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论透脓与排脓黑龙江省阿城市骨伤医院张绍峰,黄日一(150300)外科疮疡的治疗,初期宜消肿散结,中期宣透脓、排脓,其中透脓与排脓的概念不能混淆。透脓是透发脓液,使毒邪移深就没,早日液化成脓,并使扩散的肿胀趋于限局化,而邪盛者不致脓毒分审深清,正成者...  相似文献   

2.
“煨脓长肉”法是中医外科学特色换药法之一,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陈民藩教授重视肛肠疾病术后创面换药的重要性,认为术后换药亦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煨脓长肉换药法是陈教授推崇的理念之一,认为其应用得当,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同时可使创面修复更加良好。笔者总结其经验,以期肛肠同仁临床应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廖秋源 《新中医》1995,27(4):60-61
透脓散加减治疗细菌性肝脓疡的体会廖秋源透脓散乃是《外科正宗·卷之三·肿疡主治方》专门主治一切痈疮内已成脓,无力外溃之方。张秉成曰:“夫痈毒之成脓也,必由正气充旺,方得变化而成。倘或气血衰弱,则不能郁蒸为热,而脓之成也无期。即既成脓矣,亦须赖正气以托之...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云:"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意思是,经常呕吐的病人(即呕家),因痈脓引发的,不可径去止呕,若痈脓消失则呕吐自平.呕吐有因内有痈脓,脓毒上冲,致使胃气上逆,痈脓是其本病,呕吐只是标证,当治其本病,并非用止吐之药所能取效. 对于"呕家有痈脓"的理解,笔者过去总是与类似急腹症的临床表现联系在一起,如因肝脓疡、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阑尾脓肿等,出现呕吐、腹痛等,认为因"痈脓"引起的呕吐一定伴随着腹痛,就算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呕吐,也有腹痛的症状.近来再读仲景这句话,有了新的感受,一是其作为中医治疗呕吐的总原则的理解得到了加深,二是因痈致呕不必有腹痛的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5.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LEASO)是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当LEASO发展至坏死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LEASO属于中医“脱疽”范畴,运用中医外科理论指导治疗“脱疽”疗效明显。文章通过明确坏死各期表现,正确运用“提脓去腐”及“煨脓长肉”理论辨脓治疡,指导临床用药,为中医药治疗LEASO坏死期提供理论支持及经验思路。  相似文献   

6.
术后换药是肛肠疾病手术治疗疾病的重要过程,而“煨脓长肉”法作为中医外科学特色换药理念之一,在术后应用得当,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文中列举紫白膏换药验案1则,探讨“煨脓长肉”法在痔术后换药中的具体应用,探析其医理,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梳理《疡科心得集》中关于脓的病因病机、辨脓、脓的处理,以期指导临床。该书运用“营气不从”、“按部求因”、“伏邪理论”、“经络辨证”、“外疡内出”等理论分析脓的成因; 同时介绍辨脓的“阴阳、气血、虚实、有无、深浅、形质色泽、气味、预后”的经验; 脓内治提倡按卫气营血的阶段进行治疗,并且在临证中善用和营之法; 外治注重手术时机及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煨脓长肉”中药换药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按“煨脓长肉”中药换药法(生肌玉红膏纱条)治疗的为治疗组;用凡士林纱条换药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煨脓长肉”中药换药法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  相似文献   

9.
笔者引用文献结合临床实践 ,阐述“毒之化必由脓”之义 ,指导疮疡证治。毒邪壅滞 蕴结成疡1 .寒邪客居 ,营气受损 ,气血壅郁 :《内经》曰 :“寒邪客于经络之中 ,则血泣 ,血泣则不通 ,不通则卫气归之 ,不得复反 ,故痈肿。”又曰 :“营气不从 ,逆于肉里 ,乃成痈肿”。禀赋不足 ,风邪寒毒 ,痰浊湿气入侵经络 ,营气受损 ,则局部血脉凝泣 ,血凝则气滞不行 ,气血蕴结成患。“痈肿”是疮疡形成的征象 ,如瘰疬、流痰、附骨疽等。2 .脏腑失调、饮食内伤、毒邪蓄积 :《外科秘录》曰 :“五脏六腑各有经络 ,脏腑之气血不行 ,则脏腑之经络闭塞不通 ,则外…  相似文献   

