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5月9日至13日,"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第二期业务培训会议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降重举行,本次培训班由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承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李昱、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张怀琼、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严世芸、上海中医药大学常务副校长谢建群等领导出席了开幕仪式并  相似文献   

2.
《中医临床研究》2010,(20):13-13
10月18日,2010年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专家组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12月28日讯:2018年12月25日,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在京验收总结。该项目历时八年,校注整理了从唐至清中医药各门类重要中医药古籍417种,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完成出版406种,计8000万字,涵盖医经、基础理论、诊法等门类,绝大多数古籍为第一次校注出版;发表中医药古籍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中医药报》报道,7月11日,2010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在山东省青岛市正式启动,项目将形成400种重要中医药古籍文献的规范通行本、传世本。  相似文献   

5.
剖析、反思历史上第三次由中央政府组织的医籍大整理中出现的大面积科学性或知识性错误"群体事件"与"学术灾难",对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的"国家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避免重蹈覆辙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医方一盘珠全集》为清代医家洪金鼎著。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列为“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400种重点古籍之一。该书现存版本较多,本次调研考证,将所得35种版本按形制内容特点进行梳理,以类相聚,归纳为分别以简文堂藏板刻本与乾隆五十二年益庆堂刻本为代表的两种流传体系,为本书的进一步校注、整理奠定了版本基础。  相似文献   

7.
2010年7月10~1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山东青岛召开了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启动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出席。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市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同志和前期中医药古籍整理工作基础较好的9家中医文献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8.
正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段逸山主编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丛刊第一辑正式出版,旨在进一步宣传推广中医药古籍保护事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批影印明刻本包含了《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素问钞补正》(附《滑氏诊家枢要》)《新刻全补医方便懦》《局  相似文献   

9.
全国中医古籍保存与保护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珍贵的中医药古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资源,是中医药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当代中医药学继承和创新工作的源头。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2006年2月--200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古籍保护技术体系研究与利用”项目组对全国中医药古籍保存、保护等相关问题开展了调查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因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的要求,校注整理明末清初林澜辑著之家刻珍本医书《伤寒折衷》二十卷,其中包括"伤寒类证"八卷,多部目录书对此书版本著录有误;并叹其涵泳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伤寒论》条文、类症、类方的完整分类整理和变通折衷的独到见解,足以使伤寒证治大显,医理大昌,乐为之推介。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的"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是继1982年、1986年第一批、第二批中医药古籍整理之后的又一批大规模整理工程.通过该计划,400种中医药古籍将以规范通行本、传世本面世.朝鲜李正祖时期名医康命吉撰写的《济众新编》就是其中之一,对其进行保护和研究、整理和利用,不仅对中国中医学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对中朝文化交流也将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1 《济众新编》成书背景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自古以来两国人民交往和文化交流密切.高丽王朝在继承新罗医学成就的基础上,积极吸取中国大陆医学成就,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医学体系[1];并主张兴用乡药,推广使用国产药材.  相似文献   

12.
从中医古籍数据库建设看中医古籍数字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医古籍是中医药学传承和发展的载体,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又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最新出版的《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共收录中医古籍13455种,基本上反映了当前我国中医古籍的存世和分布现状。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这些珍贵的中医药资源是中医药研究人员的历史使命。通过数字化处理,既实现了对中医古籍的永久保存,又可为方便、快捷、无损地开发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搭建起研究平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自2002年始,对馆藏中医典籍进行了数字化再生性保护和利用研究,目前,己建成“中医药珍善本古籍多媒体数据库”、“中医药古籍资源数据库”,实现了部分中医古籍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简述了中医药古籍的地位和作用之后,详细阐述了中医药古籍的管理、保护方法及其利用。  相似文献   

14.
清代医学家周学海博览群书,潜心医学。其所著脉学著作《脉义简摩》论述脉诊内容详尽,广采各家之长,对于诊脉理论有独到见解,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本文对《脉义简摩》一书的作者、成书及刊行时间、体例及内容作简要阐述,并简要介绍该书作为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整理书目时的一些校注措施。  相似文献   

15.
《秘传女科》是一部妇科临床孤本医籍,成书于1661年,由明末清初河北医家周震撰著.全书共二卷、25篇,介绍经、带、胎、产治疗经验与方药,论及产前产后病证尤为详细.尚存清光绪四年初刻本,国内仅三家图书馆有藏.因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秘传女科》整理任务,对其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考证.  相似文献   

16.
李盼飞  张楚楚  李海燕 《中医杂志》2023,(15):1519-1524
中医古籍是中华传世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具有重要地位。现代科技赋能了中医古籍保护与精华传承:在原生性保护方面,科技使中医古籍普查更全面,修复更科学以及藏书环境更安全;在再生性保护方面,微缩化、影印使古籍保存和流通更为方便,数字化使中医古籍检索利用更高效;在传承性保护方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中医古籍的数智化发展,知识图谱实现中医古籍的深度知识表示,场景构建实现中医古籍的沉浸式阅读。同时科技也赋能了中医古籍的创新研究与应用,为中医药的科研、临床、传播等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方法与途径。未来更多新兴科技用于中医古籍的深度开发与应用,将为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加强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对中医药文献、中医经典、中医药文化的认识,从而提高对中医药文献的利用能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联合主办的"中医药文献研究与利用高级研修班"(项目编号T20170901022),初定于2017年6月8-10日在上海召开,会期3天。具体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丰富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对中医药文献、中医经典、中医药文化的知识,提高对中医药文献的利用能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联合主办的"中医药文献研究与利用高级研修班"(项目编号:T20170901022),初定于2017年6月8~10日在上海召开,会期3天。具体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古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全国各高等中医院校都收藏有不同数量的古籍,当今如何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是我们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笔者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简述了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工作的现状,探讨了中医药古籍文献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古籍保护与数字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医药科技创新实现了飞跃发展。坚持自主创新,中医药原创优势更加凸显。2005年以来,协调科技部设立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题,共有34个项目203个课题获得立项资助。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调查技术规范",初步构建了"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加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古籍保护传承、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等领域支持力度。实施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程,整理出版《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400余种。坚持科技支撑,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编制战略规划,制定发布《"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战略规划。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积极组织实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