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盐酸阿米替林片、甲钴胺片,同时加服中药方(组成:当归、赤芍、生地黄、川芎、柴胡、枳壳、牛膝、红花、桃仁、甘草)。对照组29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75.86%,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均可有效的改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瘙痒感评分(P〈0.01,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瘙痒感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前后烧灼感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烧灼感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阿昔洛韦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燕 《河南中医》2009,29(12):1209-1210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探寻缩短带状疱疹病程、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纽各6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片并联合围刺、隔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片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止痛、结痂、后遗神经痛发生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止疱时间、疼痛明显减轻时间、疼痛完全消失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治疗组(2.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结论:阿昔洛韦联合围刺、隔蒜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提高,并能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扶正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八珍汤加味口服,对照组用消炎痛片口服治疗;2组均加用维生素B,片口服,局部外擦1%双氯芬酸钠乳剂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78.0%,对照组为5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停药1周、停药4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养血扶正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浮针组(22例)和常规针刺组(18例),浮针组采用浮针治疗,在病痛区神经远端埋浮针,常规针刺组采用皮损局部毫针围刺法,5次为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WHO镇痛疗效分级标准评定于治疗前、1个疗程后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并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浮针组较常规针刺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浮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和61.1%,浮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O.05)。结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应用浮针疗法效果好,且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6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痰祛瘀益智汤。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评定量表(ADL)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均增加(P〈0.05),ADL评分均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对照组为8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良好疗效,能改善脑血流,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结合口服伐昔洛韦、呋喃硫胺以及外用阿昔洛韦软膏、炉甘石洗剂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予伐昔洛韦口服,治疗组同时加服龙胆泻肝汤。两组疗程均为9天,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止疱、止痛、结痂、皮损痊愈时间以及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2.7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止疱、止痛、结痂、皮损痊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尸〈0.05)。结论龙胆泻肝汤结合口服伐昔洛韦、呋喃硫胺以及外用阿昔洛韦软膏、炉甘石洗剂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金铃子汤合用黛力新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加味金铃子汤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用卡马西平片、多虑平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6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味金铃子汤合黛力新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味去杖汤结合平衡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加味去杖汤配合平衡针法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平衡针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3天,观察临床疗效及疼痛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和84.21%,治疗组疗临床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去杖汤结合平衡针法可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陆新  张瑶光 《新中医》2012,(7):87-8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痰瘀阻滞型)的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疗程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对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临床症状和血脂水平的进行比较。结果:降压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80.0%,2组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8周均能改善收缩压和舒张压(P〈0.05,P〈0.01)。且8周后治疗组改善收缩压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头如裹、胸痛胸闷、纳呆恶心、手足麻木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表明治疗组降脂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对老年痰瘀阻滞型高血压病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并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脂,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清热凉血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清热凉血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服清热凉血益气活血方,对照组服福辛普利钠片,疗程均为6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尿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的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60.7%,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β2-MG和NAG含量均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 清热凉血益气活血方对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醒脑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2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服用益气活血醒脑方治疗,对照组口服哈伯因片治疗,疗程均为半年。观察临床疗效及MMSE、HDS、FAQ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0%,对照组为53.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MMSE、HDS、FAD量表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MMSE、HDS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醒脑方治疗V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健脾益气活血方,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64.8%;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UAER)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活血方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痰浊阻窍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益气化痰法(九味增智饮)和尼莫地平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均治疗35天。[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积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35天后治疗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痰法治疗血管性痴呆较单一尼莫地平片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DA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AO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以控制血糖,治疗组同时服用益气化瘀方,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下肢动脉内径和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各动脉内径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宽(P0.05),且治疗组各动脉内径较对照组增宽(P0.05);两组患者下肢各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0.05),且治疗组各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增快(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中晚期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最佳对症支持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益气活血方口服。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血小板计数、凝血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生存质量和复发转移情况。结果治疗组PT、APTT、FIB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及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值、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血小板计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除红细胞压积外,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转移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可改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安神化痰汤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用黛安神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安神化痰汤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31%,治疗组为91.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除治疗2周外两组HA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神化痰汤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平肝化痰通络方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平肝化痰通络方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平肝化痰通络方,疗程15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1.7%和51.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都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肝化痰通络方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祛瘀解毒益气方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祛瘀解毒益气方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例,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和血清TNFα-、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和血清TNF-α、IL-10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祛瘀解毒益气方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病情,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汤联合CapeOX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益气解毒汤联合CapeOX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CapeOX方案治疗;两组均以21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NK细胞、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观察肿瘤进展时间(TTP)、总生存时间(OS)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44.44%和37.78%;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临床获益率、肿瘤进展时间、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中医证候疗效及生活质量(KPS评分)、免疫指标改善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解毒汤联合CapeOX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可控制肿瘤进展,提高患者临床获益率、延长生存期、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并能提高免疫功能,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