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对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卒中试验(TOAST)不同亚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93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95)和尤瑞克林组(n=98),两组患者在血管评估的基础上均按TOAST分型分为L、S、C、O、U等亚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调脂、改善循环及防治并发症等治疗,尤瑞克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0.15 PNA·d-1,共14 d。治疗前后对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改良残障水平评定量表(m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4 d后,尤瑞克林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应亚型相比,尤瑞克林组L、C、O亚型的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5),而S、U亚型无显著改变(P>0.05)。尤瑞克林组L亚型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最高(P<0.05)。结论尤瑞克林对L、C、O型脑梗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尤其对L亚型脑梗死最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型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尤瑞克林14天,结合TOAST分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除心源性外,治疗组中其他TOAST分型脑梗死及轻中度脑梗死的NIHSS评分减少(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的相同类型(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能安全改善多数类型急性脑梗死的急性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注射液和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早期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通辽市医院住院并在发病72 h内进展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阿加曲班组和尤瑞克林组,每组各46例。阿加曲班组静脉泵入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d治疗2 d,然后10 mg/d治疗5 d,早晚各1次,每次持续3 h。尤瑞克林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d,前15 min内控制滴速。两组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后,阿加曲班组临床有效率为82.6%,显著高于尤瑞克林组的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在治疗7、14d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尤瑞克林组在治疗14d后才显示出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阿加曲班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尤瑞克林组同期,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在治疗7、14 d后BI分值明显升高(P<0.05),而尤瑞克林组则在治疗14 d后与治疗前比较才显示出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阿加曲班组BI分值显著高于尤瑞克林组同期,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对照组45例,尤瑞克林组45例。对照组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尤瑞克林组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予尤瑞克林治疗14d。对两组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治疗90d后Bartherl指数(BI评分)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14d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改善[(6.6±4.9)分vs.(3.9±5.7)分],尤瑞克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90d后,两组BI评分均有改善[(73.3±26.8)分vs.(84.7±20.3)分],尤瑞克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可有效减少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的远期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治疗与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及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论证尤瑞克林在急性轻中度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6例急性轻中度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常规治疗加尤瑞克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分析。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作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尤瑞克林组病情改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无变化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情恶化或死亡比率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尤瑞克林组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巴曲酶对于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轻中度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用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6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NIHSS评分(10.0±2.2)分低于对照组的(18.3±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治疗价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n=64)和对照组(n=64),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残障评分(MRS),并随访90dMR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和MRS评分均降低(P<0.05),尤瑞克林治疗组NIHSS,MRS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90dMRS与治疗结束相比显著降低,与对照组90dMRS相比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降低致残率,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6.98±1.9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67±2.7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hs-CRP、IL-17水平分别为(4.76±1.47)mg/L、(34.93±11.36)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7±1.28)mg/L、(58.76±18.64)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方案后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NIHSS评分及血清hs-CRP、IL-17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与脑梗死病灶体积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与脑梗死病灶体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NIHSS评分与脑梗死病灶体积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与脑梗死病灶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通过降低脑梗死病灶体积,从而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强化调脂后的效果、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及对急性脑梗死病因学分型(TOAST)各亚型患者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4-01~2015-06收治的2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正规急性脑梗死处理治疗,根据病情予以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脑保护、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强化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20mg/d,口服。并对两组患者按TOAST标准分型。监测所有患者入院时、出院后30d的血清血脂、血糖、NIHSS评分及观察6个月后肺部感染、病死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瑞舒伐他汀治疗30d后2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强化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强化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治疗30d后对2组患者血糖、病死率的影响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CE型NIHSS评分显著高于LAA型(P<0.05),LAA型NIHSS评分显著高于SAO型(P<0.05);治疗后CE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LAA型,LAA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SAO型(P<0.05),且强化组各亚型NHI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亚型。