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摸清口岸地区蚤类媒介种群,掌握其随宿主动物的迁移、输入种的动态变化. 方法 通过对口岸地区及周边6大生态环境的调查,对小型哺乳动物体表、洞干、游离蚤类的采集,制成浸泡和封片标本,经分类鉴定、复审核实定种.结果 3年内采集蚤类5科12属22种.其中2001年印鼠客蚤在口岸的首次发现为新疆新记录.距细蚤、叶状切唇蚤突高亚种为口岸新记录.2004年又发现的林野细蚤、低突怪蚤、粗鬃客蚤、簇鬢客蚤,均为口岸新记录;同时概述几种主要蚤类的分布特点和迁移性.结论 1. 在口岸居民区主要家栖鼠类体上,亦能采到寄生在大沙鼠野栖鼠类的专嗜寄生蚤臀突客蚤和秃病蚤指名亚种.2. 印鼠客蚤迁入新疆对本口岸无疑是一个严重威胁.3. 口岸仓储区、换装区是本口岸蚤类输入种及其他媒介生物传入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2.
云南大理地区小型哺乳动物旋毛虫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毛虫病是一种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类感染的主要方式为食入含有活旋毛虫囊包的未熟肉食。旋毛虫病自然感染宿主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使旋毛虫得以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长期保存,其中啮齿动物是其重要的保虫宿主,成为人类感染该病的重要来源。自然疫源性旋毛虫病是云南省较为常见而又危害严重的地方病,其流行面广,具有显著的地区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塔里木盆地荒漠型黑热病疫区小型啮齿动物本底情况。方法夹日法和动物昆虫分类法调查动物密度、分布和体外寄生虫。结果总捕获率为9.91%(578/5802)。共捕获7种啮齿动物,小家鼠和子午沙土鼠分别占总数的47.9%和29.1%,荒漠区科氏三趾矮跳鼠,毛脚三趾跳鼠和子午沙土鼠分别占总数的36.8%,28.7%和21.8%。从5种鼠类获得6种体外跳蚤和7种体外寄生蜱螨。结论本次调查的小型啮齿动物和体外寄生物结果与以往调查结果相似,仅荒漠区科氏三趾矮跳鼠数量比过去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4.
1991年4~6月和1993年6月,我们对新疆南部地区25个县和50余个点进行了广泛的蜱螨区系调查。根据这两次调查的结果,结合以往掌握的标本资料,该地区现已发现蜱2科9属20种,其中牛蜱属一种Boophilussp.为新疆首次记录的蜱类;革螨14属34种,其中布尔卡常革螨Vulgarogamasusburchanensis(Oudemans,1903),美洲寄螨ParasitusamericanusBerlese,1905和莫氏新足螨NeopodocinummrciakiSellnick,1968是国内首次记录的种;恙螨7属9种。本文报道这些蝉螨的地理分布和宿主种类,并介绍亚洲璃眼蜱Hyalommaasiaticum、草原硬蜱Ixodescrenu-latus和拉合尔钝缘蝉Ornithodoroslaharensis等有关蜱类与人、畜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1986~1987年在新疆温泉、乌苏两县分离出犬种布鲁氏菌2株,在9县17个团场进行了犬种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用犬种抗原试管凝集反应检查狗1807只,阳性率为9.68%。  相似文献   

6.
到目前为止,在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及其毗邻的阿尔泰山地、萨吾尔山东段和准噶尔盆地北部共发现蜱5属11种;革螨6科15属33种,其中外贝加尔巨鳌螨Macrocheles transbaicalicus和欧亚异肢螨 Poecilochirus eurasiaticus是新疆地区首次记录的种类;恙螨4周4种。本文记述这些蜱螨的地理分布和宿主种类,并介绍了有关蜱类的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2012年2月,41名从非洲赤道几内亚返回广西隆林的农民工中有16人感染疟疾,疟疾罹患率为
39.02%,其中疟原虫阳性15例,临床诊断病例1例,均为恶性疟,41名农民工在非洲期间均患过疟疾和使用过抗疟药。经
对疟疾病例和可疑者进行规范治疗以及杀虫剂室内喷洒等措施,输入性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发生输入继发疟疾
病例,所采取的措施可行有效。到非洲赤道几内亚从事送变电工程建设农民工感染疟疾风险高,应进一步加强对高疟区
回归人员疟疾的管理和监测,对回归的农民工要及时采血镜检,阳性者和可疑者及时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8.
