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病程及致病过程中两种重要炎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坏死因子α在反应停干预后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1/07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成。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12只,体质量140~160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为正常对照组、单纯造模组、反应停治疗组和甲氨蝶呤治疗组,每组2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多点皮内注射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的乳化剂,诱导出关节炎模型。正常对照组作为阴性对照组每只大鼠背部及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从免疫后第10天开始,正常对照组和单纯造模组大鼠给予蒸馏水0.5mL/(只·d)灌胃;反应停治疗组给予反应停200mg/(kg·d)灌胃;甲氨蝶呤治疗组给予甲氨蝶呤2.7mg/(kg·周)灌胃。测定造模后7,14,21,28,35,42,60d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的足爪厚度、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大鼠11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足爪肿胀程度:实验前各组大鼠之间足爪厚度无显著差异[(5.47±0.14),(5.33±0.10),(5.92±0.24),(5.35±0.23)mm,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造模组、反应停治疗组及甲氨蝶呤治疗组大鼠足爪厚度均于造模后7d开始增高,21d左右达到肿胀高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7d:(5.42±0.24),(5.81±0.15),(6.59±0.31),(5.54±0.33)mm;21d:(5.73±0.23),(10.78±0.53),(9.82±0.34),(10.37±0.57)mm,P<0.01]②各组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两者关系:实验前各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2.351±0.208),(2.331±0.213),(2.280±0.171),(2.283±0.125)nmol/L;(1.807±0.094),(1.811±0.099),(1.819±0.101),(1.813±0.090)nmol/L;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造模组、反应停治疗组及甲氨蝶呤治疗组大鼠两者水平于造模后7d开始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2.245±0.234),(2.450±0.026),(2.419±0.069),(2.467±0.032)nmol/L;(1.803±0.099),(2.024±0.049),(2.017±0.101),(2.055±0.056)nmol/L;P<0.05]。两者水平呈直线相关。结论:反应停可以降低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可以有效减轻其足爪肿胀程度,疗效与甲氨蝶呤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氨甲蝶呤对大鼠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自造模次日治疗组分别给予沙利度胺、甲氨蝶呤和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在第6周取膝关节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其滑膜的微血管密度(MVD),取血清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体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1、2、3、9的表达并计算相对含量。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沙利度胺、氨甲蝶呤和沙利度胺联合氨甲蝶呤治疗模型大鼠可使关节滑膜中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减少,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降低(P〈0.05),以沙利度胺联合氨甲蝶呤组作用最强。②沙利度胺、氨甲蝶呤和沙利度胺联合氨甲蝶呤可抑制VEGF、MMP-1、2,3、9表达(P均〈0.05)。结论沙利度胺和氨甲蝶呤可能通过抑制VEGF,MMP-1、2、3、9的表达而发挥抗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且两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氨甲蝶呤对大鼠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自造模次日治疗组分别给予沙利度胺、甲氨蝶呤和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在第6周取膝关节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其滑膜的微血管密度(MVD),取血清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体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1、2、3、9的表达并计算相对含量。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沙利度胺、氨甲蝶呤和沙利度胺联合氨甲蝶呤治疗模型大鼠可使关节滑膜中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减少.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降低(P<0.05).以沙利度胺联合氨甲蝶呤组作用最强。②沙利度胺、氨甲蝶呤和沙利度胺联合氨甲蝶呤可抑制VEGF、MMP-1、2、3、9表达(P均<0.05)。结论沙利度胺和氨甲蝶呤可能通过抑制VEGF,MMP-1、2、3、9的表达而发挥抗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且两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通痹灵对于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炎以及骨质破坏的影响。方法:采用CIA大鼠动物模型,容积法测量足肿胀度,血小板计量,整体X线片分析骨质破坏情况。结果:通痹灵高剂量明显减轻CIA大鼠的关节炎所致的足肿胀和降低血小板总数(P<L0.05),通痹灵高剂量和甲氨喋呤高剂量可抑制CIA大鼠骨质破坏(P<0.05)。结论:通痹灵可通过降低CIA大鼠血小板总数,减轻关节的炎症,并且具有抑制骨质破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Dioscin)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IA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实验组。连续灌胃给药2周,停药后处死大鼠,足容积法测量继发侧足肿胀度,观察该药对CIA大鼠免疫器官的影响,MTT法检测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中性红实验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1、和TNF-α的水平。