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特征特点,对来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来我院经内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探讨其与伴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经内镜诊断为RE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等并将患者按LA分级系统进行分级,对其临床症状、HP感染情况、内镜表现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结果:内镜检测结果为A、B级共1007例,占86.14%,C、D级共162例,占13.86%。RE患者中男性887例,女性282例,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说明男性患者要多与女性。RE患者的HP感染率为51.15%,说明RE与HP感染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联系。RE主要的伴发病大部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裂孔疝、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并发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结论:轻度RE的患者居多,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与是否HP感染无明显关系。除对反流症状的识别外应重视内镜检查,提高检出率,有效的开展治疗。  相似文献   

2.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胃镜诊断为食管炎的病人 14 88例 ,根据食管炎的Tytagat内镜分级将其分为Ⅰ~Ⅴ五级 ;取胃黏膜组织 ,用HP检测试纸行快速尿素酶测定 ,对照组慢性胃炎的病人 16 0 0例 ;消化性溃疡的病人 16 0 0例。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6 3.0 4 %。胃炎组感染率 6 5 .15 % ,同反流性食管炎组相比无差异 (P >0 .0 5 )。溃疡组感染率为 74 .5 0 % (P <0 .0 1)。Ⅰ~Ⅴ级反流性食管炎中反流性食管炎愈重HP检出率愈低(P <0 .0 1) ;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同HP感染严重程度成负相关 (P <0 .0 1)。结论 :1)幽门螺杆菌感染同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关系尚有争议。 2 )幽门螺杆菌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保护的作用。 3)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应在反流性食管炎经治疗后症状消失而药物未停的情况下 ,谨慎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反流性食管炎(RE)发病和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市中心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的门诊病人642例,记录其性别、年龄、体重、反流性食管炎分级及HP感染严重程度。结果 RE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RE组HP(+)感染率与HP(-)间无明显差异(P0.05)。b组(C-D级)患者HP感染(++/+++)明显高于a组(A-B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P根除+PPI)与B组(PPI)GERD-Q评分、心理SF-36评分和生理SF-36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根除HP未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经内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3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64例患者的食管炎程度按洛杉矶标准进行分级,记为相应的A(156例)、B(196例)、C(7例)、D(5例)4组。内镜下常规取胃窦黏膜组织2~3块送病理检查,标本分别行HE染色明确胃炎类型、炎症活动度及快速尿素酶实验、改良Giemsa染色明确H.pylori感染情况等。结果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以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早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2.4±11.6)岁vs(56.6±12.4)岁,P=0.002];门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总体H.pylori感染率为90.9%,以轻度H.pylori感染为主,四组的H.pylori感染率及感染程度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19,0.332);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度活动性炎症为主,四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46,0.496);H.pylori阳性、阴性患者的食管炎程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H.pylori感染情况下,患者的食管炎程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及感染程度的比较无差别,H.pylori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食管炎程度比较无差别,不同程度H.pylori感染情况下,患者的食管炎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别。提示H.pylori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问题。方法胃镜检查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173例(观察组),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2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HP阳性率,并按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比较HP阳性率。比较HP根除成功(47例)及HP根除失败(39例)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复发率。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反流性食管炎HP阳性率为47.3%,对照组为65.7%,有显著差异(P=0.0001)。反流性食管炎按严重程度HP阳性率是Ⅰa级为40.3%,Ⅰb级为59.1%,Ⅱ级为50.0%,Ⅲ级为28.6%,各分级之间无明显差异(P=0.094)。反流性食管炎复发率在HP根除成功患者中是8.5%,根除失败患者中为5.1%,无统计学差异(P=0.384)。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HP感染率较低,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无相关,复发率与HP根除与否无相关。  相似文献   

6.
