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精细定位胃癌染色体1q21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及其常见缺失区域,并初步探讨1q21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1q21区域7个高密度微卫星多态性标志结合PCR技术.精细分析了30例配对新鲜胃癌手术标本中胃癌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的情况,利用X2检验和四格表确切概率法初步探讨了1q21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30例胃癌标本中,有18例存在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占60%(18/30),7个微卫星位点D1S514、D1S2696、D1S498、D1S305、D1S2624、D1S2635和D1S2707的杂合性缺失频率分别为13.3%、10%、20%、23.3%、33.3%、40%和23.3%.常见高频率杂合性缺失区域位于D1S2624-D1S2707之间,即共同缺失区在D1S2635附近;胃癌染色体1q21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胃癌原发灶的部位、癌细胞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没有湿著性意义(P>0.05);但是,胃癌染色体1q21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与胃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胃癌细胞染色体1q21存在较高频率的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D1S2635附近可能存在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分析中国西南地区人群谷胱甘肽转硫酶P1基因(GSTP1)的多态性分布,同时探讨GSTP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RFLP及基因测序法检测160例胃癌患者及130例正常人外周血GSTP1基因的Ile105Val多态性,进行胃癌风险分析.结果 中国西南地区人群GSTP1基因Val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为18%,其中胃癌患者人群GSTP1基因Val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30%,正常人群Val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5%.结论 GSTP1基因Val等位基因的分布存在人群及地区差异,携带GSTP1基因Val等位基因的个体胃癌发病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9(TLR9)编码基因TLR9-1486和TLR9-2848位点多态性以及EB病毒(EBV)感染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131例胃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包括43例EBV相关胃癌(EBVaGC)和88例EBV阴性胃癌(EBVnGC),同时随机抽取66例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TLR9基因-1486位点T/C和-2848位点G/A多态性。结果 TLR9-1486T/C位点多态性分析显示,胃癌组和对照组3种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BVaGC组和EBVnGC组中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与携带T等位基因者相比较,C等位基因携带者胃癌和EBVaGC发病风险无明显升高趋势。TLR9-2848G/A位点多态性分析显示,胃癌组和对照组3种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EBVaGC组和EBVnGC组中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与G等位基因携带者比较,A等位基因携带者胃癌和EBVaGC易感性无明显升高。结论 TLR9-1486和TLR9-2848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无关,且在EBVaGC发生中与EBV感染无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 Fok 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胃癌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该院就诊的维吾尔族胃癌患者143例(A组)及维吾尔族健康对照者147例(B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测定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I酶切位点多态性,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癌患者的f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58.0%vs 47.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带有f等位基因(Ff+ ff)的受试者表现出较高的患胃癌的风险(OR值2.87)。结论 VDR的FokI酶切位点多态性是胃癌易感性影响因素。 f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F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云南汉族F13A01,FESFPS和vWA基因座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分辨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法显影技术,对我国汉族的F13A01,FESFPS和vWA等3个基因座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调查F13A01基因座,观察到8个等位基因,17个基因型;FESFPS基因座,观察到7个等位基因,16个基因型;vWA基因座,观察到8个等位基因,23个基因型,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国人白细胞介素(IL)-1B-511T/C多态性与不同临床病理学特征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PCR.RFLP)对563例胃癌及500例健康对照进行IL—1B~511位点基因分型,分析该多态性与不同临床病理学类型胃癌发病风险关系并对其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结果】IL-1B-511T/C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相关,携带IL-1B-511T等位基因者发生胃癌的风险较CC基因型增加(OR=1.60,95%CI=1.19—2.16,P=0.0019),T等位基因显著增加老年病人(至65岁)胃癌发病风险(OR=2.35,95%CI:1.29.4.28,P=0.006)。T等位基因与肠型胃癌(OR=1.63,95%CI:1.18~2.24,P=0.003)及低分化胃癌(OR=1.74,95%CI=1.24~2.43,P:0.001)相关。IL-1B-511不同基因型患者胃癌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L-1B-511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且与某些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关,但并非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apoE的3种常见等位基因相对频率分布特征。