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朱倩 《家庭医学》2004,(5):43-43
没人任何法律条款禁止乙肝患结婚生育。阻挠乙肝患结婚生育的原因是:害怕结婚生育会加重患的病情.以及害怕乙肝病毒传染给他的对象和未来的孩子。这些担心是有道理的,如果乙肝患病情处于活动期.结婚以及过度的性生活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使病情更趋严重;如果肝脏处于炎症活动期的妇女怀孕  相似文献   

2.
在门诊,经常有乙肝抗原阳性的妇女来咨询,自己怀孕后,会不会生个乙肝儿。要很明确地回答她“会”或“不会”,都是不科学的。因为,乙肝抗原阳性者所生育的孩子,不一定都会感染上乙肝病毒而成为乙肝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研究地区乙肝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接受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效果,并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由研究地区内医疗机构管理资料中筛选2008-2013年乙肝感染孕产妇,通过医院系统管理软件进行相关信息收集。回顾性调查云南省通海县通过孕产期保健服务发现的209例户籍乙肝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接受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单一阻断措施和联合阻断措施)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所取得的效果。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9例乙肝感染产妇所生儿童在出生后采用不同的乙肝阻断措施干预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率为2.87%,采取单一阻断措施的发生率为10.87%,采取联合阻断措施的发生率为0.06%,两种阻断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P0.01)。结论采取两种干预措施均能有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而联合干预措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珠海市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与乙肝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珠海市母婴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9年珠海市医疗机构中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孕期筛检、感染、治疗、新生儿干预情况,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性检验进行趋势性分析。结果 2015–2020年,珠海市产妇共196 388人,艾滋病、梅毒、乙肝筛检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6年筛检率均达到99%以上;梅毒、乙肝感染率有所下降(P<0.01或P<0.05);艾滋病、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率上升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预防性干预率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预防性干预率上升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均进行了预防性干预措施(100.00%)。结论 珠海市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的筛查工作完成度较高,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孕产妇感染率、治疗率和母婴阻断效果等指标还不理想。需要进一步推动珠海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我国乙肝人数众多,特别是多为慢性,感染往往发生于孩童时代,主要来源于乙肝家族。其自然发展(未予治疗)过程大致可划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活动期)和感染后恢复或恶化期三个阶段。以下一一介绍: 免疫耐受期 孩童时期感染乙肝病毒是乙肝慢性化的主要因素,年龄越小,发生慢性化的比例越高。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俗称“大三阳”)的母亲所生育的子女,如果出生后没有注射乙肝疫苗预防,9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乙肝;乙肝父亲所生育的子女,成为慢性乙肝几率也很高。这种通过父母传染给孩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实施干预措施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6年4月1日-2017年3月31日在河北省某市住院分娩的316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幼儿,调查HBV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对婴幼儿进行HBV血清学检测。结果 316例HBV暴露婴幼儿在出生后采取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的干预措施后,HBsAg阳性率为2.2%(7/316)。母亲妊娠期HBeAg阳性是婴幼儿发生HBV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OR=6.05,95%CI:1.01-36.08)。结论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效果好,需加强对HBeAg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幼儿的干预措施,进一步减少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新生儿和儿童中的传染途径和防治作了系统阐述,如儿童经垂直感染HBV 后,有87%的人转成慢性乙肝携带者,人群中的乙肝携带者约40%是垂直感染所致。乙肝携带者的潜在危险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经跟踪性研究表明,10年以上的乙肝携带者其肝细胞检查已发生病变.防止新生儿的乙肝垂直感染、哺乳期感染、其他生活接触传染的措施有:对乙肝病人及携带者所生的子女,刚出生就应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在出生后1周、1个月、5个月时分别注射乙肝疫苗。其儿童产生的保护性免疫达95%以上,单独使用乙肝疫苗,其有效率达70~80%.  相似文献   

8.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人群携带者形成的主要原因。慢性携带者有40%~50%是母婴传播造成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几乎均有HBV宫内感染,大部分发展成为慢性携带者。因此,探讨母婴传播免疫,提高阻断HBV宫内传播的效果,对于保护高危易感孕妇,防止所生的新生儿成为慢性携带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通过孕晚期乙肝五项指标测定和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明显降低了新生儿HBV的携带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孕期妇女对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对乙肝防控健康教育需求,为开展科学、有效的乙肝健康教育干预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广西6个调查点的1 223名孕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孕期妇女对乙肝具有传染性的知晓率为91.82%,对乙肝的危害性知晓率为82.26%,对乙肝的预防措施知晓率为68.19%,对乙肝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的传播途径知晓率依次为84.79%、60.70%、48.73%,但三种途径全部答对的仅为6.38%,92.95%的孕期妇女希望获得相关的乙肝健康教育。结论孕期妇女乙肝知识存在不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乙肝健康宣教与指导,传授正确的预防措施,对整个人群的乙型肝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孕妇体内叶酸的缺乏,是造成神经管缺陷的重要原因。育龄妇女如果从怀孕前3个月至怀孕后的头3个月服用小剂量叶酸,可以降低50%~70%胎儿神经管缺陷发生的风险[1]。甘肃省政府为全省所有农村待孕妇女免费提供小剂量叶酸,其目的在于通过实施这一干预措施,有效降低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为了了解相关人员对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自愿终止妊娠妇女悲伤反应影响因素,为预防复杂悲伤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56名终止妊娠妇女,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及围产期悲伤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复杂悲伤的检出率为3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OR=0.606)、怀孕周数(OR=2.982)、目前有无子女(OR=0.275)、丧失胎儿原因(OR=0.182)为发生复杂悲伤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文化程度低、怀孕周数大、目前无子女、丧失胎儿原因为死胎者是复杂悲伤的高危人群。临床护理人员应学会识别复杂悲伤的危险因素并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积极助力以提升围产期照护品质。  相似文献   

