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凯  万淑华 《江西医药》2009,44(4):366-36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川崎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冠状动脉各分支管径、内膜变化情况。结果超声显示了所观察的冠状动脉的不同改变,还能够监测、追踪病情发展。结论彩超具有安全、简便、无损伤、可重复等优点,尤其适合长期随访,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减少并发症、预防冠状动脉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彩超诊断川崎病(KD)并探讨受累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病变。方法 超声心动图检查154例川崎病患儿,测量冠状动脉及分支直径,观察有无冠状动脉瘤、斑块、血栓和动脉狭窄,计算心功能,测量心包积液和瓣膜返流。并于治疗后7d、15d、30d复查。结果 在受检的154例川崎病患儿中,有冠状动脉损害的共79例,其中单纯左冠状动脉病变56例,双支病变16例,7例单纯右冠状动脉病变。16例发生冠状动脉瘤及6例血栓形成;1例动脉瘤回缩后左冠脉轻度狭窄。79例冠脉受累者中发生远端分支病变者18例。本组冠状动脉受累者早期均出现轻、中度二尖瓣或三尖瓣返流,37例合并心包积液,8例左心一过性扩大及心功能降低。结论 超声心动图早期观察冠状动脉病理改变,应用Sequoia Intamural技术有助于研究冠脉远端病变,评价KD冠脉病变发展及演变进程。认为尽早联合使用阿斯匹林与大剂量静滴丙种球蛋白,可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及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用于探查心畦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圉(CDE)包括M型超声心动图(M型超声)、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脉冲多普勒(Pw),连续多普勒(CW)和彩色多普勒血漉显像(CDFI)五种功能。CDE可显示自主动脉瓣开始到胸主动脉上段.可用于主动脉病变的诊断。现将各种主动脉病变的CDE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惠 《中国新医药》2004,3(5):97-97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好发于婴幼儿,其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血栓性冠状动脉闭塞、心肌梗死及缺血性心脏病,可造成凶险预后,近年来,已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其所致的冠状动脉病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现将我院62例川崎病患儿的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梦宇 《上海医药》2014,(20):22-2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25例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改变的表现。结果:25例患者中,14例冠状动脉内径正常,但管壁回声增粗、增强;8例冠状动脉轻度扩张;2例冠状动脉瘤形成;1例巨大冠状动脉瘤。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形成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可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对81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与65例正常儿童的冠状动脉进行了超声检测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对川崎病及临床非典型病例冠状动脉异常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川崎病患儿和65例正常儿童的冠状动脉进行了超声检测对比。结果正常儿童的左冠状动脉内径(LCA)1.95-2.45 mm,平均2.2±0.25 mm,LCA/AO=0.145±0.016(AO为主动脉内径);右冠状动脉内径(RCA)1.6-2.0 mm,平均1.8±0.18 mm,RCA/AO=0.12±0.016。而川崎病的左冠状动脉内径(LCA)2.5-6.7 mm,平均3.4±0.94 mm,LCA/AO=0.24±0.075;右冠状动脉内径(RCA)2.5-10 mm,平均3.8±1.68 mm,RCA/AO=0.25±0.09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是一项安全无创、快捷可靠和能重复检查的最佳首选方法,且对非典型病例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认为,L.RCA/AO〉0.17为冠状动脉扩张,L.RCA/AO〉0.30为冠状动脉瘤形成。  相似文献   

7.
邓萍  温晓明 《江西医药》2008,43(3):259-260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造成的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的开口、内径、近端走行及其血流特点。结果本组59例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者23例(38.9%),其中左冠状动脉损害12例(52.2%),右冠状动脉损害7例(30.4%),左、右冠状动脉损害4例(17.4%)。治疗后,23例冠状动脉扩张者均恢复正常。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有无损害。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可有严重的心血管损害,其所致的冠状动脉病变日益受到重视,是我国儿童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因此准确的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对及时治疗及预后评价至关重要。本对我院近年来发现的9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进行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临床发烧患儿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检查心脏冠状动脉,协助川崎病的诊断、病情观察及预后。方法重点在大血管短轴切面观察左右冠脉主干及左前降支、左旋支近端。结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41例(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对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19例发热伴皮肤或粘膜改变的病人进行早期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9例中3~5天内发现冠状动脉扩张9例,冠状动脉瘤5例。结论对疑似川畸病的不典型病例宜尽时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利于早期接受正确治疗,减轻或终止冠脉的继续损伤。  相似文献   