结果从第24天起,薯蓣皂苷(60、120 mg/kg)对CIA大鼠继发性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薯蓣皂苷可剂量依赖性降低CIA大鼠胸腺指数,提高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大鼠的血清内炎性细胞因子IL-1、TNF-α水平较CIA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薯蓣皂苷有良好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对CIA大鼠继发性炎症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能依赖性的双向免疫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D)单独及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RA患者分成THD组23例和THD+MTX组27例,疗程均6个月。每月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及晨僵时间,并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和ESR、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71,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有34.8%和40.7%的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症状较轻,可以耐受。结论 TH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安全性较好,与MTX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区-238和-308多态性对基于沙利度胺治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 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68例接受沙利度胺治疗的MM患者 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和-308位点基因型,比较分析GA+AA多态性与GG野生型患者对经沙利度胺治疗后的疗效及生存状况.结果 TNF-α-238 GA+AA基因型患者总疗效率[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高于GG野生型(75%对59%,P=0.430).TNF-α-238 GA+AA基因型较GG野生型患者具有长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P=0.017)和总体生存(OS)时间(P=O.150).对患者年龄、β2微球蛋白水平进行TNF-α-238和-308基因型的多因素分析,TNF-α-238具有独立良好的PFS预后意义(P=0.049).TNF-α-308的多态性状态无论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均未观察到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结论 沙利度胺对TNF-α-238多态性GA+AA基因型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疗效,并可延长其PFS和OS期.TNF-α可作为潜在的评估沙利度胺治疗MM疗效的分子预后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通痹灵对于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炎以及骨质破坏的影响。方法采用CIA大鼠动物模型,容积法测量足肿胀度,血小板计数,整体X线片分析骨质破坏情况。结果通痹灵高剂量明显减轻CIA大鼠的关节炎所致的足肿胀和降低血小板总数(P<0.05),通痹灵高剂量和甲氨喋呤高剂量可抑制CIA大鼠骨质破坏(P<0.05)。结论通痹灵可通过降低CIA大鼠血小板总数,减轻关节的炎症,并且具有抑制骨质破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56-3757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仅予以甲氨蝶呤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施沙利度胺治疗。结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脊柱活动度情况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研究组临床疗效(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χ2=5.19,P=0.02);治疗后,研究组脊柱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6、IL-23、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可显著改善单一用药缺点,发挥联合用药优势,进而显著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活动度,缓解体内高炎症反应,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病变具有类肿瘤样生长的特点,表现为滑膜组织的肥厚增生,血管翳形成,对关节周围的组织产生侵蚀和破坏。在滑膜类肿瘤样病变的发展过程中有多种炎性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参与,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舌对滑膜炎症的发展及滑膜血管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的:同步观察胶原性关节炎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变化,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材料:实验于2003—07/1l在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择13龄45~50d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胶原性关节炎模型组30只。 方法:采用10mg牛Ⅱ型胶原与5mL完全福氏佐剂研磨后,以每只100μL从大鼠尾根部皮内注射免疫,于2ld后按上述方法和剂量再次重复免疫制作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依据关节红肿程度和范围及关节肿大和变形情况进行关节炎指数积分评定,关节炎指数积分越高,关节炎症状越严重。正常对照组于25d断头取血,胶原性关节啖模型组于免疫(造模)后25,30,35,40,45d分别断头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胶原性关节炎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发病时间与滑膜新生血管形成、关节炎指数积分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用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关节炎指数积分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的关系。 主要观察指标:胶原性关节炎发病时间与关节炎指数积分的关系,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及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与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相关分析。 