方法:对居住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的163例维吾尔族健康献血员和150例汉族健康献血员的apoE基因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维吾尔族apoE基因型分布以E3/3为最常见,其次为E3/4。汉族以E3/3最常见,其次为E2/3。apoE的3种常见等位基因频率,维吾尔族ε4相对频率显著高于汉族。结论:apoE的3种常见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分辩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法显影技术,对我国汉族的F13A01,FESFPS和vWA等3个基因座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调查,F13A01基因座,观察到8个等位基因,17个基因型,FESFPS基因座,观察到7个等位基因,16个基因型;vWA基因座,观察到8个等位基因,23个基因型,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571-1573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89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0和rs1137101位点的多态性,同时运用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结果:胃癌组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0位点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明显降低罹患胃癌的风险(P=0.036,OR=0.259,95%CI=0.068-0.987;P=0.008,OR=0.493,95%CI=0.291-0.833)。rs1137101位点AA和GA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但是,位点rs1137101的A等位基因可能会降低胃癌的发病几率(P=0.006,OR=0.446,95%CI=0.248-0.802)。胃癌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密切相关,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0和rs1137101的A等位基因可能会降低胃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国人白细胞介素(IL)-1B -511T/C多态性与不同临床病理学特征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65377;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PCR-RFLP)对563例胃癌及500例健康对照进行IL-1B -511位点基因分型,分析该多态性与不同临床病理学类型胃癌发病风险关系并对其预后进行生存分析&#65377;【结果】 IL-1B -511T/C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相关,携带IL-1B -511T等位基因者发生胃癌的风险较CC基因型增加(OR = 1.60,95% CI = 1.19 ~ 2.16, P = 0.0019),T等位基因显著增加老年病人(≧65岁)胃癌发病风险 (OR = 2.35, 95% CI: 1.29 ~ 4.28, P = 0.006)&#65377;T等位基因与肠型胃癌 (OR = 1.63, 95% CI = 1.18 ~ 2.24, P = 0.003)及低分化胃癌 (OR = 1.74, 95% CI = 1.24 ~ 2.43, P = 0.001)相关&#65377;IL-1B -511不同基因型患者胃癌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65377; 【结论】 IL-1B -511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且与某些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关,但并非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65377;  相似文献   

11.
肺癌组织3号染色体短臂上抑癌基因异常改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3号染色体短臂上的抑制基因Fhit,hMLH1及VHL在肺癌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取上述基因内含子或附近的微卫星多态位点对45例肺癌组织进行杂合性缺失(LOH)分析,并对其中17例进行了Fhit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Fhit基因内含子3个位点D3S1234、D3S1300及D3S4103的杂合率分别为77.8%(35/45)、73.3%(33/45)和82.2%(37/45),LOH阳性率分别为62.9%(22/35)、63.6%(21/33)和59.5%(22/37)。与hMLH1基因连锁的两个位点D3S1561、D3S1612杂合率分别为48.9%(22/45)、42.2%(19/45),LOH阳性率分别为54.5%(12/22)和63.2%(12/19)。与VHL基因连锁的两个位点D3S1038、D3S1283的杂合率分别为62.2%(28/45)和80.0%(36/45),LOH阳性率分别为64.3%(18/28)和41.7%(15/36)。17例肺癌组织有64.7%(11/17)Fhit蛋白表达缺失。在Fhit蛋白缺失的11个病例中,有10例存在一个或多个Fhit基因位点的LOH。结论 上述3个抑癌基因存在的高频率LOH可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途径和依据。Fhit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可能是Fhit蛋白表达下调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国人胃癌6号染色体长臂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状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PCR-SSLP-银染方法对27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6号染色体长臂(6q)不同位置的4个位点进行MSI和LOH检测。结果27例信息个体中16例检测到一个或多个位点MSI,平均MSI频率59.2%;11例不具MSI的信息个体中7例存在1个或更多位点LOH,平均频率63.6%。MSI和LOH频发位点均为D6S434(6q16.3-q21)和D6S404(6q16.3-q23)。MSI和LOH在高分化胃癌和低分化胃癌各个时期均有发生.但高分化胃癌中高水平MSI(MSI-H)发生有增高趋势。结论MSI和LOH发生率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发病部位等临床指标虽然无明显相关,但6q等位基因缺失关键区域与其它国家、地区相似,进一步证实6q上该区可能存在与胃癌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在哈萨克族(简称哈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阐明哈族食管癌高发的机理,从分子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银染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法对41 例新疆地区原发性食管癌及正常组织中家族性结肠腺瘤样息肉易感基因(APC)第11 外显子杂合缺失(LOH)及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31 例信息个体中13 例显示杂合缺失,杂合缺失率为41.9% ,其中哈族的杂合缺失率为50.0% (7/14),而汉族的杂合缺失率为35.3% (6/17)。