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ICP对孕妇及胎儿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5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证明通过药物综合治疗是有效的.积极正确处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明显减轻孕妇的瘙痒症状,降低围生儿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的发生率,提高胎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以伴有或不伴有黄疸及血中肝酶、胆汁酸水平升高为其临床特点。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本病具有复发性,本次妊娠分娩后迅速消失,再次妊娠或口服雌激素避孕药时常会复发。目前认为ICP的发生可能与妊娠时女性激素升高、遗传及环境因素等相关。其主要因素是胆盐转运缺陷导致的胆汁淤积。部分患者具有遗传背景,在母亲或姐妹中有ICP病史的妇女中,ICP发生率明显增高。大部分患者的发病机制不清楚。过去由于对ICP的认识不足,不少患者妊娠中晚期发生的无疹瘙痒,尤其是无黄疸者,认为是妊娠期“皮肤病”,只给予对症治疗,并无明确诊断,也未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贻误了治疗。由于ICP的发病率较低,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孕妇在妊娠过程中发生不明原因的突然胎死宫内,却不知其因,使孕妇身心受到了极大伤害。ICP虽然对多数母亲是一个良性过程,妊娠终止后4~8周症状及生化指标均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多数患者可因严重瘙痒影响睡眠,发生抑郁、烦躁、精神恍惚、情绪不稳、疲劳甚至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也有因抓痕引起皮肤感染者。妊娠期的其他并发症也相应增加,如产后抑郁症等。致使有些产妇发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腺苷蛋氨酸治疗基础上联合运用中药茵陈利胆方,以期寻找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确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于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56例孕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8)和观察组(n=78);对照组常规使用腺苷蛋氨酸,观察组在腺苷蛋氨酸治疗基础上联合运用茵陈利胆方;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疗效指标。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血清胆汁酸(TBA)[(12.04±3.41)vs.(20.17±4.09)μmol/L]、谷丙酸转氨酶(ALT)[(30.88±11.23)vs.(44.21±14.18)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1.17±19.87)vs.(78.65±22.89)U/L]等相关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瘙痒评分在治疗7d后[(2.30±0.55)vs.(3.00±0.61)]及治疗14d后[(0.90±0.35)vs.(1.81±0.60)]均显著降低(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剖宫产数下降(23vs.45)、孕周延长[(38.31±1.42)vs.(37.11±1.50)]、胎儿窘迫数减少(5vs.16)、Apgar评分≤7分新生儿数减少(3vs.11)、新生儿体重增加[(3.40±0.28)vs.(2.81±0.36)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运用茵陈利胆方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相关生化指标及围产儿结局明显好转,瘙痒症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一过性肝内胆汁淤积症(transient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TIHC)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鉴别方法。方法按诊断标准将30例肝移植患者分为TIHC组与AR组,观察比较2组的谷丙转氨酶(ALT)及直接胆红素(DBIL)在术前1d,术后早期(术后3d、7d及21d)的变化特点。结果术后第7d对比术后第3d,TIHC组DBIL明显升高而ALT无明显变化;AR组DBIL明显升高同时ALT呈升高趋势。经过针对性治疗,至术后第21d,2组ALT及DBIL均明显下降。结论肝移植术后DBIL及ALT的变化特点对于TIHC与AR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9月收治的36例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产妇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和护理.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提高ICP孕产妇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结论:通过加强健康教育,辅以必要的治疗和可行的护理措施,ICP孕产妇能够有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10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使用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联合治疗;观察组6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瘙痒评分、血液生化指标、症状缓解(黄疸消失及瘙痒消失)时间以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黄疸消失时间、瘙痒消失时间分别为(4.96±1.05)d和(4.27±0.8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8.81±2.16)d和(7.14±1.68)d](P0.05);观察组治疗后瘙痒评分为(1.14±0.2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0.38)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酸(TBA)分别为(79.77±6.39)U/L、(57.65±4.82)U/L、(15.81±0.14)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4.46±7.31)U/L、(82.26±5.14)U/L、(22.05±0.66)μmol/L)](P均0.05);观察组分娩孕周、剖宫产率、分娩出血量、胎儿窘迫率分别为(37.95±1.92)周、25.00%、(211.36±24.73)ml、4.5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6.79±1.42)周、40.32%、(264.57±30.38)ml、11.29%](P均0.05)。结论在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基础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以有效改善瘙痒黄疸等症状,改善血液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人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8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病人(干预组)进行产前、产时、产后护理干预,并与78例仅进行产时、产后监护的ICP孕产妇(对照组)进行母儿情况比较.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发生率与围生儿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提示加强ICP孕妇的孕期护理干预,可降低母儿围生期并发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胆汁酸、肝酶指标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诊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给予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给予胆汁酸、肝酶指标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并以同期我院收治的150例正常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四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产后出血方面: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剖宫产比例更高,新生儿窒息率更高,低体重儿比例高,新生儿Apgar评分低,与其他组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检测胆汁酸、肝酶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而评估产妇和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9.