10.
脓耳,中医病名,又名“缠耳、聤耳、耳湿、耳疮”等,是指以耳部疼痛、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西医学的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脓耳的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湿与热;湿、热之邪困结于耳窍,腐蚀鼓膜,化腐成脓,终成脓耳。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志斌主任,从事耳鼻喉临床诊疗工作多年,擅长将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经验有机融合。针对脓耳,根据临床证候表现不同,归纳总结出脓耳多与肾、肝、脾密切相关。临床诊疗中强调脏腑辨证,以补肾固元、疏肝利胆、健脾补托以祛湿排脓。文章介绍案例一则进行佐证,患者甲辨证为肝胆湿热型脓耳,治以疏肝利胆、清利湿热,予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同类相须,药力专一,以期速效之功。三诊后诸症皆愈,疗效确切,提示张主任治疗脓耳的经验成功,遵从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遣药组方原理,同时酌情联合他法,标本同治,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辨病脉证并治"是仲景对疾病"逐级分类"的治病模式;指出"病"的等级高于"证","辨病脉证并治"的高明之处在于重视疾病分类中的等级概念,是仲景智慧的体现;论述了"辨证施治""辨证论治"提法的由来和本意;强调现代的"辨证论治"已远离仲景"辨病脉证并治"的诊疗模式;分析了中医脉学的现代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与过度强调"辨证论治"有关,并介绍了作者在脉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最后论述重提"辨病脉证并治"是中医学健康发展的拐点。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医界视西医之"糖尿病"为古之"消渴症",并认为消渴病的根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内生",针对此病机,通常采用滋阴降火的原则治疗消渴病,但疗效并不尽如人意。结合《黄帝内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理论,可以看出此认识忽视了阴阳互根互生的特性,过于强调消渴病"阴虚"的一面,没看到"阴虚"实为"阳不生阴,阳不化阴"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3.
郁洁  杨茜芸  罗坚  李南  刘迈兰 《光明中医》2014,29(12):2678-2679
针灸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针推专业毕业生主要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的技能操作训练和考核,理所当然成为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对象.本研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核心内容,率先采用“3+2模式”在三年制针推专业《刺法灸法学》课程考核中进行改革试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其早期防治意义重大。依据《黄帝内经》中"治未病"思想,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来阐述"治未病"思想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指导意义。突出治疗支气管哮喘以"预防为先"的中医"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15.
据中医学"五神藏"学说,从心、肝、肺、脾、肾五脏论"脏躁"之脏,提出"脏躁"的病机可概括为五脏的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且"脏躁"常与多脏相合为病。  相似文献   

16.
王自立主任医师临证时强调从"气血""肝肾"辨治月经病,指出气足则血旺、气结则血瘀,治疗以理气和血为要,使气血调和;同时重视调理肾气的盛衰、冲任脉通盛、天癸的"至"与"竭",使机体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7.
针灸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国际标准针灸穴名》已于20世纪90年代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又首次颁布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化文本。但是标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中医、针灸有些专用术语还需要列入标准。建议:"属"和"络"表示中医表里关系、主次关系时,在标准化中应上升为中医的专用术语,以加强对中医的准确表达。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母语教育的重要功能,但长期以来处于边缘地位,倍受冷落。去年,教育部建议各大高校开设中国语文课,引发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潮。中医药院校要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力争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大学语文课程,使之成为中医药大学生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引导者和助推器,从而培养出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文性的、以弘扬祖国传统医学为己任的个性和人格均得到健全发展的高质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截断扭转”是著名老中医姜春华先生提出的针对急性热病的治疗原则,是急性热病治疗学的新观点。本文就其应用做了阐述,认为“截断扭转”应与辨病治疗相统一,与辨证治疗相结合,针对急性传染病起病急、来势凶、发展快、变化速、病势重、威胁大等特点,应尽早介入。针对不同阶段,早用通腑攻下,主用清热解毒,早用凉血化瘀,早期扶正祛邪,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截断扭转”对提高临床疗效和临床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振杰 《世界中医药》2012,7(4):287-288
以范冠杰教授的学术思想"动定序贯"动态辨析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脾胃不同的致病机制,以期为糖尿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