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2月-3013年5月接收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相应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12d,对照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18d;观察组患者复窦率为26%,对照组患者复窦率为13%,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总结在护理心律失常病例(发病前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症状)的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的体会。方法:对60例心律失常病例进行护理时采取随机分组对照护理,一般组抽取30例,采用一般护理措施,循证组为剩余的30例,采用循证护理,分析病情、抑制致病因素、调节心理、鼓励康复锻炼。对比病例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复发率。结果:循证组心功能明显比一般组高,复发率比一般组低,指标差异性有效(P<0.05)。结论:在护理心律失常病例的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可减小病症复发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所选60例病例均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组例数均为30例,循证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以及心律失常再发生率.结果:和常规组相比较,循证组患者满意度度评分和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比较高,住院时间短,同时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低,2组数据比较差异大(P均<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不仅可预防和减少心律失常的再次发生,强化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同时还可提高其满意度,加快其康复的速度. 相似文献
5.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本院住院的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标准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60例,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包括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时相分布特征、可控因素、心理干预措施、健康宣教等方面的偱证,用以指导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分级、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平均医疗费用、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常规护理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66.67%,明显高于循证护理组的13.3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护理组健康知识达标率为71.67%,循证护理组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02±1.01)d、平均住院费用为(5 174.95±612.30)元,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3.98、16.12,P〈0.01);循证护理组平均卧床时间为(2.96±0.73)d,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到院治疗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参与本研究,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均34例的循证组和常规组,前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后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循证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5.9%)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P 均<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再次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推荐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河南医学研究》2016,(2)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入院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再次发生心动过快、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06±3.12)d,明显低于对照组(13.12±3.26)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现3(5.17%)例心动过速,对照组患者中出现7例心动过速,3例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为17.2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病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肯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中所收治的120例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临床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临床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新功能状况,降低心律失常复发率,使病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降低生命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复窦率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护患满意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复窦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护患满意率调查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可提高复窦率、缩短住院时间,并可增进护患关系,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进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分析比较2组心律失常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率(6.06%)显著低于对照组(24.24%),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临床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律失常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入院日期尾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只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疾病的可控因素、心理状态等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44例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心率失常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身心素质、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疾病认知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该效果进行探究,并分析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7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36例)和循证护理组(41例)对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卧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心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不仅能够使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大大降低,同时对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41-14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行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评定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给予行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休息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卧床休息时间(2.95±0.75)d、住院时间(11.08±1.04)d,短于对照组(3.55±0.60)d、(13.02±2.10)d,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t=3.4215、4.5343,P0.05);实验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6.7%,少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73.3%,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χ2=4.3200,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服务,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6.92%,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分别为:7.69%、30.77%,组间比较(P <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接受循证护理服务,可减少心律失常情,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5年2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其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30例,对其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并评估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住院费用都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循证护理对于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改善,提升护理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