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力键 《中国当代医药》2013,(21):123-124,126
目的加强对膈疝的临床X线和CT征象的认识及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或临床胃镜证实的膈疝患者的影像学征象,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6例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在胸片上分别显示左侧膈肌抬高,膈上方见含气液平面的软组织肿块或纵隔及心影后含气液平面囊腔影;2例胸腹膜裂孔疝显示左侧胸腔内蜂窝状透亮影,与膈肌境界不清;2例胸骨旁裂孔疝显示左侧膈肌明显抬高,其上方可见气液平面。11例钡餐及2例钡灌肠均显示部分胃、小肠或结肠疝入胸腔内。CT检查13例中,11例食管裂孔疝,疝囊均经过膈肌食管裂孔疝入胸腔。11例食管裂孔疝中6例胃底部经食管裂孔疝入胸腔,1例大网膜经食管裂孔疝入胸腔,4例外伤性膈疝。5例超声检查中3例探及胸腔内无回声区,且动态观察短时间内变化较大。结论钡餐(泛影葡胺)或胸部上腹部CT扫描对膈疝的诊断及术前定位有重要价值,胸片及超声检查可作为发现病变及鉴别诊断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创伤性膈疝32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创伤性膈疝3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右侧4例,左侧28例,膈肌破裂长度5~17 cm;疝入胸腔的脏器右侧多为肝脏和胃,左侧以胃、脾、结肠、空肠为多见,其次为小肠及大网膜。30例治愈,均在术后2周内痊愈出院,随访1~3年无复发;2例死亡,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创伤性膈疝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相关检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及时手术、选择修补方式,同时并积极处理其他合并伤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自2002年2月~2006年1月共收治创伤性膈疝15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4例,女1例,年龄20~49岁,左侧膈疝13例,右侧膈疝2例。致伤原因:塌方砸伤1例,车祸8例,高空坠落伤3例,刀刺伤3例。其中急性膈疝10例,陈旧性膈疝5例,受伤至确诊时间1小时~10年,手术途径:经胸9例,经腹5例,胸腹联合切口1例,急性膈疝中多数合并一处以上损伤,其中休克3例,左侧疝入胸腔的脏器主要是胃、结肠、脾、大网膜,右侧只有肝脏。本组术后死亡1例,其余均治愈,术后随访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的X线、胃肠造影、CT表现,探讨X线、胃肠造影、CT对创伤性膈疝诊断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至2009年15例经手术证实的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X线、胃肠造影、CT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①15例创伤性膈疝患者均发生于左侧膈肌。②CT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膈疝,还可判断膈破裂口的位置、大小、疝入物内容。③判断多脏器复合受损情况CT明显优于X线,如肺挫伤、液气胸、腹腔积液等方面。诊断肋骨骨折方面X线明显优于CT.X线对肝、脾、脑、肾等实质性脏器的损伤方面无诊断价值。结论对有外伤痛史、临床高度怀疑的患者及早行X线胸部、胃肠造影、CT等多种影像检查,可以为临床及时有效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提升该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24例膈肌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24例患者中,穿透性损伤11例,闭合性损伤13例。22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经胸手术6例,经腹手术18例。结果术前确诊20例(83.3%)。全组死亡2例,死亡率8.3%。结论病人主诉和体检所见常是合并伤的表现,膈肌裂伤如无腹腔脏器移位到胸腔者多无症状,诊断往往困难。而胸部X线及CT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术前对膈肌损伤的高度警惕和术中仔细检查膈肌是减少漏诊的关键。早期剖腹手术无论对左侧或右侧膈肌损伤均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0年11月至1999年10月收治创伤性膈疝15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男性14例,女性1例。年龄18~6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刀刺伤4例,挤压伤1例。伤后就诊时间30分钟至28小时,平均4.5小时,并发伤:合并肝、脾、胃等脏器损伤6例,肺损伤2例,颅脑损伤2例,骨盆骨折3侧,四肢长骨骨折5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下胸部、上腹部疼痛,气促、心悸。本组有上述症状者13例,合并中、重度休克11例,术前确诊8例,术中确诊7例,12例经腹手术,2例经胸手术,1例经胸腹手术;左侧隔疝14例,右侧膈疝1例  相似文献   

7.
胸部X线检查中右侧膈肌限局性膨出的病例在临床工作中不算少见。CharlesD. Soucek1957年报告1例婴儿右侧膈肌Morgan孔疝,Wai-chow Yeung 1976年报告1例右侧膈肌Bochdalek孔疝,用X线检查结合肝扫描,取得了满意的诊断效果。我院近年来曾遇到较多的右侧膈肌局限性膨出患者,现就其中7例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创伤性膈疝合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对本院2007~2009年收治的2例创伤性膈疝合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均先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并均行胸部CT检查,1例于1周后确诊为左侧膈疝;1例于1个月后确诊为左侧膈疝,行手术治疗。结果:2例患者均治愈,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均康复良好。结论:对创伤性膈疝合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应在颅脑病情适当稳定、可耐受手术的前提下,尽早及时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1973年4月~1989年4月我院共收治创伤性横膈破裂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15~40岁,平均28.5岁。因交通事故致伤3例,刀刺伤3例。左横膈破裂5例,右侧1例。横膈破裂口:开放伤1~3cm,闭合伤12~20cm。本组伴创伤性膈疝4例:疝入大网膜,疝人4/5胃,疝入胃、脾和小肠,疝入肝左叶、脾、小肠、横结肠和大网膜各1例。2例未发生膈疝  相似文献   

10.