结果:纳入动物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随着胶原性关节炎发病时间的延长,滑膜新生血管逐渐增多、滑膜增厚、关节炎指数积分逐渐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也随之升高;其关节炎指数积分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35,P〈0.05),与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虽有相关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r=0.37l,P〉0.05)。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93,P〈0.01)。 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反应,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网络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相互可能具有影响,相互促进,充当恶性网络循环的调控作用;是介导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和发展以及骨质侵蚀、致残的众多因子中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通痹灵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性大鼠关节模型(CIA)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原代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的水平。结果通痹灵组CIA大鼠滑膜细胞的凋亡数明显增加。结论通痹灵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诱导滑膜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痹康饮合剂对胶原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探讨痹康饮合剂(Bikangyin Mixture,BKY)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可能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牛源性CII皮下注射诱导建立胶原性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痹康饮高剂量组、痹康饮低剂量组、甲氨喋呤(Methotrexat,MTX)组、模型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大鼠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痹康饮合剂能显著降低CIA大鼠血清异常增高的IL-1β、TNF—α水平,其治疗作用与甲氨喋呤大致相同,但不良反应较甲氨喋呤小。结论 痹康饮合剂治疗CIA大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致炎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胶原诱导性大鼠(CIA)滑膜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MSCs。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早期MSCs治疗组(初次诱导的同时注射MSCs)、晚期MSCs治疗组(再次诱导的同时注射MSCs)及其相应对照组早期CIA对照组(初次诱导的同时注射生理盐水)和晚期CIA对照组(再次诱导的同时注射生理盐水)。MSCs和生理盐水均从尾静脉注入。疗效观察包括关节炎指数(AI)、关节病理评分及ELISA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7等。结果 (1)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的AI、关节病理评分较相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2)早期治疗组与晚期治疗组比较,AI与关节病理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早期治疗组、晚期治疗组血清VEGF、TNF-α、IL-17水平降低(P<0.05),与AI和关节病理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MSCs移植可减轻CIA的滑膜增殖,其机制有可能是通过下调VEGF、TNF-α和IL-17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痹肿消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arthritis,CIA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含588个基因克隆的大鼠cDNA微阵列研究CIA大鼠经痹肿消汤干预前后的滑膜基因表达谱。结果:痹肿消汤干预后大鼠差异表达基因共有29个,其中上调基因8个,下调基因21个。结论:痹肿消汤通过对多基因、多靶点的调控,可改善患者关节疼痛等功能障碍,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醛缩酶A表达及痹肿消汤干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H05-05/2005-07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实验室、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51只健康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出36只造模,采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与完全福氏佐剂诱导SD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模型,另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成模大鼠30只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痹肿消汤组,各15只。痹肿消汤组于初次免疫7d后开始灌服痹肿消汤(痹肿消汤由白花蛇舌草、肿节风、苡米、络石藤、丹参、骨碎补等15味中药组成,体表面积比换算关系,大鼠用药为70妇成人临床用药3倍,药材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药房一次性选购,两次水煎取药液备用),相当于生药62.1g/(K&;#183;d),每只约1.5mL,2次/d灌服;模型组与正常组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定期对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按04级进行评分,0分:无关节炎;1分:有红色斑点后轻度肿胀;2分:关节部位中度肿胀;3分:关节严重肿胀;4分:关节严重肿胀且不能负重。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m blot)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及痹肿消汤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滑膜组织醛缩酶A的表达,运用Imagel佃13.0灰度扫描软件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纳入实验的51只大鼠,造模不成功被淘汰6只,最终痹肿消汤组15只、模型组15只、对照组15只,共4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炎指数于免疫后25d左右达到高峰,30d后呈下降趋势;痹肿消汤组大鼠亦于25d左右达高峰,但较模型组低。