成iNOS及产生NO。  相似文献   

2.
小鼠经梯度剂量的裂变中子和60Coγ射线照射后1d,其胸腺细胞数和胸腺重量指数的变化,都显示了对中子和γ射线有辐射敏感和辐射抗性两种成分的存在,而同一种成分对中子辐射的敏感性又高于对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对中子辐射敏感成分的D0值依次为0.64和0.34Gy,对γ射线的D0值则相应为0.83和0.87Gy。RBE值分别为1.30和2.56。照射后小鼠胸腺T细胞亚群的变化表明,两种T细胞亚群的辐射敏感性也是非均质性的,粗略评价,对中子和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均是Lyt+2细胞高于L3T4+细胞,而两类细胞对中子的辐射敏感性又均高于对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经计算各类细胞对中子照射的D37值,L3T4+细胞为6.14Gy,Lyt+2细胞为3.28Gy;对γ射线则分别为11.38和10.42Gy,由此得到的RBE值分别为1.85和3.18。  相似文献   

3.
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FCM)观察了昆明种小鼠胸腺细胞CD3分子表达的变化。首次报道了0.075GyX射线单次全身照射可诱导小鼠胸腺细胞CD3分子表达对其后1.5Gy攻击剂量照射的适应性反应。证实,1.5Gy全身照射后胸腺CD3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照后18小时仅为假照射组的33.74%。当1.5Gy照射前6小时预先照射0.075Gy时,可明显减轻其后攻击剂量对CD3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此时,CD3  相似文献   

4.
利用DNA解旋荧光测定法(FADU)研究了低剂量γ射线诱导的淋巴细胞DNA断裂的适应性反应,并观察了不同浓度的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适应性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0.5~4.0cGyγ射线照射(D1),均可诱导淋巴细胞对15Gyγ射线照射的抗性,8.0cGy引起的适应性反应不明显,2.0,4.0cGy的γ射线为诱导适应性反应的最适剂量。5~20Gy的D2照射均可显现出D1(2.0cGy)诱导的适应性反应,以15Gy照射后适应性反应最强。0.5mmol/L的3-AB就可明显地抑制适应性反应。当浓度增至5.0mmol/L时,适应性反应几乎完全受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犬放射损伤时血浆与红细胞膜8-表氧-前列腺素F2α(8-表氧-PGF2α)含量的改变,并与丙二醛(MDA)比较,探讨测定8-表氧-PGF2α对了解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价值以及SOD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60Coγ射线照射18只成年杂种犬,实验分低剂量SOD组,高剂量SOD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吸收剂量率为0.6Gy/d,共5天,计3.0Gy,测定照射前,照射过程中及照射后血浆与红细胞膜8-表  相似文献   

6.
探讨榄香烯对受照小鼠脾淋巴细胞及亚群间调节作用的保护效应和剂量范围。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铺皿法分离受60Coγ射线分次照射的小鼠脾脏L3,T4,Lyt2和B细胞,分别测定榄香烯对以上三种亚群细胞和L3,T4,Lyt2对B细胞3H-TdR掺入的影响,同时测定SOD活力和LPO含量。结果榄香烯提高了受照2.5Gy(0.5Gy×5d)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的辐射抗性,增强了L3T4对B细胞的辅助调节作用,提高了脾脏SOD活力和降低LPO含量。而对受照4Gy(0.8Gy×5d)和5Gy(0.5Gy×10d)组没有观察到这种效应。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榄香烯通过清除自由基减少靶分子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FCM)观察了昆明种小鼠胸腺细胞CD3分子表达的变化。首次报道了0.075GyX射线单次全身照射可诱导小鼠胸腺细胞CD3分子表达对其后1.5Gy攻击剂量照射的适应性反应。证实,1.5Gy全身照射后胸腺CD3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照后18小时仅为假照射组的33.74%。当1.5Gy照射前6小时预先照射0.075Gy时,可明显减轻其后攻击剂量对CD3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此时,CD3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纯攻击剂量对照组(P<0.01)。对其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as和Bcl-2蛋白在受大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小鼠全身一次性γ射线照射,吸收剂量分别为0、6、9、12、15和20Gy,于照射后3、6、12、24h、3、7、14和28d活杀取材,免疫组化LSAB染色观察后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照射后6h,fas的表达呈强阳性,6-12Gy剂量范围内阳性表达更明显,而随时间递增表达逐渐减少,但无明显的剂量效  相似文献   

9.
小鼠经梯度剂量的裂变中子和60Coγ射线照射,照后1天脾脏淋巴细胞数的变化,显示了其是由对中子和γ射线辐射敏感和辐射抗性两种成分组成,而同一种成分对中子辐射的敏感性又高于对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对中子和γ射线辐射敏感成分的D0值分别为0.40Gy和0.96Gy,RBE值为2.40。用丝裂原刺激后的3H-TdR掺入法测定照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表明脾脏的T、B淋巴细胞也是由辐射敏感性不同的两种成分组成。对中子和γ射线敏感性高的T细胞的D37值约为0.82和0.75Gy,B细胞的D37值约为1.05和2.38Gy,RBE值相应为0.91和2.27。裂变中子2.3Gy和60Coγ射线等效致死剂量4.5Gy照射后,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损伤和恢复的趋势基本一致。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损伤和恢复的趋势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放射损伤后肠粘膜和血浆中二胺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观察了电离辐射后小肠粘膜及血浆中二肢氧化酶(DAO)活性的变化.动物受6Gyγ射线照射后1天,小肠粘膜DAO活性即开始下降,3天降至最低,5天开始回升,15~25天酶的活性高于正常值,血浆中DAO活性的变化与小肠中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不同剂量照射后第3天,随着剂量的增大,小肠和血浆中DAO活性呈线性下降.通过肠上皮细胞量与DAO活性两者关系的研究表明:照后上皮细胞数的变比与DAO活性的改变基本一致.因此,认为血浆中DAO活性的变化可作为反映小肠粘膜放射损伤与修复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