陈建华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6):62-62,64
目的总结48例膈肌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48例患者中,穿透性损伤23例,闭合性损伤25例。45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经胸手术11例,经腹手术37例。结果术前确诊41例(85.4%)。全组死亡4例,死亡率8.3%。结论病人主诉和体检所见常是合并伤的表现,膈肌裂伤如无腹腔脏器移位到胸腔者多无症状,诊断往往困难。而胸部X线及CT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术前对膈肌损伤的高度警惕和术中仔细检查膈肌是减少漏诊的关键。早期剖腹手术无论对左侧或右侧膈肌损伤均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1.
张丽  汤春贵 《江西医药》2010,45(11):1142-1144
目的评估MRI在创伤后迟发性膈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经外科手术证实的钝性胸腹创伤后迟发性膈疝11例,分析其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11例病人均进行了胸片检查、胸腹CT及MRI检查。结果系列胸片显示左侧膈上气泡影或液气平影3例,左侧膈肌升高5例,右侧膈肌升高1例,膈肌边缘毛糙、部分轮廓不清2例;CT显示膈肌连续性中断5例,膈肌脚增厚3例,膈肌部分不显示1例,膈肌未见异常2例;11例经MRI检查病人均发现膈肌连续性中断。结论有钝性胸腹创伤史病人胸片发现膈肌异常,应想到迟发性膈疝的发生可能,尽早应用MRI检查,确定迟发性膈疝的有无,为手术赢得时间,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3例外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15~47岁,平均32岁。其中车祸伤造成膈肌破裂8例,高空坠落膈肌破裂2例,刀刺伤膈肌破裂3例。左侧膈肌破裂11例,右侧膈肌破裂2例。合并膈疝8例、血气胸7例、肋骨骨折5例、肝破裂2例、胃破裂3例、脾破裂2例、失血休克3例。本组病人全部进行剖胸探查手术,术前明确诊断6例,经手术探查确诊7例,术前确诊靠胸部CT、X线检查及胸腔穿刺等。手术行膈肌缝合修补以及合并脏器损伤的处理。结果本组病人无死亡。并发症2例,1例为ARDS,1例为胸腔感染,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外伤性膈肌破裂应早期诊断,及时地手术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膈膨升比较少见.其主要表现为消化、呼吸、循环系症状,重者器官衰竭或心跳骤停。我院自1984以来收治11例,现将治疗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6月~54岁;发现症状1~6年。左侧完全性膈膨升9例。合并胃扭转4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2例,同时,合并胃扭转和慢性支气管炎2例,无合并症1例。这9例均有消化症状,其中5例兼呼吸症状,1例兼循环症状。X线检查均示膈升高达第3前肋上下缘之间,心脏右移。右侧局限性隔膨升2例,单纯右胸痛,X线片示半球形膈影突向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总结2001年1月~2012年8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9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19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本组术前确诊16例,术中探查确诊1例,其他科转入漏诊、误诊2例,1例因复合伤(合并颅脑损伤出血、肝脾破裂、骨盆骨折)严重死于多器官衰竭,本组患者术前确诊率为89.4%,误诊率为10.5%,治愈率为94.7%。结论创伤性膈疝常为复合伤,病因多为胸部锐器伤和钝性伤,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片、CT、上消化道造影等辅助检查,提高对创伤性膈疝的警惕性,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郑中锋  戴宁凰  陈伟 《河北医药》2011,33(15):2263-2264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减少漏诊、误诊,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30例获得治愈,随访3—6个月无疝复发;死亡2例,因合并颅脑外伤、多发骨折死于失血性及创伤性休克1例,因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结论创伤性膈疝早期易误诊、漏诊,仔细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结合胸腹部X线及CT检查非常重要,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正确处理合并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6例外伤性膈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11例,误诊5例;治愈15例,死亡1例。结论:临床医生检查细致,判断周全,可减低外伤性膈疝的误诊、漏诊。X线、B超、CT等联合影像学检查能显著提高术前检出率。一经确诊,均应立即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膈肌损伤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合并伤的症状掩盖,延误诊断,有潜在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故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十分重要。自1987年5月~1997年4月,我们共收治创伤性膈疝14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中男11例,女3例,年龄23~59岁,平均41岁。塌方砸伤7例,车祸挤压伤4例,高空坠落伤1例,刀刺伤1例,手术膈肌缝合不牢1例。急性损伤13例,既往损伤1例,左侧膈疝11例,右侧膈疝3例。开放性膈疝1例,闭合性膈疝13例。合并肋骨骨折伴肺挫伤10例,肺破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手术治疗的12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术前明确诊断者10例,其中4例X线胸片确诊,6例胸部CT检查确诊,剖胸探查2例。行单纯经胸入路手术10例,行胸腹联合入路手术2例。术后均痊愈出院,无临床死亡病例。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是提高创伤性膈疝治愈率、减少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创伤性膈疝的诊断方法、影响诊断的因素和手术治疗的术式及结果.结果 术前确诊6例.左侧疝9例,右侧膈疝1例.治愈9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10.0%.结论 影响早期诊断因素有就诊时间、受伤部位、合并伤、膈肌破裂程度、术中遗漏、术者经验等.钡餐动态X线胸腹联透在创伤性膈疝诊断中最具价值.剖腹术是创伤性膈疝的首选手术方法.腹部切口的选择应为胸腹联合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不同影像学检查在小儿先天性膈疝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6例小儿先天性膈疝患者的完整临床、影像学资料,统计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小儿先天性膈疝的准确率。结果 X线检查36例确诊22例,准确率61.1%;钡餐(钡灌肠)检查28例确诊24例,准确率85.7%;CT检查17例,确诊15例,准确率88.2%。钡餐与X线比较,呈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2,P<0.05);CT与X线比较,呈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钡餐与C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结论钡餐应为小儿先天性膈疝的首选检查方法,X线可作为筛查,CT用于钡餐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