点突变率为24.4% (10/41),其中哈族食管癌的点突变率为30.0% (6/20),汉族食管癌的点突变率为19.0% (4/21)。结论:APC抑癌基因第11 外显子的LOH 存在于食管癌的各个临床分期,LOH不是癌症发生的结果,可能是癌症发生的早期因素,且与食管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ommon chromosomal changes and the LOH frequency of microsatellite loci in primary gastric cancer samples in order to locate the deleted regions in which human gastric cancer related genes might exist.Methods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 was used to define global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in 43 primary gastric tumor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CGH, analysis of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was performed in chromosome 19 in which the loss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the gastric cancers. The PCR-based approach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22 loci, which are spaced at 1.1 -10. 9 cM intervals throughout chromosome 19. The amplified PCR fragments were subjected to electrophoresis in PAGE gel and analyzed with GenescanTM and GenotyperTM.Results CGH analysis revealed gains in chromosome 3p(8/43), 8q(8/43), 20 [20 (9/43), 20p(7/43), 20q(4/43)], 12q(16/43), 13q(12/43) and losses in 19 [19 (15/43)], 7 [17 (8/43),17p (10/43)], 16 (10/43) and lp (11/43). Among the 43 evaluated samples, the most frequent LOH was detected at locus D19S571 (27. 81% ).Conclusions The tumorigenesis of gastric cancer includes several chromosomal changes. The aberration of chromosome 19 was the first common change founded in gastric cancer. The region near the D19S571 miclht harbor potential clenes related to the tumoriQenesis of Qastric cancer.  相似文献   

15.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配合限制片段长短多态现象(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分析,对16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病人3号染色体短臂3p24等位基因杂合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进行了测定,并同汉族、维吾尔族食管癌病人3p24杂合缺失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哈萨克族3p24杂合缺失率为100%(11/11),汉族为42.8%(3/7),维吾尔族为33.3%(1/3).提示3p24EAβMD、EAβH基因座位杂合缺失的检测有可能成为哈萨克族食管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并配合限制片段长短的多态现象(RFLP)及CA重复顺序多态性分析,对15例乳腺癌病人3号染色体短臂3p24,7号染色体长臂7q31,16号染色体长臂16q24,3和17号染色体短臂17p13.1杂合缺失(LOH)进行了测定。在上述位点分别发现36%、36%、2/4和5/9的信息个体呈现LOH。其中3p24和7q31位点的LOH大多发生在临床II、III期、淋巴转移阳性和雌激素受体阴性的肿瘤中。提示3p24和7q31位点LOH的测定有可能成为乳腺癌病人预后评价的指标。此外,上述四个位点所呈现的较高的LOH阳性率也提示乳腺癌抑癌基因在这些位点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CC基因在结直肠癌中杂合性缺失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了25例中国人散发型结直肠癌病人正常粘膜及癌组织和3个直肠癌细胞系DCC基因M2位点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结果:16例(64%)病人具有杂合性,其中4例(25%)癌组织表现出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此4例均有淋巴结或肝转移。细胞系HCT,HR8348表现杂合性,HT29表现纯合性。结论:DCC基因是一个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抑癌基因,该基因的异常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全基因组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肝癌全基因组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H)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382对微卫星标志,对65例肝癌22条常染色体等位基因LOH进行检测。结果 全组平均杂合子68.1%。LOH〉30%的有1q、3q、4q、8p、13q、16q和17p。HBsAg阳性者D4S2964 LOH(66%)较HBsAg阴性者(30%)高(P〈0.05);D3S3681和D17S938 LOH者术后复发率(91%、8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结肠癌缺失基因(DCC基因)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延伸反应-限制性片生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对30例外科手术切除原肝癌标本DCC基因杂合缺失(LOH)进行分析,结果:28例信息个体中检出LOH7例,占25.0%,DCC基因LOH与临床病理参数和HBV感染无显著相关,结论:DCC基因LOH可能参与了原发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10q23区域的杂合型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对原发性乳腺癌FA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位于10q23的4对微卫星标记物,通过PCR方法检测杂合型缺失;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EN和Western blot 检测FAK蛋白质表达和磷酸化.结果 44例样本中,14例至少发生一个微卫星标记物的杂合型缺失,LOH发生率为31.82%(14/44).在14例发生LOH的病例中,57.14% (8/14)PTEN蛋白质表达缺失, 64.29%(9/14)发生FAK磷酸化.结论 10q23区域等位基因的缺失降低了PTEN的表达,进而影响FAK磷酸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