12.
家庭暴力对儿童心理的不良影响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暴力已成为对妇儿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围产期内妇女遭受家庭暴力 ,不仅会对妇女本身造成危害 ,且对胎、婴儿也可造成深远的不良影响。我们从被调查的 15 0 0人份中 3 3 0名遭受不同程度家庭暴力妇女的子女心理状况对照分析发现 ,围产期内有家庭暴力史妇女所生子女心理状况不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复合暴力家庭子女尤为明显。具体资料如下。1 对象和方法我们按照卫生部与WHO合作“家庭暴力对孕立妇及其子女身心健康研究”项目 (以下简称项目 )设计要求以项目中涉及儿童心理发育的几项指标为分析内容 ,将全市 4…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由乙肝病毒引起.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的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慢性HBsAg的携带者.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HBeAg阳性(简称双附性),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90%。因此.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群中大量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啄困,不仅可成为礼会上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4.
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是乙肝高发区,HBsAg阳性携带者中,约40%~50%来源于母婴传播。我国孕妇HBsAg阳性率可达10%~15%,因此对母婴传播途径进行干预、阻断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内多数学者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乙肝疫苗对母婴传播进行预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保护率可达到70%~90%〔1〕。笔者将在本院产检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共93例作为观察组,行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多次肌注;另选入院分娩HBsAg阳性孕妇21例为对照组,未用药。并追踪两组新生儿(114例)静脉血清中乙肝标志物,观察其在宫内感染情况以及孕晚期注射乙…  相似文献   

15.
邯郸市某高校新生HBV感染及乙型肝炎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洪海 《职业与健康》2006,22(23):2125-2126
目的了解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乙肝)感染情况及乙肝知识态度现状。方法对2004年邯郸市某高校新生2 352人体检测定乙肝表面抗原,对表面抗原阳性者测定乙肝病毒标记物(两对半),并自行设计问卷对学生进行乙肝知识及态度现状调查。结果该高校新生HBsAg阳性率为1.91%,男女生之间及城乡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三阳”阳性率为0.98%,HBsAg、HBeAg双阳性率为0.09%,“小三阳”阳性率为0.64%。问卷调查结果:80%以上的学生知道“大三阳”比“小三阳”传染性强,乙肝病毒携带者及肝功能异常者不能献血,乙肝是危害极大的传染病,并愿意帮助乙肝感染者。认为应该对高校学生进行“性教育”的占96.1%,且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乙肝属于“性病”(17.7%)、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预防乙肝(31.6%)、愿意和乙肝感染者住同一个宿舍(16.8%)、并和乙肝感染者交往(43.8%)的较少。结论该高校新生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9.75%平均水平。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健康教育,使学生对乙肝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对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探讨乙肝预防的途径。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0年7月于我院体检检出的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3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一般临床知识讲解,干预组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后知识了解程度和入院复查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为33.51%;干预组患者知晓率为90.27%。两组患者对乙肝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入院复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加深患者对乙肝相关知识的了解,对患者疾病转归和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晓荣 《职业与健康》2001,17(10):10-10
随着乙肝疫苗的研制成功及近几年的大面积推广使用,实行乙肝疫苗的自动免疫,无疑对控制乙肝传播,预防乙肝感染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乙肝疫苗自1981年问世以来,经很多国家应用证明是安全有效的,这是人类第一种用来预防癌症的疫苗,是乙肝预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并为人类最终消灭乙肝带来了曙光。但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否就安全控制了乙肝发病,不再被乙肝病毒(HBV)感染、不会出现HBsAg阳性,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家庭内传播及对社会人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邹城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家庭内传播及其对社会人群的传播影响.[方法]1994~1999年,以EIA(电泳免疫测定)法检测来门诊诊治或作乙肝疫苗接种者的血清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结果]显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家庭内传播较重、父母血清HBsAg(乙肝表面抗原)均阳性,子女HBsAg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父母单方HBsAg阳性,子女HBsAg阳性检出率(X2=316,P《0.01);母亲HBsAg、HBeAg(乙肝e抗原)均阳性,子女HBsAg阳性检出率(68.45%)高于HBsAg阳性、HBeAg阴性子女HBsAg阳性检出率.(40.67%)(X2=21,P《0.01).[结论]人群中乙肝病毒HBsAg阳性检出率高,与家庭内乙肝病毒传播的人在社会中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357例HBsAg、HBeAg双阳性的孕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84倒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3支,200IU/支,所生284例婴儿接种HBIG 2支, 100IU/支,同时按0、1、6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对照组73例孕妇所生婴儿,只按0、1、6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结果]两组婴儿在12月龄时检测乙肝两对半指标,实验组阻断率(93.8%)高于对照组(81.2%,x~2=7.68,P<0.01)。[结论]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效果优于单用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统计分析湖南省岳阳市妇幼2012-2016年终报表,探讨分析路径管理新模式在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应用中的成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岳阳市收治产妇及分娩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岳阳市母婴阻断公共卫生项目近几年实施成效,探讨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结果岳阳市在实施母婴阻断临床路径管理后,HIV、梅毒、乙肝抗体检测的孕妇检测率、孕期检测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升,孕期检测率分别由2012年的82.42%、81.54%、84.9%提升至2016年的97.07%、97.05%、97.5%,梅毒感染孕产妇干预率、新生儿阻断率由2012年的69.87%、96.63%,到2016年分别提升至100%、99.46%,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率由85.46%提高至99.88%。结论本模式通过采取加强领导、加强培训与宣传、制定检测流程、加大财政投入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岳阳市整合服务管理能力,最大程度减少了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所造成的儿童感染。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亟需改进,应进一步提高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效果,从而有效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