高黎贡山及担当力卡山革螨区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西部独龙江两岸的高黎贡山及担当力卡山1400~3500米区域进行了革螨区系调查,从487只小兽体表采获革螨1561只,经分类鉴定隶属5科12属31种,本文详细列出了31种革螨的科、属、种名及宿主  相似文献   

9.
邵昕  邵辉 《地方病通报》2005,20(3):47-47
为了解乙型肝炎在巴州中小学生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开展特定人群的乙型肝炎防治工作,2002~2004年我们对库尔勒地区4 686名中小学生进行了HBsAg抽查检测,并对HBsAg阳性者进一步作乙肝"两对半"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掌握阿拉山口口岸城区鼠、蚤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规律等,为鼠疫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4月~2007年3月采用夹夜法对口岸鼠情进行监测,并利用微量血凝法检测F1抗体及抗原.结果 通过1年的调查,在城区布放有效板夹6 845个,捕获鼠形动物290只,鼠密度为4.2%,居民生活区高于作业区(P<0.01),经过鉴定隶属2目4科6属6种,优势种为褐家鼠和小家属,分别占41.3%和34.3%;从口岸城区捕获鼠体表采集蚤288只,隶属3科5属6种;捕获鼠平均染蚤率为13.5%,总蚤指数为1.0,其中褐家鼠的染蚤率和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22.5%和2.4;共检测鼠血清52份,鼠脏器材料86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新疆阿拉山口口岸灭鼠灭蚤工作应把重点放在居民区,同时兼顾作业区;加强对城区褐家鼠和印鼠客蚤的监测和控制;密切关注口岸郊区的鼠、蚤情况,这对疫情的早发现、早控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证实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是否在新疆境内在阿拉山口口岸形成种群.方法 2004~2006年采用夹日法布夹、布笼、探鼠洞、挖洞、采蚤的方法分别对该地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 在口岸的5个片区30个点的监测中捕获褐家鼠214只,在其体上分别采到印鼠客蚤293只(119 ♂♂、174 ♂♂).平均染蚤率20.6%,蚤指数1.4,并在一褐家鼠洞穴中采到6只印鼠客蚤、2只幼虫和3只蛹.结论 印鼠客蚤自2001年输入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后不仅在该地能生存繁殖,而且已形成种群,对口岸已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3.
新疆阿拉山口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物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1999年4月和7月对新疆可拉山口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布鼠夹Ⅰ400夹次,捕获鼠类114只,10个种,首次捕获柽柳沙鼠(Meriones tamariscinus)5只;获得蚤类8种,其中六齿细蚤(Leptopsylla sexdentata)雌性为国内新纪录;从家畜(牛、羊)和鼠体上获得蜱类8种,革螨5种,恙螨1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新疆霍尔果斯等口岸的卫生检疫和疾病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按不同物种进行分类鉴定、统计及分析。结果1999年8月~2000年6月在伊犁霍尔果斯和都拉塔两口岸及毗邻地区和伊宁市共布鼠夹2 000余夹次,捕获啮齿动物12种,与1983~1984年的资料合计为14种;寄生蚤10种,与既往资料报道共计18种;获得蜱类4种,革螨7种。结论该地区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物具一定流行病学意义,应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云南大理下关野栖小兽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初步了解大理市下关野栖小兽类哺乳动物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的情况,采用捕鼠笼和鼠夹捕捉小兽类哺乳动物,共捕获小兽526只,分属3目5科10属20种,以齐氏姬鼠为优势种,占29.86%;感染小兽77只,分属2目8种,感染率14.64%,其中以卡氏小鼠、中华姬鼠、白腹鼠和齐氏 姬鼠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40.48%,29.03%,18.75%和18.47%。