11.
冯晶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190-191
回顾分析15例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川崎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经验,进而避免此病引起冠状动脉受累及减少并发症发生。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先报道,从而得名。好发于婴儿及5岁以下幼儿,本病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本病是患者感染病源后触发的免疫介导的一种自身性血管炎。易侵犯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如延误诊  相似文献   

12.
周燕明  刘凤云 《贵州医药》2003,27(6):504-505
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未明、表现为全身血管炎的小儿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自首次报道以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其合并症尤其是冠状动脉的病变可以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并应用阿司匹林加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对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起重要作用。我科自1991~2002年共收治KD71例,现就其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随访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科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川崎病 ( KD) 81例 ,其中再发 2例 ( 2 .4 7% ) ,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例 1,男 ,11个月。以发热 2天皮疹半天入院。体格检查 :T38.2℃ ,面部、躯干部见红色斑丘疹 ,部分融合成片。唇干红 ,口腔及颊粘膜弥漫性充血 ,眼结膜轻度充血。心肺 ( - ) ,腹软。手足端肿胀、发红 ,无蜕皮。入院初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药物性皮疹。给予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处理 ,体温仍波动于 38℃~ 39℃ ,于入院第 4天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如花生米 ,肛周片状蜕皮 ,始诊断川崎病 ,加用阿司匹林( ASA) 5 0 m g/kg· d+静…  相似文献   

14.
超声心动图在确诊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也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以急性发热、发疹、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的小儿疾病,由于其主要病理变化发生于心血管而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将我科于2002年-2004年2月共检测的9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的病理变化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5.
黄丽容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3):156-158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3月河源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疑似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5.00%、灵敏度为8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和研究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患儿不同阶段冠状动脉病变的演化情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2 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发病的3~7d 内及20~28d 内分别进行两次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探查,在第2 次探查中发现存在冠状动脉病变者则于发病后80~117d 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第一次检查中发现冠状动脉病变者占5.77%(3 例);第二次检查中发现冠状动脉病变者占40.38%(21 例),其中冠状动脉扩张17 例,冠状动脉瘤4 例;第三次检查的21 例患者中存在冠状动脉扩张1 例,冠状动脉瘤2 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安全、详细、可靠地观察和记录川崎病导致的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以及转归情况,是监测此类病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川崎病患儿按常规心脏扫查,重点在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上,仔细观察冠状动脉情况。结果:本组54例患儿中有35例属于正常范围,19例冠状动脉内径及管径回声有不同改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的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郭红莲 《北方药学》2014,(9):143-143
目的:总结和探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38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36例均达到临床治愈,2例转院,无并发症。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早诊断,积极治疗,合理全面护理,可防止冠状动脉损害及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肖昕  吴梦琦 《安徽医药》2019,23(6):1160-116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CD64水平诊断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诊断价值,为小儿川崎病的诊断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的50例小儿川崎病为观察组,所有病儿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检测病儿治疗前后血清CD64水平,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川崎病的准确性,以健康儿正常血清CD64水平为标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CD64指数。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观察组病儿冠状动脉扩张20例,冠状动脉瘤6例,左室内径增大15例,心包积液7例,小儿川崎病确诊48例,阳性检出率为96%。治疗前观察组病儿血清CD64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值(t=6.165,P=0.000);治疗后观察组病儿血清CD64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t=11.557,P=0.000),且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4,P=0.057)。结论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小儿川崎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血清CD64指数对小儿川崎病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小儿川崎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CD64水平诊断小儿川崎病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8例K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川崎病患儿以男孩为多,男女比例为1.71:1.典型川崎病28例,不完全型川崎病10例.不完全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发病率高.发热时间≥10 d、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血浆白蛋白异常与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密切相关.38例均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其中3例无效,再次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后有效.结论 发热时间超过10 d就诊、C反应蛋白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小板异常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是冠状动脉损伤的高危因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