结论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同时对患者血糖代谢有良好的安全性;强化治疗TOAST各亚型效果更理想。TOAST分型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CE型的损伤最严重,预后最差;SAO型损伤最轻,预后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灯盏生脉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的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Qn)、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行二级预防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10mg,Qn)、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灯盏生脉胶囊(540mg,Ti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内卒中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IHSS评分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不但能够降低脂蛋白a水平、 C反应蛋白水平,还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卒中患者再次发病,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1组予丁苯酞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2组仅予银杏达莫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d、14d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调控血压、改善微循环及保护脑细胞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益气复脉,5.2 g/d静脉滴注,共10 d.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8.4±2.5)分比(13.2±2.3)分,对照组(9.6±3.2)分比(13.4±2.7)分],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0%(34/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 (26/40)(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分水岭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的关系。方法收集脑梗死108例(其中急性脑梗死70例,非急性脑梗死38例)和健康对照者76例,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测定其Apo E基因型;采用生化全自动仪分别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CRP水平进行测定;对所有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周和2周进行NIHSS评分。结果脑梗死患者Apo Eε2、Apo Eε4的频率分别为6.9%和9.7%,而对照组分别为19.1%和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TC、TG、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Apo Eε4携带者的CRP明显高于非Apo Eε4携带者(P<0.05);脑梗死患者Apo Eε4携带者的NIHSS评分高于非Apo Eε4携带者的NIHSS评分(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Apo Eε2携带者的NIHSS评分低于非Apo Eε2携带者的NIHSS评分,而急性脑梗死患者Apo Eε4携带者NIHSS评分高于非携带者的NIHSS评分(P<0.05)。结论 Apo Eε2可能为保护因子,而Apo Eε4可能为脑梗死的易感因子;联合检测Apo E基因型、血清CRP含量和NIHSS评分,对判断脑梗死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季玮  江艳芬  陈春叶 《中国药房》2011,(32):3021-3023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g)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血塞通0.4g·d-1,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d-1,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14d。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浆CRP和Fg浓度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第14天,2组血浆CRP和Fg浓度及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血浆CRP和Fg浓度及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也明显降低(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能使急性脑梗死患者升高的血浆CRP和Fg浓度降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王建法  贾帅 《中国医药》2012,7(9):1089-109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0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首次发生脑梗死的86例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3例)和常规对照组(43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1次/d,口服.分别于人院后第1天、治疗30d时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清hs-CRP、IL-6、IL-10及ET-1水平;发病3个月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30 d时,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IL-6、ET-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7.4±2.6) mg/L比(12.1±5.3)mg/L,(9.4±1.8) μg/L比(20.3±6.8) μg/L,(68±16) μg/L比(89±20) μg/L,常规治疗组:(9.4±3.6) mg/L比(13.4±4.8)mg/L,(15.4±4.6)μg/L比(22.7±6.7) μg/L,(84±19) μg/L比(92±21) μg/L],IL-10明显高于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9.4±3.1)μg/L比(3.1±0.5)μg/L;常规治疗组:(4.6±1.8) μg/L比(2.7±0.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30d时,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IL-6、ET-1明显降低于而IL-1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发病后3个月,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2.0±1.7)分比(4.2±2.3)分,(2.5±1.9)分比(4.3±2.2)分],Barthel指数得分明显增高[分别为(95±6)分比(50±10)分,(95±8)分比(58±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有明确不依赖调脂的脑保护作用,有助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可以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具有抗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路永刚  安琪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72-73,7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1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和丁苯酞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Baahel指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Baahel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侯玮琛  范佳  刘群 《中国医药》2014,(8):1149-1153
目的 探讨纳美芬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0例大脑中动脉主干脑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纳美芬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而纳美芬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0.4 mg/d,连续10 d.所有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部分患者给予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检查判定治疗效果及明确梗死病灶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纳美芬组GCS评分用药前为(7.2±2.3)分,用药后10 d为(9.5±2.9)分,对照组GCS评分用药前为(7.1±1.9)分,用药后10 d为(8.1±2.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纳美芬组NIHSS用药前为(22 ±4)分,用药后10d为(17±5)分,对照组NIHSS用药前为(23 ±4)分,用药后10 d为(20 ±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治疗后10d,纳美芬组MMP-9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治疗第10天,纳美芬组PWI检查中,脑血流较对照组增加幅度大,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美芬可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主干脑梗死患者的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和脑血流量,减低炎性因子MMP-9水平可能是纳美芬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6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受检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受检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VMCA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ADL评分和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