②各组大鼠滑膜组织醛缩酶A的表达:模型组醛缩酶A表达在25,35,45d递增(P〈0.05-0.01),且明显高于同时间正常组及痹肿消汤组(P〈0.05-0.01);痹肿消汤组醛缩酶A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低于同时间模型组及正常组(P〈0.05,P〈0.005,P〈0.001),在25,35d和45d表达水平呈递减趋势(P〈0.05,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病变过程中醛缩酶A表达增加,且随免疫时间延长而逐渐上调。痹肿消汤能下调关节炎大鼠滑膜醛缩酶A表达,这可能是其阻抑类风湿关节炎骨质侵蚀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醛缩酶A表达及痹肿消汤干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2005-07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实验室、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51只健康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出36只造模,采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与完全福氏佐剂诱导SD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模型,另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成模大鼠30只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痹肿消汤组,各15只。痹肿消汤组于初次免疫7d后开始灌服痹肿消汤(痹肿消汤由白花蛇舌草、肿节风、苡米、络石藤、丹参、骨碎补等15味中药组成,体表面积比换算关系,大鼠用药为70kg成人临床用药3倍,药材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药房一次性选购,两次水煎取药液备用),相当于生药62.1g/(kg·d),每只约1.5mL,2次/d灌服;模型组与正常组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定期对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按0~4级进行评分,0分:无关节炎;1分:有红色斑点后轻度肿胀;2分:关节部位中度肿胀;3分:关节严重肿胀;4分:关节严重肿胀且不能负重。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及痹肿消汤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滑膜组织醛缩酶A的表达,运用ImageTool3.0灰度扫描软件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纳入实验的51只大鼠,造模不成功被淘汰6只,最终痹肿消汤组15只、模型组15只、对照组15只,共4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炎指数于免疫后25d左右达到高峰,30d后呈下降趋势;痹肿消汤组大鼠亦于25d左右达高峰,但较模型组低。②各组大鼠滑膜组织醛缩酶A的表达:模型组醛缩酶A表达在25,35,45d递增(P<0.05~0.01),且明显高于同时间正常组及痹肿消汤组(P<0.05~0.01);痹肿消汤组醛缩酶A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低于同时间模型组及正常组(P<0.05,P<0.005,P<0.001),在25,35d和45d表达水平呈递减趋势(P<0.05,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病变过程中醛缩酶A表达增加,且随免疫时间延长而逐渐上调。痹肿消汤能下调关节炎大鼠滑膜醛缩酶A表达,这可能是其阻抑类风湿关节炎骨质侵蚀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蒙药忠伦阿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白细胞介素17(IL-17)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牛Ⅱ型胶原(CⅡ)诱导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以雷公藤多甙片为阳性对照药,通过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局部关节炎表现,测量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指数、组织病理学来探讨蒙药忠伦阿汤高、中、低剂量组的疗效;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17含量的动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IL-17的表达强弱,RT-PCR法测定滑膜软骨中IL-17的基因表达相对量。结果蒙药忠伦阿汤高、中、低剂量组均可使大鼠的一般情况和局部关节炎症状得到改善,使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炎指数减少,病理滑膜炎症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发现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7的含量和滑膜软骨中IL-17基因的表达明显升高、免疫组化中IL-17呈高表达,而忠伦阿汤高、中、低剂量组和与雷公藤组均起下调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忠伦阿汤高剂量组与雷公藤组在降低IL-17水平方面作用相近。结论模型组IL-17含量明显增高,表明与CIA大鼠的发病有关。忠伦阿汤通过降低CIA大鼠血清和滑膜软骨中IL-17水平,从而控制CIA大鼠病情发展,发挥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并且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硫化氢(H2S)对脂多糖(LPS)所致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肺脏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 大鼠共48只,随机分为六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LPS 组、LPS+NaHS 低剂量组、LPS+NaHS 中剂量组、LPS+NaHS 高剂量组及LPS+PPG 组.所有大鼠均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0浓度的变化,取肺组织检测肺组织中IL-1β、IL-10、黏附分子-1(ICAM-1)mRNA基因表达变化及肺组织NF-κB p65活性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IL-10浓度,肺组织中IL-1β、IL-10和ICAM-1 mRNA基因表达和NF-κB p65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LPS+NaHS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中IL-1β浓度、肺组织中IL-1βmRNA基因表达和NF-κB p65活性均明显降低;LPS+NaHS中、高剂量组血清中IL-10浓度和IL-10 mRNA基因表达明显升高,ICAM-1 mRNA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LPS组比较,LPS+PPG组血清中IL-1β浓度、肺组织中IL-1β和ICAM-1 mRNA基因表达及NF-κB p65活性均明显升高,血清中IL- 10浓度和肺组织中IL-10 mRNA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H2S对内毒素诱导的ALI大鼠有保护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2S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