12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5年来收治的12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研究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观察其治疗指标变化,并对分娩后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瘙痒评分、血清甘胆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的含量平均较治疗前低(研究组:t值分别为3.61,3.45,3.23,3.46,3.25,3.42,均P〈0.01;对照组:t值分别为3.21,2.45,2.74,2.68,2.80,2.77,均P〈0.01);研究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血清甘胆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的含量的差值水平较对照组大(f值分别为2.21,2.09,2.03,2.15,2.05,2.11;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胎儿窘迫、早产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妒值分别为4.25,4.58,4.23;P〈0.05)。结论:思美泰与熊去氧胆酸联合用药能提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尤其对于重症患者有更明显的疗效,可以改善新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两种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方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把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0例采用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B组6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两组孕妇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孕妇治疗后肝功能、血胆酸水平及瘙痒症状都较前有所明显下降,但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效果和妊娠结局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降低血胆酸、肝转氨酶及改善妊娠结局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人体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目前国内人体原位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最长(1155天)病例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体会,在明确移植肝无原发无功能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前提下,术后早期治疗突出了中药二香白玉汤舒肝利胆和神农33号活血化瘀、菌毒并治的作用,结果使胆汁分泌量至术后十天已达300ml以上,并在未使用抗凝药物情况下,成功地预防了重建血管的血栓形成,本文还讨论了肝移植的适应症,认为结合我国国情,肝炎后肝硬化仍可视为较好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实验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化脓性胆管炎模型家兔,对其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活血化瘀治疗化脓性胆管炎,能降低其血液粘度,减少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状态,减轻肝、肾病理损害,从而使模型家兔的病死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更有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方法.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全疗程中西医结合能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4年10月-2005年3月收治的6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6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4例因胆道梗阻急症手术.本组死亡2例,1例术后死于真菌感染,另1例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是满意的,其方法是值得推荐的.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与一般治疗方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对10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进行分析。前期48例采用一般治疗及手术(对照组),后期58例如用丹参针、大黄汤及芒硝外敷(结合组)。结果 结合组较对照组手术率低(25.9%:60.4%,P〈0.05);并发症减少(22.4%:54.2%,P〈0.05);死亡率(13.8%:27.1%,P〈0.05)。非手术57例中结合组较对照级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重型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附145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目的:观察急性重型胰腺炎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规律,探索中西医结合方法在保护器官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价值。方法:在重症监护条件下,多指标、前瞻性地观测了145例急性重型胰腺炎病程规律,使用早期通里攻下法、活血化瘀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急性重型胰腺炎的病理过程主要包括初期(急性反应期),进展期(感染期)和恢复期。早期通里攻下对器官功能不全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尤其对呼吸功能不全。有些患者可不经进展期直接进入恢复期,从而提高了治愈率。结论:器官功能不全是重型胰腺炎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早期通里攻下法对器官保护及减少死亡率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5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5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中转率和病死率。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8.2±16.4)d,手术中转率12.7%,ARDS、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和心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为48.4%、13.4%、52.9%和14.6%,脑病、消化道出血、感染和假性囊肿发生率分别为12.7%、5.1%、14.0%和10.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取得与ERCP和EST相似的疗效,但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微创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中的有效性。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人全部按照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常规治疗,出现局部并发症75例。随机分组进行了开放性手术(37例)或微创清创引流术(38例),并比较开放性手术与微创清创引流患者的病死率、手术次数、住院时间、总费用等指标。结果:死亡率相比,微创引流组患者死亡率(2.6%)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10.8%)(P0.05);手术次数两组相比,微创组穿刺引流次数(3.33±0.58)多于开放手术组(2.52±0.82),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两组相比微创组有增加趋势[(53.3±37.6)d,(44.5±28.5)d],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费用两组相比微创组(37 661.36±21 732.00)元显著低于常规开放手术组(54 423.83±45 263.06)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微创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动脉栓塞145例,取得动脉复通率81.00%、肢体存活率90.5%、截肢率9.5%和死亡率1.38%的理想效果。提出溶栓疗法是急性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尿激酶和中药制剂静滴 ,配合中药口服及外敷 ,治疗 2个疗程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的 86例中 ,临床治愈 2 4例 (2 7 91% ) ,显效 4 5例 (5 2 32 % ) ,进步 10例 (11 6 3% ) ,无效 7例 (8 14 % ) ,总有效率 91 86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Doppler超声变化显著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水平降低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增加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能有效地降低血液粘度 ,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防止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