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红芳  申建刚  张定国 《海南医学》2013,24(13):1877-1879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生存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肝癌38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乙肝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组织中VEGF-A和生存素的表达。结果 VEGF-A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6.7%、73.1%和68.4%,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成素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3.3%、46.2%和84.2%,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成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P<0.01)。结论随着慢性肝病进展,VEGF-A与生成素在肝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升高,二者可作为HCC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乙肝后肝癌等肝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05例、乙肝后肝癌69例、非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55例、同期正常人群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抗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 G)、HBV DNA差异。结果:Hp-Ig G阳性率最高的是乙肝后肝硬化(80.95%),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Hp-Ig G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非乙肝相关性肝癌、对照组研究对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p-Ig G阳性率显著高于非乙肝相关性肝癌、对照组研究对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水平为<103copies/mL组的Hp-Ig G阳性率显著低于HBV DNA水平≥103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肝硬化分级患者的Hp-Ig 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Ig G阳性组的TBIL、ALT水平均显著的高于Hp-Ig G阴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Ig G阳性组的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发生率均显著的高于Hp-Ig G阴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相关肝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和非乙肝肝病患者,幽门螺杆菌的合并感染可能会加重乙肝病毒对肝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浸润转移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2例肝硬化患者和65例健康查体者血清TGF-β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原发性肝癌浸润转移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NM分期Ⅲ~Ⅳ期患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TGF-β1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在原发性肝癌中明显升高,并且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为临床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低复制与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祖云 《广西医学》2010,32(4):422-42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并原发性肝癌患者HBV-DNA复制率低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及PCR-荧光探针法对271例乙型肝炎合并原发性肝癌(肝癌组)及25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病人进行检测HBV-DNA、乙肝两对半,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HBeAg阳性率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HBV-DNA复制率低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HBV-DNA低复制原因尚不明确,但在治疗中仍需重视抗病毒治疗,防止受感染的肝细胞继续恶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如何检测AFP、AFu、γ-GT、β2-MG(μg/L),4种血清肿瘤标记物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检查的敏感性。方法:对原发性肝癌50例,肝硬化患者50例,其它恶性肿瘤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60例的4种血清肿瘤标记物进行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各项指标与其它恶性肿瘤组、肝硬化组比较除β2-MG无差异(P>0.05)外,其它3项都有显著性差别差异(P<0.01)或有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单项AFP、AFu、β2-MG、γ-GT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6%、78%、80%、82%,联合检测敏感性达98%,比单项AFP(66%)检测敏感性较差并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联合测定AFP、AFu、γ-GT可提高对肝癌的阳性诊断率,并可提高对肝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ERR)、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和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联合检测在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病人119例、肝硬化病人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病人109例、健康体检者11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测定仪检测其血清AFP、CEA、FERR、CA724、CA199水平,生化仪检测血清GG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CEA、FERR、CA199、CA724和GGT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慢乙肝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F=2.085~46.480,P<0.05)。原发性肝癌组AFP、CEA、FERR、CA199、CA724和GGT阳性率明显高于慢乙肝组、肝硬化组(χ~2=74.64~417.81,P<0.05),健康对照组AFP、CEA、FERR、CA199、CA724阳性率均为0。原发性肝癌AFP、CEA、FERR、CA199、CA724和GGT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χ~2=109.21~260.78,P<0.05)。结论血清标志物AFP、CEA、FERR、CA199、CA724和GGT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ADA和AFU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艳侠  窦懿  张建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38-3739
