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逐年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已成为诊断IFI的重要依据,同时病原真菌的实验室鉴定也具有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的双重意义.此文就近年来IFI实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逐年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已成为诊断IFI的重要依据,同时病原真菌的实验室鉴定也具有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的双重意义.此文就近年来IFI实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逐年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已成为诊断IFI的重要依据,同时病原真菌的实验室鉴定也具有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的双重意义.此文就近年来IFI实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逐年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已成为诊断IFI的重要依据,同时病原真菌的实验室鉴定也具有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的双重意义.此文就近年来IFI实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逐年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已成为诊断IFI的重要依据,同时病原真菌的实验室鉴定也具有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的双重意义.此文就近年来IFI实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逐年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已成为诊断IFI的重要依据,同时病原真菌的实验室鉴定也具有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的双重意义.此文就近年来IFI实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逐年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已成为诊断IFI的重要依据,同时病原真菌的实验室鉴定也具有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的双重意义.此文就近年来IFI实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逐年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已成为诊断IFI的重要依据,同时病原真菌的实验室鉴定也具有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的双重意义.此文就近年来IFI实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逐年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已成为诊断IFI的重要依据,同时病原真菌的实验室鉴定也具有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的双重意义.此文就近年来IFI实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逐年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已成为诊断IFI的重要依据,同时病原真菌的实验室鉴定也具有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的双重意义.此文就近年来IFI实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1997年,日本学者首次发现并报告了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其是一种引起人类输血后肝炎的新的DNA病毒,是继甲、乙、丙、丁、戊及庚型肝炎病毒之后新近发现的一种可经血源传播的病毒,在各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中广泛分布。1998年,周育森等在我国10例临床诊断为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中,  相似文献   

12.
医院MRSA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FREE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MRSA感染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1∶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样本量需求,纳入合格研究对象108对。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通过查阅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病史资料收集信息。资料分析采用 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结果分析显示,与医院MRSA感染有关的因素为:高龄(≥65岁,P=0.013)、住院时间(P<0.001)、基础疾病种类(P<0.001)、侵入性操作项数(P<0.001)、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P<0.001)、抗菌药物种类(P=0.004)和使用时间(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医院MRSA感染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时间(P<0.001)、侵入性操作项数(P=0.001)、抗菌药物使用种类(P=0.001)和使用时间(P<0.001)等。结论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项数多、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多是医院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万古霉素目标血药浓度达标及如何进行调整已讨论多年。根据有效血药浓度监测出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和调整的初始浓度,两者均高于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避免可能的耳毒性或肾毒性等副作用的浓度。前期很多研究由于缺乏设计良好的随机临床评估或缺乏某血药浓度与患者预后间的确切关系的明确资料,由此导致了监测力度不够或不监测以及如何进行剂量调整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08版《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指南》已出版,本指南最终目标是通过适当选择消毒灭菌方法,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以下节选关于医疗机构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内容,每条建议均根据科学证据、基本原理、实用性和联邦法律制定。其建议分级系统如下。  相似文献   

15.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08版《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指南》已出版,该指南最终目标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消毒灭菌方法,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以下节选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建议(表1)。  相似文献   

16.
201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更新了M100-S20文件,现将其中主要更新内容作简要介绍,供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者在常规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重症肝病合并医院真菌感染60例临床分析    FRE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 60例重症肝病合并医院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同期住院重症肝病患者485例,其中60例(12.37%)发生医院真菌感染83例次(17.11%)。感染部位以肠道为主,占50.60%;其次为口腔(25.30%)、下呼吸道(9.64%)、腹腔(7.23%)、泌尿道(4.82%)和血液(2.41%)。 感染菌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占61.67%;其次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16.67% 。60例重症肝病合并医院真菌感染者中死亡34例(56.67%),与真菌感染直接相关2例(3.33%);而未发生真菌感染的60例对照者中死亡19例(31.67%),两组病死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7.60,P<0.01)。结论重症肝病患者发生医院真菌感染预后差,病死率极高。预防和治疗医院真菌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促进病原学送检以提高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比分析制定和实施病原学送检制度与实施细则等行政管理和技术干预措施前后的病原学送检率、治愈好转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原学送检率、阳性率、阳性结果临床符合率分别从干预前的44.23%、43.48%、72.50%提高至58.82%、55.79%、89.74%,治愈好转率从93.27%上升至97.48%,平均住院时间从9.94 d缩短至8.97 d。结论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技术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和抗感染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调查方法, 调查某肿瘤医院2008年1-12月间医院感染病例资料521份。结果521例医院感染病例中发现深部真菌感染者179例(34.36%), 其中>60岁者占59.22%(106例);恶性肿瘤患者居多,占94.41%(169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占53.07% (95例);分离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7.54%(103株),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43株,24.02%)、 热带假丝酵母菌(23株,12.85%)、 克柔假丝酵母菌(9株,5.03%)、 毛孢菌属(1株,0.56%)。结论肿瘤医院的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情况较严重,以高龄、恶性肿瘤患者多见。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简称隐脑,是由隐球菌属中某些种或变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为CNS最常见的真菌感染。隐脑为机会性感染,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CNS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在过去30年里,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化学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流行,使得隐脑的发病率显著增加[1]。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由于HIV的严重流行,使得隐脑已经超越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成为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脑膜炎。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HIV相关性隐脑患者[2],目前国内多以散发、非AIDS人群为主。隐脑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在免疫缺陷患者中表现更为突出,即使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 retroviral therapy, HAART),HIV相关性隐脑患者3个月内的死亡率仍然高达20%左右[3-4]。如何做到早期、迅速、准确诊断及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仍然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由于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等抗真菌药物的有效、合理使用及新的抗真菌药物的不断推出,使得隐脑的治疗现状有所改善。现就隐脑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