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又称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hyperplastic lymphogran-uloma,ELG),是一种罕见的、病因未明的、多累及头颈部软组织及浅表淋巴结的慢性肉芽肿性病变。现将就诊于本科的1例表现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的KD病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2.
木村病1例     
木村病(Kimura'sdisease ,KD)又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 ,是一种病因不明 、少见的慢性炎性疾病[1] ,以淋巴结 、软组织和唾液腺损害为主 ,头颈部是最易受累的部位[2] ,患者常因多发的 、无痛性的肿块来医院就诊 . 某科近期收治了 1 例 KD 患者 ,现将病例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讨论如下 .  相似文献   

3.
木村病1例     
伏晓  余晖  段庆红 《安徽医学》2019,40(6):716-717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0岁,8年前发现双侧耳后肿块,约樱桃大小,无痛,伴瘙痒。按细菌感染口服药物治疗,患处瘙痒好转。近日肿块逐渐增大、数目增多,遂就诊于我院。查体:双侧耳后可触及大小3. 0 cm×3. 0 cm包块,质韧、无压痛、表面不光滑、活动尚可、肿块表面皮温不高、皮肤无红肿及渗出。实验室辅助检查: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为30. 10%,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为2. 29×109/L。腮腺增强CT:双侧耳后及双侧颈动脉鞘区见多发结节状明显强化影,边界清晰。右侧腮腺区见结节影,与右  相似文献   

4.
木村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木村病的临床特点,报道1例木村病,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木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确诊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嗜酸性脓肿、淋巴滤泡形成,激素治疗有效,预后好.木村病为罕见病,加强对其诊断的认识,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木村病1例     
47岁男性患者,双侧腹股沟肿物,右腹股沟肿物病理检查示:淋巴细胞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符合木村病诊断。  相似文献   

6.
木村病一例     
木村病(klmura’s disease),是一种较罕见的慢性进行性免疫炎性疾病。又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多发在头面颈部软组织。主要表现为皮下包块,部分患者伴有肾脏损害。易误诊为慢性非特性炎症而延误治疗。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相关研究文献证明与免疫紊乱关系密切。本文报告一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木村病1例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59岁,主因反复颈部无痛性肿物1年余,于2009年6月25日入院.患者曾于2008年4月出现颈部肿物,无疼痛、无发热等伴随症状,当地按照炎症治疗后肿物消失,后未再治疗.同年10月再次出现左侧颈部多个肿物,花生米大小,伴有低热、无疼痛、无吞咽及活动受限、无呼吸困难及发憋症状、无声音嘶哑,经当地抗炎治疗后肿物明显缩小.2009年3月颈部肿物逐渐增大,并出现双侧腋下及腹股沟多发肿物,伴间断发热,最高达39℃,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  相似文献   

8.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53岁.因"发现右锁骨上包块5个月,增大伴疼痛2个月"于2009-02-17入我院普外科.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0年,未规律治疗,自服偏方.查体:体温36.9 ℃,血压139/76 mm Hg(1 mm Hg=0.133 kPa).右锁骨上可触及2 cm×1 cm包块,质中、界清、表面光滑、活动可、有压痛.心肺检查未见异常.双手、足指间关节肿大、畸形,四肢大关节肿大、畸形、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9.
达古拉  李鸿斌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2):1531-1532,F0003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又名为嗜酸粒细胞多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hyperplastie lym phogranuloma),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累及颈部浅表淋巴结及软组织的慢性进行性免疫性病。我国学者金显宅等在1937年对7例病例进首次描述,并命名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肿",1948年,由日本学者Kimura对此疾病做出系统的研究和解释,因此将该病命名为"木病"[1]。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因“发现右肘内侧及左腹股沟区肿物逐渐增大3年余”于2021年3月29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患者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肘部约鸡蛋大小的肿物,后增至拳头大小。1年前无意中又发现左腹股沟部约鸡蛋大小肿物。体格检查:患者右肘内侧可见约15 cm×10 cm局部隆起,皮肤表面无破溃,皮温、色泽如常。肿物活动度较差,质韧,  相似文献   

11.
章波  袁雁  付斌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2):3774-3775
目的探讨木村病(KD)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26例K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治方法及随访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以无痛性皮下肿块为首发症状来诊,其中19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及IgE升高。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KD患者初诊均被误诊,最终26例均行肿块切除行病理检查,其结果均符合KD典型病理表现,遂明确诊断。结论 KD是一种罕见的慢性免疫炎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确诊有赖于病理活检。相对特异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血清IgE升高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肾脏损害。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糖皮质激素治疗、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木村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因颈部包块半年、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周,于2007年4月22日来山东大学校医院就诊。患者在1次洗脸时偶然发现左侧耳后及颈部包块,无红、肿、热、痛,无触压痛,表面皮肤色泽正常,无发热、消瘦、盗汗、咳嗽等其他症状,自服消炎药5 d无效果。1周前查体时发  相似文献   

13.
14.
木村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又叫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1937年由我国学者金显宅[1]以嗜酸细胞增多淋巴肉芽肿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16.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lymphoidgrannuloma,ELG)是一种极其少见的、病因不明、病程较长、以皮下肿块、浅表淋巴结肿大为表现的慢性、良性疾病。临床资料:患者男,8岁。于4年前发现双上臂内侧对称部位有一蛋黄大小的肿物,近两年无痛性缓慢生长,自觉有时拌有瘙痒,余无异常。专科检查发现肿物大小为8cm×6 5cm×3cm ,肿物呈扁平、稍隆起的结节状、质韧,有弹性。皮扶无颜色改变,皮温不高。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入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后行常规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并组织讨论。根据病史及检查我院初步诊断为“双上臂中部肿物”。初…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19岁。因左下颌角肿物10年、左耳屏前肿物3年入院。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下颌角一花生米大小肿物,偶有疼痛感、肿胀感,并渐增大如鸭蛋大小。近3年来左耳屏前也出现一花生大小肿物,肿物生长较快,现如鸡蛋大小。体  相似文献   

18.
Kimura病又叫木村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见于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木村病为临床少见病,易误诊,未经淋巴结活检的误诊率高。本院于2012年11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1例木村病合并湿疹及慢性轻度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1临床资料患儿,男,11岁。因反复左眼突出2年余入院。患儿2年前发现左眼突出,逐渐明显,入院前2个月曾就诊于本院眼科,诊断为眼眶异物行手术治疗,病理显示肿物呈灰褐色,切面灰白质硬。镜下示:左眼眶内泪腺导管周围有大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嗜酸性粒细胞丰富,有淋巴滤泡形成。术后患儿左眼恢复正常,给予球后注射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20.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mophilic Lyinphamatic Gyanuloma,ELG)是一种病因不明,病变主要发生于头、颈、腹股沟部、四肢、腋窝等处的皮下组织、筋膜、肌肉和局部淋巴结的一种反应性增生性疾病.常伴有末稍血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现将我院自1985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ELG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