目的:观察腺苷脱氨酶(ADA)、α-L岩藻糖苷酶(AFU)在不同肝病患者中的水平,探索二者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80例健康体检者及95例不同肝病患者的ADA、AFU,各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原发性肝癌组ADA、AFU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肝硬化失代偿组ADA有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AFU升高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黄疸性肝损害组与对照组ADA、AFU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ADA、AFU在肝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可用于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对监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愈后、复发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HBV感染状与况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血清病毒学指标并按血清HBVDNA是否阳性分组,比较随访2年的肝癌发生情况.结果:196例中HBeAg阳性仅53例(27%).血清HBVDNA阳性115例(59%),其中HBeAg阴性62例(54%),随访2年HBVDNA阳性组肝癌发生率(12%)较阴性组(3.70%),差异有显著性(P=0.039).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以HBVDNA阳性及HBeAg阴性者居多,血清HBVDNA阳性的患者肝癌发生率升高,应及早予以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联合检测CA199、CEA、β2-MG3项肿瘤标志物以探讨其对肝脏疾病癌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对肝癌组46例、肝硬化组30例、肝炎组37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患者的CA199、CEA和β2-MG进行联合检测。结果3项指标浓度水平在原发性肝癌组高于肝硬化组,肝硬化组高于肝炎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此外,3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与2项或单项指标比较在原发性肝癌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转移性肝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CA199、CEA、β2-MG3项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抗核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AMA、SMA、LSP等自身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结果 189例中ANA阳性82例(43%),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后肝硬化(LC)、原发性肝癌(HCC)组检出率分别为42.2%、38.3%、66.6%,3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7%),HCC组阳性率显著高于CHB组和LC组(P<0.01).CHB、LC和HCC组ANA以低滴度(1:100)为主,分别为73.3%、69.4%、68.7%.结论 HBV感染者出现的自身抗体以ANA为主,HCC组阳性率最高.其滴度的高低与肝细胞损伤未见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肝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慢性肝病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病存在状况、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同济医院慢性肝病住院患者共367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124例、慢性丙型肝炎4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122例及其它7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条带法、ELISA法检测自身抗体和自身抗体亚型。结果367例慢性肝病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及AIH/PBC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所占比例分别为9.81%、10.90%、7.63%及4.90%。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AMA—M2、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检出阳性率各病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O.05)。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antiLKMl)、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anti—SLA/LP)抗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73%、4.1%。未检出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anti—LC-1)。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20.41%。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ANA检测阳性组AST、TBil与ANA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自身抗体与肝损伤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自身抗体及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是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检出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3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再加用自拟自制中药散剂(太子参、白术、茯苓、丹参、生地、功劳叶、化橘红、姜半夏、白花蛇舌草、蚤休、甘草)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B超指标的变化.结果肝功能及肝脾B超观察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法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有辅助作用,加用此法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等方面优于单纯使用常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在原发性肝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C12)12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C12定量检测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3例肝硬化患者和98名正常人血清的12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糖链抗原125(CA 125)、血清铁蛋白(Ferritin)、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5-3(CA15-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链抗原242(CA24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PSA)、人类生长激素(HG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结果: 通过多指标联合检测,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中有112例肿瘤标志物阳性,灵敏度从AF P单指标测定的58.6%提高到87.5%,特异性达83.5%;ferritin阳性率达41.4%,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β-hCG、NSE、PSA、HGH、CA19-9、CA125、CEA、AF P、CA15-3、CA242与正常对照组和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联合检测与传统的单指标检测相比灵敏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蛋白199(CA199)、α-L-岩藻苷酶(AFU)、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CEA和CA199;采用速率法检测AFU;用酶法检测γ-GT。