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规则抗体鉴定在疑难配血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德义  彭明喜  董国飞 《重庆医学》2008,37(11):1217-1219
目的鉴定受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在配血困难时筛查红细胞抗体,对抗体阳性受血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抗体效价检测,以确定该抗体的临床意义。结果在21例配血困难受血者中,检出各类已知特异性抗体13例,其中抗-E 8例、抗-D 1例、抗-e 2例、抗-c 1例、抗-M 1例。结论对有交叉配血不合、输血史、妊娠史等需要接受输血者,特别是配血困难者作常规抗体筛选试验,鉴定红细胞抗体有利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及与临床安全输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申请临床输血的患者15800例患者,对其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1.15800例患者筛查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6例,阳性率为0.61%;无妊娠史的2020例女性患者未检出阳性病例;有输血史与无输血史的患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不规则抗体分布中 Rh 系统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93.75%。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极其有必要,有过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应当特别注意进行筛查,从而成为提高输血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不规则抗体指ABO系统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造成配血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受到临床输血科的高度重视。通过抗体筛查来检测血浆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为输血前的血型相配做出更加精确的同型血备血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有效地排除了由于输注ABO同型血导致的输血反应,确保输血安全。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1152例交叉配血不合、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接受多次输血患者采用Diana半自动配血系统进行输血前抗体筛查,临床中的输血反应明显减少,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4.
王远杰 《西部医学》2009,21(11):1976-1977
目的避免不规则抗体所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方法用凝聚胺法对有妊娠史、输血史和短期内需大量输血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再用微柱凝集试验作受献血者交叉配血试验。结果1419例患者凝聚胺试验共筛选出不规则抗体阳性6例,卡式配血不合发生3例(证实为不规则抗体者)。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阳性率0.63%。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经配合型血液输注无一例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凝聚胺法联合微柱凝集试验进行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能有效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武进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51-2252
目的:探讨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作用。方法对我单位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494例输血患者与同型供血者进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在494例样本中,聚凝胺法试验中共发现3例由冷凝集所造成的假阳性;2例是因IgG类不规则抗体所导致的配血不合。结论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可有效检出IgG类不规则抗体,从而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配血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结果,为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8 884例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发现阳性标本再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8 884例患者共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85例,阳性率0.96%;其中男性阳性率0.75%,女性阳性率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者阳性率1.17%,无输血史和妊娠史者阳性率0.5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高于无输血史和妊娠史者.为确保输血安全,输血前应常规筛查血型不规则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临床输血、妊娠两种免疫因素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概率大小.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抗筛卡(Liss/Coombs),对两个实验组即有输血史实验组和有妊娠史实验组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确定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1 500例患者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10例,阳性率为0.67%,其中500例有输血史实验组检测出不规则抗体6例,阳性率为1.2%,1 000例有妊娠史实验组检出不规则抗体4例,阳性率为0.4%.结论 虽然两个实验组产生不规则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通过输血免疫产生不规则抗体的百分率大于妊娠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在临床配血过程中的影响,从而确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本院2009年至2010年2年期间10645例临床申请输血患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确定阳性检出者对临床配血的影响。以及对2009年至2010年2年期间13301例无偿献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以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手术前备血及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探讨其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全自动化检测。结果 8 539例中检出抗体阳性者31例,占0.36%,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20%)低于女性(0.51%);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的阳性率(0.59%)高于无输血史和或妊娠史的阳性率(0.17%)。结论输血前进行常规不规则抗体筛查,避免因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保证临床安全有效输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x~5600例在医院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m现呈阳性的不规则抗体3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3例;在女性患者中非孕妇9例,孕妇14例,总阳性率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测主要包括抗-C、抗-D、抗-M、抗-E以及非特异性抗体等。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的不规则抗体检测,特别是对有过妊娠史的妇女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对保障临床及时安全用血、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濮阳市人民医院374例输血患者,均于输血前3 d内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结果 374例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3.74%,其中男性检出率为2.89%,女性检出率为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有妊娠史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4.55%,无妊娠史者检出率为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1.94%,无输血史者检出率为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抗-M检出率最高,为28.57%,抗-E、抗-s、抗-D检出率为14.29%,抗-Fya、抗-c、抗-Mur、抗-K检出率为7.14%;1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经交叉配血试验后,选择对应抗原阴性血液进行输血,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安全性为100.0%。结论受血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尤其应加强有输血史及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微柱凝胶技术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时均应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技术.对比两种方法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与交叉配血情况.结果: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技术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0.00%、33.00%,比较发现微柱凝胶技术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更高(P<0.05).