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方联合532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147眼)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47眼)、光凝组30例(49眼)和联合组30例(51眼),中药组采用活血利水方治疗,光凝组采用单纯激光治疗,联合组采用中药联合光凝治疗,3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3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总有效率(74.51%)优于中药组(51.06%)和光凝组(6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3个月视力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6个月后视力较治疗前无提高(P>0.05);光凝组与联合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中药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较治疗前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减小(P>0.05);光凝组和联合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均较治疗前视网膜厚度减小(P<0.05)。视力及视网膜厚度方面光凝组和联合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与中药组同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均优于同时间光凝组(P<0.05)。结论活血利水法联合532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肯定,优于单纯中药或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行气活血健脾利水方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活血健脾利水方免煎颗粒剂联合激光治疗,对照组予中药安慰剂联合激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视力、视网膜黄斑部厚度和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眼经FFA和OCT检查确诊为DME。FFA显示治疗4周后黄斑部高荧光渗漏均有所好转,治疗8周后黄斑部渗漏明显好转。视网膜黄斑厚度OCT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4周、治疗8周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激光联合口服中药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黄斑厚度均有减轻;组间同期比较,在治疗4周、治疗8周后黄斑厚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黄斑厚度减轻更明显。治疗组视力总有效率为66.7%,其视力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口服中药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治疗8周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在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搏动指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口服中药后眼部血流增快,阻力降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组间同期比较,在治疗4周、治疗8周后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中,仅治疗组患者眼部血流有所改变,即血流增快,阻力降低。结论行气活血健脾利水方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提高患者的视力、减轻视网膜黄斑水肿、增加眼部血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汤剂口服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弥漫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92眼)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47眼)和对照组(30例,45眼)。两组患者于治疗第1天均行患眼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4 mg。治疗组同时予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汤剂口服,每日1剂,服药3个月。观察治疗前和注射后3、6个月患眼视力、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渗漏情况。注射后第1、3、7天及3、6个月分别测量眼压、眼前节、眼后节。结果注射后3、6个月,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89.36%和87.23%,对照组分别为73.33%和62.22%,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注射后3、6个月视力、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患者6个月时发现晶状体后囊下呈锅底样混浊,严重影响视力。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汤剂口服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弥漫性黄斑水肿,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视功能,减轻视网膜水肿和黄斑区渗漏,疗效稳定,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法联合倍频固体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糖尿病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55只眼)随机分成中药联合激光光凝组(28眼,联合组),单纯激光光凝组(27眼,光凝组)。治疗前后观察患眼视力、眼底水肿情况以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变化,随访6个月。结果联合组视力提高18眼(64.28%),视力不变6眼(21.43%),视力下降4眼(14.29%)。水肿减轻22眼(78.57%)。水肿未退6眼(21.43)。光凝组视力提高8眼(29.63%),视力不变13眼(48.15%),视力下降6眼(22.22%)。水肿减轻10眼(37.04%),水肿未退17眼(62.96%)。结论活血利水法联合倍频固体激光治疗糖尿病弥漫性黄斑水肿疗效确切,具有标本兼治、安全可靠和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活血益气消肿汤应用于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激光光凝后的临床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100例(100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52只眼)和对照组(48例,48只眼),对照组采用532nm激光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口服活血益气消肿汤(黄芪、黄精、桃仁、车前子、红花、当归、地龙、牛膝、茯苓皮、陈皮、生姜皮、枳壳等),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OCT等情况,与单纯激光组对照,综合评价疗效。结果:激光联合中药组总有效率94.23%;单纯激光组总有效率81.25%。结论:激光联合活血益气消肿汤治疗视网膜静脉塞性黄斑水肿有提高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五苓散加减方在围光凝期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1月在本院眼科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30例40只眼,分为激光联合中药组(联合组)14例20只眼,单纯应用激光组(对照组)16例20只眼。联合组予眼底光凝并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及五苓散加减方1个月.对照组仅予眼底光凝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转换为LogMAR视力后进行比较)及中央黄斑厚度(CMT)的变化。结果光凝治疗后3个月时,联合组的BCVA(LogMAR视力)有明显改善,由0.486±0.23提高至0.397±0.19(P〈0.05),CMT值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BCVA0.491±0.21,治疗后3个月时为0.486±0.22,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T值的减小幅度亦不明显(P〉0.05)。结论围激光期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五苓散加减有助于改善视功能.减轻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视网膜光凝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组在视网膜光凝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视力、眼底微血管瘤数、荧光渗漏面积、黄斑水肿吸收情况及荧光血管造影情况等。