大理市下关野栖小兽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率较高,有必要进行预防和控制人群微小膜壳绦虫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云南省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群落结构、垂直分布及动物区系进行调查.方法采用铗日法,在云南无量山的4个垂直植被带:Ⅰ.暖温性针叶林和温性常绿阔叶林带(1 200~2 000m);Ⅱ.暖温性常绿阔叶林带(1 900~2 700m);Ⅲ.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带(2 700~2 930m);Ⅳ.寒温性亚高山灌丛草甸带(2 930m及以上).分别捕捉取样,每带投铗数不少于1 100个,每日收集捕获的动物标本,分类鉴定登记计数.结果共捕获小兽26种 803 只,隶属于鼠科(Muridae)12种,松鼠科(Sciuridae)1种,鼩鼱科(Soricidae) 7种 ,鼹科(Talpidae)2种,猬科(Erinaceidae)1种,树鼩科 (Tupaiidae)1种和鼬科(Mustelidea)1种.其中东洋界有23 种,占88.46%;古北界3 种,占11.54% .无量山4个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如下:Ⅰ. 2.193 1;Ⅱ. 1.673 2;Ⅲ. 1.806 8 和Ⅳ. 1.796 6.云南省无量山小兽优势种主要由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大绒鼠(Eothenomys millet)、社鼠( Niviventer confucianus)、针毛鼠(N.fulvescens)、灰腹鼠 (N.eha)、锡金小鼠 (Mus pahari)、卡氏小鼠(M.caroli)、印度长尾鼩(Soriculus leucops)和中华新猬(Neotetracus sinensiss)组成.结论云南省无量山小兽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群落相对稳定,存在着多种疾病的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洱海周边地带小兽体表蚤类寄生状况与分布、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点,探讨蚤类与小兽宿主间的生态关系。 方法 选取洱海周边的不同地理方位作为野外抽样调查地点,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兽,每天早晨检查捕获情况并更换诱饵。按“一兽一瓶”的原则采集小兽体表寄生的蚤类。选用丰富度指数(S)、群落均匀度(J′)、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生态优势度指数(C′)、体表寄生蚤类总侵染率(Rft)、蚤类总指数(Ift)和群落内各个种类构成比(Cr)进行群落结构计算。 结果 在调查点共捕获小兽3 303只,属4目(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和食肉目)7科15属21种,除白尾鼹和巢鼠外,其余19种小兽体表都有蚤类寄生。采集到小兽体表寄生蚤类3 243只,属4科11属13种。洱海南边发现21种小兽和12种蚤,在3个方位中其物种多样性最高。洱海东边发现17种小兽和8种蚤,洱海西边发现13种小兽和7种蚤。大部分小兽宿主体表寄生两种以上的蚤类且群落结构复杂。不同方位的蚤类和它们相对应宿主的分布不均匀,洱海南边小兽宿主与体表寄生蚤类的物种数高于洱海周边其他两个方位。 结论 洱海周边小兽体表蚤类寄生普遍,小兽体表蚤类的物种多样性、物种构成、群落结构和分布主要由宿主体表微环境和宿主所栖息的生境大环境决定。  相似文献   

18.
巍山县永建乡小型兽类感染肝毛细线虫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9月,在云南省巍山县永建乡捕获小型兽类908只,隶属4目5科7属13种。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占97.36%。剖检905只,有4种438只感染肝毛细线虫,感染率48.40%。其中黄胸鼠881只,阳性435只,感染率49.38%。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0月-1999年6月,对云南丽江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五种森林植被带采用夹日法进行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调查,共获小兽5目8科17属27种,共1530只;中对各小兽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生态优势进行了测定和比较,认为群落稳定性最高是针阔叶混交林,而最低是农耕区。通过采用系统聚类和极点排序分析方法 对各植被带小兽类进行数值分类,明确了该山系两大动物区系的分界线和各垂直带小兽分布的区系范畴;研究认为,海线的温凉性针阔叶混交林小兽群落特征、区系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