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预防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69例患者采用皮下隧道法PICC静脉置管(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传统PICC静脉置管(对照组),置管期间加强感染监测和护理.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期间穿刺部位渗血、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过程中及留置期间出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导管移位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隧道法穿刺PICC导管置管方法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预防PICC穿刺部位出血及导管移位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对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并接受PICC穿刺的55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按PICC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儿置管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置管后的静脉炎、感染、导管堵塞、穿刺部位出血、导管脱落、导管异位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新生儿PICC置管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了医患矛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肺癌PICC置管中防治并发症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8例实施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全部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PICC置管的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预见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穿刺部位出血、导管堵塞、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等一系列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改善了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患者行PICC置管中的价值。方法将82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患者就诊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PICC置管并发症进行预防,内容主要有静脉炎、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及移位等的风险预防。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穿刺点渗血率为(17.7%vs3.2%),静脉炎22.6%vs4.8%),感染发生率(14.5%vs3.2%),两两比较,均P〈0.05。结论PICC置管常见的并发症有静脉炎、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及移位,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治疗,增加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的预防PICC置管过程中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王淑民 《中外医疗》2011,30(15):116-116
目的探讨PICC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肠外营养中的护理观察。方法回顾分析68例护理经验。结果本组PICC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肠外营养68例,胃肠外营养连续7~9d。穿刺点渗血8例经局部处理后渗血停止,无一例导管滑脱、感染、导管堵塞;3导管渗漏按导管渗漏方法处理后渗漏停止;12例出现静脉炎经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配合电磁波理疗缓解10例,2例重新置管。结论在护理中应加强对PICC观察,预防感染、防止导管滑脱、导管堵塞,防止静脉炎发生及积极处理静脉炎;重视肠外营养配制和输注滴速、输注方法的选择,减少PICC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肠外营养中的并发症的发生,延长PICC应用,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影响。方法:留置PICC患者103例,按留置PICC期间是否行全程跟踪护理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2组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过敏反应、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留管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穿刺点渗血、过敏反应、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和SCL-90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PICC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其身心舒适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例重症新生儿纳入对照组,将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新生儿纳入到观察组;首先,分析对照组PICC置管治疗患儿的感染因素;其次,针对对照组患儿的感染因素观察组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结果:性别与感染发生无关,穿刺次数、置管场所、穿刺时间、导管堵塞均是PICC导管感染的诱发因素(P0.05);针对患儿PICC导管置管感染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未出现感染现象。结论:穿刺次数、置管场所、穿刺时间、导管堵塞均是新生儿PICC导管感染的诱发因素,而根据感染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超声引导下观察PICC置管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间收治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患者3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65例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穿刺的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的16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导管堵塞、导管意外脱落、置管部位及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21%、3.64%、3.64%、0.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5%、10.91%、9.09%、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有效减少脱落、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既保证PICC置管后续治疗的实施,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达到和谐医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依从性的影响分析。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实施PICC置管的78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9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39例患者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对导管维护依从性以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情况。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高,导管破损、导管堵塞、静脉炎、感染以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出现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导管维护依从性,同时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潘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49-1750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穿刺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白血病患儿249例,其中经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患儿125 例为观察组,头静脉置入PICC患儿124 例为对照组.比较2 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导管堵塞及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静脉炎和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儿经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与头静脉置入PICC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导管堵塞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程关护治疗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使用PICC静脉化疗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全程关护治疗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后的穿刺口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接受静脉化学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者PICC穿刺口感染、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静脉化疗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关护治疗模式可以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乳腺癌接受静脉化学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er catheter,PICC)术前评估表在提高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155例采用个人主观经验进行术前评估;观察组171例按照设计的PICC术前评估表进行书面、逐项评估,确定是否置管、置管方式、置管部位,比较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导管异位、血栓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导管异位、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ICC术前评估表进行评估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保证PICC导管安全有效留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ICC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管理经验。方法:对25例血液病患者行PICC置管,并加强相应护理,观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25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期间发生导管堵塞2例,静脉炎4例,均经及时处理后好转。因此加强护理可有效降低穿刺部位出血、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途径,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可以长期使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直肠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在我科行PICC置管的直肠癌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分别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及PICC置管后第1、2、3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6.25%。术后1个月内,两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个月内,两组患者静脉炎及感染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内。两组患者感染及导管堵塞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方案比常规护理方案在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75例PICC置管肓穿后产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方法 将75例行PICC置管盲穿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以选择贵要静脉穿刺的患者为实验组,共38例,其余行头静脉穿刺,为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置管时体位摆放、导管型号选择、置管时机选择、置管后护理方式均相同,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两组机械静脉炎的发生率,实验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5.26%;对照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为21.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头静脉穿刺相比较,贵要静脉穿刺能大大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观察及其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措施。方法:观察116例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116例PICC置管患者出现并发症40例,其中导管堵塞10例,管腔内返血8例,穿刺点渗血8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脱出4例,穿刺点感染4例。经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后,继续留置PICC管32例,拔管8例。结论:加强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措施的掌握,可有效减少PICC临床应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在降低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80例PICC置管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PICC盲穿,而观察组则实施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置管一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效果[穿刺点渗血率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a PTT、Fbg、PT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仅对照组a PTT、Fbg、P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置管时间明显长,置管后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中,对患者凝血功能无较大影响,其可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明显降低置管后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导管堵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行PICC置管术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相应护理。结果:92例置管患者中出现导管置入困难11例,穿刺部位渗血2例,导管堵塞3例,静脉血栓1例,静脉炎1例,穿刺失败1例,导管感染1例。结论:PICC导管使用寿命长短与护理人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与正确处理有关,护理人员正确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经肘静脉置入后预防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肘静脉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试验组采用皮下隧道法行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统的PICC置管术,置管期间二组患者严格执行导管维护,观察两组置管后穿刺部位渗血、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延长,穿刺处的渗血率、导管头端感染率、导管移位、静脉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皮下隧道PICC置管法可有效减少穿刺渗血,移位,预防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操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湿热敷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化疗的1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湿热敷,观察两组患者的导管感染情况和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部位感染率和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确有效的导管护理方法,可降低导管感染率和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