结果观察组视力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黄斑水肿吸收情况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微血管瘤数、出血及渗出灶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视网膜光凝联合杞菊地黄丸、血塞通分散片可以有效畅通眼络、改善患者视网膜微循环,弥补光凝治疗的不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滋肾健脾化瘀片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 43例(86只眼)DME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激光组21例(42只眼)和联合组22例(44只眼),激光组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联合组口服滋肾健脾化瘀片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疗程为3个月。结果视力:2组治疗后视力均有提高,治疗后激光组有效率为54.76%(23/42),联合组有效率为79.55%(35/44),联合组视力明显优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2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小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视网膜厚度平均值均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激光组黄斑区荧光渗漏消失或减轻36只眼,有效率为85.71%(36/42),联合组相应的眼数为44只眼,有效率为100%(44/4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健脾化瘀片联合激光治疗比单纯激光光凝治疗DME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76例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64眼),其中术前黄斑水肿16例,激光光凝术后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37例(61眼),其中术前黄斑水肿14例,单纯给予激光手术治疗。治疗2个月进行视力、眼底荧光造影等检查。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及保持不变者59眼,视力降低者5眼,黄斑水肿减轻15眼,微血管瘤消退53眼;对照组视力提高及保持不变者53眼,视力降低者8眼,黄斑水肿减轻12眼,微血管瘤消退43眼;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激光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术联合中药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后黄斑区水肿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30只眼)和对照组(30例,32只眼),对照组采用532 nm激光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术,观察组同时予口服中药治疗。通过视力及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结果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56.2%(P<0.05);观察组视力改善、黄斑区水肿的吸收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用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术加中药治疗的效果好于单纯激光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视力下降及致盲的主要原因。治疗方法在西医方面主要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及手术治疗等;中医主要是运用活血化瘀,疏肝健脾,利水渗湿等方法治疗。作者对中西医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研究活血利水方剂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5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80只眼睛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只眼睛,观察组患者采用活血利水方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之后的7d及30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视力改善情况、并发症、眼压以及黄斑厚度。结果:治疗之后的7d及30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黄斑厚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变薄(P〈0.01),在7d之内观察组能够很好的使眼压降低,并且在治疗的30d之后,对患者的黄斑厚度有着明显的改善,而患者的视力也有所提高,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效果更好(P〈0.05),同时没有并发症情况发生。结论:活血利水方剂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副作用比较小,能够做到标本兼治,值得在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健脾益气活血方,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64.8%;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UAER)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活血方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方治疗乳痈僵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乳痈僵块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内服中药疏肝活血方,对照组口服乳癖消,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乳房肿块积分、乳腺彩超数值,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7%,对照组为93.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30d、60d、90d肿块积分和乳腺彩超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30d、60d、90d肿块积分和彩超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活血方可有效缩小或消除乳痈僵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曲马多片,治疗组15服曲马多片和益气活血化痰汤,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3.3%,对照组为60.0%(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清热凉血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清热凉血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服清热凉血益气活血方,对照组服福辛普利钠片,疗程均为6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尿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的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60.7%,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β2-MG和NAG含量均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 清热凉血益气活血方对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通络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氨基胍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用药8周,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坐骨神经AGEs的影响。结果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明显降低血糖,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氨基胍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剂量组及氨基胍组均可降低糖化血清蛋白含量、抑制坐骨神经AGEs的形成,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以中药高剂量组效果最佳,其与氨基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可能通过降低血糖及糖化血清蛋白、抑制AGEs形成,从而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