反流性食管炎是常见病,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并能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病变的程度、形态、范围及有无并发症.现将我院2005年2月~2008年2月内镜检查的108例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结果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法.方法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5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中药疏肝和胃汤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胶囊.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停药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P<0.05),胃镜检查(P<0.05),停药后复发(P<0.05).结论 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幽门螺旋杆菌(HP)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借助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起到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65例RE患者与5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对患者中HP阳性率与以及食管炎症程度与HP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RE组HP感染率为46.2%(30/65),慢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为63.5%(3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的中重度RE的发生率虽高于HP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食管炎患者中,HP感染率较低.在HP感染阳性患者中,其炎症程度较低,原因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有部分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本地区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情况以及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经过胃镜诊断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50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总结本地区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情况以及临床特征。结果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占总胃镜检查人数的2.5%,其中男性375例(75%),女性125例(25%),患者年龄在14-85岁之间,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180例(36%),60岁以下的患者320例(64%);对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患者主要以轻度为主,临床症状以慢性咳嗽、咽部有异物感、胃灼烧感、反酸、胸骨后疼痛、上腹部隐痛为主;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低于受检人群,但轻度患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于中、重度患者(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以轻度居多,中、重度患者以60岁以上年龄段居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对反流性食管炎病情的进展有一定的阻止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诊治的反流性食管炎767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并且按照洛杉矶标准(LosAngeles classifica-tion,简称LA)进行分级。结果 767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男577例,女190例,男女比例3.04∶1,患者发病高峰年龄41~60岁。结论反流性食管炎男性患者检出量多于女性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主要以A、B级为主,A、B级患者占94.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三组;幽门螺杆菌阳性以快速尿素酶试验为诊断标准.结果 4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HP感染阳性率为42.7%;老年患者显著多于非老年患者;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反流性食管炎组、Barrett食管组患者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7.6%、39.9%和35.4%;其中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反流性食管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Barrett食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Barrett食管组差异无显著性;经Person相关分析,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负相关,与Barrett食管亦呈负相关;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LA-A级、LA-B级、LA-C级、LA-D级患者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1.4%、38.6%、37.5%和33.3%;各级间比较显著无差异性.结论 HP感染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保护因素,一旦胃食管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损伤已形成,其严重程度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方法:将97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对照组47例用雷贝拉唑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的临床疗效和内镜下症状改善的程度。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莫沙必利联合用药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内镜分级及血浆胃动素(MOT)、血清胃泌素(GAS)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5月-2019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8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雷贝拉唑治疗,试验组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内镜分级、MOT和GAS水平、用药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试验组治疗后内镜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MOT、GAS水平分别为(335.38±41.18)pg/mL、(173.30±21.48)ng/L,均高于对照组的(290.48±33.45)pg/mL、(130.24±20.0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使用康复新液、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内镜分级,提高MOT、GAS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镜下喷洒中药凝胶剂配合口服奥美拉唑,莫沙比例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运用中药凝胶剂内镜下喷洒配合口服奥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33例,口服莫美拉唑、莫沙比利,两组间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凝胶剂内镜下喷洒配合奥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贺晨雨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1):1036-1036
目的观察舒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8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6例,采用舒肝和胃法加兰索拉唑治疗;对照组92例,仅口服兰索拉唑片。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症状变化及内镜检查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检查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和胃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证和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合并胆系疾病情况,以及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胃内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差异。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09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证及肝胃郁热证的患者。填写临床调查表,行胃镜等检查,分析两种证型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合并胆系疾病情况,以及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胃内胆汁反流、HP感染的差异。结果: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证患者平均年龄大于肝胃郁热证(P〈0.01),胆热犯胃证临床症状重于肝胃郁热证(P〈0.01)。胆热犯胃证合并胆系疾病发生频率高于肝胃郁热证(P〈0.01),胆热犯胃证食管黏膜炎症程度重于肝胃郁热证(P〈0.01),内镜下胃内胆汁反流、HP感染发生频率均高于肝胃郁热证(P〈0.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证与肝胃郁热证在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合并胆系疾病病史及内镜下表现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其合并病史情况及内镜下表现可为临床准确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食管返流病(GERD)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例有GERD症状的患者(GERD组)进行内镜检查,判断是否有返流性食管炎(RE)及按食管炎症程度分级。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及14C呼气试验(14C-UBT),判断HP感染情况。分析GERD与HP感染的关系。选择200例无症状者(无症状组)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GERD组与无症状组HP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对GERD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接收的72例反流性食管炎老年患者(观察组)与同期接收的36例反流性食管炎非老年患者(对照组)为分析对象。比较两组患者内镜检查结果和临床特点。结果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的重度反流性食管炎例数与病发率均多于对照组,且轻度反流性食管炎例数与病发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对比两组患者反酸、烧心、咽部异物感、腹痛以及咳嗽等发生率时,观察组患者此类临床表现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的胃炎、食管裂孔疝以及胃溃疡概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非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对比,老年返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更为严重,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临床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内镜检查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总结非典型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和韶关市铁路医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分为典型症状组(30例)和非典型症状组(30例),对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内镜表现以及合并疾病等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进行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症状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及调查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非典型症状主要以31~49岁年龄段人群为主;临床检查中非典型症状患者主要以食管外症状为主,占66.7%,食管相关症状占33.3%。结论:非典型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中依靠临床症状难以准确鉴别,对此需要加强内镜检查和其临床特征的把握,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李国英  张斌  平春霞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293-129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反流病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8年我院1 570例行胃镜检查肝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肝脏疾病不同分为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分别统计内镜表现为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某些特征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arrett食管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男女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肝炎患者男女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有随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增加而增高的趋势(χ_(趋势)~2=16.62,P<0.01). 结论 肝硬化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病患者,肝硬化患者并发胃食管反流病与性别及肝功能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