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不合率分别为2.00%、9.00%,比较发现微柱凝胶技术配血不合率更高(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可提高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输血治疗安全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刘建成  杨洁 《黑龙江医学》2024,47(2):199-201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2021年宁夏血液中心122 305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进行ABO血型检测,对O细胞凝集的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统计分析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分布情况。结果:122 305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58例,其中女性献血者检出比例大于男性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7,P<0.05);汉族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大于回族献血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67,P>0.05);男性有输血或妊娠史13例(22.4%),女性有输血或妊娠史31例(53.4%);18~40岁和41~60岁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57,P<0.05)。结论: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分布存在性别差异,而汉族和回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规则抗体的有效检出能够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究输血或妊娠对于交叉配血结果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160例,根据是否初次输血和有无妊娠史分为观察组(n=83)和对照组(n=77)。所有患者进行血型鉴定,采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鉴定抗体并筛查不规则抗体,分析对交叉配血结果的影响,比较两组交叉配血不合率、正反定型不一致率、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结果观察组交叉配血不合率与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正反定型不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不规则血型抗体对交叉配血结果具有一定影响。结论输血或妊娠过程都可能导致不规则血型抗体的产生,进而对交叉配血造成影响,因此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是输血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输血前开展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实施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患者3 48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予以输血治疗但未接受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患者3 125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与抗体特异性鉴定,并记录观察组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2组输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 485例观察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8.32‰,其中特异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7.17‰;女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0.44‰高于男性的6.46‰,存在妊娠史的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8.80‰高于无妊娠史女性患者的5.75‰,存在≥3次输血史的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5.38‰依次高于具有2次输血史患者的12.31‰、具有1次输血史患者的2.81‰;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有必要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以尽可能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为受血者选择合适的供血者血液成份,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地进行。方法:用达亚美微柱凝胶技术,达亚美Ⅰ、Ⅱ、Ⅲ号亚洲人抗体筛查细胞对4680名输血病人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本院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阳性率为1.82%,780名有输血史的男性患者中,有2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710名无输血史的男性患者中,有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1359名有妊娠史无输血史的女性患者中,有19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636名既有妊娠史又有输血史的女性患者中,有3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615名既无妊娠史又无输血史的女性患者中,有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580名无妊娠史有输血史的女性患者中,有12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结论:使机体产生不规则抗体的主要因素是反复多次输血和妊娠,所以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孕产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研究情况。方法:所有患者采用卡氏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结果:所有患者采用卡氏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55例,交叉配血试验发生配血不相合50例。结论:微柱凝胶技术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具有检测影响因素少、结果准确、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易于观察等特点,可以作为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临床意义,以促进临床治疗质量的提高.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在该市中心医院接受预输血的患者10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对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筛查,计算检测阳性率,分析患者的性别、输血史及妊娠史与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 之间的关系,在我市中心血站对不规则抗体特异性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 10000例患者中共有44例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阳性率为0.44%.其中女性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有输血或妊娠史的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或妊娠史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阳性的患者中,特异性同种抗体、非特异自身抗体分别占65.91%(29/44)、27.27%(12/44),而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阳性的患者占6.82%(3/44),以特异性同种抗体为主,特异性同种抗体中又以抗-D所占比例最高,为50.00%(22/44).结论 输血前对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和筛选,不仅有利于血液制品的合理选择,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甚至避免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质量,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次输血产生不规则抗体及配血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次输血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及配血时间过长的解决方案.方法 对1例在不同输血阶段产生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抗体鉴定,并提供相合的红细胞,分析平均产生每次血清学交叉配血需要多花费的时间.结果 该患者在第3次交叉配血前不规则抗体鉴定为抗-E,第5次输血前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鉴定为抗-E及抗-c,第16次交叉配血前抗体鉴定为抗-E、抗-c及抗-Mur,平均每次血清学交叉配血多花费时间37 min.结论 多次输血患者将不断地产生不规则抗体,将延长交叉配血的时间,选择自体输血或电子配血将避免产生不规则抗体,并能保证血液供应的安全、快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笔者于2010年1月~2011年3月对2 176例有过输血史和妊娠史的需要输血或择期手术的住院患者进行不完全抗体的筛查和抗体鉴定。方法:利用盐水联合凝聚胺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如检出阳性,再用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对患者血清进行鉴定。结果:在2 176例检测患者血清中,不完全抗体即IgG抗体检出10例;冷抗体即IgM抗体检出2例。结论:不完全抗体是在输血和妊娠过程中由于血型抗原不相容,而被致敏所产生的相应抗体,当再次接受该血型抗原,会发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在输血及备血前对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血清进行不完全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