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矛盾与冲突。方法通过对1342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总结出适合门诊输液时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人性化护理,改善了护患关系,增强了护患间的信任,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结论人性化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分析门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静脉输液是护理技术中最广泛的治疗手段。尤其在儿科,家长对孩子生病过分紧张,为了快速达到治疗效果而要求静脉输液。因此,静脉输液患者人数越来越多,但如何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符合门急诊输液室需求的优质护理服务的流程,使患者得到全面、细致、有效的护理。方法优化输液布局,改善输液环境;使用先进的电子输液管理系统,保证了输液安全;优化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结果夯实了基础护理,患者满意度达99%。结论提高了门急诊患者的就医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是临床普遍应用的给药方式,近年来急诊科输液人次逐年增加,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对自己就医权利的保护意识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其法律观念、经济意识和自我利益保护观念也不断增强。患者一进医院大门,就想到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由于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在语言行为、接待方面稍有疏忽大意,就会造成患者的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因此,急诊科护理人员要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5.
张尔芳  袁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147-14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沟通在整体护理中越来越重要,有效的护患沟通是改善患者病症和心理问题的最好方法,有利于收集资料,疏导患者对医疗、护理上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和避免护患矛盾,维持和增进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磊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78-1579
目的:为提高输液室病人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矛盾的发生,营造和谐的氛围,从而有力地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针对在门诊急诊输液病人的个性特点和输液过程中的需求,对接受输液的300例病人实施新型护理服务.结果: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同时增强了护士工作主动性.结论:在输液室开展新型护理服务是提高输液室病人满意度,降低护患矛盾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服务态度,慎密的护患沟通流程是提高输液护理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患者对医院护理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医疗护理知情权越来越重视。护理人员稍有不慎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甚至引起护理纠纷。一旦引起纠纷不仅影响护理人员的声誉,而且所耗费的精力、物力、财力也是不可低估的。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增加有效的护患沟通,是有效避免护患矛盾,提高医疗整体水平,改善医院整体形象的有效途径。所以如何有效地防范、避免护患矛盾是一个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料门诊输液护惠矛盾发生原因,总结避免矛盾的应对措施.方法 对2005年1月~2006年1月期间儿科门诊输液34起护患矛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起护患矛盾占就诊人数0.05%,其中因静脉穿刺失败引起矛盾21起;服务态度引起矛盾11起;家属饮酒后无理取闹2起.结论 针对原因采取应对措施,更新护理观念、重视患儿和家属的心理护理、提高护理操作技术,从而减少了护患矛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静脉输液心理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儿童静脉输液患者100例进行加强心理护理。结果 100例患儿经过规范用药、精心细致的护理病情治愈,儿童在静脉输液时护士测重小儿的心理护理,使患儿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降低,并提高了护士一针见血率,患儿家属满意率提高。结论儿童静脉输液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导致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在加强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护理后,不但缓解了患儿的生理、心理压力,而且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矛盾,心理护理促进了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0.
袁进 《中国医药指南》2009,7(22):155-157
目的为了有效地防范门诊输液的护理纠纷,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输液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方法对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护患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实施静脉输液操作的专项培训,加强人员管理及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护理差错事故及护患纠纷发生率降低,提高了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结论这次分析调查使我们找出存在于这些静脉输液的门诊患者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在静脉输液中患者产生不同的心理、生理反应时,护士必须深入了解患者的感受与需求,结合患者的经历、背景,有针对性地给予个体化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正>静脉输液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据统计,约90%~95%的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1]。静脉输液包含很多部分,而每个部分又是许多多的细节组成,任何一个细节的失控和忽视都给患者身心造成损害,引发护患纠纷。为了提高静脉输液操作质量,给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我们随机抽查泌尿外科出院患者100人,对静脉输液过程存在的不满意的细节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加强静脉输液的细节管理减少静脉输液安全隐患,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优化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门诊小儿输液护患矛盾发生原因,总结减少或避免矛盾的应对措施。方法对我科室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门诊输液16例护患矛盾进行分析。结果在16例护患矛盾中,其中因静脉穿刺失败的11例;服务态度引起3例;家属原因2例。结论针对矛盾发生的原因采取措施,提高护理操作技术,加强和患儿家属的有效沟通,从而减少了护患矛盾。  相似文献   

13.
患儿静脉输液顺利是保证患儿治疗效果的重要技术,静脉输液外渗是静脉输液过行程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预防静脉输液外渗可减少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矛盾,防止护患纠纷,避免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由此,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小儿静脉输液外渗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临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护理,提高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方法对存在的静脉输液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开展静脉输液知识培训与考核,规范操作流程,消除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结果对静脉输液安全隐患采取积极有效防范措施,降低了外周静脉炎和外渗的发生率,输注方式的合理率提升,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加强护士安全意识,健全输液管理制度,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缺陷。  相似文献   

15.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输液治疗的服务窗口,接待的输液患者年龄跨度大、病种多、人群范围广、心理因素复杂,极易发生护患纠纷。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笔者将门诊输液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特点 1.1恐惧心理初次来门诊就医的患者诊治过程中多存在疑虑、恐惧心理,怕查出疾病、打针,特别是未接受过静脉输液的患者,看到输液针头容易产生恐惧感,甚至晕针;婴幼儿患者怕护士、怕针头,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在我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的23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19例,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称为常规组;另外一组在其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与舒适护理,称为舒适组。最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舒适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差距(P<0.05)。结论在门急诊静脉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正>小儿静脉输液渗漏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其发生的原因有多种。发生静脉输液渗漏,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不仅会给患儿的身心造成伤害,影响护患关系,而且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影响了护理工作效率。因此,认真分析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对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韦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6):908-90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稍有疏忽,就容易引发护患间的矛盾,甚至造成护患纠纷,尤其在老年病房,患者年龄大、病情重、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各种生理功能减退,造成行动迟缓,记忆、感知、认知和感觉减退,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因此,护理人员要认真分析容易引发护患之间矛盾的原因,认真学习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技巧,端正服务态度,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提高护理质量,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维护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保证医疗护理上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该院是综合二级甲等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特殊窗口,每天门诊有70~110例小儿输液,高峰时可达150例。小儿静脉输液具有穿刺难度大、用药剂量小、病情变化快等特点,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护患纠纷。随着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那些要求高、静脉穿刺难度大的患儿家属向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  相似文献   

20.
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患纠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加强和全民法制意识的提高,患者就医权利的保护意识日渐增强,对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若操作规范或护患交流方面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矛盾或护患纠纷。这就给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即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