结果单项AFP、CEA、CA199、AFU、γ-GT的血清水平原发性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AFP、CEA、CA199、AFU、γ-GT的血清水平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CEA、CA199、AFU、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阳性率达94.12%,显著高于单项AFP阳性率68.62%(P<0.01)。结论AFP、CEA、CA199、AFU、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阳性检出率,特别是单项AFP检测阴性的肝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和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肝安汤对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114例符合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肝安汤治疗,对照组用益肝灵、脂必妥治疗,疗程均3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检测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肝功能和肝脏超声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9.0%)高于对照组(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BMI、FBG、IRI、血脂、肝功能和超声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肝安汤对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门静脉动脉化(Portal vein arterialization,PVA)对肝硬化犬肝切除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3组:A组(动脉化组):行肝左外叶切除加门静脉动脉化手术;B组(对照组):仅行肝左外叶切除手术;C组(假手术组);每组均于术后4周处死,实验过程中检测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血浆总蛋白(TP)、血清总胆素红素(TBIL)。结果:术后AST值A组较B组明显降低(P<0.01);TP值A组大于B、C组(P<0.05);TBIL值A组下降快于B组(P<0.01)。结论:门静脉动脉化能改善肝硬化犬部分肝切除后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的共生素(海斯药业,贝飞达)调节对肝硬化患者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SH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贝飞达胶囊2粒,3次/日,对照组给予一般类保肝药,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第4、8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氨、内毒素(LPS)、数字连接实验(NCT)、Child-Turcotte-Pugh功能分级、肝性脑病(HE)的发生等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贝飞达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功能分级,而且明显降低血氨、内毒素和数字连接试验的时间(P<0.05)。结论共生素调节能有效地改善肝硬化患者亚临床肝性脑病(SHE)和避免肝性脑病(HE)发生,其机制可以是通过降低血氨、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失调降低内毒素等减轻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从而降低HE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牛胎肝提取物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牛胎肝提取物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组及对照组。每个3月查肝功1次,肝纤维化等指标,观察其临床表现。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肝功明显恢复,2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ALT、TBIL、ALB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患者HA、IV-C、LN及PCIII分别降低了55.58%、44.76%、36.65%、54.89%,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降低了33.55%、22.80%、14.77%和13.56%,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牛胎肝提取物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tinase 3-like protein 1,CHI3L1)表达水平的关联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3年1月宁波市第二医院肝病科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359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108)、乙肝肝硬化组(n=92)、乙肝相关肝癌初发组(n=98)和乙肝相关肝癌经治组(n=61),同时以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HI3L1表达水平,对所有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CHB组、乙肝肝硬化组和乙肝相关肝癌初发组的血清CHI3L1表达水平分别为47.57(32.74,54.75)ng/ml、80.45(56.69,126.80)ng/ml、143.92(94.97,287.87)ng/ml、149.36(68.75,273.4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乙肝肝硬化和乙肝相关肝癌初发患者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1)。血清CHI3L1鉴别诊断CHB和乙肝相关肝癌初发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06(0.632~0.780)(P<0.001),与血清AFP相仿;但其鉴别诊断乙肝肝硬化和乙肝相关肝癌初发患者的AUC为0.484(0.400~0.567)(P=0.698),显著低于血清AFP。在校正了HBeAg、肝癌个数和大小、有无癌栓和远处转移、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等混杂因素后,HBV-DNA、年龄和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为影响乙肝相关肝癌初发患者血清CHI3L1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乙肝相关肝癌初发患者血清CHI3L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手术治疗组(P=0.046),但显著低于TACE治疗组(P=0.003),而与复发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结论 血清CHI3L1表达水平随着慢性HBV感染疾病的进展而上调,特别是终末期肝病(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显著升高。对于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其表达水平与年龄、病理学、病毒学、治疗手段以及是否复发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并胃黏膜病变的特点。方法521例研究对象共分为3组:A组191例,为肝硬化基础上的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B组175例,为慢性肝炎基础上的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C组155例,为对照组,既往无慢性肝病史的急性黄疸性肝炎住院患者。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后3 d内行胃镜检查,观察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及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的检出情况。结果A组患者有131例(68.6%)检出PHG,81例(42.4%)检出AGML,B组患者PHG和AGML检出例数分别为119例(68.0%)和79例(45.1%),C组PHG和AGML的检出例数分别为11例(7.0%)和21例(13.5%);A组与B组患者其PHG及AGML检出例数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论A组或是B组其PHG及AGML检出例数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易合并PHG及AGML,上述2种胃黏膜病变的胃镜检出率远高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PHG及AGML可能与慢性肝病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